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汉时期中朝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汉时期中朝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王金都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9)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西汉是继秦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于是西汉也在建国的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秦代许多的典章制度,汉代在中央形成了以皇帝与丞相组成的君相统一中心制。可能由于秦朝二世而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是十分的突显。至于到了汉代随着皇权的不断强化,处于君相统一中心制下的相权便成为了加强皇权的阻碍,因此整个汉代中央政治体制的发展都是围绕着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而进行,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与摩擦日益升级。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曾“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1]吕太后摄政时期由于丞相王陵反对吕氏称王,因此吕太后“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2]汉景帝时,匈奴降汗,景帝欲封匈奴降汉者为侯,当时的丞相周亚夫上奏反对,“上曰:‘丞相议不可用’”[3]给以驳回。汉武帝初期时,丞相为田蚡,此时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此前,君权与相权之间虽有矛盾,但不至于打破汉初是的君相统一中心制。到汉武帝时期,作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代表,绝不愿意将权利束缚在君相统一中心制之下,于是就开始着手建立以皇帝为中心,可以摆脱相权制衡,从而可以强化皇权的中枢机构。由于机构办公地点设在“禁中”又称“殿中”或“省中”因此将此机构称为“中朝”,这就是西汉中后期在中央政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朝制度,又称内朝制度。

1中朝制度的起源

汉武帝时期属于中朝制度的雏形时期,这一时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和汉武帝个人的文韬武略,此时建立一个依附于皇权,冲破君相统一中心制的中朝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中朝制度在这一时期也进入萌芽阶段。与此相对,将由丞相统领的文武官员所组成的政治体制则称为外朝。

在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员多为皇帝的近臣、宾客等,在外朝当中都是一些品级非常低下的官吏。《汉书,严助传》中记载:“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娄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闾,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詘。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4]颜师古在注释中说;“中谓天子之宾客,若严助之辈也。外谓公卿大夫也。”[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中朝官主要是由郎官、大夫、博士等执掌谏议的大臣或皇帝的宿卫、顾问等近侍之臣来担任,没有太高的身世和政治背景,大多起身于布衣之家。皇帝以贤良文学为选拔标准,给予加官称号令其入内朝为官。中朝的加官主要有: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左右曹、常侍、散骑、诸吏、给事中、尚书等名号。

中朝在汉武帝时期的地位仅仅处于皇帝的咨议机构,在组织上没有定制,随意性较强,皇帝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确定中朝人选和数额。中朝官员的主要职责是皇帝的应对顾问,在国家大事方针上给皇帝一些咨询、建议。整个机构从性质上来讲就是汉武帝的高级宾客顾问团,也就是当代我们所谓的国家智库,在这一时期,中朝对相权的削弱作用并不是很大,同时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强化皇权的作用。

2中朝制度的完善

汉昭帝时期是中朝制度完善、确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整个中朝制度与汉武帝时期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当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汉书,霍光传》记载:“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政事壹决于光。”[6]这段话中“周公”指的是西周时期周成王的辅政大臣周公旦。这段话是汉武帝命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头衔成为辅政。这也是西汉王朝自开国以来第一次遗诏中朝的大司马诸将军辅政,而不是外朝的百官之首丞相辅政。而且以汉武帝授命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分界线,标志着中朝制度由雏形阶段进入到成熟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政治结构上看,自霍光之后大司马大将军就成为了中朝中的最高官职,以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中朝与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区分更加明显。中朝形成了由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左右曹、常侍、散骑、诸吏、给事中、尚书组成的完备的官僚体系,因此中朝制度在这一时期在削弱相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机构性质来看,汉昭帝时期的中朝已经由汉武帝时期的高级宾客顾问团转变成中央王朝的决策机构。大司马大将军统领中朝成为国家决策机构,丞相统领外朝沦落成国家执行机构。在这个时期大司马大将军作为决策机构的最高官员,其政治职权与权利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虽然汉武帝时期卫青也曾担任大司马大将军一职,但当时这只是一种高贵的官称,“彼亲附士大夫,招贤詘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7]昭帝时,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成为实权官职,而且将尚书事与辅政集于一生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西汉初期所谓的君相统一中心制也被彻底打破。

第三,自从大司马大将军成为中朝之首之后,整个中朝不再是首先对皇帝负责了,他们首要是对大司马大将军负责。中朝也开始逐渐与外戚相结合,所有的中朝官吏的来源已不再是皇帝按照贤良方正的标准去选拔,而是以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外戚集团所垄断,

摘要:自汉代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汉武帝时期确立了以内廷官为主体的中朝,意在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了解中朝制度中皇帝与中朝官的关系,中朝制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在组织上、权力上等有过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将从中朝制度的起源、完善、影响等方面探讨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浅析西汉中朝制度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的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地位。展示出皇权与相权在西汉中后期的主要斗争方式和结果。

关键词:君相统一中心制;中朝;外朝;大司马大将军;丞相

作者简介:王金都(1993-),男,汉族,陕西省凤翔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民族史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