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轶事典故

李贺轶事典故
李贺轶事典故

李贺轶事典故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 之后,中国文学 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轶事典故, 一 起来看一下吧。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 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 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 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 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 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 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 开始还不大相信, 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 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 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 以便验 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 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 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 谦虚和恭敬, 是他们很 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

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 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 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 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 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 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 他写诗不急着立题, 而是先 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 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 或是来了灵感, 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 并把它们投进小童 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 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 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 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 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 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 秋! 这首五言绝句, 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 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 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 知名作家余秋雨 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 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 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 由此可见, 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 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 “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 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 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 友沈子明。死后 15 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 贺临死时, 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 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 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 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 集注》。





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编辑 千字文兴嗣白发 《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5] 世界上所有的已经有人看过的书中,有哪本书,里面没有一个重复的字的?是不是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甚至会觉得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会有一本书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呢?不过还真有这么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千字文》。 当然,顾名思义,一本书里一共是一千个字,几乎没有重复。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因为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中临下来的,所以就成了书法家的至宝,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押韵,所以很多人都把背《千字文》当作一种流行方式。就像是现在的人追明星一样,如果背不下来的话,就会被别人看着落伍了。特别是那些刚刚把头发梳起来的小娃娃们,个个都会摇头晃脑地背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

浅析王勃与李贺诗歌创作的异同

浅析王勃与贺诗歌创作的异同 摘要 王勃与贺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他们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但命运的不公使得正直创作黄金时期的他们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有限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对王勃的雄放刚健,苍凉沉郁的风格的研究和对贺丰富离奇的想象;虚幻荒诞的境界;凄恻冷寂的气氛;奇峭的语言进的特色的研究。比较他们创作的不同,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创作。 关键词:雄放刚键;苍凉沉郁;语言奇峭;幽冷;异同

ABSTRACT Wang Bo and Li He a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wizards, their childhood is called "child prodigy", but the fate of injustice made righteous creation gold period they 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 ever, left us with limited classic.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Wang Bo male put vigorous research, desolate melancholy style of Li He rich and strange imagination; fantasy realm; sad lonely atmosphere; study the precipitou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of their creation is different,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reation. Key words: Vigorous Bleak and gloomy Language steep Gloom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李贺写诗的故事

李贺写诗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的写诗的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呢?李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 代“三李”,被人们称为诗鬼。 概述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写出很漂亮的 文章和诗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听到这件事,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 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大人来访,慌忙出迎。韩愈和皇甫走进客厅,便提出要 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 这时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头大汗。他头上的 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 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径而走,传遍京华。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 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 匹瘦马,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 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 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孩子啊,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李贺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 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 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

严世蕃轶事典故

严世蕃轶事典故及身怀绝技 严氏父子因其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因为明世宗的偏听偏信、严嵩的奸猾狡诈,这些弹劾不但都没有奏效,那些上章弹劾他们父子的人反而往往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沈鍊,曾作锦衣卫经历。嘉靖三十一年(1552),上疏弹劾严嵩“贪婪愚鄙”,历数其“受将帅之贿,边防弛备”、“受诸王馈赠,干预宗室事务”、“揽御史之权,败坏政纪”、“嫉贤妒能”等罪状。世宗不但未将严嵩治罪,还认为这是沈鍊诋毁大臣,下诏将沈鍊廷杖、谪官。严氏父子并不罢休,几年后,指使党羽寻机陷害,沈鍊被斩,他的三个儿子,两个被打死,一个被发配到边疆。 被誉为明代第一直谏之臣的杨继盛也是因弹劾严嵩而获罪。嘉靖三十二年(1553),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揭露严嵩祸国殃民的真实面目。在奏章的最后,杨继盛恳求皇帝“听臣之言,察嵩之奸”。疏中所奏严嵩的罪状,严嵩无法抵赖,但严嵩毕竟老谋深算,他抓住杨继盛疏中“或问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面陈嵩恶”这句话,诬陷杨继盛与二王串通。刚愎自用的世宗最忌讳大臣们越过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结交,生怕因此而产生逼宫,遂不问疏中揭发严嵩的罪状是否属实,就降旨将杨继盛逮捕入狱。在下狱两年多后,杨继盛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处决。

严世蕃被御史林润捉拿后,给他定罪名成了一个难事。当时严世蕃派人大肆散播消息,说审理自己的三法司要为杨继盛和沈鍊(liàn)申冤,称他们之所以会死,全部是严世蕃等所为。三法司也确实把此罪列为头条,可是却被聪明的徐阶驳回。原来,严世蕃知道当年最终给杨、沈二人定罪的就是嘉靖皇帝,绝非是自己所为,而嘉靖却是一个有些刚愎自用且极爱面子的皇帝,看到这些罪名肯定不会批准的,因为一旦批准,就意味着嘉靖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造成杨、沈冤狱),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徐阶换了另外三条罪名: 首先严世蕃和罗龙文(严党之一,确系倭寇)是哥们,而罗龙文勾结倭寇,严世蕃也就与倭寇挂上了钩,他们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其次,严世蕃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 最后,他还占据土地修房子,而根据现场勘查,这是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严世蕃狗胆包天,竟然在上面盖楼,实在是罪大恶极。

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本科生毕业论文册 学院文学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07级2班 学生 指导教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编号:2007013210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院系: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 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3210教师:职称: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研究目标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及其运用的色彩产生的效果。需要搜集大量李贺的诗歌,特别是带有颜色词的诗歌。并且分析其色彩词的作用,极其产生什么样的意境。分析李贺的色彩词与其他诗人的色彩词运用有何不同。探究李贺诗浓郁艳丽的深层原因,分析李贺的生命历程,及其人生经历,总结色彩在李贺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诡谲绮丽,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由李贺的诗歌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诗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首先,已经搜集到李贺的大量诗歌集,尤其是其中具有明显色彩词的诗歌。而对于李贺诗歌中色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也很充足。本文通过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来研究其产生的意境。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色彩诗,探求李贺背后的浓艳凄绝的人生。 4、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论文: 〔1〕金国全《谈诗词的色彩美》,《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1期。 〔2〕李晓峰《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指导教师:年月日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

陶渊明轶事典故

陶渊明轶事典故 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

李贺的雅号

李贺的雅号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贺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别具一格,一般都是借古讽今来揭露现实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李贺的雅号,欢迎阅读! 李贺的雅号是什么李贺的雅号是诗鬼,与诗仙诗圣齐名。李贺出生于中唐时期,有李氏王族血脉。可是这份血脉非常的稀薄,李贺家族与皇族的关系已经很疏远。李贺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亲依旧让他读书习字。 李贺在十来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写很好的文章,赢得了一个鬼才的称号。 李贺的父亲名字上有一个晋字,晋与进同音,嫉妒李贺的人认为他应该要避父亲的名讳不应该去考进士。好友韩愈鼓励李贺去应试。李贺虽然上了京城,但是却没有下场考试,导致他落榜了。李贺写了许多抒发内心不平的诗句。后来因为李贺是王室后裔,加上韩愈为他作保,李贺依然做了一个九品小官。三年后,李贺因病辞官,回到了故乡。李贺自幼体弱多病,没满三十岁就去世了。 李贺杰出的名声都是在京城为官的三年积累下的。在长安时,李贺虽然自己心情不好,但经常参加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大大增加了他的阅历,增长了他的诗文写作才华。李贺的大多数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李贺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诗中针砭时事,对劳苦百姓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在诗文艺术方面,李贺体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构思,富有创新性。 鲁迅和毛泽东都很喜欢读李贺的诗。但是李贺的诗也是有缺陷的。李贺英年早逝,阅历仍尚浅,诗句中体现出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李贺的雅号不像李白一样人尽皆知,但是李贺的才华足以和前辈比肩。 李贺怎么死的唐朝大诗人李贺死于公元813年,当时只有二十七岁,是英年早逝。李贺属于病卒,原因与他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 李贺的抑郁感伤,首先和他一生怀才不遇、官场失意有关,其次也是因为他妻子的早亡。虽然他是唐朝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也常常为此自豪不已,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李唐的宗室在武周时期被铲除殆尽,剩下的也大多落魄,李贺从小就家境贫寒,姐姐出嫁后兄弟俩就不得不外出谋生。 渐渐长大后,李贺因为在诗歌方面的无比的天赋,深受韩愈、皇甫湜等前辈的器重和提拔。可惜,他的仕途仍然非常不顺。先是被嫉妒之人恶意中伤而导致无法参加进士科举,之后经人推荐靠父荫为官,也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官。升迁无门,几经辗转和努力,李贺至死都始终不得志,这对于他的高贵的血统和超凡的才华而言,可谓莫大的耻辱。 李贺写诗与其他著名的诗人不太一样,他对此极其严肃认真。据说,他少时每日太阳刚出来就骑着驴子出门,背着一个锦囊,心有所感就把诗句写下来投进锦囊里,到了晚上就可以合成一首诗。他的母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摘要: 李贺是中国诗歌界一朵奇葩,其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应其独特的诗歌精神影响生成的。其精神气格具体表现为:傲骨远志、高格、独化、冷不退避、哀绝不屈。一个时代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个人身世背景同时作用下,诗人在接受和选择过程中生成的生命意识形态,并成为一切行为活动的本源。本文主要从诗人被动接受的背景以及主动选择接受的艺术结构入手,试探究其最终形成的精神气格。帮助读者更深层次解读艺术家艺术作品。 关键词: 李贺背景接受精神气格 Shallow LiHe unique poetry theory Abstract: In general,thespirt of poetry is a subject fewer people deal with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views.In fact,it is a little vague to a certain degree.It is a psychoiogical ideology in deep level,which towers above creative methods,linguistic of social,cutural and family background of individuals influence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accepting and selecting,is the cause of all activities.This essay tries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peculiar spirit of poetry in order to help the readers 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artistic works,from active and passive acceptance. Key words: LiHe background accpting spirit of poetry 绪论: 李贺,中唐诗人。自唐杜牧为其诗作序赞赏后,后人多欣赏李贺诗歌,相关评论主要有:唐:杜牧-《李贺诗歌序》;李商隐-《李长

李贺春昼原文及字词解释

李贺春昼原文及字词解释 春昼【原文】: 作者:李贺 朱城报春更漏转,光风催兰吹小殿。 草细堪梳,柳长如线。 卷衣秦帝,扫粉赵燕。 日含画幕,蜂上罗荐。 平阳花坞,河阳花县。 越妇支机,吴蚕作茧。 菱汀系带,荷塘倚扇。 江南有情,塞北无恨。 春昼注音: zhū chéng bào chūn gèng lòu zhuǎn , guāng fēng cuī lán chuī xiǎo diàn 。 cǎo xì kān shū ,liǔ zhǎng rú xiàn 。 juàn yī qín dì ,sǎo fěn zhào yàn 。 rì hán huà mù ,fēng shàng luó jiàn 。 píng yáng huā wù ,hé yáng huā xiàn 。 yuè fù zhī jī ,wú cán zuò jiǎn 。 líng tīng xì dài ,hé táng yǐ shàn 。 jiāng nán yǒu qíng ,sāi běi wú hèn 。 春昼字词解释: 1:朱城报春更漏转,光风催兰吹小殿:朱城,皇都也。光风,和风丽日也。 2:巻衣秦帝,扫粉赵燕:巻衣,乐府有《秦王巻衣曲》,秦王卷衣赠所爱 之人。扫粉,抹粉也。赵燕,赵飞燕也。 3:日含画幕,蜂上罗荐:罗荐,席也。 4:平阳花坞,河阳花县:平阳花坞,汉平阳公主花坞。河阳花县,潘岳为 河阳县令,遍植桃李,称河阳一县花。 5:越妇搘机,呉蚕作茧:搘,支也。 6:菱汀繋带,荷塘倚扇:繋带,荷初生状。倚扇,荷叶展开如扇。 7:江南有情,塞北无恨:无恨,一作无限。 李贺人物轶事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㈠人物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㈡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其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钱钟书《谈艺录》中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比较而言,李贺诗歌的语言成就最高。李贺读书颇多,一方面深受楚辞汉魏乐府诗齐梁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务去陈言”,也就是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于学古中不断创新,正是

李白轶事典故

李白轶事典故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

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 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 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指哪几位诗人: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指哪 几位诗人? 互动问答“诗仙”、“诗圣”、“诗佛”、“诗鬼”指哪几位诗人?“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王维,“诗鬼”指 李贺.这些称谓都是后世人们所起.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 历坎坷,思想复杂,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 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他的诗今存900多首,如《梁甫吟》、《侠客行》、《行路难》、《古风》、《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 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 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 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他还擅长运用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 和惊人的幻想,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诗句.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 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 治倾向.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 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杜甫诗歌的风格可 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 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

浅谈李贺和李商隐的诗歌艺术

浅谈李贺与李商隐的朦胧美李贺、李商隐都是唐王朝的宗室,他们都想一展平生之志,实现重振唐王朝的政治理想,但腐朽颓败的唐王朝并没有给他们一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仕途坎坷,过着穷苦潦倒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都有独具风姿的诗歌创作。 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中,极为生动地记载了李贺骑驴外出觅句呕心写诗的情景,传颂着“帝成白玉楼,召为君见”这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表现出对李贺的无限敬仰之情。李贺在诗歌的艺术创作上对李商隐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他的诗哺育了李商隐的成长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有《效长吉》等十多首诗留下了对李贺诗歌的模仿痕迹,但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诚如张采田先生说:“玉溪古体虽多学长吉,然长吉语意峭艳,至于命篇,尚不脱乐府本色;义山宗其体而变其意,托寓隐约,恍惚迷幻,尤驾昌谷而上之,真骚之苗裔也。”虽然如此,他们毕竟在诗歌艺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先就他们的诗歌在朦胧美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比较。 戴叔伦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贺、李商隐在表现朦胧美方面是充分的、成功的,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们所写的具有朦胧美的诗歌,其成就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最求诗歌朦胧美的过程中,李贺和李商隐都欲动了各种这笔情感埋没意绪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诗歌的个性特征,那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异同又有哪些呢? 首先,二李都成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兴的手法,起源于诗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在诗经中运用十分广泛。李贺爱用层层的比喻,充分渲染和表现自己的情思,又会在比喻中掺杂一些象征的手法,让读者对他的思想似懂却又非懂。譬如《李凭箜篌引》,诗中用“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描摹李凭弹箜篌的声音之动听,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含笑”以写乐声之幽妙,用“十二门前融冷光”以写声音之热烈。读此诗,读者往往拍案叫绝,不禁为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所倾倒。但细细想来,有谁听过“昆山玉碎凤凰叫”,又有谁见过“芙蓉泣露香含笑”?虽然诗人的比喻是精妙绝伦的,但由于喻体或是象征性的,或是幻境中渺茫的事物,因此不能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思也因而显的高深莫测。相比李贺,李商隐则主要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譬如《锦瑟》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了四个典故,而这四个典故又都比喻什么呢,因为其朦胧性,后代对它的理解就众说纷纭了。 二李都是唯美主义诗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为了诗歌自身的美丽,也就是文字与意象的美丽,而不惜牺牲内容与情感的表达。而在表达诗歌朦胧意向的特点上,我认为可以分一下三点: 以诗的结构而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李贺题跋像,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但是他对于诗歌的整体结构则用力不够,因此他能写出大量的惊心动魄的诗句,却未能留下较多的意境浑成的诗篇。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以诗的表情而论,李贺多自创之语,对语言的色彩情态用力尤勤,诗中较多地用了同感、拟人、比喻等修辞,使其诗歌蒙上了一层荒诞虚幻的色彩。李商隐诗歌中语言多有所本,尤

李贺童年作诗的故事

李贺童年作诗的故事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和诗 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听到这件事,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大人来访,慌忙出迎。韩愈和皇甫走进客厅,便提出要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 这时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头大汗。他头上的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大人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径而走,传遍京华。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匹瘦马,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孩子啊, 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启迪】“诗鬼”李贺,志向远大,踌躇满志,但家境的贫寒注定了他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李贺呕心沥血,将满腹的失意化作诗,挥洒到锦囊中,写诗也成了他宣泄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穷思苦想,费尽心血,而精诚所至,这样的人也通常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关于李贺的诗有哪些

关于李贺的诗有哪些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 关于李贺的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贺的诗, 欢迎阅读! 1、《蝴蝶飞》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2、《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3、《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4、《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邺城中,暮尘起。 将黑丸,斫文吏。 棘为鞭,虎为马。 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 献何人,奉相公。 扶毂来,关右儿。 香扫涂,相公归。 5、《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1/8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6、《官不来题皇甫》 官不来,官庭秋, 老桐错干青龙愁。 书司曹佐走如牛, 叠声问佐官来不? 官不来,门幽幽。 7、《官街鼓》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催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捶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8、《贵公子夜阑曲》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9、《贵主征行乐》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10、《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11、《韩员外愈、皇甫侍御》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2/8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2.5苏轼轶事典故

苏轼轶事典故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衷,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53]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李贺知识点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诗鬼”李贺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八代私人传承古方,科学关爱,让男人精力回归,晚上和媳妇亲热更长久,嘉上拼音zjt与数字60789。27岁英年早逝。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原始的标配。不过由于后人对这句话太过追捧,因此很多名家也把这句话加入了其他引申。 天若有情天亦老 河满子·秋怨 朝代:宋代 作者:孙洙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吴征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吴征 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学号:1001410024 摘要: 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外在的语言实际上折射的是他苦楚的心。当然也有诗篇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了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猛烈碰撞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本文试从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入手,感受李贺诗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奇崛冷艳,幽暗瑰丽想象特异构思奇诡两重性 唐代“鬼才”李贺创作了二百四十多首光辉诗篇,他的诗标新立异,风格独特,并通过创作实践,在诗歌的体裁,构思和表现技巧的探讨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繁花似锦的唐诗园圃中李贺的诗作为一朵奇花异卉,千百年来,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他体质羸弱,长的细瘦,而且通眉、巨鼻、长指爪,却以壮士自称,他在《南园》中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有理想有抱负,他常在诗中自称“唐诸王孙”,希望致身通显,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享受,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加之家族逐渐衰败,家境贫寒,他的希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并由此产生了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他目睹了朝政的黑暗腐朽,国势衰微,加上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因而愤强激越,这种思想深刻的影响到他日后的诗歌创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 艺术是诗歌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奇崛冷艳,幽暗瑰丽是李贺诗歌的创作的艺术特色,更是李贺诗歌得以广泛流传的关键原因之一,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