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金融二班

马珂然

41216223

关键词:工商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一、绪论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风险主要源自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资信状况恶化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风险。

工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其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债券投资、资金业务、表外业务等也可能带来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加强银行监管透明度,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信用风险在银行风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占据了银行总体风险的60%。在我国,由于存在着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高的银行信用风险。从数据上来看,如果按照“一逾两呆”额口径计算,我国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5%;若按照“五级分类”的口径,与银监会不良贷款率不能超过5%的要求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带来的银行信用风险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二)适应《新巴赛尔协议》的需要

《新巴赛尔协议》在信用风险方面增强了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并提出了运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衡量。这体现了《新巴赛尔协议》能进一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增强银行的稳健经营,促使银行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巴赛尔协议》的实施对我国银行来说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行行长杨凯生在总结2010年度报表的时候,指出“工行信用风险管理等取得十足进步,特别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全行的实施,目前已达到内部评级初级法要求。房地产贷款很平稳,2006年至今,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只上升了1.6个百分点,成长稳定、质量可靠。而按揭贷款的平均成数只有0.52,平均贷款额是21万元。另外,本行不良贷款连续五年实现双降,余额和比率分别比年初下降259.71亿元和1.05个百分点,降至1,117.74亿元和2.74%。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该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还未达到全面发展阶段,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不良贷款数额仍然较多,因此工行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

(一)资产质量较低,不良贷款比率高

主要表现在逾期、呆滞和呆账的不良贷款较多,银行信用风险大,尤其是1998——1999年是国家实施国有企业整体改造,进行破产重组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国家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阶段。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工商银行在03年全面启动了内部评级系统的建设,以及一些信贷政策的指导,从06年到2010年资产质量情况呈现好转,2010年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08%,较2009年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比率过高。

(二)信用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

由于我国工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业务运作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长期以来一贯较弱,对业务运作具体的信用风险研究认识不够,因而造成信用风险管理长期滞后于业务发展的被动局面,且有高比率的不良资产,这极大影响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贷款质量的下降

对于工行从事的信贷业务,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资金供求方无法达到完全共享,但企业更占优势,为了获取银行资金,隐瞒不利信息。而其信贷活动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的获利与偿债能力,事实上,银行每笔贷款都会面临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为此,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调节资金市场的供求平衡。结果往往是,更多愿意冒风险的人向银行贷款,由于贷款风险水平提高,如此循环,最终导致银行贷款的质量下降。

(四)信用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持

由于社会信用文化的缺乏,和基层信贷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核准企业财务数据,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管理情况。

(五)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中国的银行业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银行承担了过多的财政性职能,商业性信贷业务和政策性贷款业务并未加以区分,银行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国家对它也无风险责任

要求,因而中国长期以来没有银行风险方面的法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家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一方面引导国有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另一方面开始重视外部的金融立法及银行内部的配套制度的建立。但在这些制度中信用风险方面的规定非常粗线条,并有大量的空白,其科学性、完整性还有欠缺。

此外,对信用风险缺乏全过程的监控,许多工商银行一旦放出贷款,就是坐等借款者上门还款,没有进行贷后的审查和监督,监控不到位,这也使得信用风险加大。

四、实证分析

1.模型介绍

信用度量模型作为新巴塞尔协议框架,其意义在于确定银打所承担的风险水平;对贷款等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合理配置银行资本,抵御各种风险。

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旨在替代旧版巴塞尔协议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此框架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被分为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VaR被运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始于对于市场风险的监管。传统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可以分为灵敏性分析和波动性分析两类,但这两种方法在精确度、依赖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而正如Jorion指出的那样,VaR方法他用规范的统计技术,全面地衡量市场风险,很好地弥补了灵敏性分析和波动性分析的缺陷,将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