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 物理因素
温度:病毒耐冷不耐热,病毒标本应尽快低温冷冻保存。 PH: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碱或强酸条件下可
被灭活。 射线: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 化学因素
脂溶剂、化学消毒剂、抗生素与中草药等
病毒的增殖
➢ 病毒的增殖是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利用DAN多聚 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经过复杂的 生化合成过程,复制出病毒的基因组。
➢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为细胞质或称原生质,由水、蛋白质、脂类、 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
➢ 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 ➢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与致病性有关
细菌的化学组成
➢ 细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 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
➢ 水分占细菌总重量的75%~90%,除水分外,主 要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等
➢ 生长因子:许多细菌的生长还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
子,通常为有机化和物,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 等。
细菌生长繁殖
➢ 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
境。适宜的环境包括氢离子浓度(pH)、温度、气体、渗透压等。
➢ 细菌个体繁殖: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细菌分裂
病毒的形态
➢ 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 用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 多数呈球形和近似球形,少数为子弹形、砖
块形。
病毒的结构
➢ 病毒核心:病毒体核心成分主要为核酸,构成病毒基因
组。病毒核酸为病毒的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 信息物质。
➢ 病毒衣壳 : 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外壳称为衣壳。主
要功能是保护核酸免受破坏,并能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 细胞。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
➢ 病毒胞膜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有包膜围绕,称为包
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体称裸露病毒。包膜构成病毒的表 面抗原,具有抗原性,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与病毒入侵 细胞和感染性有关;具有保护核衣壳的作用;对干燥、热、 酸和脂溶剂敏感。
细菌的营养物质
➢ 水: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均须有水才能进行。 ➢ 碳源 :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病原菌主要从糖类获得碳。 ➢ 氮源 :需要量仅次于碳源。病原微生物主要从氨基酸、蛋白胨
等有机氮化物中获得。
➢ 无机盐:主要功用是构成有机化合物,成为菌体的成分;作为
酶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运输;调节菌 体内的渗透压;某些元素与细菌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 渗透压 细菌体内含有营养物质和无机盐,渗透压高。若处于比细菌内渗透 压更高的环境,菌体内水分逸出,胞质浓缩,细菌就不能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类型
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 自养菌
该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
➢ 异养菌
该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异养菌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腐生菌以动植物尸体、腐败食物等作为 营养物质;寄生菌寄生于活体内,从宿主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
➢ 还有少数的无机离子,如钾、钠、铁、镁、钙、 氯等。
细菌的物理性状
➢ 光学性质 半透明体,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 表面积 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物质交换。
➢ 带电现象 带负电荷,这种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 杀菌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 半透性 允许水及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
细菌的致病机制
➢ 侵袭力:侵袭力主要依靠细菌的粘附因子、荚膜、侵袭
性酶类、微菌落与细菌生物膜、整合素与细胞骨架等因素 发挥作用。
➢ 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 ➢ 细菌入侵数量: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愈
小;反之则菌量愈大。
➢ 细菌入侵部位 :各种致病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
这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的微环境有关。
陈代谢、致病性、免疫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特征是由细菌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 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
代与子代之间出现差异则称为变异。变异现象有形态结构的 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 细菌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传染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如以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原性的菌株制成减毒活疫苗,已成 功地用于某些传染病的预防。
预防接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细菌与病毒
基本性状 遗传与变异 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的形态
➢ 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类。 ➢ 绝大多数细菌是吸附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
体的表面,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 ➢ 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
细菌的感染
➢ 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外源性感染。 -来自体内正常菌群,极少数曾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细菌又重 新感染为内源性感染。
➢ 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毒力较 弱,感染后损害较轻,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 状,称为隐性感染。 -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同时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病 原菌在入侵后会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导 致病理生理变化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
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为代时,多数细菌为20-30分钟。
➢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 :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耗竭,有
害代谢物质的逐渐积累,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菌数增多,活菌 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迟缓期、 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等四期。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特征保持稳定。细菌的形态结构、新
一般以微米(um)为单位。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百度文库胞膜、细胞质和核质。某些细菌具 有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其主要功能维持菌 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 位,可以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形成疏水性屏障,允许水和 某些小分子物质被动性扩散,特异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进入和废物的 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