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课程_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 4d 2 Lbs ( ) PR
传播一般性分析计算(补充)
工程应用:以dB表示,有
4d 2 4d [ Lbs ] 10 lg( ) 20 lg( ) 32.45 20 lg d 20 lg f
(dB )
式中,f为波长换算的相应的工作频率(MHz),d为收发间距离(km)。
信道分类
从信道特性参数随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分类: –恒参信道:恒参信道是指其传输特性的变化量极其微小。 且变化速度极慢,或者说,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其参数基 本不变。 –变参信道:变参信道是指传输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较快。 移动信道为典型的变参信道。
示例:
信道特征 •复杂动态
•变化大
•严重衰落
有限空间传播问题
分析图:负余隙条件。
分析图:正余隙条件=无阻挡 注意判定其效果=? 方向或坐标?
菲涅尔余隙的计算
基本思路:无线空间转化为有限空间。版图演示转化过程 x1是第一菲涅尔区在P点横截面的半径,它由下列关系式求得
x1
d1d 2
d1 d 2
分析过程: 见上图所示。图中x表示障碍物顶点P至直射线TR的距离(菲涅尔 余隙)。 由障碍物引起的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的关系=?
10~
10~ 10~ 100~ 10~ 10~1分米 10~1厘米 10~1毫米
8 甚高频(VHF) 9 特高频(UHF) 10 超高频(SHF) 11 极高频(EHF)
12
至高频
300~3000吉赫(GHz)
丝米波
10~1丝米
2.1移动信道的特点
移动通信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 – 传播的开放性:一切无线信道都是基于电磁波在空间的传 播来实现开放式信息传输的。 – 接收环境的复杂性:接收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按接收点地理环境划分为3类典型区域, 1) 高楼林立的城市繁华区 2) 以一般性建筑物为主体的近郊区 3) 以山丘、湖泊、平原为主的农村及远郊区 – 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1) 准静态的室内用户通信 2) 慢速步行用户通信 3) 高速车载用户通信(>=70Km)
简化分析
频率f>30MHz的典型传播通路: 1)直射波: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对VHF和UHF频段=主要方式; 2)地面反射波:经过地面反射到达接收机的电波; 3)地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对VHF和UHF频段的地表面波 可以忽略不计。[原因=地表面波的损耗随频率升高而急剧增大, 传播距离迅速减小]。 4)反射和散射:在移动信道中,电波遇到各种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和散射现象,它对直射波形成干涉,产生多径衰落现象。
效应:直接影响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大气对电波的折射:当一束电波通过折射率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层时, 由于不同高度上的电波传播速度不同,使电波射束发生弯曲,弯 曲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大气折射率的垂直梯度dn/dh。这种由大 气折射率引起电波传播方向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大气对电波的 折射。 版图示意折射效果图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分析图: 天线高度分别为ht和hr,两个天线顶点的连线AB与地面相切于c点。 求直线距离=?
示意图: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数学解决问题)
条件近似:d=R’sin(alpha),sin(alpha)=(1-cos2)(1/2) 地球等效半径Re远远大于天线高度,因此,自发射天线顶点A 到切点c的距离d1为[简推下式:余弦、正弦。角度转换]
第2章 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 讨论及解决问题:
移动信道及3个主要特点 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过程 传播一般性分析计算 接收信号中的3类损耗与4种效应 三类主要快衰落 实际移动通信中3类选择性衰落如何产生 传播类型与信道模型的定量分析
本章概要
概念、术语;简单分析过程;计算方法及公式应用。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传播的开放性、接收环境的复杂 性和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接收信号的3类损耗:路径传播损耗、慢衰落损耗和快衰 落损耗; 4类效应: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与多普勒效应。 传播过程简要分析过程及常规公式; 对大范围、大尺度传播损耗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 (模型) 对小范围、小尺度传播特性各类快衰落做了进一步定量 分析.(模型,统计及瞬时) ****移动通信中的几种主要噪声和干扰(自选看)**
典型的传播通路
传播一般性分析计算(补充) ****4st-12****
(1)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分析对象:直射波分析 –目标:接收点接收功率
传播图形理论抽象为右图= 过程简述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图上描述:设: –原点O有一辐射源,均匀地向各方向辐射,辐射功率为PT –经辐射后,能量均匀地分布在以O点为球心,d为半径的球面上 –球面的表面积为4π d2
与用户数,常规城 市分类相似
2.1.2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
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
观察特点=?
反射波 散射波 直射波 MS接收N条路径信号
传播规律分析
电磁波传播角度观察: 1) 直射波:是指在视距覆盖区内无遮挡的传播。它是超短波、 微波的主要传输方式,经直射波传播的信号最强。 2) 反射波:是指从不同建筑物或其它反射体反射后到达接收 点的传播信号。信号强度较直射波弱,近距离的多普勒效 应。 3) 绕射波:从较大的建筑物与山丘绕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 信号。但它需要满足电波产生绕射的条件,其信号强度较 直射波弱。 4) 其它:穿透建筑物的传播及空气中离子受激后,二次发射 的漫反射产生的散射波,但它们相对于直射波、反射波、 绕射波都比较弱。
3个传播模型
–大尺度传播模型: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T-R)长距离(几百米或 几千米)上的场强变化。当移动台远离发射机时,当地平均接收 场强逐渐减弱,该平均接收场强由大尺度传播模型预测。 –中尺度衰减模型:中范围(中尺度、数百波长量级)的阴影效应, –小尺度衰减模型: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的接收 场强的快速波动的传播模型。当接收机移动距离与波长相当时, 其接收场强可以发生3或4个数量级(30dB或40dB)的变化。 解释;以3cm信号示例表述以上距离分类
移动通信场强实测记录(f=160 MHz)
应对方法
各类新技术解决的问题: –针对移动信道的动态时变特性,为解决移动通信中的有 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本指标而设计的。。 移动信道一般分析方法: –不能简单地应用固定点无线通信的电波传播模式; –根据移动通信的特点,按照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地形特征, 运用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测量的方法,找到移动条件下的传 播规律,以获得准确预测接收信号场强的方法。
目的: –获得准确预测接收信号场强的方法。
移动通信占用频率: –150 MHz(VHF): 30MHz~300MHz(含300MHz)=甚高频 –450 MHz、900 MHz(UHF)频段:300MHz~3000MHz=特高频, 又称分米波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段 号 1 2 3 频段名称 极低频(ELF) 超低频(SLF) 特低频(ULF) 频段范围 (含上限,不含下限) 3~30赫(Hz) 30~300赫(Hz) 300~3000赫(Hz) 波段名称 极长波 超长波 特长波 波长范围 (含上限,不含下限) 100~10兆米 10~1兆米 100~10万米
d1 2Re ht
同理:
d 2 2Re hr
故: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为
d d1 d 2 2Re ( ht hr )
典型数据[工程公式]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Re=8500 km
d 4.12( ht hr )
扩展应用意义:考虑=最小天线高度? 实际天线高度?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有限空间问题] –绕射损耗: 实际情况中,电波在直射传播中存在各种障碍物, 由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 –菲涅尔余隙: 障碍物顶点P至直射线TR的距离 分析绕射引起的附加损耗:绕射引起的附加损耗即相对于自由空 间传播的分贝数。 规定:阻挡时余隙为负。
传播一般性分析计算(补充)
已知球面的表面积为4π d2,因此,在球面单位面积上的功率应为
P T/4 π d 2
若接收天线所能接收的有效面积取为A=λ2/4π,则接收功率为
PT PR PT 2 4 4d
2
4d
2
定义: 传播损耗=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的比值, 则,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bs,为
分析结论
示意图:障碍物、余 隙、绕射损耗与菲涅 尔余隙的关系。 图中,纵坐标为绕射 引起的附加损耗 图上规律分析=?
结果表示
–当x/x1>0.5时,附加损耗约为 0 dB,即障碍物对直射波传播基 本上没有影响; –当x<0,即直射线低于障碍物顶点时,损耗急剧增加; –当x=0时,即TR直射线从障碍物顶点擦过时,附加损耗约为6dB 意义: 在选择天线高度时,根据地形尽可能使服务区内各处的菲涅尔 余隙x>0.5x1 例:设在上图 (a) 所示的传播路径中,菲涅尔余隙 x1=-82m,d1=5 km,d2=10km,工作频率为150 MHz。试求电波传播损耗。 解: 先求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Lbs]=32.45+20lg(5+10)+20lgl50=99.5 dB 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 x1=81.7m 由上图 查得附加损耗(x/x1≈-1)为17dB,所以电波传播的损耗 为 [L]=[Lbs]+17=116.5 dB 问题:损耗的正负代表的物理意义?工程上典型值=?
基本情况
通信的3项基本指标 –有效性:是指在占有尽可能少的信道资源[=?],如频段、 时隙和功率等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传送信源的信息,是通 信的数量上的指标。 –可靠性:主要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抵抗各类客观自然干扰 的能力,但是在特殊的军事通信中,它还包含抵抗人为设 臵干扰的能力。 –安全性:主要是指在传输中的安全保密性能,即收端防 窃听、发端防伪造和篡改等的能力。 信道分类->按传输媒质 –有线信道:有线信道包括架空明线、电缆及光纤。 –无线信道。无线信道中有中、长波地表面波传播,短波 电离层反射传播,超短波和微波直射传播以及各种散射传 播。
地球等效半径
思路:认为电波依然按直线方向行进,只是地球的实际半径 Ro(6370Km)变成了等效半径Re
Re与R之间的关系为:
Re k R0
1 dn 1 R0 dh
式中,k称作地球等效半径系数。 典型数据: 1) 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即当dn/dh≈-4×10-8(m-1)时], 2) 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4/3, 3) 地球等效半径Re=8500 km。 大气折射对传播的影响: 大气折射有利于超视距的传播 在视线距离内,也会产生多径衰落[因为由折射现象所产生的 折射波会同直射波同时存在](效果自判=?)。
2.1.3接收信号中的3类损耗与4种效应
传播方式:上面结论=3种**6st-12** 主要特征: –强烈的绕射损耗:大多数蜂窝无线系统运作在城区,发射机和 接收机之间无直接视距路径,而且高层建筑产生了强烈的绕射 损耗。 –多路径反射:由于不同物体的多路径反射,经过不同长度路径 的电磁波相互作用引起多径损耗, –电磁波强度的衰减:随着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距离的不断增加 而引起电磁波强度的衰减。 研究方法:预测平均场强. 对传播模型的研究,传统上集中于给定范围内平均接收场强的预 测、特定位臵附近场强的变化。 已有的结果:对于预测平均场强并用于估计无线覆盖范围的传播 模型:3个,按范围考虑
4ຫໍສະໝຸດ Baidu
5 6 7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3~30千赫(KHz)
30~300千赫(KHz) 300~3000千赫(KHz) 3~30兆赫(MHz) 30~300兆赫(MHz) 300~3000兆赫(MHz) 3~30吉赫(GHz) 30~300吉赫(GHz)
甚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分米波 厘米波 微波 毫米波
分析及讨论:=>(上式的变化规律=?)
结论: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只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工作频率 提高一倍,或者说工作波长减小一半时,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损耗就增加6dB。同样,当传播距离加大一倍时,传播损耗也增加 6dB。
(2)大气折射及地球等效半径
大气折射:*****4st**-14*** 原因: 实际的移动信道中,电波在低层大气中传播,低层大气为非均 匀介质,它的温度、湿度以及气压均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因此 产生折射及吸收现象。在VHF(150MHz)、UHF(900MHz)频段,折射 现象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