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的社会婚恋现象下大学生的婚恋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的社会婚恋现象下大学生的婚恋观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最活跃、最积极、与社会最接近的集体,介于成熟与非成熟之间,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主流的婚恋现象,通过分析新的主流婚恋现象以及其对大学生观点的影响来简单分析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现象、婚恋观

一、当前新出现的主流社会婚恋现象:

1.网婚

“网婚”即网络婚姻,是指通过互联网,男女双方网上同居、网上结婚、网上建立家庭、网上申请抚育孩子等一系列模拟现实婚姻生活的现象。其最本质的特征为“婚姻生活”的完全虚拟化。据人民网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我国国内近40%的网民有过“网恋”、“网婚”的经历。另一份网络问卷调查也显示:23%的孩子经历过网婚,他们选择网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好奇;56%有网婚经历的孩子会选择见面,见面中有的只是聊聊天,有的会有一些亲密举动,甚至还会发生性行为。38%的人表示经历过网婚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现实婚姻的看法。

2.试婚

由于受西方思潮和性观念的影响,“试婚”已经得到了很多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认同。他们不仅在观念上接纳了它,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地去践行。

3.丁克家庭

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它是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丁克家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则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情。据最近的一项针对深圳户籍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显示,深圳“丁克”家庭的比例高达10%左右。上海结了婚但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而且白领阶层中“丁克”家庭比例更高。

二、大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观点与看法:

1、关于网婚,网婚以模拟现实婚姻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部分在校大学生,同时,对传统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危及到了现实婚姻生活的根基。

2、关于试婚,河北对166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45.97%的大学生认为,试婚现象的产生是社会进步、婚姻自由的反映。26.17%的大学生认为,试婚可以提高婚姻质量,18.96%的大学生在恋爱期间可能主动提出试婚要求,54.88%的大学生对对方试过婚的行为不在乎、给予谅解。60.95%的大学生认为,试婚失败是双方的不幸,没有一个女生认为男方吃亏。

3、关于丁克家庭,大学生虽然在校没有正式结婚,但对于热恋的一对或已经确定婚姻关系的双方向往这种家庭模式。对大学生来讲,丁克家庭的生活方式,代表了轻松、自由、叛逆、胆识以及勇气。大多数热衷选择DINK的学生,追求的是自身的生活、发展和自我实现,以及个人现实生活的幸福。在他们看来,生儿育女并不是婚姻的唯一选择和必然目的,与道义、责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出现了急嫁族

近几年,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尤其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于是,一些女大学生一边找工作,一边找“老公”,甚至并不急着找工作,而把精力放到了找“老公”上,她们觉得这样可以避过就业难题,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戏称为“曲线就业”,她们甚至急于通过嫁人来变“凤凰”,过上舒适的生活,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她们为“急嫁族”。不少女大学生甚至高喊“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个有钱人,日子准能行”、“嫁个好老公,胜过十年功”,这些观点成为一些女大学生婚姻目标的共识和行动准则。

三、大学生婚恋观擅变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婚姻意向折射出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比较开放、自我和随意的,呈现出婚恋观的多维度、价值多元化和婚恋形式的多样性。反思其现象,大学生婚恋观嬗变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

1.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关键

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任何一种反传统婚恋观的行为都容

易赢得他们的认同,甚至把这些具有挑战意味的大胆行为当作彰显个性和标示成熟的标杆,对传统道德所蔑视的行为往往还给予追捧和效仿。他们认为婚恋行为是个人的私事,排斥学校等外来力量的干涉,在思维上对一些不良的婚恋行为很少给予理性的判断。如网婚,主要是大学生基于好奇心理在现实中不能实现才涉足,而试婚或未婚同居与传统婚恋观是矛盾的,但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2.社会大环境是诱因

大学生的婚恋观受社会婚恋观的影响,是一定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大学校园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受西方思潮的冲击更为强烈。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日益冲击我国传统的婚恋观,这些难免会对心智发展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校园“急嫁族”群体渐趋庞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女性就业压力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婚恋的功利性。试婚、自助婚、走婚、隐婚、丁克家庭等被一些崇尚个性的青年大学生认同,同样是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3.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

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性问题,更是有损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尽管大学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或《法律基础》中有专门的章节进行婚恋观教育,但没有开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的德育教学内容。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大学生只好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来获取有限的性知识。

4.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索

在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中,父母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不良的婚恋观和婚恋价值取向与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睦或父母一方对婚姻家庭不忠不负责任,其子女往往容易产生缺乏安全感和责任心等心理问题,甚至对婚姻产生怀疑,否认婚姻的价值。父母对子女经常灌输金钱观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甚至出现“金钱至上”的恋爱观。现实中,有些家长甚至赤裸裸地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