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
浅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与收益分析

浅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与收益分析摘要:本文由考研热这一现象引出如何理性判断是否应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问题,利用教育成本概念和核算方式,从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计算方式引申到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机会成本计算,对代表性考研人群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探讨究竟该如何理性衡量考研的必要性,引导报考者走向科学考研之路。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成本,机会成本近几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持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全国研考招生人数由36.4万人增加到151.1万人,2012年全国165.6万人确认参加今年考研,报考人数创历年新高。
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增幅达9.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专业学位报考人数达43.7万。
据预测,未来几年考研热将继续“高温”。
在面临毕业选择时,大多数同学在考研和工作之间难以做出决定。
为更好的就业是当前多数同学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不与个人兴趣、专业走向、社会发展趋势向结合,不理性考虑考研的必要性,只是一味地先上学再说,这种报考显地盲目性太大。
未来几年,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毕业生数量增加,用人单位需求并未扩大,研究生就业未必就会比本科生、专科生容易。
过去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修业年限大多是两年半到三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上。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般会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一般是两年,培养方向逐渐向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过渡,学生在校期间就应确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面对来自本科就业和考研的两方面巨大压力,是否应该考研已经成为报考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然而,报考者在报考时是否理性分析过考研成本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过科学的规划呢?一、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可以直接用货币计量的支出,包括学费、住宿费、学习用品费、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考试费用等直接教育费用。
大学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果与反思

大学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果与反思投资理财:高校扩招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大学门槛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子女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使得我国人才空前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紧张,使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鉴于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借鉴企业的财务投资决策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投资中的个人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决策体系和投资决策应用机制,从而正确认识投资风险,避免盲目投资。
一、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成本分析其一,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的构成。
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由学生本人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个人直接成本和个人机会成本。
高等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可以直接用货币计量的支出,包括学杂费、住宿费、书本文具费、交通费、通讯费、文体费以及餐饮费等。
但如果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获得奖学金以及任何形式的助学金,那么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必须扣除这部分收益,因为它代表一种转移支付。
此外不同的教育投资决策中还要考虑。
“个人心理成本”和“健康成本”等。
但是因为其难以计量,这部分成本往往不计入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之列。
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的多少受社会环境状况、受教育者的家庭条件、学校性质、学校所在地、所学专业、年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不同性质、不同专业之间高等教育直接成本一般相差5%左右。
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但不同年级之间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也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高等教育个人直接成本在男女生之间的差别也较明显,男生较女生平均高出15%~20%。
高等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又称之为机会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接受高等教育而未能就业所放弃的收入以及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
第四章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四章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教育投资来实现的。
社会和个人投资教育总是要从经济目标上做出考量,政府在考量后制定相应的政策,家庭或个人在考量后确定相应的策略。
政府在制定教育的政策时,为了采用效率最高的政策,总是力求对教育的各项公共支出进行评估,以便在各项政策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做出选择。
个人在确定策略时,也力求通过对个人各种教育支出的评估来选择效率最高的策略。
这种评估有许多方法,如教育规划、教育预算、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绩效分析、教育的成本——效应分析等等,其中最广泛应用和最吸引人的评估方法,就是本章要讨论的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在一般意义上是对教育投资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计量。
然而它在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更具体的含义,就是充当教育投资决策的手段,通过设计一套方法来计算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并通过比较来优化教育投资决策,以便保证稀缺资源的竞争性使用、教育资源在各个教育部门的有效配置和各个学校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科学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对劳动者就业提出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也越来越长,教育经费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教育成本分析对教育决策的意义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和个体在不同领域选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来决定的。
由于必须发生的成本规模、可能产生的预期收益、成本与收益的形成期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等投资制约因素有所不同,投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可用来比较这些投资制约因素的技术,其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拟定投资的获利性。
一项投资值得考虑,在于其预期收益高于成本,这时其资源的使用对个人或整个社会是有益的。
于是,在可供投资的选择过程中,个人和政府试图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评估来找到相对成本来说会获得尽可能最高收益的投资。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文献综述作者:马进强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3期一、引言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是学校管理者、政府部门、学生和家长以及研究人员等有关各方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它是政府制定学费标准、对学校拨款的重要依据;是居民个人、学校和政府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是研究人员必要的基础资料。
对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相关文献成果并加以综述。
二、相关概念(一)教育成本最早提出“教育成本”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维泽,他于1958年出版了《教育成本》,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成本。
1962年出版了《教育经济学》,指出不仅要计算教育的直接成本,还应该计算教育的间接成本,他是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
我国对教育成本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2年,盖浙生在其《教育经济学》中,将教育活动视为一种教育服务,认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教育费用而言”。
阎达五、王耕(1989)将教育成本界定为“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形式总和”,主要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合计即培养每一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其中有形成本就是直接成本,无形成本是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王善迈一直也从事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认为(1989)教育成本就是培养每一个学生所消耗的全部费用,即单位产出的消耗量。
在《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1996)中将教育成本定义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
袁连生( 2000)在《教育成本计量探讨》一书中提出可以借鉴企业成本概念,将教育成本按照对教育实际发生的资源耗费和根据教育决策和成本分析需要对交易资源的耗费进行分类。
黄嵘( 2009)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中指出,高校教育成本应借鉴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概念,从会计学角度定义高校教育成本,即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能够用货币来可靠计量的教育资源消耗。
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教育成本收益分析——以陇东学院为例

校教育究竟能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 一般人难以 估 计 具 体 数 值 的 大 小,必 须 借 助 于 定 量
自 2000 年以后趋于快速上涨时期,占城镇居民收入 比例已经超过 50% ,本科教育投资风险持续增加,平 均收益率 有 明 显 下 降[7]。 综 合 以 上 学 者 观 点 可 见, 关于高等教 育 投 资 风 险 的 提 法 越 来 越 多,需 要 以 积 极心态防御 高 等 教 育 过 度 扩 张 带 来 的 各 类 风 险,降 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理性分析本科教育的成 本收益。
综合 CNKI 数据库研究的情况,对大学生教育成 本收益关系分析的文献可以归纳为教育成本与收益 分析的方法探析和教育成本与收益关系的研究两个 方面。北京大学徐玮斌提出判断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的教育收益 现 值 法、教 育 成 本 收 益 比 值 法 和 教 育 收 益率法三种 方 法,认 为 以 舒 尔 茨 为 代 表 的 人 力 资 本 理论所主张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是建立在 “教育确实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市场 完全竞争”的严格假设上,但现实是各国教育的扩张 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5]。赵恒平等利用货币 计量法和非货币计量法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成本
我国相关学者对教育收益率问题展开了大量的 研究。邓峰[1]估计了全国教育收益率的总体变化趋 势,并通过引 入 宏 观 经 济 发 展 指 标 来 考 察 教 育 收 益 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指出 21 世纪以来全国教育收益 率并没有延 续 以 往 快 速 稳 定 增 长 的 势 头,同 时 比 较
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

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教育成本收益模型成本法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投资收益教育成本收益模型图教育成本收益原理教育投资收益分析教育投资收益模型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资本的边际成本收益是
学生姓名
范嘉怡
学号
091042057
专业年级
09国贸
课程名称
经济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
讲座名称
提升和利用人力资本的途径
主讲人
张建武教授
讲座时间
5月28日
本次作业中心论点:在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率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教育的投资我们现在主要以高等教育作为分析对象。首先我们知道在教育投资方面包括了货币投资和非货币投资。而货币投资又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费,书本费和学杂费等直接费用;另一方面则是选择上学放弃工作而由此损失的收入。非货币投资则是指上大学期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例如对未来的迷茫,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等。
同样地,教育的收益也分为了经济收益和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一生的收入总量。非经济收益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能够得到比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在上学期间得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多的自由和乐趣。从成本收益模型分析来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前期的成本投入较高但是后期的收益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而且可以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也较大。
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成本与收益风险的分析

人 须对 高等教 育的成本 收益 进行理 性 的 分析 , 分 考虑 自身 的经 济 承 充 受 能力及 由此 可能带 来的风 险 , 最 终决 定是 否 要进 行 个 人 的 高等教 并
育投 资 。 【 键 词 】 等 教 育 ; 人 投 资 成 本 ; 益 风 险 关 高 个 收
一
( ) 体 未 来 更 高 的 收 入 。一 般 而 言 , 体 收 入 水 平 与 其 所 接 1个 个
发 展 前 途 , 更 多 的 机 会更 换 职 业 , 有 获得 更 高 的 收入 。
2 非 货 币收 益 、
即 个人 或 家庭 以货 币形 式 支付 的教 育 成 本 , 可 以 理 解 为 ” 也 购 买 ” 等 教 育 服 务 支 付 的 价 格 。 它 包 括 个 人 或 家 庭 为 高 等 教 育 支 高 付 的一 切 显 性 的 支 出 , 主要 有 学 杂 费 、 材 费 、 他 与 学 习 有 关 的 教 其
支 出、 因为 高 等 教 育 所 需 额 外 付 出的 其 他 费用 等 (1 生 活 费 不 应 1常 5 记入成本) 。
2 个人 间接 成 本 、
即个 体 因接 受 高 等 教 育 而 放 弃 的 工 作 收பைடு நூலகம்入 或 闲 暇 的 效 用 , 亦
称 作机 会 成 本 。实 践 证 明 , 高 等 教 育 个 人 投 资 影 响 最 大 的 不 是 对 直接 成 本 , 而是 机 会 成 本 。对 于 达 到 一 定 年 龄 的个 人 来 说 , 决 定 若 接 受高 等 教 育 , 面 临着 重 新 分 配 时 间 的 问题 , 来 的 闲 暇 或 工 作 就 原 时 间被 用 于教 育 活 动 , 一 种 确 定 的 成 本 。 闲 暇 可 以 给 个 人 带 来 是
就业严峻背景下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就业严峻背景下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摘要】本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理论,试从高等教育的投资成本-收益分析入手,探讨大学生就业严峻背景下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思量,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成本;预期收益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和国家教育经费收费制度的转变,从某种意义来说,作为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属于一种投资行为。
但高等教育有其内在的投资周期长,收益间接性和滞后性等本质特性,因而,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基于这一情况,家庭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就需要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决策。
一、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理论基础(一)人力资本伦理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理论源于人力资本理论,是家庭对高等教育投入一定成本,形成家庭成员的专业性人力资本,提高家庭人力资本存量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教育投资实质上把人作为巨大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而进行的投资,通过教育,促进人智力的发展,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并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投资为不同层面的投资者带来多重收益[1] (二)投资收益理论从理性的经济人角度来看,投资者总是力图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竭力去规避或减少风险。
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是以预期收益为目的和动力的,国家和个人都是教育投资的主要受益者,都应该承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根据萨卡洛普洛斯的研究表明,相比而言,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一般高于社会收益率,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明显。
[2]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及其家庭应该承担高等教育的主要成本。
二、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背景的分析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就业市场的低迷,尤其是在近几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加之教育与就业之间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使得子女即使读了大学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3]近年来,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了。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高等教育成本的构成根据约翰斯通的观点,高等教育成本构成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教学成本,包括教师薪金、图书杂志、仪器设备、教学类建筑费用、水电费用等。
第二类是研究支出,主要是指用于科研活动的费用,由于各校对研究重视的程度不同,这也是支出差异较大的一类。
第三类是生活成本,包括师生伙食、住房、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所需要的书本、文具、往返交通费用。
第四类是学生放弃的收入,即学生继续上学而没有参加生产劳动失掉的那一部分收入。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1.收益原则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应按受益多少来承担高等教育成本。
获得的利益越高,支付的费用也应越高,反之亦然。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及其家长。
那么,高等教育的成本也理应由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承担。
2.支付能力原则依据支付能力原则,所有高等教育获益人都应该按照其支付能力提供教育费用。
能力越高,支付越多,反之亦然。
其中,政府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占有社会资源的程度上,集中表现为财政收入水平占GDP的比重;企业的承担能力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收益水平和受高等教育者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水平;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家庭的经济能力。
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制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要采取收益原则与承受能力原则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统筹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的利益,考虑多种因素:现实的成本分担水平及分担比例;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及收益水平;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居民的支付意愿;居民的收入水平及付费能力等。
在综合考虑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担政策。
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投入总量相对不足根据“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国家应承担大部分的教育培养成本。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虽逐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总量仍相对不足。
1993年,政府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1998年这一比例仅为%,1999年仅为2.79%,甚至到了2009年也仅为3.59%,仍未达到4%的标准。
成人“专升本”教育个人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

2021年3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March.2021第 2 期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No.2成人“专升本”教育个人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參丽丽(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成人提升学历的有效方式,并且作为一项投资活动,成人“专升本”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状况直接影响成人是否投资的行为决策。
借用模型,运用大量数据确定参数,计算出成人“专升本”教育投资的净现值,以期得出成人“专升本”教育投资的收益情况,帮助成人教育机构了解成人教育的投资价值,为成人投资教育做出客观参考^ [关键词]成人教育;“专升本”教育;教育投资;个人成本;个人收益[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39-(2021)02-0013-04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专 科起点升本科的教育,它既弥补了经济建设所需较 高层次人才的不足,又满足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 意愿,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缺 少的支柱。
现代化社会,教育与经济联系紧密,人们普遍 认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活 动。
“学历热度”高居不下,这意味着国民对教育的投 资欲望强烈。
对于已经迈人职场的成人来说,成人高 等教育是他们提升学历的重要方式,成人“专升本”教育是专科学历的成人参与继续教育的关键手段。
成人是否投资“专升本”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是 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学“理性 人”假设出发,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 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只有当投资收益的净现值大于其投资成本,即投资 的净收益现值大于零时,人们才会决定投资。
因此研 究成人“专升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能够从经济学 视角衡量成人继续投资教育的价值。
一、成人“专升本”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 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202大众商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王 凤(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大,每年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招生工作也随着年份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但由于本科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这使得硕士研究生的投资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运用大量的数据以及相关的计算,对研究生个人的成本收益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得出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长是因为研究生教育投资的收益还是较大的。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教育成本;教育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现如今,已经来到了数字化、网络化、科技化的时代,知识对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人们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加大了对知识的投资力度。
然而,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最快捷的一种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手段,也是如今国家和个人进行投资的重点,但本文只研究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投资,不考虑社会及政府等因素。
因此,教育投资就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
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人们才会投资。
因此,当我们将研究生教育看成一种投资时,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以及数学模型,对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塞尔是最早用数学模型研究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家。
明塞尔假定受过n 年教育的人的年均收入为a n ,那么其终生收入的折现值PV n 为:PVni :折现率l :工作年限与受教育年限之和如果折现过程连续,则:PVn因此,受过(n -d )年教育的人终生收入的折现值为:一、所用模型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投资包括个人成本和个人收益。
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风险成本。
个人直接成本包括:考试费用、辅导班费用、报名费、资料费以及研究生在读期间所产生的学费等;个人间接成本指的是因为接受研究生教育而损失的收入;个人风险成本指的是由于职场的不断变换发展,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个人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突出强i教 育投资的作州 , 教育投 资视作 l 爿 将
一
种生产性投 资, 即教育 活动 是使隐藏在人体 内部 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 种生产性投资 这一理论所 揭示 的教育投资的重要性 , 已被发达国家 早
资 成本的影响 , 对投 资者个 人来 说 , 高等 教育投资 的成本主要 包括 性
1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主体 的 界定 . 2
化 。一般地 . 高等教育阶段其边际成本在不断递增。 高等教育投资成本递增的原 主要有两个方面 :9 7 l9 年以后我 国实 行 高等院校缴 费上学 , 高等教 育的大部 分成本 由个 人投 资者承 担 , 这一 特 征使得随着教 育年限的增 加 ,个人投 资者7 担的直 接成本 大幅度增 l 乏 加; 二是随着教育年 限的增 加年龄也增加 , 受教 育者在智力 、 体力上越来 越满足劳动和_ 作要求 , T 取得更 高报酬 的机 会也递增 。 所以 , 教育投资的
成本和隐性成本。
经济发 展的历史所验证 。联 合国教科文组 织一项研究表 明 , 人受过初等
教育 , 能提高生产效率 4 %, 3 受过 巾等教育 能提高生产效 率 2 8 受过 0 %, 高等教 育能提高生产效率 3 0 0 %。人力资本投 资不但 可以支持一 国经济 持续增长 . 而且可 以给投 资者个人带来预期的收益。但是 . 正如存金融领 域 的投资一样 , 任何投 资在 带来收益 的同时一定伴随 着J 险 , x 而且高收 【 益必 然会带来 高风险 。19 9 7年 以后我 国高等院校全部实行交费上学 , 家 庭 成为高等教 育的投 资主体 , 凶而接受高等教 育给 受教育者家庭和本人 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 此 , 研究教育投资 特别是高等教育投资 巾个 人
教育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06
CHAPTER
结论与建议
重视教育培训投入
投资回报率
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提高 个人和组织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
人力资本增值
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可以增强个 人和团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提高教育培训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教育培训的长期收益和无形收益, 如个人成长、社会影响力等。
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
衡量教育培训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收益与成本的差 额与成本的比值。
投资回报率的计算
投资回报率越高,表明教育培训的效益越好。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教 育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进行优选。
投资回报率的适用范围
机会成本
放弃的收入
因参加教育培训而放弃的工作或投资 收入。
潜在的机会损失
在教育培训期间可能错过的其他发展 机会。
02
CHAPTER
教育培训收益分析
知识技能提升
知识积累
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个人积累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增强解决 问题的能力。
技能提升
通过培训,个人可以获得新的技能,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
文化传承
教育培训还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社会 的文化素养。
03
CHAPTER
教育培训成本与收益比较分 析
成本效益比
成本效益比
教育培训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用于衡量教育培训的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教育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来评估其经济效益,可以采用货币 化或非货币化的方式进行衡量。
成本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04
CHAPTER
教育行业投资风险与收益分析研究

教育行业投资风险与收益分析研究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石。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投资的领域。
然而,教育行业投资并非没有风险,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教育行业的风险与收益特点,做出明智决策。
本文将对教育行业投资的风险与收益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1. 教育行业的特点教育行业作为一种服务业,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教育行业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
一个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只能服务于有限的人群,无法像生产商品一样批量生产。
其次,教育行业的投资是长期性的,需要耐心和稳定的资金支持。
再次,教育行业的投资需要满足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还要为社会造福。
2. 教育行业投资的风险2.1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影响教育行业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行业的政策环境可能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变化和干预的影响。
政府对教育行业的支持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回报率。
例如,政府可能会出台新的教育政策,导致旧的投资项目无法继续运营,进而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2.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引发的风险。
在教育行业中,竞争激烈,市场份额有限,大量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获得足够的学生和客户是教育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如果投资者无法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可能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
2.3 财务风险教育行业投资也存在着财务风险,包括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以及资金回收的难易程度。
教育行业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学费收入,如果学生数量不稳定或者付费能力下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将受到影响。
2.4 高昂的创造成本教育行业的创造成本较高,主要包括设施建设投资、教师人才培养和薪酬支出等。
这些投资是长期性的、固定性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如果投资者在初始阶段不能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可能会面临经济困境。
3. 教育行业投资的收益3.1 稳定的现金流教育行业的投资相对稳定,通常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

C0 s t — b e n e f i t An a l y s i s o f I n v e s t me nt i n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 — Ba s e d o n a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I n di v i d u a l s Hu ma n Ca pi t a l I n v e s t me n t DU Li . xi a
今 高等 教 育是 否 值 得 个 人 人 力 资 本投 资提 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 高等 教 育 ;人 力 资 本投 资 ;成本 收益 ;净 现 值 中 图分 类 号 :C 9 7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l 一 8 1 6 X ( 2 O 1 3 )0 6 — 0 5 9 0 — 0 5
Ab s t r a c t : Th e g r o wi n g p o p u l a r c o n c e p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n o u s e ” ,t h e i n c i d e n t o f h u n d r e d s o f t h o u s a n d s s t u d e n t s q u i t —
高等 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 —
基 于个 人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的视 角
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需 求 的 变 幻 莫 测 ,加 上 高 层 次 人 才 的人 才 资 本 的 专 用 性 ,承 担 着 一 定 的风 险 。 第 四 , 其 他 成 本 , 个 人 因
投 资高 等 教 育 从 而 损 失 了 诸 如 在 证 券 等 方 面 的 利 息 收 入 或 股 票 的 投 机
收入。
13 4元 , 高 中 为 7 2 06 2 9元 , 小 学 为 66 4 8元 ,小 学 与 大 学 的 收 入 比 为 1 : 16 .。在 多 数 国 家 ,受 教 育 越 多 , 收 入 越 高 是 一 个 普 遍 规 律 。 第 二 , 一 定的 工 作 要 求 有 相 应 的 技 术 水 平 , 而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人 对 宏 观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化 较 为 敏 感 , 比其 他 人 更 能 适应 工 作 性 质 和 社 会 环 境 的 变 化, 在 劳动 力 市 场 上 更 容 易 找 到 条 件 更 优越 的 工 作 , 并 在 经 济 不 景 气 时 处 于有 利 地 位 。 第 三 , 对 于 低 收 入 家 庭 来 说 ,进 行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为 其 提 供 了 一 条 通 过 公 平 竞 争 而 获 得 理 想 职 业 和 改 善 低 收 入 现 状 的 机 会 。 高 等 教育 还 具 有 其 他 许 多 非 货 币 收 益 , 比如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可 带 来 生 活 质 量 的 改 善 ,带 来 许 多 精 神 收 入 , 提 高 个人 的 社 会 地 位 等 等 , 而 且 受 过 高
维普资讯
・科 技 教 育 ・
个 离j 育 资 经 学 析 人 j 投 的 济 分 I 教
口 胡 求 光
在 我 国 , 发 展 教 育 , 一 直 是 被 看 作 是 政 府 的 职 责 , 长 期 以 来 , 人
浅议普通高中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精选教育文档

浅议普通高中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自古以来,我国走的就是一条精英教育之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高知识修养、获取谋生技能、解决思想困惑。
而教育投资如何产生相应的目标或达到更高的收益,则需要通过对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进行分析,对现行的教育投资模式不断完善,以建立健全一个适合的、高效的投资模式。
普通高中教育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所以普通高中教育可称为准公共产品。
一方面普通高中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寻求就业机会时更具优势,同时也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巨大的非经济收益,满足受教育者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提高社会地位、更受他人尊重等。
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要获得更高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就要合理地进行高中学校投资,形成高效的投资模式。
经济学家JamesHeckman曾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知识是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手,‘研究和发展系统’是整个体系的心脏”。
普通高中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有适量的、充足的教育投资予以支持。
一、xx教育投资理论(一)xx教育投资的相关概念1.普通高中:接受常规文化课学习的高中,与职业中学相对,是系统地教授科学文化知识,而非某项职业技能的高级中学。
2.教育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种活动都需要投入适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资源,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教育事业同样如此。
在笔者看来,教育投资简单讲就是为培养社会各类潜在人力资源,及提高现有劳动者生产技能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顾名思义,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投资就是用于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培育后备劳动者而投入的人、财、物的总和。
(二)教育投资的分类1.从空间层面上可将教育投资分为宏观教育投资和微观教育投资。
宏观教育投资是指国家、社会等宏观的、总体的、公共层面的教育投资;微观教育投资则是从微观个体而言,具体如家庭或个人对教育的投资。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基础练习题-第十三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基础练习题-第十三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单选题]1.年轻人都愿意上大学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进行的越早,则(江南博哥)()。
A.其净现值越高B.机会成本越低C.收入增量流越短D.收益时间越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高等教育投资决策。
在上大学的成本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人上大学越早,在其今后的一生中能够获得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时间就会越长,从而使上大学所得到的净现值更高。
所以选项A正确。
[单选题]3.下列选项中,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力资本投资同物质投资一样,支出越多越好B.人力资本投资同物质投资一样,其成本支出和收益取得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C.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必须考虑贴现D.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是考虑人力资本投资未来收益现值与现期成本进行比较的两种方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及高等教育的几个重要结论。
人力资本投资同物质投资一样,并不是支出越多越好。
人们必须考虑投资的成本以及收益,当投资成本等于收益时,再多追加投资便会成为低效或无效的投资了。
所以选项A错误。
[单选题]4.下列选项中,关于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值越可能为正,从而使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的成本越低,则愿意上大学的人相对来说就会越多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差距越大,则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相对来说就会越多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高等教育投资决策。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选项D 错误。
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作者:王晗符佳磊来源:《商情》2015年第08期【摘要】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产品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然后运用成本一收益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会成本;教育收益率一、高等教育产品的定位高等教育,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人产品,它是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产品。
高等教育的利益并不完全由其接受者所独享,它的一些利益被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所分享,显然,高等教育产品的定位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本文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产品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然后运用成本一收益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二、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个人投资成本计算与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个人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即大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阃的全部费用支出,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S=R+D+H+B式中:S为个人直接成本,R为学费,D为生活费,H为交通通讯费,B为书籍文具费。
间接成本即大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损失的机会成本,总间接成本计算公式为:总间接成本=[(Pi*α*Aj)]式中:n为求学年限,m为概率项数,P为可能在某部门就业的概率,α为一年放弃收入的时间百分比,A为同一就业部门水平相当的职工年平均收入,J为选择职业的项数序。
本文仅以一个现实案例说明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个人成本的计算。
调查对象:一名从高中升入大学的男性学生。
如果不上大学,他也说不清楚能在那一个部门或行业就业,他估计在公司打工的可能性较大,其概率为0.9,而从事工厂劳动的可能性较小,其概率为0.1。
假定他一年可能放弃收入的时间是100%,即读大学期间不打工,当地公司中打工年收入为10000元,工人的年收入为5200元,假定四年情况相同,则Pl=0.9,P2=0.1,A1=6000,A2=5200, a=1(100%),n=4,m=2,代入公式为该学生大学四年期间的间接成本=Σ(0.9×1×l0000+0.1×1×5200)=3808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高 等 教 育 法 》确 立 了 高 等 教 育 以 财 政 拨款为主, 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这使得我国高 等教育经费由以前的政府财政独立负担转变为由多元化的 投 资 主 体 共 同 负 担 , 即 由 政 府 、个 人 等 共 同 负 担 高 等 教 育 经 费 。本 文 将 在 具 体 分 析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个 人 成 本 和 个 人 收 益 的基础上, 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nm! ! CB= [Fra bibliotek(P·j a·Aj)]i i = 1 ji=1
式中: CB 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间接成本 ( 机 会 成 本 ) , Pj 可 能 参 加 各 种 工 作 的 概 率 , a 表 示 年 放 弃 收 入 的 时 间 占 全 年的百分比, Aj 表示同一就业部门水平相当的职工年平均收 入, n 表示受教育年限, m 表示概率项数, j 表示选择职业的项 数序。
少了对他人劳务的依赖, 节省了许多支出。另外, 也学会了
理性地思考问题, 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如: 受过高等
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学习能力更强, 因此可以节省
一些培训支出; 另外,他们可以自己维护一些电子产品如电
脑; 他们理解了优生优育的好处; 他们的子女由于能够从父
母处获得指导, 在天赋相等和努力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能够
率。沃尔什 1935 年在一篇名为《人力的资本观》的文章中从
教育的个人成本和收入的比较入手, 将成本和收入值贴现,
分别计算高中、大学, 硕士、博士和法律、工程、医学等专业的
教育净收益, 发现它们的收入现值都超过了成本现值, 从而
认为投资教育是非常划算的。它的基本方程式是:
t
n
! ! i
=1
Bi (1+R)i
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支出的
节 省 。支 出 的 节 省 虽 然 不 像 收 入 的 增 加 那 样 明 显, 但 它 在 性
质 上 与 收 入 的 增 加 是 相 同 的 。因 此 也 是 一 种 收 益 , 只 不 过 是
间接的。
2.2.3 心理收益。心理收益是指不能为个体带来物质性收益
者毕业后的终生工作年限, r 表示年利率。
2.2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间接收益
2.2.1 更好的发展前途和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大学生相
对 高 中 生 、中 专 生 等 , 职 称 、职 务 的 晋 升 速 度 更 快 ;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人 知 识 面 较 宽 、工 作 能 力 较 强 且 职 业 适 应 性 较 强 , 在
1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成本的分析
高等教育投资成本是指培养每一位高校毕业生所耗费 的全部费用, 也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直接或间接消耗的 物 化 劳 动 和 活 劳 动 的 总 和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来 源 主 要 有 国 家 投 资 、社 会 投 入 和 个 人 或 家 庭 投 资 。 高 等 教 育 个 人 投 资 成本就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培养每一位大学生所消耗的全 部资源。它主要包含两类: 直接成本 CA 和间接成本 CB。 1.1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直接成本
Ci (1+r)i
式中符号含义同上。
如果 NPV>0, 则表示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大于个人
成本, 能够弥补个人成本的支出。因此, 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在
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如果 NPV=0, 则表示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等于个人
成本。因此, 接受高等教育没有十分必要。
如果 NPV<0, 则表示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小于个人
证券等方面的利息收入或股票等方面的投机收入。 隐 形 成 本 是 指 个 人 或 家 庭 因 为 考 试 而 以 “择 校 ”、“家
教”、“补课”等形式支出的费用 , 所以又可叫考试成本。 风险成本是指由于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高层次人才
的专用性而使个人或家庭承担的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 成本。
由于风险成本的计算较为复杂, 而隐形成本的复杂成因 也使成本核算难以进行, 所以本文只考虑机会成本。常用的 一种计算个人间接成本的公式是我国学者韩宗礼提出的, 这 个公式也只是从时间角度对个人间接成本( 机会成本) 进行 了计算。计算公式为:
成本, 因此, 其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经济的, 应该立即就业。
3.1.3 内部收益率法
在企业财务中, 内部收益率是指投资方案在建设和生产
经营年限内, 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
率, 它反映了项目以每年的净收益归还全部投资以后所获得
的 最 大 收 益 率 。内 部 收 益 率 法 用 于 估 算 高 等 教 育 个 人 投 资 收
=
i
=1
Ci (1+R)i
式中: R 为教育内部收益率。其他符号含义同上。
如果 R>0, 说明个人进行高等教育投资除了能够收 回 个
人投资额外, 还能取得一定的利润。所以, 进行高等教育投
资是合理明智的。
60 统计与决策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264 期)
决策参考
表1
有关中国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研究
成本。因此, 接受高等教育没有十分必要。
如果 I/C<1, 则表示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小于个人
成本, 因此, 其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经济的, 应该立即就业。
3.1.2 净现值法
此种方法就是以贴现后的净收益除以贴现后的教育成
本来求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t
n
! ! NPV= i=1
Bi (1+r)i
-
i=1
2 高等教育投资个人收益的分析
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有一部分是受教育者本人获得的, 这 一 部 分 就 是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个 人 收 益 。而 高 等 教 育 对 个 人 收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主要可以分为个人直接收益和个人 间接收益。 2.1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直接收益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直接收益是指可以用货币来衡量 的 高 等 教 育 的 接 受 者 获 得 的 种 种 好 处 。一 般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人从事比较复杂高级的劳动, 在相同时间内比受过中等教育 的劳动者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得到的货币报酬也往往要高于 其 他 没 有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劳 动 者 。受 教 育 程 度 不 同 者 之 间 的 这 种 差 别 就 是 教 育 给 个 人 带 来 的 直 接 收 益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个人直接收益可以通过计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未受过高 等 教 育 的 人 的 终 身 收 入 差 别 来 表 示 。估 算 终 身 收 入 差 别 的 简
而 只 能 给 个 体 带 来 精 神 满 足 或 心 理 愉 悦 的 无 形 收 益 。获 得 更
高 的 社 会 声 望 或 社 会 地 位 等 也 是 一 种 个 人 间 接 收 益 。如 与 较
高社会地位和知识层次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 享受社会尊重
的满足, 提高日常生活的品味, 欣赏更高层次的文化产品而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于接受高等 教育所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 主要有学费以及学杂费( 包括 住宿费) 、交通通讯费、书籍文具费以及由上学带来的其他任 何 额 外 生 活 支 出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个 人 直 接 成 本 可 以 用 下 面 的公式计算:
CA=S+(L1- L2)+T+B- Z 式 中 : CA 为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个 人 直 接 成 本 , S 为 学 费 以 及学杂费( 包括住宿费) , L1 为学习期间生活费的实际支出, L2 为原籍居民的平均生活费, T 为交通通讯费, B 为书籍文具 费, Z 为助学金(奖学金)及勤工俭学等收入。 1.2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间接成本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受教育者个人因为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而 失 去 的 收 益 。它 主 要 由 机 会 成 本 、隐 形 成 本 、 风险成本等组成。 机会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上学而 未能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大学生一般己经年满 18 周岁, 符 合国家规定的适龄劳动年龄, 所以存在着这样的机会成本; 从资金角度, 主要是指因个人教育投资而丧失了诸如储蓄、
统计与决策 2008 年第 12 期( 总第 264 期) 59
决策参考
单模型为:
t
! I= i
=
1
Bi (1+r)i
式中: I 表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的终身收入差别; Bi 表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未受过高等教 育的人在第 i 年的收入差别; 为了简化计算, 可用大学生和
高中生参加工作后的年平均收入差额来代替, t 表示受教育
益率, 就是求解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现值和个人预期收益现
值相等时的贴现率。换句话说, 是求解使贴现的高等教育个
人收益和个人成本之差为零时的利率。
这 种 方 法 很 早 就 被 人 们 所 采 用 。第 一 个 用 这 种 方 法 进 行
计算的是前苏联学者特鲁米林, 不过他是用这一方法估算各
级教育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 而不是计算教育个人投资收益
研究者
样本地区
样本数 数据时间 估算方法
Jamison 李实、李文彬 ( 1994)
甘肃徽县 全国
2154 1985 17981 1988
明瑟法 明瑟法
邵 利 玲 (1994)
北 京 、天 津 、长 沙 、大 同 、常 州 、遵 义
30000 1990
明瑟法
朱国宏( 1992) 施 彬 、万 威 武 (1993) 诸 建 芳 (1995) 赖 德 胜 (1998)
防止失业和减缓失业的持续时间方面, 大学生总体上也比
高 中 生 、中 专 生 有 优 势 。受 过 各 种 高 等 教 育 的 人 在 担 任 单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