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三访三评”“大走访”中农村群众

最为关注的问题思考之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最近,上良派出所在开展“三访三评”“大走访”活动中,通过和乡村社三级干部、农村广大群众走访座谈,大家谈论最多的、最为关注的话题是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我们对近三年来公安机关(包括外省)打击处理过的违法犯罪人员档案调阅,上良辖区人数达60多人,令人触心惊目。青少年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公安机关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违法青少的帮教疏导工作。

据统计,在打击处理过的60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按年龄分,大致有三个年龄段:一是15到20岁的12人,占20%;二是20到25岁的36人,占60%;三是25到35岁的12人,占20%。按受教育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小学文化程度的16人,占26.7%;初中文化程度的37人,占6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人,占11.6%。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令家长担忧,社会关注。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现就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和预防进行探析。

一、常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是受教育程度低,社会公德、道德观念差,尤其缺乏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了解,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学校、家庭、社会管理脱节。现在

学习成绩决定前途,所有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比较薄弱,没有经常性的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道德、法律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够,疏于管理教育,方法简单,出了问题耐心疏导帮助教育少,严厉批评多,使学生产生了对抗、逆反心理,对有违法违纪问题的学生,简单开除离校,甚至有些学生自动退学,过早的流入社会,个别不思悔改,破罐子破摔,游手好闲,与社会闲散人员纠集成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继续干些违法勾当。2011年8月,杨家庄村背湾社18岁的杨某在江苏无锡靠卖淫谋生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受到打击处理。有些成群结伙,外出逛社会,到城市谋生,闯江湖。少数人把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坏毛病带到城市建筑工地、商场、娱乐场所,贪图享乐,充当妙手“空空儿”,梦想发财,伺机危害社会。这类人员占比例大,从近几年外省市转来我所的《逮捕通知书》、治安处罚决定等法律文书反映出大多是抢劫、盗窃、强奸、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问题。

二是社会上不良思想和垃圾文化的传播,使一部分青少年心理道德防线失衡,道德失范,劣迹人员相互影响,互相勾联结成团伙,崇尚金钱、贪图享乐,不正之风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一些青少年对淫秽色情文化垃圾接触较多,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很容易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形成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不良习气,加之青少年自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抵制力较差,及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012年2月20日,北张村后庄社17岁的张某因犯强奸罪被

洛阳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其父母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十分痛心。

三是家长大多长期外出打工,家庭管理教育形成空挡。有关资料表明,大多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由于父母忙于挣钱,有些父母离异,形成单亲家庭,使其在家未能很好的与父母沟通,家庭管理教育逐步弱化,形成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管理教育的脱节。实践表明,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普通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2倍以上。近年来,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高发是上良最明显的特征。2011年6月,西门村13岁的留守儿童(在校学生)景某在村道上趁无人之机,撬开他人小车车门盗走手机一部,价值900多元。在上良乡50%的父母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常常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领,使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形成了他们自以为是、主观任性的个性特征,观察处理问题片面、胆大妄为、不计后果的特点,他们对客观事物、社会现象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类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受到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养成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蛮横的习气和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贪图享乐的行为习惯。

二、有效预防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建议

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中、小学应开设法制教育课,开展正面教育,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和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互帮互教,增强荣辱观,打牢思想防线。通过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养

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广泛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公安机关法制宣传员、法制副校长应经常性的深入中、小学校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对有违法违纪问题的学生多关怀,不歧视,勤走访,多帮教,面对面的开展疏导教育工作。同时,向青少年做好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公安机关应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及时了解危险人物、“尖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活动情况,认真做好“双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关口前移,动态管理,及时预防学生因逃学、失学离校,在社会上游荡,进出网吧、歌舞厅、麻将馆、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不管”的闲散人员,防止他们过早流入社会,染上不良习气。

二是加强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近年来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来看,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家庭教育与当前新形势不相适应,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家庭教育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首先要加强子女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分辩问题的能力、以及约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做到遵纪守法,增强免疫力。同时,父母要经常和学校老师沟通,了解、掌握子女学习和生活情况,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三是全社会应注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当前,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家庭是不够的。青少年成长面临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一要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有道德、讲法制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学校、家庭应通过法制课、座谈会、讲述身边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扬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培养青少年学习先进人物,改掉不良习惯和劣迹,从小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二是公安机关、文化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清理清查力度,进一步对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查处,彻底捣毁赌博窝点、查禁违规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通过社会各界基层组织、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