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指出:“西周去古未远,氏族社会遗迹甚深,血缘宗亲纽带对维系国家统治至关紧要,所谓‘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血亲分封是确保宗周社会稳固的不二法门。”材料反映周王朝治理方式( ) A. 将血缘与地域关系融为一体 B. 型塑出一种纯粹地域政治体

C. 淡化氏族立邦形成的凝聚力

D. 全面承继血缘氏族组织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血缘宗亲纽带对维系国家统治至关紧要”“血亲分封是确保宗周社会稳固的不二法门”可知,材料强调按血缘关系进行分封,与分封的地域关系联系紧密,有利于维护周王的统治,故A项正确;西周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纯粹地域政治体不存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氏族立邦形成的凝聚力,排除C项;“全面承继”表述错误,排除D项。

2.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记: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对吴道子

的绘画风格理解有误的是( ) A. 重在表现山水的意境 B. 体现出宏放与洒脱C. 追求疏放闲雅的趣味 D. 客观描摹地理形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山水画讲求的是意境,是写意的,不会客观描摹地理形貌,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3.明崇祯三年(1630年),江浙等地发生饥荒。在嘉善,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他要求地方富室必须自救其地方贫民,嘉善共有20个区,他就组织乡民,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材料表明( )

A. 中央政府赈灾体系完备

B. 宗族团体成为互助主体

C. 地方士绅参与社会救济

D. 商人救荒提升政治地位

【答案】C

【详解】根据“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可得出当时乡坤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的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族的互助,而是地方乡坤对社会的救济,排除B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D项。

4.黄宗羲认为:在合理的国家制度中,应该抑君扬臣,士大夫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抨击了专制君权② 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③ 张扬了民本思想④ 发展了君臣共治理念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应该抑君扬臣,士大夫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出黄宗羲抨击了专制君权,张扬了民本思想,发展了君臣共治理念,但他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选择B项,排除ACD项。

5.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这几乎成了整个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一现象( )

A. 脱离了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时局

B. 反映军事是推动近代化的核心

C. 表明军事改革与现代化相互促进

D. 表现出某种实用和功利的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由军事所牵动”“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等信息可得知,中国近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因此体现出了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故D项正确;中国近代化,是在民族危机之下兴起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军事是推动近代化的动力之一,但不是核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互相促进的信息,排除C项。

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

A. 欲图解决华夷纷争

B. 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

C. 避免英国再起衅端

D. 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

【答案】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这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犯,反映出清政府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D项正确;ABC项与领事裁判权这一主旨信息无关,排除。

7.胡适认为要改造中国,“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胡适旨在( )

A. 否定中国固有文化

B. 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C. 采取折衷调和态度

D. 创造中国新的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可得出,胡适主张全盘西化,并创造出中国新的文化,故D项正确;AB两项都只涉及到一个方面,不够全面,不是其主旨,排除;从“全盘接受”来看,其态度并不折中,排除C项。

8.下侧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军事斗争的地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武汉会战阻止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 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D.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逐步占领战略要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片中的枣阳、宜城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相持阶段开展的枣宜会战,是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故C项正确;A项是指国民大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抗战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枣宜会战,而不是武汉会战,更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排除BD项。

9.“一个关键因素是把新政权与过去联系起来,借此大力寻求正统性的最广泛的基础……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这一现象表明( )

A. 抗战时期中共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B. 新中国初期沿用了统一战线策略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D.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