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5
6
7
8
9
日期: 年 月 日
பைடு நூலகம்
所涉及的物料
备注
2.4 辨识要求
危险源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五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机 (含工艺技术)、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有:
a)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人员的安全产 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b)在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c)由本公司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d)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工艺技术的变更,设备变更,或生
• 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 A)
2.3 危险源辨识
a)对设备设施、区域推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设备设 施清单(参见附录表 B1)。
b)对作业活动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作业 活动清单(参见附录表 C1)。
表B 1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风险点):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类别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环保部 2020年5月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目的
•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认知水平与安全理念相对落 后,导致安全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水平,事故预 防仍处于被动阶段,仍属于粗放安全管理。
• 目的:是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是“基于 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 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引导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
一是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认知。公司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各种能 量、危险物质、作业活动等等),危险源的管控失效就很容易导 致事故隐患的发生,事故隐患得不到整改,离发生事故往往只有 一步之遥。所以,如果不从源头实施管控,就很难发现导致事故 隐患出现的原因,整改事故隐患是治标,发现和根除导致事故隐 患出现的原因才是治本。 二是把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向“纵深防御”推进。这么多年 以来,大家都把隐患排查与治理当作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但由 于隐患出现的原因我们搞不清楚,导致我国自2008年以来开展的 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收效甚微,这也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 监管亟需破题的关键。从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化才是实现事 故纵深防御的根本之道。 三是实现事故预防的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预防事故发生不仅 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是安全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构 建双重预防机制,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真正需求和隐患治理的监管 要求。尤其是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才是企业真正落实主 体责任的具体表现。
5.4持续改进
5.4.1 体系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特 殊情况时应根据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等适时开展危 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5.4.2 体系更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应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 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每年应进行一次系统性更新。当危险点在产品结构、规模、人员 数量、产能、设备、工艺(工序)技术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系统 更新。
g)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在同一种作业方式下,由于采用的 物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差别颇大。
2.4 辨识要求
一方面要识别危害因素的类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 素。 另一方面要识别各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分布特性、扩散特点、 成份、浓度或强度等。此外,还应分析危害因素产生及变化的原因, 以便制定防护对策; h)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前,应组织危险源辨 识,制定相对应的安全管控措施; i)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以及因他们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和风 险;
产计划的变更;
2.4 辨识要求
e)作业方式存在的危害:在接触同类有害环境(物质)因素条件下, 作业方式对危害的风险度有很大影响,应尽量考虑使用危害因素 较少的作业方式,并给作业人员配备专用劳动保护用品,以减少 对人员的危害;
f)工艺存在的危害:通过分析工艺构成,了解产生有害因素的作业 源点及其散发有害因素的性质、特征等情况。工艺的特点不同, 所产生的危害也有很大差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或 专用设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表C1
风险点: 工作/任务:
作业活动清单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序 号
工作步骤
工作具体操作方法
1
2
2.1 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2.2 风险点确定
• 风险点划分的原则: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 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 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企业所有生产线及其设备设施、储存场所和作业 活动。示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 风险点排查 :公司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 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 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