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张拉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0119N / mm2 / mm
L1、L2——相应曲线段的投影长度。
则:
Lf =
aE S − m1L12 m2
+ L12
=
7 ×195000 − 0.0185 × 2700 2 + 6300 2 = 11.96m 0.0119
由于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 L f = 11 .96 m < L / 2 = 18 .0m ,本例采用两端张拉是合理
×
2700
=
(1 + 0.0313) × 2700 =
2708(mm)
同理:LBC=LEF=2708(mm); LCD=LDE=6347 (mm)
张拉端至预应力筋中部的曲线长度: 350+(2708+6347)×2=18.46(m)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按式 7.8 计算,即 L= L = l + l1 + l2 =(18.46+0.7)×2=38.32m 4) 预应力筋任意处(i)的应力按下式计算
8) 计算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油压表读数见表 4-2 所示。
表 4-2 YCW-150B 型千斤顶油压表读数
张拉程序 张拉力(kN) YCW150B,701#千斤顶 126#压力表(MPa) YCW150B,702#千斤顶 281#压力表(MPa)
0
0.2σcon
0.6σcon
0
255
766
0
8.4
25.0
图 4-2 张拉与锚固阶段曲线预应力筋沿长度方向建立的应力
注:实线为两端张拉:虚线为一端张拉
6) 预应力筋的张拉伸长值应按式 4-2 分段计算。
从 C 到 D 点段的预应力筋伸长值:
Δ L CD
= Pm ⋅ L CD = σ m ⋅ L CD
Ap ⋅ Es
ES
= (1252 + 1177 ) × 6347 2 × 1 . 95 × 10 5
= 39 . 5 ( mm )
其他各段的预应力筋伸长值见表 7.6。 采用两端同时张拉时,预应力筋的总伸长值为 224mm,每台千斤顶张拉速度宜同步,使 两端张拉伸长值基本一致。若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端补拉,补拉时的张拉伸长值应是 两者之差,本例补拉时伸长值为 21mm。 7)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控制 量测张拉伸长值是在预应力筋建立初应力之后,曲线束初应力宜取 20%σcon,则实际 采用的张拉程序为:0→0.2σcon(量测初读数)→σcon (量测终读数)。张拉时实际伸长 值应与计算伸长值进行校核,其相对偏差应控制在±6%范围内,合格率应达到 95%,且最 大偏差不应超过±10%。 预应力筋从 0.2σcon 张拉至σcon 时实际量测的伸长值: 最大值(+6%):224×(1-0.2)×(1+6%)+C=190+C 最小值(-6%):224×(1-0.2)×(1-6%)+C=168+C 若量测的伸长值超出此允许值应暂停张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 张拉。 设:预应力筋从 0.2σcon 张拉至σcon 时实际量测伸长值ΔL1=198mm,C=8mm(设工 具锚夹片内缩和千斤顶内钢绞线伸长各为 2mm)。 则实际伸长值可按下式计算:
σ l1 = 2m1L1 + 2m2 (L f − L1)
m1——第一段曲线孔道摩擦损失斜率,本例中
(4-5)
σ −σ
m1 =
C
B
L1
= 1301 − 1252 2700
= 0.0185 N / mm 2 / mm
m2——第二段曲线孔道摩擦损失斜率,本例中
m2
=
σD −σB L2
= 1252 −1177 6300
σ i = σ h ⋅ e −(kx+μθ )
(4-3)
式中 σh ——计算段起点截面处的应力,在张拉端处即为控制应力;
κ ——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系数,一般取 0.0015~0.003,本例取 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一般取 0.15~0.3,本例取 0.25。
预应力筋关键点的应力见表 4-1。
ΔL = ΔL1 − c k2 − k1
(4-6)
式中
k1——初应力占控制应力的比例,本例初应力为 0.2σcon,k1=0.2; k2——终应力占控制应力的比例,本例终应力为 1.00σcon,k2=1.0。
则:ΔL =(198-8)÷(1.0—0.2)=235.7 mm
相对偏差:(235.7-224)÷224×100%=+6.0% (满足)
的。
端部锚固损失:
σ l1 = 2m1L1 + 2m2 (L f − L1)
= 2× 0.0185× 2700 + 2× 0.0119× (11960 − 2700) = 320N / mm2
端部锚固后的应力: σ A0 = σ con − σ l1 = 1302 − 320 = 982 N / mm 2 ,见图 4-2。
0
9.4
26.8
1.0σcon 1276 42.2
43.5
式中 θ——从计算段起点至计算截面处曲线部分切线的
夹角(rad);
H——抛物线的矢高;
L——抛物线的水平投影长度。
AB 段:因是平直段,所以θab=0
图 4-1 抛物线的几何尺寸
BC 段:HBC=950-765=185mm,L=2700×2=5400mm
θ BC
=θ 2
=
4H L
=
4 ×185 5400
4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张拉计算例题 某工程采用双跨 2×18m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梁截面尺寸为 400mm×1200mm,
框架边柱 400mm×700mm,混凝土强度C40。预应力筋配置 2 束 7φs15.2 钢绞线束,张拉程序 为 0→σcon(锚固),布置见图 4 所示。
预 应 力 筋 强 度 标 准 值 fptk=1860N/mm2 , 张 拉 控 制 应 力 σ con=0.7fptk , 单 根 钢 绞 线 面 积 140mm2,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 1.95×105MPa。
预应力筋孔道采用预埋φ70 金属波纹管成型,κ=0.0015,μ=0.25。预应力筋用 7 孔夹 片式群锚锚固,YCW-150B 型千斤顶两端张拉,标定记录见表 7.5,每端工作长度取 700mm, 张拉端锚固时预应力筋内缩值α=7mm。
图 4 双跨框架梁预应力筋布置 表 4 YCW150B 型千斤顶标定记录(千斤顶顶试验机)
表 4-1 预应力筋关键点的参数
线段
AB BC CD DE EF
X (m) 0.35 2.7 6.3 6.3 2.7
θ (rad)
0 0.137 0.211 0.211 0.137
κx+μθ
0.001 0.038 0.062 0.062 0.038
e-(κx+μθ)
0.999 0.962 0.940 0.940 0.962
试验机表盘读数(kN) 0
YCW150B,701#千斤顶
126#压力表(MPa)
0
YCW150B,702#千斤顶
281#压力表(MPa)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6.5 13.5 20.0 26.0 33.0 39.5 46.5 7.5 14.5 21.0 28.0 34.5 41.0 47.5
1)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1860=1302 (N/mm2)
每束预应力筋的张拉力按式 7.9 计算:Pcon=1302×140×7=1275960 (N)=1276 (kN)
2)预应力孔道为抛物线型,其夹角可近似按下式分段计算(图 4-1):
θ≈ 4H (rad) 2L
( 4-1 )
(4-2)
式中 LT——从计算段起点至计算截面处的孔道曲线长度;
Lij——从计算段起点至计算截面处的水平投影长度。
AB 段:因是平直段,所以 LAB=350mm
BC 段:HBC=185mm,L=5400mm,LBC=2700mm。
LBC
=
⎡ ⎢1 + ⎢⎣
8 ×1852 3 × 54002
⎤ ⎥ ⎥⎦
至计算点应力 (N/mm2) 1301 1252 1177 1106 1064
张拉伸长值 (mm) 2.3 17.7 39.5 37.1 15.1
(5)正反抛物线形的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和影响长度,略去端部平直段的影响,可按下
Lf =
aE S − m1L12 m2
+ L12
来自百度文库
列两式计算:
(4-4)
式中
= 0.137
(rad)
同理:θBC=θEF=0.137;θCD=θDE=0.211 (rad)
张拉端至预应力筋中部(即内支座)的夹角之和:(0.137+0.211)×2=0.696 (rad)
3) 计算孔道的曲线长度
孔道曲线长度可近似按LT下=式[1分+段83计HL算22 ](Li图j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