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论文:探析中西方孝文化之差异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文化论文:探析中西方孝文化之差异及其原因
摘要:在中国,孝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西方文化中,孝文化不及中国的孝文化丰富,因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本文通过阐述中西方孝文化的内涵和差异来剖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从而使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

关键词:孝文化;差异;原因
引言:孝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也可称的上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对孝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

孝文化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自然会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是西方文化中的孝文化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对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能够传播中国文化而且能够了解西方的孝道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中西方孝文化之内涵
1.1 孝文化在中国。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元素。

孙中山先生曾讲到:“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像中国讲的那么完全。

”[2]。

中国人的心理品质,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在中国的孝文化中都被给予了阐释。

中国的孝道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连。

儒家思想推崇“仁”的思想,而孝在“仁”中也是第一位的。

在古代,孝顺作为评价个人思想
高尚与否,品行是否端正的重要尺度。

能够说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官制中的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主要考察人们是否孝顺或是清廉。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程度是能不能为官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中国的孝文化突出了长者和老人的地位。

孝文化中的“孝”就是要养老,敬老,尊老,送老,亲老。

[3]晚辈要尊重长辈的意见和安排,承担着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在家庭中,子女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子女对父母的话要言听计从才能被称之为孝顺。

在家庭范围内的孝文化还包括传宗接代的任务。

个人的孝行的社会意义还表现为对君主的忠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君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作为臣民,尽孝的方式就是听从君主的旨意,替君主排忧解难,完成自己的使命。

1.2 西方的孝文化:西方的文化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和古希伯莱文化为基石
的文化。

同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渲染。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双希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结晶。

因此西方的孝文化与《圣经》有着重要的联系。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在给人类社会的“十戒”中的第五条就要求孝敬父母
原文为“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that your days may be long in the land which the lord your god
gives you”。

[4]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并非不存在孝文化,只是与中国的孝文化不同而已。

除此之外,西方影视中也有不少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和孝顺。

虽然西方的孝文化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和张扬个性的基础上.。

在西方,人们对父母很尊敬,在父亲节和母亲节这天,子女们会为父母献上祝福。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的孝文化是存在的。

西方人所崇尚的孝是一种不失自我的理性文化。

与中国孝文化不同的是西方的孝文化更为简单,缺乏社会意义。

2、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2.1 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别是中西孝文化有别的原因
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有着广袤的陆地。

因而中国人所重尚的是农业文化。

而农业的发展是以家庭协作为基础的,所以中国人强调家庭的作用。

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处于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在家庭中拥有权威,受人尊敬。

因而体现在中国的孝文化中就是子女尊敬父母和长辈并服从父母和长辈的决定。

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它发源于岛国,属于海洋文化。

西方文化由于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西方人乐于进行海上活动,他们有着求变,求奇的心理特点。

他们的观念比较开放,建立的国家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契约社会。

所以他们遵循的是平行的人际关系,并没有产生像中国一样的规定性的孝文化。

所以表现在西方的孝文
化中子女尊敬父母或长者,但并不屈从于他们的意志去行事。

因而有时在中西方的交流中,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尽孝行为并不能完全理解。

中国人也会误以为西方人并不讲孝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2.2 中西方孝文化的不同还与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
价值观取向有关。

中国人在价值观层面上表现为群体取向。

中国人把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凡事都从集体利益出发。

这一点就是中国人在孝文化中存在“忠君“思想的原因。

除了家庭内部的孝道,中国孝文化的社会意义就体现在对君主的辅佐和为君主服务上。

从这一点上来讲,群体取向的价值观就可以解释中国孝文化的社会意义。

群体取向的另一个层面是他人取向即中国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顾及他人的面子。

所以中国的孝文化中要求子女或晚辈要通过功成名就来使父母或是长辈
拥有显赫的地位。

只有父母长辈受到别人的尊敬才能使祖宗和父母脸上有光彩,才算是子女尽了孝。

而西方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尤其是美国人。

他们在价值观上则是个人主义取向。

在他们的观念中个体都被当作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个体。

所以他们张扬个性,喜欢做事时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他们崇尚的是个人意志和自我实现。

所以西方人不会形成中国式的孝文化。

由于他们追求个人价值,张扬个性,
他们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结语:孝道是人类文化中的共性文化。

虽然中西方地理环境和价值观念不同导致了中西方之间孝文化的差异,但是不论是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国还是在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西方世界,父母都是给予子女生命的人并承担着抚养子女成人的义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通过剖析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使交际双方在交流中减少文化上的误解,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桑凤平,李响.中日孝道之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 陈爱平.孝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 赫尔伯特.圣经故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陈红平(1967.12-),女,天津人,文学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