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勾股定理的应用(分类)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分类)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分类)

知识点:确定最短路线(圆柱体)

1.如图,一透明圆柱形无盖容器高12cm,底面周长24cm,在杯口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在杯外壁底部与蜂蜜相对的A处.

(1)若蜂蜜固定不动,求蚂蚁吃到蜂蜜所爬行的最短路线长;

(2)若该蚂蚁刚出发时发现B处的蜂蜜正以0.5cm/s的速度沿杯内壁下滑,它便沿最短路径在8秒钟时吃到了蜂蜜,求此蚂蚁爬行的平均速度.

2.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高19cm,底面周长为60cm,在外侧距下底1.5cm的点A 处有一只蜘蛛,距蜘蛛正对面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底1.5cm处的点B处有一只苍蠅,蜘蛛急于捕捉苍蝇充饥,请你帮蜘蛛计算它沿容器侧面爬行的最短长度.

3.葛藤是一种刁钻的植物,它自己腰杆不硬,为了争夺雨露阳光,常常绕着树干盘旋而上,它还有一手绝招,就是它绕树盘上升的路线,总是沿着最短路线﹣﹣盘旋前进的.难道植物也懂得数学吗?阅读以上信息,你能设计一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吗?

(1)如图,如果树的周长为3cm,从点A绕一圈到B点,葛藤升高4cm,则它爬行路程是多少厘米?

(2)如果树的周长为8cm,绕一圈爬行10cm,则爬行一圈升高多少厘米?如果爬行10圈到达树顶,则树干高多少厘米?

4.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尺?

5.如图,长方体底面是长为2cm宽为1cm的长方形,其高为8cm.(1)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请利用侧面展开图计算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少?

(2)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2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少?

6.如图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等于55cm、10cm、6cm,A和B是这两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则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经过台阶爬到点B的最短路线有多长?

7.某菜农要修建一个塑料大棚,如图所示,若棚宽a=4m,高b=3m,长d=40m.求覆盖在顶上(如图阴影部分)的塑料薄膜的面积.8.中国机器人创意大赛于2014年7月15日在哈尔滨开幕.如图是一参赛队员设计的机器人比赛时行走的路径,机器人从A处先往东走4m,又往北走1.5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2m,再转向北走4.5m处往东一拐,仅走0.5m就到达了B.问机器人从点A到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为如图所示的某工厂,厂门上部为半圆形,下部为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宽为2米,高为

2.3米,半圆形的直径与门的宽相等.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

对称+勾股定理,求最值

1、如图,直线l表示草原上一条河的河堤,在河堤的一侧有两个村庄A、B,它们

到河堤l的距离分别为AC=30km,BD=40km,两个村庄A、B之间的距离为50km.有一牧民骑马从A村出发到B村,途中要到河

边给马饮一次水.

(1)在图中标出使牧民行驶距离最短的饮水点P;

(2)若他在上午8点出发,以每小时30km的平均速

度前进,则他能否在上午10点30分之前到达B村.

2.如图,长方体的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80cm,高AB=60cm,水深为AE=40cm,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鱼饵,G在水面线EF上,且EG=60cm;

一小虫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壁爬进鱼缸内G处吃鱼饵,求小动物爬行的最短距离.(鱼缸厚度忽略不计)3.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求蚂蚁从外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

4.在某台风登陆期间,A市接到台风警报时,在该市正南方向l50km的点B处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沿BC方向移动,已知城市A到BC的距离AD=90km.(1)台风中心经过多长时间从点B移动到点D?

(2)如果在距台风中心30km的圆形区域内都有受到台风破坏的危险,为让处于点D的人脱离危险.人必须在接到台风警报后的几时内撤离(撤离速度为6km/h)?

5.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长沙市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讲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图,笔直公路MN的一侧点A处有一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800米,假使宣讲车P周围1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

(1)请问村庄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

(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300米/分钟,那么村庄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

6.如图,将一根长24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至少为多少厘米?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练习题

13.11勾股定理的应用练习(1) 第1题. 如图,△ABC 中,∠ACB =90o,CD 为AB 边上的高,若∠A =30o,AB =16,则BC =______,BD =______,CD =______. 答案:8,4 , 第2题. 如图是一种“牛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1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 向外作正方形2,以此类推,若正方形1的边长为64cm ,则正方形7的边长为_________cm . 答案:8. 第3题. 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了4km ,乙往南走了3km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 答案:5km 第4题. 如果梯子底端离建筑物9m ,那么15m 长的梯子可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 答案:12m 第5题. 如图,一扇宽为4米,高为3米的栅栏门,需要一根长______米的木条像图中那样固定. 答案:5 第6题. 一块土地的形状如图所示,90,20,15,7,B D AB BC CD ∠=∠=?===米米米求这块土地的面积? 答案:234平方米 第7题. 某菜农修建一个塑料大棚(如图),若棚宽a =4m ,高b =3m ,长d =35m ,求覆盖在顶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 A B C D 4 4 3 3 2 2 1 3 A B C D a b c d

答案:175m 2 第8题. 一游泳池长48cm ,小方和小朱进行游泳比赛,从同一处出发,小方平均速度为3m/秒,小朱为3.1m/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m .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为什么? 答案:小朱用16.13秒,小方用16秒,小方先到达终点 第9题. 如图,正方形ACDE 的面积为25cm ,测量出AB =12cm ,BC =13cm ,问E 、A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答案:在一条直线上,理由略 第10题. 从A 到B 有两种路线,一种走直线由A 到B ,另一种走折线,先从A 直线到C ,再由C 直线到B ,其中ACB ∠成直角,已知A 到C 为600m ,C 到B 为800m ,问从A 到B 走直线比走折线少走多少米? 答案:400米 第11题. 如图,△ABC 中,90C ∠=o ,量出AC 、BC 的长,计算出AB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答案:略 第12题.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cm ,16cm ,20cm ,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答案:96平方厘米 第13题. 某住宅小区的形状是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 ,BC 的长分别为600米、800米,DE 为小区的大门,大门宽5米,小区的周围用冬青围成了绿化带,问绿化带有多长? 答案:2395米 B A B C A D B E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科的学习,掌握利用勾股定理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分析———画图———解答。 2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在互助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勾股地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五个生准备门框框架 教学方式 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了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的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25页,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例1,例2. 二、互助学习 (一)出示课件2、3结合课件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师友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生1汇报例1,师友补充并展示例1的解题过程。 生2讲解例2,师友展示例2解答过程。 (二)生讨论归纳:通过对例1、例2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分析---------画图---------解答 (RTΔ)(勾股定理) 三、探究提升 (一)出示课件4(思考题)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 的线段 作长为 、 、 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直角边为 和1的直 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类似地可作 。 作法:如图所示 (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 ,使AB 为斜边; (2)以AB 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斜边为 ; (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这样斜边 、 、 、 的长度就是 、 、 、 。 举一反三 【变式】在数轴上表示的点。 解析:可以把 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 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 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最新完整版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 海子街中学刘天环 教学分析: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根据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答,本节微课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 3-8分钟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外面有两颗树,一颗高13米,另一颗高7米,两颗树相距8米,一天,小明看见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你知道小鸟至少飞了多少米吗? 问题:要求出小鸟至少飞了多少米,怎样才能求出来呢? 二.探究新知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树AB=13 m 树CD=7 m 而两棵树的距离为BC=8 m 则AD 为小鸟至少飞行的距离。 解:作DE ⊥AB 于E 点,则四边形BCDE 为长方形 所以DE=BC=8m BE=CD=7m 在Rt △AED 中 DE=8 AE=AB-BE=13-7=6 所以 ED AE AD 222+= 则10100826222==+=+=ED AE AD 所以小鸟至少飞行了10米 三.试一试 小亮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2 m ,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8m 后,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把学校旗杆的高求出来吗? 8m C D A B E 13m 7m

勾股定理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 2 2 ()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 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 C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案

2.7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2.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渗透方程、转化等数学思想。 3.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导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生活中含有直角三角形的图片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第一组练习: 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一) 知两边或一边一角型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 =90°,一直角边为a ,斜边为b ,则另一直角边c 满足c2 = . 2.在Rt △ABC 中,∠C=90°. (1)如果a=3,b=4, 则c= ; (2)如果a=6,c=10, 则b= ; (3)如果c=13,b=12,则a= ; (4)已知b=3,∠A=30°,求a ,c. (二)知一边及另两边关系型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 =90°,若BC =4 , AB =x ,AC=8-x ,则AB= ,AC= . 2.在Rt △ABC 中,∠B=90°,b=34,a:c=8:15,则 a= , c= . (三)分类讨论的题型 1. 对三角形边的分类.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3 cm 和4 cm ,求第三条边的长. 2. 对三角形高的分类 已知:在△ABC 中,AB =15 cm ,AC =13 cm ,高AD =12 cm ,求S △ABC . 归纳总结:【思考】本组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了哪些类型题目?注意事项是什么? 利用勾股定理能求三角形的边长和高等线段的长度.注意没有图形的题目,先画图,再考虑是否需分类讨论. 活动二 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折叠三角形 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折叠四边形 已知如图,将长方形的一边BC 沿CE 折叠,使得点B 落在AD 边的点F 处, 已知AB=8,BC=10, 求BE 的长. 分类思想 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是直角边、斜边不知道时,应分类讨论。 2.当已知条件中没有给出图形时,应认真读句画图,避免遗漏另一种情况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而勾股逆定理的作用是由“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2.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亲自经历卷折圆柱. (2) 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卷折圆柱中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矩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手段,培养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原因分析: 1.例1中学生因为其空间想像能力有限,很难想到蚂蚁爬行的路径是什么,为此通过 制作圆柱模型解决难题. 2.例2中学生难找到要计算的具体线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突破点: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通过回忆复习、例题、小结等,突出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三)、教学过程

部分 答案:c=5. 例2、在Rt△ABC中,一直角边分别为5,斜边为 13,求另一直角边的长是多少? 答案:另一直角边的长是 12. 小结:在上面两个小题中,我们应用了勾股定理: 在Rt△ABC中,若∠C=90°,则 c2= a2+b2 . 加深定理的记忆理解,突出定理的 作用. 新 课 讲 解 勾股定理能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许多问题,因此在 现实生活和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如图14.2.1,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 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 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 最短路程. 分析:蚂蚁实际上是在圆柱的半个侧面内爬 行.大家用一张白纸卷折圆柱成圆柱形状,标出A、 B、C、D各点,然后打开,蚂蚁在圆柱上爬行的距离, 与在平面纸上的距离一样.AC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什 么?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 通过动手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 手、动脑能力,解决“学生空间想像能 力有限,想不到蚂蚁爬行的路径”的难 题,从而突破难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勾股定理的应用》精品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而勾股逆定理的 作用是由“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亲自经历卷折圆柱. 2.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卷折圆柱中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矩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手段,培养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 学建模的思想. 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课前回顾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情境引入 探究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柱下底面上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从点A爬到点B,蚂蚁沿着圆柱 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π取3)

当圆柱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时,蚂蚁怎么走最近呢? 所走路程为高+直径=12+2×3=18cm 所走路程为高 +πr=12+3×3=21cm 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222CB AC AB += cm AB 1522591222=∴=+= 比较方案①②③,可得,方案③为最短路径,最短路径是15cm 总结:1、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勾股定理 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为a 、b,斜边为c ,则a 2+b 2=c 2. 练习1:在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体的左下角A 处有一只蚂蚁,欲从圆柱体的侧面如图迂回爬行去吃左上角B 处的食物,问怎样爬行路径最短,最短路径是多少? 从A 点向上剪开,则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连接AB ,则 AB 为爬行的最短路径.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 课时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 +b 2 =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 B C ?中,90C ∠=?,则 2 2 c a b = +,22 b c a = -,22 a c b =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 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 2 1422 S ab c ab c =?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 S a b a b = +?+梯形,2 112S 22 2 ADE ABE S S ab c ??=+=? +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 2 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 2 2 2 ,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c b a H G F E D C B A a b c c b a E D C B A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2.7勾股定理的应用(1) 课 题 §2.7勾股定理的应用(1)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把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学 程 序 学 习 中 的 困 惑 一.前置性学习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1)已知Rt △ABC 中,∠C=90°,若BC=4,AC=2,则AB=_______;若AB=4,BC=2, 则AC=_________.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模具,量得其中两边的长分别为5cm 、3cm ,?则第三边的长是 _________. 3.要登上8m 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建6m .?问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 二.例题解析: 【例1】南京玄武湖东西隧道与中央路北段及龙蟠路大致成直角三角形,从C 处到B 处,如果直接走湖底隧道CB ,比绕道CA (约1.36km)和AB (约2.95km)减少多少行程? 【例2】一架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你认为梯子的底端会发生什么变化?与同学交流. 问题一 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A B C

问题二 有人说,在滑动过程中,梯子的底端滑动的距离总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你赞同吗? 三.随堂演练: 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了 4km ,乙往南走了6km ,这时甲、乙两人相 距__________km . 2.有两棵树,一棵高8m ,另一棵高2m ,两树相距8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 ) A.7m B.8m C.9m D.10m 3.如图,一圆柱高8cm ,底面半径2cm ,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 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 )20cm (B )10cm (C )14cm (D )无法确定 4.如图,一块草坪的形状为四边形ABCD ,其中∠B =90°,AB=3m ,BC=4m , ?CD=?12m ,AD=13m .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四.学后反思: 五.课后作业: 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D ⊥BC ,AD=12,AC=13,BC=14,则AB= 2.如图是一个育苗棚,棚宽a=6m ,棚高b=2.5m ,棚长d=10m ,则覆盖在棚盖斜面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是 m 2 3.在高5m ,长13m 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 C B A D A C B A 5m

(完整版)勾股定理应用题专项练习(经典)

勾股定理应用题 1.为了庆祝国庆,八年级(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玲抬来一架 2.5米长的 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 ) A.0.6米 B.0.7米 C.0.8米 D.0.9米 2.如图1所示,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其中∠C =90°,AB =39米,BC =36米,则其面积 是( ) A.270米2 B.280米2 C.290米2 D.300米 2 3.有一个长为40cm ,宽为30cm 的长方形洞口,环卫工人想用一个圆盖盖住此洞口,那么 圆盖的直径至少是( ) A.35cm B.40cm C.50cm D.55cm 4.下列条件不能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三个内角的比为3:4:5 B.三个内角的比为1:2:3 C.三边的比为3:4:5 D.三边的比为7:24:25 5.若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比是下列各组数,则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2 B. 1:3:4 C. 9:16:25 D. 16:25:40 6.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6,8,10,则最短边上的高是( ) A.6 B.7 C.8 D.10 7.如图2所示,在某建筑物的A 处有一个标志物,A 离地面9米,在离建筑物12米处有一 个探照灯B ,该灯发出的光正好照射到标志物上,则灯离标志物____米 8.小芳的叔叔家承包了一个长方形鱼塘,已知其面积是48平方米, 其对角线长为10米.若要建围栏,则要求鱼塘的周长,它的周长 是____米. 9.公园内有两棵树,其中一棵高13米,另一棵高8米,两树相距 12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则小鸟至少 要飞_____米. 10.若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____倍. 11.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2,2,2===c b a ,则∠A =____,∠B =____,∠C =____. 12.某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9、12、15,则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是______,面积是_____. 13.如图4所示,AB 是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 处有一筐桃子,一只猴子从D 往上爬到树顶A ,又沿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处下滑到B ,又沿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通过的路程均为15米,求树高AB . C B 图1 B C 图4 A C 图3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积累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化归成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直角三角形)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可应用的RT △,然后有针对性解决。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犍为岷江大桥图片引入(一是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由斜拉桥上的直角三角形引入勾股定理的应用) 另出具复习引入题 如图,长2.5m 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 的底部离墙角1.5m ,如何求梯子的顶 端与地面的距离h? 先让学生复习勾股 定理的简单应用。 2、复习勾股定理内容 3、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例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但又不能把旗杆放倒测量,但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下端拉开5米后,绳子刚好斜着拉直下端接触地面,你能帮小明算算旗杆的高度吗? 首先让学生审题并画出几何图形,再引导其完成。题中隐含了什么条件? 解:设旗杆高AB=x 米,则绳子长AC=(x+1) 米,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 12 ,)1(52 22222==+=++x x x AC BC AB 解方程,得即

勾股定理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如图,Rt△ABC的直角边长分别为12和16,在其内部有n个小直角三角形,则这n个小直角三角形周长之和为( ) A.28 B.48 C.36 D.56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图形的平移 2.暑假中,小明到某海岛探宝.如图,他到达海岛登陆点后先往东走8km,又往北走 2k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km,再折向北走6km处往东一拐,仅1km就找到宝藏,则登陆点到埋宝藏点 的直线距离是( )km.

A. B. C.10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对应的值为( ) A.2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4.一架5m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脚距离墙角1.4m,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8m,那么梯脚移动的距离为( )m. A.0.6 B.0.8 C.1.2 D.1.6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5.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

开7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度为( )米. A.8 B.12 C.24 D.25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6.路旁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米. A.8 B.10 C.12 D.14 答案:B 解题思路: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1

17.1 .2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数形结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解释明白;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让学生深入探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25页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 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 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 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 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25页例2) 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2.6,AO=2.4,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OB 。 ⑵ 在△COD 中,已知CD=2.6,CO=1.9,利用勾股定理计 算OD 。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D A B C A B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 ∠=?,则c, C b,a=)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4: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5: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1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弓I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 = 12米,BC = 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 △ ABC 中,AB2= AC2+ BC2= 122 + 52= 132 ; AB= 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cm .在圆行柱的下底面点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 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 如图1-12,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 画对了吗? (3) 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 '将圆 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1)A T A'f B ;( 2)A T B'T B; (3)A T D f B ;( 4) A f 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图1-13)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随身只带卷尺? 也就是要检测/ DAB = 90°,/ CBA = 90° .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 DAB和厶C 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 : 00甲先出发,他以6km/h的速度 向正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5km/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 : 00,甲、乙两人相距多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 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 2 2 ()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 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③ 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丹东市二十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勾股定理的应用 主备:孙芬副备:李春贺曹玉辉审核: 2016/8/4 一、学习准备: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列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两点之间,最短。 二、学习目标: 1、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三、学习提示: 1、活动一:自主探究: 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cm,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有一只小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 路程是多少 2、活动二,合作探究:完成P13做一做。 3、活动三,完成P13例1. 练习: P14随堂练习, 四、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夯实基础: A

1、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笔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cm 、3cm 、12cm 则它能放下的最长的笔为( )cm 。 A 、100、 B 、11、 C 、12、 D 、13 2、一根旗杆在离地面米的地方折断,旗杆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米处,则旗杆折断前高为( )米。 A 、、 B 、、 C 、12、 D 、8 3、一架云梯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云梯底端离墙7米。 (1)、这架云梯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云梯的顶端下滑了四米,那么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也滑动了四米么 六、能力提升:如图,在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处有一只小蚂蚁,现要向顶点B 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1厘米/秒,且速度保持不变,问蚂蚁能否在20秒内从A 爬到B 评价反思 : 书海浩瀚,扑进去其乐无穷。 叶辛。 A B

勾股定理的应用

卓邦教育勾股定理应用练习 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A、3 B、5 C、4.2 D、4 1题2题3题4题 2.如图,一个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测得AO=8米.若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向下滑动2米,这时梯子的底端在水平的地面也恰好向外移动2米,则梯子AB的长度为() A、10米 B、6米 C、7米 D、8米 3.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这根芦苇的长度为()尺. A、10 B、12 C、13 D、14 4.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处断裂,树顶A落在离树底部C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A、10米 B、16米 C、15米 D、14米 5.如图,高速公路上有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已知DA=10km,CB=15km.DA⊥AB 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服务站E,使得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AE的长是()km. A、5 B、10 C、15 D、25 6.如图,小明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这块土地的面积,以便估算产量.小明测得AB=8m,AD=6m,CD=24m,BC=26m,又已知∠A=90°.求这块土地的面积. 7.如图,某地方政府决定在相距50km的两站之间的公路旁E点,修建一个土特产加工基地,且C、D两村到点E的距离相等,已知DA⊥AB于A,CB⊥AB于B,DA=30km,CB=20km,那么基地E应建在离A站多少千米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