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投资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与可能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作,不但需要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和政策
法规,更需要大批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专业文化素养,善于按市场经
济规律实行决策、管理和运作的各类专门人才,还需要有源源持续的
高质量科技成果的输入和高智力的有力支持,而跨世纪的国际竞争更
是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是高级专门人才的竞争,因而作为培
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技文化为己任的高等教育事业将左右我国新
历史使命的实现。当前我国的高教事业则远不能适合发展需要,无论
是在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种类、规格等方面,还是在科技发展
的规模和水平方面,都还无法满足需要,高教事业必须进一步发展才
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但要发展就要有投入,就要有相对应的资源
条件作保证,尤其是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要有高的投入。但现实
情况是高教经费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均由政府兴办,但政府实际上只能负担一半左右的办学经费,所以当前高教经费
不但无法提供发展的需要,连维持现有教育活动都难以为继,高教经
费已成为高教事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下所形成的高教经费由政府单一渠道投资的体制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同时由政府一元化投资的体制,包括学生的培养费在内所有高教
经费全由政府包下来也不合理,所以,改变政府一元化投资体制,多
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已势在必行。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则使多渠
道筹措经费成为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也具备与其他社
会部门实行劳动交换的法人地位,高校为国家、社会提供人才、科研
成果和社会服务,也就是提供了劳动,接受其劳动的部门以及个人会
所以而增加收入和得到其他利益。它们之间可用社会必要劳动的确定
为准绳实行等价交换,学校通过提供各种劳动成果与社会不同的部门、单位以及人员实行交换获取经费,这就使多渠道筹措经费成为可能。
为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
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
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教育投资体制,这个新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合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当然也是可行的。
二、“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投资体制的性质、
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主与多”的性质与内涵
各个渠道的性质和它们的职、权、利是不同的,具体说来:
(1)政府拨款为主--主渠道。“为主”的含意,应该是指政府的
拨款投资在整个国家高教经费的投入中所占的份额是主要部份。它反
映在办学体制上则体现为高校是公办为主,非分办为辅;反映在公办
大学的经费投入中,应该是国家政府的拨款投入为主,当然在这个为
主的投资中除政府直接拨款外也应包括国家政府通过行政的、政策的
以及法律的手段支持高教的间接性投入(如免税等)的部分。
因为政府拨款为主渠道,所以政府不但通过政策的手段而且以投资的
主体地位来调控影响高等教育的行为以保证办学方向、教育方针贯彻
等的实现,最终就是确保教育的行为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是关于教育经费的投资主体及其与投资客体关系
的变革,以及它们的职、权、利的重新划分,其目的是要使教育资源
能合理配置,从而能增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它
关系到谁来办学、办什么样的学以及如何办学的根本问题,因而教育
投资体制的改革将与办学体制改革,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就业
制度改革,以及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等紧密相联。因为教育经费就是办
教育的资源,任何教育工作活动没有相对应的资源条件作保证都将成
为泡影,所以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改革,是整个
教育体制改革体系中的基础改革,它的改革成效将制约着其它一系列
改革,以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准确理解和把握好教育投资体
制的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就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与可能性,
新体制的性质、内涵与互相关系以及如何落实新体制等作些分析,以求教于大家,并吁请政府和社会各界加紧贯彻实施,期求及早缓解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之困难。
高等教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