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漫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女娲

(一)羲皇故里说伏羲

天水是羲皇故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学术界已经证实伏羲最初活动在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山以西地区,北起平凉静宁县,南至西和县仇池山。

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

仇池山,四壁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

人皇起于刑马山提地之国。

上三则材料可看出,伏羲生地有成纪、仇池山、刑马山三处。但第三则材料说人皇起于刑马山,不一定是说生处,好像是记述一次行动或人生事业成功的起点。西晋大学士皇普甫谧《帝王本纪》所载伏羲“长于成纪”,有:长大成人之意,所以伏羲生于仇池山之说脱颖而出。“徙治成仓”则可以更好的解释伏羲氏族从产生后,在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域不断发生变化,并且留下了引起后人争论的足迹。

汉晋古籍不仅记载了伏羲生地,还记载了伏羲得以兆孕的传说。记载也有好几则:

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陇人王符的名著《潜夫论》中,也有类似记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伏羲生地的记载者,汉有王符,晋有皇普谧、王嘉。他们都是甘肃东部人。可见当时就有伏羲生地的热议,可能来自口头相授的民间传说。

说怪生皇牺,应是对华胥履迹生伏羲此事的评价。《太平御览》本不是正史,记载者对此事就以之为怪。确实,此事也够荒诞,但细细思索,并不见荒诞,倒像是实记,只是个人认识上的差异。上古时期虽然蛮荒,但已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并不是混乱不堪。华胥履迹,是当时原始婚配生育仪式。就像现在举行仪式封建迷信,问神求子。

王符《潜夫论》“大人迹出雷泽”,“大人迹”可理解为“大人之迹”或“大的人迹”。“大人”是和周易“利见大人”句中同意同用。伏羲在安定临泾(甘肃镇原)附近传说已久,尊伏羲为人祖,此说较为符合王符心声。伏羲所出之事难免神秘,“大的人迹”是大多后读者所理解的意思。其实,“大迹”变“大人迹”文本怪诞色彩没有变化,但内涵变小,

确定大迹即人迹。如前笔者提到“履大迹”,可能是婚育的早期认识,性崇拜意识的流露。所以,“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与上古淳朴而又玄幻历史相契。“在”与“出”好像没有区别,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其实则不然,“在”表示大迹一直存在于雷泽;“出”表示大迹的神奇出现,有机会性,不是常在,过后即消失。雷泽中显现大迹可以说今人不知所指,找不到所谓大迹为何。大迹是上古婚配的一种资格或机会。大迹是运动的变化的,它的出现标志不寻常的孕兆。就像古代帝王开科举是举子们的机会一样。大迹出现在雷泽。天下不可能只有一雷泽,每一个氏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雷泽。

生育对上古人来说,是神秘不可理解的,也有时认为是妖邪不堪。女子要通过氏族首领破处镇邪后,其它人才敢驾驭。不像我们想象的群婚或乱混。每个时代有它婚育观念和办法。一个女子要被其崇拜的首领镇邪,机会不是说有就有,并且地点也不是固定的,但有常用的地方。氏族最崇拜图腾,氏族首领就是图腾的法人代表。然而图腾是一些龙凤虎豹熊鹿之鸟兽类,首领就代表了图腾形象,并且有职责保护同族人们,勇于献身。上古破处镇邪就是人们对首领的期望、信任,也是对其献身精神的考验。

我们再说“雷泽”。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神话地理名著《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史记·五帝本纪》和西汉《淮南子·地形训》也有类似记载,但均未记述具体位置。这也印证我们之前的雷泽不定位的论断,即雷泽移位之说。从《山海经》记载中,要说清孕育伏羲的雷泽,首先要找到吴西。

陇山分南北两段,北段习称六盘山(大陇山),南段则称为小陇山,中间大致以庄浪东的桃木山一带为界。小陇山主峰古称五台山,此处上古称吴山、吴岳。《尚书·尧典》载尧的最主要辅臣是“四岳”。刘起釪指出:“四岳族之得名,是由于最初居在四岳山,即陇县的吴岳群山。”吴岳山一直晚到《史记·封禅书》追记的秦朝历史,尚列为以华山以西七大名山之一。后来西人东迁,中原文化兴起才演变吴岳为五岳。到后来东人西迁之时,西部文化早已式微,吴岳湮灭不被人所知。所以,后世记载者、考证者,死认“五岳”,不知“吴岳”,给远古历史考证,打上了一个又一个死结。伏羲族图腾为虎,虎古作虞。虞

古时往往写作吴。所以古书上虞吴互用者多见。笔者认为陇山之北段称龙山,南段小陇山可称为虎山。虎山之西即是吴西。吴西变“虎西”。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本是“瓠羲”。我国著名学者王大有认为,华胥女孕生伏羲的“雷泽”应是甘肃西和县仇池山以西的“天池大泽”,今为礼县的雷坝,亦称大潭。我国民间习惯用的潭、陂、泽、池、海、泡、荡、淀、泊、塘等称湖泊,都是湖泊的别称。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山泉遍布,溪水长流,是仇池山的一绮丽之处。仇池山上众多的泉水中,要数“石勺奇潭”最为妙绝。这个小潭在仇池山西面的一处陡崖下。一眼清澈如玉的泉水,顺着一个小石孔潺潺流出,正落在一汪木勺大小的石潭中,晶莹透明的潭水,长年不息,不竭不溢。千百年来,附近老乡在此取水,舀去一勺,眨眼间又聚满一潭,且泉水甘洌醇厚,清凉可口,沁人心脾,有“积年之疾,一饮皆愈”之说。山洞幽静,秀水叮咚,井藏有众多的古迹。小有天是仇池山的一个石洞,洞里流水潺潺,洞口一眼清泉,碧绿澄清,明如宝镜。每当星夜,扶壁下观,泉中星空闪烁,月影清晰。洞顶有泉水倾注而下,银花朵朵,珠飞玉溅。

更为神奇的是,在仇池山下的青石崖边,有一小洞,涌出一眼碗口粗的山泉,注入洞口乱石间,汇作深潭。每当清明前后,有银鱼尾尾,随水跃出,人称“神鱼洞”。这种罕见的珍贵鱼种,从头到尾,完全透明,在它周围的无穷黑暗中十分显眼,但稍闻人声,即倏尔游回洞中。打开卫星地图,竟然惊奇地发现,仇池山在卫星地图的形状,尤如一男根,而于仇池山相望的八佛崖前端,也尤如一女性生殖器。联想到仇池山是人类始祖诞生的传说,大自然竟然有如此的巧合。

伏羲生于仇池山,现在只知山而少说池,上古不会是这样。“仇池”应是“湫池”,即“雷泽”。上古“雷泽”是雷神之大泽,是一处湫池。秦岭古时统称华山,然而现在只把秦岭主峰叫华山。古华山之阳,就是古华阳国;仇池山之阳则是常羊。古“仇”通“常”,“池”通“羊”,所以常阳就是仇池。又有传说: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

可见仇池山是孕圣胜地,神秘、神奇地都有些虚假,所以伏羲文化几近湮灭无考。仇池山是孕圣之地,如前所述,伏羲氏是虎族。此处又育神农氏。神农炎帝图腾为鹿,号骊山氏。繁体骊为“驪”,鹿字在下,礼县是骊县的字变,则上承炎帝之史;西和则有“羲虎”之音。骊山氏炎帝族重本草,后来发展成烈山氏炎帝,崇牛图腾重农耕,就成为所传的神农氏。

伏羲生仇池山,长于成纪,徙治成仓。所以,古代以“伏羲氏”为号的这一氏族发祥在今西汉水流域的仇池山(西和、礼县),之后成长于成纪(天水、秦安、静宁一带),再之后迁徙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