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斗栱多用品字斗栱,两端出跳对称,均用翘而不用昂,仅 耍头后尾作麻叶头。 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的砌上明造屋宇,外跳和一般平身科相 同,内跳用斜上的菊花头、六分头和秤杆等,后尾搭在金柱内额上, 与外跳构件不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称为落金做法。
另一种后尾下无承托,而支撑于金桁下,称为挑金做法。
②间架:5-11开间 3-5间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拱
构架 有飞椽 无飞椽
无周围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一、柱
类型: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
等。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 托斗拱的构件。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其宽度已窄 于额枋。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雀替(宋称绰幕枋): 置于梁枋下雨柱相交的短木,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雀替的作用: 1.增加挤压面 2.减少净跨 3.改善节点构造 4.取得艺术上的过渡。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梁(宋称梁或栿) 按它在构架中的部位,可分为单步梁(又称抱
头梁)、双步梁(宋称乳栿)、三架梁(平梁)、 五架梁(四椽栿)、七架梁(六椽栿)、顺梁、扒 梁、角梁(阳马)等。 宋梁栿的名称是按它所承受的椽数来定的,而清代 则按其上所承的桁或椽数来命名。
挑尖梁(大式做法,有斗栱):檐柱和老檐柱 之间的短梁称为挑尖梁。作用:加强廊子的结构。
抱头梁(无斗栱)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n 架梁——n-1 步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桁(或叫檩):与屋脊 平行的构件叫檩,它的 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 致。 檐檩 脊檩 上金檩 中金檩 下金檩 挑檐檩
着屋脊的是中柱。 金柱:檐柱以内的称为金柱。 山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称为山 柱。 瓜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
的称为童柱,也称瓜柱。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二、枋
·额枋(宋称阑额):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阑额 之名首见与宋代,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宋仍称阑额),下 面叫小额枋(宋称由额)。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301: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斗 口
一等斗口 二等斗口 三等斗口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斗栱的类别
1.不同位置的类别:
清:柱头科
宋:柱头铺作
平身科
补间铺作
转角科
转角铺作
平身科: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起垫托檐桁的作用;
没有梁架,间接受力。
柱头科:位于四周檐柱上方,起承托挑尖梁并传递其荷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5)镏金斗栱:与翘昂斗栱一样用作外檐斗栱,是等级最高的斗栱 制式。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四、屋架
·举架(宋称举折) 举是指屋架的高度,长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 材料而定。
·推山与收山 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 特殊手法。 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 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大木作、小木 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大木作
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 枋、檩等组成。
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建筑有时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 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 间”,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 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 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P298: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大式做法与小式做法的区别:
1.大式做法 2.小式做法
①出廊 四种情况均可 廊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3)品字斗栱:只有翘,没有 昂。里外出跳只用翘,不用昂,形 如倒置品字。主要用于楼房和城楼 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其出 踩有三踩单翘、五踩重翘、七踩三 翘、九踩四翘等。
(4)隔架科斗栱:主要用于殿 屋门座室内大梁与跨空随梁枋空挡 之间,起垫托隔架作用。常见的有: 单栱隔架科和重栱隔架科。
柱、盘龙柱等。 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在《营造法式》中已有规
定:“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 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 举势定其长短,以下檐柱为则。”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角柱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称为檐柱。 中柱:在纵中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宋式铺作的分件分为:斗、栱、昂3类。 斗是斗形的木垫块,细分为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 栱是弓形的短木,分为前后向的华栱和左右向的横栱,横 栱又按所处位置,细分为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 昂是斜木,分为下昂、上昂.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清式斗拱:外檐斗栱外出翘、昂、耍头;内出翘、菊花头、六分头、 麻叶头。
载的作用;受力斗拱。
转角科:位于角柱上方。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2.不同做法的类别: (1)两踩斗栱:没有昂和翘,只 有栱。 分为: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 斗三升斗栱。 这种斗栱主要用于外檐和隔 架,只在大斗上安瓜栱与正心枋两 材。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2)翘昂斗栱:有翘有昂。 是外檐斗栱中最常用的一种。 分三踩“斗口单昂”; 五踩“斗口重昂”、“单翘单昂”; 七踩“单翘重昂”; 九踩“重翘重昂”、“单翘三昂”等几 种。
3)斗拱(P275--P278,P300--P304)
斗拱是是我国木构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 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另一种后尾下无承托,而支撑于金桁下,称为挑金做法。
②间架:5-11开间 3-5间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拱
构架 有飞椽 无飞椽
无周围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一、柱
类型: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
等。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 托斗拱的构件。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其宽度已窄 于额枋。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雀替(宋称绰幕枋): 置于梁枋下雨柱相交的短木,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雀替的作用: 1.增加挤压面 2.减少净跨 3.改善节点构造 4.取得艺术上的过渡。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梁(宋称梁或栿) 按它在构架中的部位,可分为单步梁(又称抱
头梁)、双步梁(宋称乳栿)、三架梁(平梁)、 五架梁(四椽栿)、七架梁(六椽栿)、顺梁、扒 梁、角梁(阳马)等。 宋梁栿的名称是按它所承受的椽数来定的,而清代 则按其上所承的桁或椽数来命名。
挑尖梁(大式做法,有斗栱):檐柱和老檐柱 之间的短梁称为挑尖梁。作用:加强廊子的结构。
抱头梁(无斗栱)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n 架梁——n-1 步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桁(或叫檩):与屋脊 平行的构件叫檩,它的 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 致。 檐檩 脊檩 上金檩 中金檩 下金檩 挑檐檩
着屋脊的是中柱。 金柱:檐柱以内的称为金柱。 山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称为山 柱。 瓜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
的称为童柱,也称瓜柱。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二、枋
·额枋(宋称阑额):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阑额 之名首见与宋代,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宋仍称阑额),下 面叫小额枋(宋称由额)。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P301: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斗 口
一等斗口 二等斗口 三等斗口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斗栱的类别
1.不同位置的类别:
清:柱头科
宋:柱头铺作
平身科
补间铺作
转角科
转角铺作
平身科: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起垫托檐桁的作用;
没有梁架,间接受力。
柱头科:位于四周檐柱上方,起承托挑尖梁并传递其荷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5)镏金斗栱:与翘昂斗栱一样用作外檐斗栱,是等级最高的斗栱 制式。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四、屋架
·举架(宋称举折) 举是指屋架的高度,长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 材料而定。
·推山与收山 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 特殊手法。 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 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大木作、小木 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大木作
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 枋、檩等组成。
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建筑有时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 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 ·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 间”,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 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 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P298: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大式做法与小式做法的区别:
1.大式做法 2.小式做法
①出廊 四种情况均可 廊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3)品字斗栱:只有翘,没有 昂。里外出跳只用翘,不用昂,形 如倒置品字。主要用于楼房和城楼 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其出 踩有三踩单翘、五踩重翘、七踩三 翘、九踩四翘等。
(4)隔架科斗栱:主要用于殿 屋门座室内大梁与跨空随梁枋空挡 之间,起垫托隔架作用。常见的有: 单栱隔架科和重栱隔架科。
柱、盘龙柱等。 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在《营造法式》中已有规
定:“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 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 举势定其长短,以下檐柱为则。”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角柱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称为檐柱。 中柱:在纵中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宋式铺作的分件分为:斗、栱、昂3类。 斗是斗形的木垫块,细分为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 栱是弓形的短木,分为前后向的华栱和左右向的横栱,横 栱又按所处位置,细分为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 昂是斜木,分为下昂、上昂.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清式斗拱:外檐斗栱外出翘、昂、耍头;内出翘、菊花头、六分头、 麻叶头。
载的作用;受力斗拱。
转角科:位于角柱上方。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2.不同做法的类别: (1)两踩斗栱:没有昂和翘,只 有栱。 分为: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 斗三升斗栱。 这种斗栱主要用于外檐和隔 架,只在大斗上安瓜栱与正心枋两 材。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2)翘昂斗栱:有翘有昂。 是外檐斗栱中最常用的一种。 分三踩“斗口单昂”; 五踩“斗口重昂”、“单翘单昂”; 七踩“单翘重昂”; 九踩“重翘重昂”、“单翘三昂”等几 种。
3)斗拱(P275--P278,P300--P304)
斗拱是是我国木构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 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