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治理变迁与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民委员会成立之初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社会治安和维护集 体的水利设施,而后逐步扩大为村民对基层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中诸多事物的自我管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也逐 步向群众性自治组织演变。
近代以后,国家权力逐步向乡村社会渗透,乡村 治理中行政化倾向逐渐压倒了自治化倾向,国家 曾试图通过一系列机构设置和委托,变地方权威 为国家的基层政权分支机构,使地方权威服务于 国家目标的组织机构,并进入国家官制的控制范 围。
9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官僚帝国遭遇了前 所未有的危机。
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 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
2
一、乡村治理含义
乡村治理是乡村公共权威运用乡村治理权力,处理乡村社 会事务,借以调控和影响乡村社会。
在乡村治理的逻辑结构中,乡村治理权力是最为核心的概 念,它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自治权力,更不能将它直接与 国家权力划等号,它是国家公共权力和乡村社会自治权力 共同作用的产物。
科举制度的衰弱及最终废除,使得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丧 失了重要的制度化联系方式。
20世纪初的清王朝进行了一场乡村改革,试图将国家的行 政权力向下延伸,以重新整合日益涣散的乡村社会。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 法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的直接综合体,其目的是 强化皇权,开启了以官方名义接受和引入了现代政治制度 和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后来的选择。
传统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互不干扰的秩序中心:一 个是官制领域,以国家为权威中心,对于具体社 会而言,它的整合意义多是文化象征性的;而另 一个则是更具实质性,因为它承担着实际的管辖 权力,这就是地方体中的权威。
7
传统乡村社会的自治,是以家族制为基础的士绅 自治。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权力对于乡村社会而 言更多是实施一种间接的统治方式。
3
二、乡村组织制度的历史沿革
1、我国古代的乡里制度 2、近代乡里制度的变迁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组织制度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乡村治理 5、税费改革以来的乡村治理
4
1、我国古代的乡里制度
“乡”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始于周。中国从周朝开始, 以乡作为农村地方最高行政组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比:五家为比,使之相保; 闾:五比为闾,使之相受; 族:四闾为族,使之相葬; 党:五族为党,使之相救; 州:五党为州,使之相赒; 乡: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但秦汉以后,乡时废时立。至隋唐时,乡管地位大不如前。
5
宋以后,乡不再作为基层行政组织,不复设乡官。 县以下基层组织中的“长”、“首”,均以“役” 的形式由乡民充任。
我国古代的乡,作为基层组织,职能主要是劝导 乡里,掌民教化,以促民风,维护统治秩序。
6
从长官任命及职能可以看出,古代的乡不是国家 官僚体制中的一部分,而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 类似于行政组织的社会组织,即所谓“皇权止于 县政”,县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县以下实行自 治。
12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乡村治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乡村治理影响最大的莫过 于村民自治这一伟大创举。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 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中产生和形成的, 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 果。
13
(1)村民自治的形成和发展
1980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的宜山、罗城两县 一些农村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自发成立了村民委员 会。
11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组织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了对乡村社会大规模的改造, 农业集体化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彻底打破了乡村社会固有的 结构,清除了乡村社会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种崭 新的社会控制和治理模式,这就是以生产队——生产大队—— 公社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
强制性的公共生活和集体生产方式取代了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存方式被彻底改变,农民直接处在国家政 权的严密监控之中。通过支配每个农民的日常生活而将农民整 合到自上而下的集权体系之中,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及家族 组织被进一步摧毁,宗教组织也停止了活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 了传统乡村社会的组织机制和组织状态。
10
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受其影响继承了这一理念,于1914 年12月颁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1919年9月颁布了 《地方自治条例》,1921年7月,公布了《乡自治制》等 规则。
伴随着乡村政权建设过程,曾经是有效联系国家与乡村社 会纽带的乡村精英,其来源和品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 精英无法也不愿承担这一职能,于是,企业型的、行政分 支型的“国家经纪人” 就应运而生,他们逐渐取代传统 的精英,成为地方上的新权威。这些“经纪人” 利用国 家的名义巧取豪夺、中饱私囊,使得乡村社会陷入国家和 政客的双重盘剥之中。
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村民委员会组织演变为村民自治组织,村 民自治逐步展开。由此,中国基层社会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 理格局。
1
治理?统治?
我国学者俞可平给出这样的解释:治理虽然需 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非一定是政府机关;而 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 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 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 和私人机构的合作。
第三章 中国乡村治理变迁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也 使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制度的瓦解,国家政治力量从农村社会许多 领域退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出现涣散状态。
农民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自发组建了一种全新的组织——村民委 员会,以取代日益衰落的生产大队组织和弥补生产大队解体后造 成的治理真空。
在乡村社会内部,乡村政治的中心是非正式的地 方权威如乡绅、族长和地方名流,他们也不具有 官员的身份,这些权力者并不是国家直接任命, 而是在乡村社会内部生长出来的,这些族长乡绅 把行政权、自治权、家族权融为一体,带有很强 的家族自治性质,不需要依靠王朝行政机构的命 令就能自行整合乡村社区。
8
2、近代乡里制度的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