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能力检测练习及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翻译能力检测练习及参考答案

古文翻译能力检测练习及参考答案

说明:

这里的古文均选自《庄子》。从难度来说高于《孟子》。如果通过阅读原文和注释,就能够顺利地翻译成现代汉语,说明你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翻译试卷中的古文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因此,这里的翻译题目带有检测阅读水平的作用。

【原文】

非彼无我[1],非我无所取[2]。是亦近矣,而不知所为使。若有真宰[3],而特不得其眹[4]。可行己信[5];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6]。

百骸、九窍、六藏[7],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8]之乎?其有私焉[9]?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10]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11]。与物相刃相靡[12],其行进如驰[13],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14]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15]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庄子·齐物论》

【注释】

〔1〕

非彼无我:彼,即上之此(宣颍注);指上述各种情态。众解多从郭注(彼,自然也。)误。英译本也多误解,Herbert

A.Giles 英译:tliese emotions(Chuang Tuz,p.14)及陈荣捷英译:these feelings

mentioned above(A Source Book of Chinese philosophy,p.181)为确。

〔2〕

非我无所取:取,资(蒋锡昌说)。

〔3〕

真宰:即真心(身的主宰);亦即真我。各家解真宰为造物、自然或道,误。上文非彼无我,由种种情态形成的我乃是假我;后文终身役役,即是假我的活动,吾丧我的丧我即是去除假我,而求真心、真我(吾)的存在。

〔4〕

眹(zhn振):迹兆,端倪。

〔5〕

可行已信:可从作用上得到信验。

〔6〕

有情而无形:情,实。谓有真实存在而不见其形。

〔7〕

六藏:藏,通脏。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肾有两脏,所以又合称六脏。

李桢说:释文云:‘此云六脏,未见所出。’成疏遂穿凿以六为六腑。按难经三十九难:‘五藏亦有六藏者,谓肾有两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其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

〔8〕

说:同悦。

〔9〕

私:偏爱。

〔10〕

真君:即真心、真我。和真宰同义。管子心术篇上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可证。

冯芝生说:‘真宰’或‘真君’,是就人的主观世界说的。在先秦哲学里,还没有称宗教所说的自然界的主宰,为‘君’或‘宰’的认为有这样主宰的人称之为‘天’或‘帝’。‘心’是人的身体的宰和君,这倒是常说的。荀子就说,人的心是‘天君’(天论篇)。不过下文说:‘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见齐物论也不是认为心可以永恒存在。

〔11〕

不化以待尽:不化各本作不亡,依田子方篇改正

刘师培说:田子方篇作‘不化’。窃以‘亡’即‘化’讹。‘不化’犹云弗变。下云:‘其形化’,即蒙此言。郭注以‘中易其性’为诠,‘易’,‘化’义,符是郭本亦弗作‘亡’也。盖‘匕’、‘亡’形近,‘匕’讹为‘亡’。俗本竞以‘忘’易之。(庄子斛补)案严灵峰庄子章句新编及日本金谷治庄子本均依刘说据田子方篇改不亡为不化。

〔12〕

相靡:靡借作。说文:,石碨也。今省作磨(奚侗说)。此句应上心门(刘武说)。

〔13〕

其行进如驰:进原作尽。古书进、尽通用,依严灵峰之说改。

严灵峰先生说:马叙伦曰:‘尽字涉上文而羡。’按:‘尽’字无义。列子天瑞篇:‘终进乎不知也。’张湛注:‘进当为尽此书尽字例多作进也。’又:‘进乎本不久’,注‘无有故不尽’。黄帝篇‘内外进矣’,注:‘故曰:内外尽矣。’列子既有‘进’、‘尽’通用之例,则此‘尽’字义当作‘进’。‘其行进如驰’,乃应上文:‘其发若机栝’也。亦即天下篇:‘逐万物而不反。’是也,因依列子文例改。

〔14〕

苶(ni)然:疲病困之状(释文引简文说)。

〔15〕

芒:芒昧(释文);昏昧;迷糊。

马叙伦说:按‘芒’借为‘懜,不明也。’周礼遂人注曰:‘氓犹懵懵,无知貌。’可为例证。陈深说:‘芒’,昏惑也。此段言人迷失‘真君’,至死而不知所归者,令人惕然有深省处。

【今译】

没有它(种种情态)就没有我,没有我那它就无从呈现。我和它是近似的,但不知道是由什么东西指使的。仿佛有真宰,然而又寻不着它的端倪。可从它的作用上得到信验;虽然不见它的形体,它本是真实存在而不具形象的。

百骸、九窍、六脏,都很完备地存在我的身上,我和那一个部分最亲近呢?你都一样的喜欢它们吗?还是有所偏爱呢?如果同等看待那么都把它们当成臣妾吗?既然都是臣妾就谁也不能支配谁吗?还是它们轮流作君臣呢?或是有真君存在着呢?无论求得真君的真实情况与否,对它本身是不能有所增减的。

人一旦禀受成形体,不参与变化而等待形体耗尽,和外物接触便互相摩擦,驰骋追逐于其中,而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的吗!终生劳劳碌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这不是很可哀的吗!这样的人生虽然不死,但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的形体逐渐枯竭衰老,而人的精神又困缚于其中随之消毁,这可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是这样的昏昧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的昏昧,而别人也有不昏昧的呢?

【原文】

啮缺问于王倪[1]曰:子知物之所同是[2]乎?

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3]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汝:民湿寝则腰疾偏死[4],鳅[5]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6]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7],麋鹿食荐[8],蝍蛆甘带[9],鸱[10]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11]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西施[12],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13]。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14],吾恶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15]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16]。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齐物论》

【注释】

〔1〕

啮(ni 聂)缺问乎王倪:啮缺、王倪,,撰造名字(林希逸说)。天地篇说:啮缺之师王倪。

王元泽说:‘啮缺’者,道之不全也。‘王倪’者,道之端也。庄子欲明道全与不全而与端本,所以寓言于二子也。(南华真经新传)

〔2〕

同是:共同所认可的;共同标准。

〔3〕

庸讵知:安知,何知。

王引之经传释词说:‘庸’犹‘何’也,‘安’也,‘讵’也。‘庸’与‘讵’同意,故亦称‘庸讵’。

〔4〕

偏死:半身不遂。

〔5〕

鳅(qi 秋):泥鳅。

〔6〕

恂:眩。

朱桂曜说:尔雅云:‘恂栗也’,恂谓眩也。

〔7〕

刍豢(hun 患):用草喂的叫刍,指牛羊;用谷子喂的叫豢,指家畜。

司马彪说:牛羊曰刍,犬豕曰豢,以所食得名。

〔8〕

荐:美草(司马彪说)。

〔9〕

蝍蛆(j 居)甘带:蜈蚣喜欢吃蛇。蝍蛆,蜈蚣。带,小蛇。

蒋锡昌说:本草蜈蚣下注云:‘一名蝍蛆,其性能制蛇,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

朱桂曜说:案关尹子三极篇:‘御览引春秋考异邮:土胜水,故蝍蛆搏蛇。’淮南说林训:‘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是带即蛇也。

〔10〕鸱(gh 吃):猫头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