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货币与度量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丹
晋半、晋刀
• • • • •
货币的减重过程: 黄釿布 30 克 安邑一釿 15 克 左 右 平肩方足一釿布 12 克 左 右 圜钱一釿 10 克 左 右
• 二 齐、燕及中山国 • 这一地区流行的货币是 以刀币为主。取象于手工 业工具中的削。 最早的刀币是尖首刀 。
• 1、燕国的金属铸币
•
• 战国中期以后大量流通使用的刀币只有一种面 文,一般都把它叫做“明刀”。这种刀币只有 一种面值。从形制、字体等方面看,早晚有些 区别。●
• 3、 圜钱 • 大约在战国中期,三晋两周地区又铸造发行 了一种圜钱。圜钱的面文主要有垣、长垣一釿、 共、共半釿,共屯赤金等,应该也有两种面值。 出现后与平首布一起流通,但其数量远不如平 首布多。 • 三晋地区的圜钱大部分是圆孔无廓 。两周 地区的圜钱有二种,一种是圆孔有廓,一种是 方孔无廓。
• 4、刀币 • 战国晚期, 赵国受齐国、 燕国的影响,有些城邑曾经铸 造发行过一种刀币,俗称“小 直刀”,面文有甘丹、晋刀、 晋阳新刀等,有大小二种,所 以面值可能有二种,分别相当 于一釿布和半釿布。
河南汲县山彪镇M1 中出土了600 多枚尖 肩尖足空首布,铸造极为粗糙,实测带范 14· 5克左右。与侯马出的空首布重量相差一倍以
上 ,当为同一种铸币的两种面值。
•
因此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三晋地区 使用尖肩尖足空首布,至少有二种不同的面 值,即一釿布和半釿布。
• (2)两周地区
•
•
两周地区使用的空首布是平肩尖足和 斜肩尖足空首布。
这种布币的面值因出有三川釿,所以应该是一 釿布,但其重量不一,很可能是减重过程。但其余 两种的平均重量在20克左右,是介于一釿布和半釿 布间的一种面值,还是一釿布减重的结果,还是这 种斜肩布的一种独有的面值,尚不清楚。
卢氏
三川釿
•
在传世品中,有面文为“东周”的平肩尖 足空首布。
• 这里的东周,不是时代的概念,而是当时二个地区 或者说是二个小国的名称。
币的形状和面值看,还都有些不同,但从 其形状看,都是取象于农业生产工具中
的鎛。 • 布币从首的形状区分,主要有二 种,一种是空首的,即在布币的上端相
当于銎的位置,是空的,还保留着銎的形 制。一种是平首的,即在布币的上端相当 于銎的位置已是平的了 。
• 1、空首布 • 空首布共有三种形制,尖肩尖足、平 肩尖足和斜肩尖足。这三种形制的空首布 流通的地域有些不同。
平肩尖足布有大小两种。大的长10公 分左右,重30克,小的长8.5-8.6左右,重 15.3克左右。面文多为地名,炉号。很可 能是二种不同面值的布币 。比较侯马出土的
“黄釿”布的重量也在30克左右,因此这两种布
应该分别是一釿布和半釿布。
安周
•
斜肩尖足布主要有三种铭文,“武”、 “卢氏”、“三川釿”。三种铭文的布大小 差不多,8.5公分左右,但重量不同。三川釿 较重,27.6克,其余两种为19克左右。有二 个考古发掘地点都是三种布共出,表明这三种面 文的布币应该是同时流通的,使用的年代可 以到战国中期。
如晋阳和晋阳半等,说明还是有二
种面值,大者为一釿布,小
者为半釿布。
• (4)圆肩圆足 • 发现的数量极少,有的上面还带有三个孔。 这种平首布正面都是地名,背面有的铸有“一 两”、“十二朱”之类的铭文。 秦是使用铢两制的, 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所以,这种货币也是有二种面 值。
但铢两制并不是秦国独有的重量单位,别 的国家也曾使用过。在易县燕下都曾发掘了一 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许多金器,其背面 的刻文全部都是以铢两记重。另外“两”字的 写法,也不同于秦的写法。经考证这种货币上 的地名大多为赵地,并集中在赵国的东部地区, 推测这种布可能是赵国的太原地区被秦占领后 才铸行的。
• (1)三晋地区 • 流行尖肩尖足空首布。侯马牛村古城春 秋晚期地层中出土的尖肩尖足空首布,通长 在13厘米左右,其中一枚上面还有文字。一 共是五个字,只有最后二个字能看清楚,一 般都释做“×××黄釿” 。这枚“黄釿”布 实测重量是30· 7克(带内范,残一足)。 釿是货
币的一种面值单位的名称,黄则通衡,即“相当” 之意。
晋阳二釿
梁二釿
wenku.baidu.com
安邑二釿
• • • • •
• • • •
还有一种圆肩方足平首布。一共只有四种面文。 “梁正尚全当锊”、 “梁半尚二百当锊”、 “梁充(夸)釿全当锊”、 “梁充(夸)釿五十当锊”。
“梁正币百当锊”、 “梁半币二百当锊”、 “梁充釿百当锊”、 “梁充釿五十当锊”。
• (2)平肩方足
•
早 弧背
晚 磬折
•
战国晚期,燕国也出现了圜钱,与刀币并 行流通,方孔无廓,主要有大小二种。应该是 二种面值。
这种平肩方足布发现的数量很多,是三晋 地区普遍流通使用的货币。有大小二种。 在战 国晚期的墓葬中出土过,所以可知这种平首布一直流行 使用到战国晚期。
• (3)尖肩方足 •
这种尖肩方足布继承了尖肩尖足
空首布的形态,多数为赵币,
魏和韩国也有。也有大小 二种,大者一般没有表示 面值的铭文,小的有的在 背面上有“一半”的字样。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和度 量衡
• 第一节 回顾一下战国列国的 金属铸币
《国语· 晋语下》:“(周)景王二十一年将 铸大钱。” (BC 524年) 考古发现年代可靠的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在 山西侯马牛村古城城南的春秋晚期遗址中 发现的十二枚尖肩尖足空首布,同时还出 土了大量的铸造空首布用的芯。
• 一 三晋两周地区的金属铸币 • 以布币为主。尽管从各国使用的货
东周
小结: 空首布的形制有三种,在三家分晋前, 在三晋地区流行使用的是尖肩尖足的空首布, 到战国中期以后这一地区则开始使用平首布 了。在两周地区,流行使用平肩尖足和斜肩 尖足空首布,而且这一地区空首布使用的年 代一直延续到战国中期。
• 2、平首布 • 战国中期以后在三晋地区流行,从发现 的平首布数量看,要比空首布数量多。 • (1)圆肩方足 • 这种平首布主要是在魏国地区。有三种 面值。目前发现的有: • 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 • 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 • 晋(言)阳二釿、晋(言)阳一釿、晋(言) 阳半釿等。
晋半、晋刀
• • • • •
货币的减重过程: 黄釿布 30 克 安邑一釿 15 克 左 右 平肩方足一釿布 12 克 左 右 圜钱一釿 10 克 左 右
• 二 齐、燕及中山国 • 这一地区流行的货币是 以刀币为主。取象于手工 业工具中的削。 最早的刀币是尖首刀 。
• 1、燕国的金属铸币
•
• 战国中期以后大量流通使用的刀币只有一种面 文,一般都把它叫做“明刀”。这种刀币只有 一种面值。从形制、字体等方面看,早晚有些 区别。●
• 3、 圜钱 • 大约在战国中期,三晋两周地区又铸造发行 了一种圜钱。圜钱的面文主要有垣、长垣一釿、 共、共半釿,共屯赤金等,应该也有两种面值。 出现后与平首布一起流通,但其数量远不如平 首布多。 • 三晋地区的圜钱大部分是圆孔无廓 。两周 地区的圜钱有二种,一种是圆孔有廓,一种是 方孔无廓。
• 4、刀币 • 战国晚期, 赵国受齐国、 燕国的影响,有些城邑曾经铸 造发行过一种刀币,俗称“小 直刀”,面文有甘丹、晋刀、 晋阳新刀等,有大小二种,所 以面值可能有二种,分别相当 于一釿布和半釿布。
河南汲县山彪镇M1 中出土了600 多枚尖 肩尖足空首布,铸造极为粗糙,实测带范 14· 5克左右。与侯马出的空首布重量相差一倍以
上 ,当为同一种铸币的两种面值。
•
因此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三晋地区 使用尖肩尖足空首布,至少有二种不同的面 值,即一釿布和半釿布。
• (2)两周地区
•
•
两周地区使用的空首布是平肩尖足和 斜肩尖足空首布。
这种布币的面值因出有三川釿,所以应该是一 釿布,但其重量不一,很可能是减重过程。但其余 两种的平均重量在20克左右,是介于一釿布和半釿 布间的一种面值,还是一釿布减重的结果,还是这 种斜肩布的一种独有的面值,尚不清楚。
卢氏
三川釿
•
在传世品中,有面文为“东周”的平肩尖 足空首布。
• 这里的东周,不是时代的概念,而是当时二个地区 或者说是二个小国的名称。
币的形状和面值看,还都有些不同,但从 其形状看,都是取象于农业生产工具中
的鎛。 • 布币从首的形状区分,主要有二 种,一种是空首的,即在布币的上端相
当于銎的位置,是空的,还保留着銎的形 制。一种是平首的,即在布币的上端相当 于銎的位置已是平的了 。
• 1、空首布 • 空首布共有三种形制,尖肩尖足、平 肩尖足和斜肩尖足。这三种形制的空首布 流通的地域有些不同。
平肩尖足布有大小两种。大的长10公 分左右,重30克,小的长8.5-8.6左右,重 15.3克左右。面文多为地名,炉号。很可 能是二种不同面值的布币 。比较侯马出土的
“黄釿”布的重量也在30克左右,因此这两种布
应该分别是一釿布和半釿布。
安周
•
斜肩尖足布主要有三种铭文,“武”、 “卢氏”、“三川釿”。三种铭文的布大小 差不多,8.5公分左右,但重量不同。三川釿 较重,27.6克,其余两种为19克左右。有二 个考古发掘地点都是三种布共出,表明这三种面 文的布币应该是同时流通的,使用的年代可 以到战国中期。
如晋阳和晋阳半等,说明还是有二
种面值,大者为一釿布,小
者为半釿布。
• (4)圆肩圆足 • 发现的数量极少,有的上面还带有三个孔。 这种平首布正面都是地名,背面有的铸有“一 两”、“十二朱”之类的铭文。 秦是使用铢两制的, 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所以,这种货币也是有二种面 值。
但铢两制并不是秦国独有的重量单位,别 的国家也曾使用过。在易县燕下都曾发掘了一 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许多金器,其背面 的刻文全部都是以铢两记重。另外“两”字的 写法,也不同于秦的写法。经考证这种货币上 的地名大多为赵地,并集中在赵国的东部地区, 推测这种布可能是赵国的太原地区被秦占领后 才铸行的。
• (1)三晋地区 • 流行尖肩尖足空首布。侯马牛村古城春 秋晚期地层中出土的尖肩尖足空首布,通长 在13厘米左右,其中一枚上面还有文字。一 共是五个字,只有最后二个字能看清楚,一 般都释做“×××黄釿” 。这枚“黄釿”布 实测重量是30· 7克(带内范,残一足)。 釿是货
币的一种面值单位的名称,黄则通衡,即“相当” 之意。
晋阳二釿
梁二釿
wenku.baidu.com
安邑二釿
• • • • •
• • • •
还有一种圆肩方足平首布。一共只有四种面文。 “梁正尚全当锊”、 “梁半尚二百当锊”、 “梁充(夸)釿全当锊”、 “梁充(夸)釿五十当锊”。
“梁正币百当锊”、 “梁半币二百当锊”、 “梁充釿百当锊”、 “梁充釿五十当锊”。
• (2)平肩方足
•
早 弧背
晚 磬折
•
战国晚期,燕国也出现了圜钱,与刀币并 行流通,方孔无廓,主要有大小二种。应该是 二种面值。
这种平肩方足布发现的数量很多,是三晋 地区普遍流通使用的货币。有大小二种。 在战 国晚期的墓葬中出土过,所以可知这种平首布一直流行 使用到战国晚期。
• (3)尖肩方足 •
这种尖肩方足布继承了尖肩尖足
空首布的形态,多数为赵币,
魏和韩国也有。也有大小 二种,大者一般没有表示 面值的铭文,小的有的在 背面上有“一半”的字样。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和度 量衡
• 第一节 回顾一下战国列国的 金属铸币
《国语· 晋语下》:“(周)景王二十一年将 铸大钱。” (BC 524年) 考古发现年代可靠的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在 山西侯马牛村古城城南的春秋晚期遗址中 发现的十二枚尖肩尖足空首布,同时还出 土了大量的铸造空首布用的芯。
• 一 三晋两周地区的金属铸币 • 以布币为主。尽管从各国使用的货
东周
小结: 空首布的形制有三种,在三家分晋前, 在三晋地区流行使用的是尖肩尖足的空首布, 到战国中期以后这一地区则开始使用平首布 了。在两周地区,流行使用平肩尖足和斜肩 尖足空首布,而且这一地区空首布使用的年 代一直延续到战国中期。
• 2、平首布 • 战国中期以后在三晋地区流行,从发现 的平首布数量看,要比空首布数量多。 • (1)圆肩方足 • 这种平首布主要是在魏国地区。有三种 面值。目前发现的有: • 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 • 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 • 晋(言)阳二釿、晋(言)阳一釿、晋(言) 阳半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