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共13课时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13课时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 (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修订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备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自己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阐述如下:(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docx

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 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 课题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重难点突破及小课题研究落实策略 于美好 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 认识钟表参加人员主备人姜倩倩 姜倩倩 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 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一、观赏钟表,引发兴趣: 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 1、? 演示:各式钟表 , 观察自己的钟面。 发 ,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 2、?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用? 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二、 ? 认识钟面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钟,看,老师这儿的一面钟,请你想一想,这 学习意识。 个钟面还缺什么? 3、(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1、数钟面上有哪些数? 12 在哪儿? 1 呢?后面的数请大家一起报出 教学流程来。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 喔!原来 1~12 这些数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钟面上的?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补上了数,还缺吗?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2、针、生:还有分针和时针。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3、小结:有针、有数,这个钟面就完整了,就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了。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 三、认识整时 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 1、看,是几时?( 7 点、 7 时)生活中说 7 点,数学上说7 时(板

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怎样才能教好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

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却很重要,“数一数”是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内容,咱们都知道,义务教材的准备课中包括:数数、认数、分类、比多少和写字的准备等一些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强调比一比和分类两部分内容,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编写,那么数数、认数的内容也就独立成一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教科书的第2~3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我们认为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2.教材的第4~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教学建议 那么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数,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数一数。 另外,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等。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1)

人 研讨问 题 (1)二年级单元练习试卷编制(8-9单元)(2)作业互查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 录 王王秀翠:这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八、九单元的练习卷,主要是对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反馈。请大家看下哪些地方不够完善,内容不全面等,需要修改 的。 刘温胜:口算题的内容比较全面,覆盖面广泛。 孙祥杰:35+5,24+6,63+7,后面的18÷3×1这些都比较好,既要学生 掌握口诀,又要非常细心,看清运算符号。 张张:竖式计算的面也比较全面,包括乘法除法竖式,还有进位加,退位减,既了解学生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的情况,对以前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也做 了反馈。 王秀翠:请你填一填中第1题,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们知道了口诀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这一题检查了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什么要修改的吗? 刘温胜:是否把六七四十二,四七二十八去掉。 孙祥杰:下面第8题是练习分针经历的时间,可以跟第2题是否可以合并,改成“时针从3走到6,走了()小时,分针从12起走到8,走了() 分钟。” 王秀翠:在()里填上时分秒,是否分的过多,秒的一个没有。 刘温胜:对,可加一个进去。 王秀翠:第3小题心跳70下感受不深,是否可换成跑步的。如:“小红跑 50米用了10()。” 刘温胜 刘温胜:“有62袋大米,每次做多运8袋,至少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这一题较有难度,大部分学生有困难,是否可放最后做为附加题。 最后作业互查。 参与交 流的教 师 记录人:

人 研讨问题(1)《认识钟表》反思研讨活动与课堂 有效性(2)作业自查 缺席人员及原 因 无 过程记录 刘温胜:《认识钟表》是使学生认识中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钟表的知识经验有差异,对于时刻这个抽象的概念应放在情境中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效。 王秀翠:对,如:你看这个小朋友几时起床?生:6时。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师:谁也来说说?接下来的师:小明起床后,开始吃早饭了,几时?生:7时。师:吃完早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啦,这时 是几时呀?生:8时。…… 孙祥杰: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同班同学的早上生活场景的展现对整时进行阶段性巩固,一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进而在兴奋的情绪下积极良性巩固;二来贴近生活的人和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和自己进行比较,适时进行的学习指导,能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秀翠:创设小朋友拨6时遇到的困难,从学生找分针、摆分针的过程中极其自然的引出画时针、分针的要点:长短和位置。 刘温胜:把原先被动的教学讲授变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帮助他们接触问题的实际情景,学生学的主动,掌握得轻松。 接下来的时间进行作业本的自查。 反馈:都完成的比较认真,教师批改也非常认真。后进生的 辅导到位,有一定的激励性语言。 参与交流的教 师 记录人: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 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人,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工作要点: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组织教师采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新课程课程标准》等,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教师。 2、规范集体备课,形成研讨风气。 (1)备课分工:开学初我们组将本册教材进行合理分工。

(2)基本流程:集体备课采取个人自备,提前设想→集体研讨→修改完善→预案增补→实践教案,课后反思的基本流程来进行。 (3)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a.积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理念,大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开发学习资源。精心组织组内的每次学习活动,认真参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b.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研讨氛围。 c.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完善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活动。 d.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每位老师都要同上一个教学内容,先进行集体备课,一名教师上完后,进行集体评课,对教案再修改,另一位教师再上,再评,再上,直到上出比较理想的课为止。 四、研讨时间和地点:每周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一年级数学学科备课组活动安排

一年级数学全册备课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备课 一、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 二、教材简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 课记录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认数>课前讨论苏瑜: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沈小岑: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唐明秋: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苏瑜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 唐明秋:数位之间的关系。 (苏瑜:准备怎么突破) 蒋娇: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 苏瑜: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

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苏瑜:(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4)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用木块、计数器表示数以外,P17第一题出现了数轴,P20出现了人民币,P21出现了木料堆,P21出现了邮票书本,P23出现了练习本。(5)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如P30的第一题,要求学生“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6)重视估计,继续练习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如P17的第一题、P18的第三题、P25的第五题、P28的第六题、P29的第七到第九题、P32的第十二和十三题,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唐明秋:谈教学设想及意图。想用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认数还是比较枯燥的。 虞丽华:从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入手,让学生自己读解决会读的问题 蒋姣:我认为可以先复习数的组成。突破满十进一的迁移。 苏瑜总结:不管怎样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就好。中间对整百数的认识和对这些数的真实感觉也是这节课重中之重。准备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思考的。下星期我们每个人就这节课进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

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