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表现戏曲化(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表现戏曲化(一)
【正文】
戏曲名词、术语·优: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后来也用以泛称戏曲演员。
中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戏曲艺术及时、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表现了现实生活,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表演技艺,出现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得比较完美的戏曲现代戏剧目,本文试根据张庚、郭汉城二位先生关于戏曲现代戏的理论,分三部分分析、阐述、总结出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特征及要求。
一、关于现代化
戏曲现代化的命题,是张庚先生1939年在《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那时把戏曲特别是古老的剧种称作旧剧。张庚先生说:“……我觉得戏曲不演一些现代戏,很难在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前进;或者说是很难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意思,主要还是要内容新,才能促进形式新。”“……所以演现代戏使得我们在革新上一定要做工作,逼得我们一定不能按老的做法办事。演现代戏在推陈出新上的意义,就在这里。”(《关于戏曲现代戏的几个问题——在自贡市川剧团演出座谈会上的发言》,见《张庚文录》第四卷第307、308页)汉城先生谈戏曲现代化,虽然比张庚先生晚,但那一篇《现代化与戏曲化》却理论概括严密,说理透彻。他说:“所谓戏曲现代化,就是要使戏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无论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都要符合今天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观点,归根结底,是要戏曲艺术更好地为今天的人民服务。”(《郭汉城文集》第一册第317页)汉城先生又说:“戏曲现代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是要使戏曲这种古老艺术能够表现现代生活。只有做好这一环,它的生存、发展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郭汉城文集》第一册第317页)
从张、郭二老关于戏曲现代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现代化的内容大体包括:紧跟时代潮流,创作表现现代生活的现代戏;从内容到形式改革传统戏;以新的历史观点创作历史戏;培养一代新的创作和表演艺术人才;改革旧的行规制度,建立新的艺术生产机制。当然,还有对外艺术交流问题等;这就是说,现代戏是“三并举”中的现代戏,不是一刀切的现代戏,但现代戏在现代化的总体格局中,占的分量是很大的。
戏曲现代化,创演现代戏,这是时代的要求。所谓时代的要求,就是说戏曲要反映时代。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写起才算现代戏呢,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应该从1942年算起,有的说应该从“五四”算起。张庚先生不同意这些划法,他认为应该从辛亥革命算起。其实张庚先生在1958年就说:“早在辛亥革命时,我们的戏曲就已经开始表现当代的生活了。”(《戏曲编剧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的问题——在文化部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上的讲话》)他之所以把现代戏的界限确定在辛亥革命前后,是他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社会形态,开创了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科学的界定。
从张庚先生关于戏曲现代戏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大致走过辛亥革命前后、“五四”时期、战争时期、五六十年代(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几个时期。就是说所有这几个时期都属于现代,表现这几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戏剧都是现代戏。然而在实际的创作中和领导组织工作中,却往往只注重反映眼前的、当下的政治、政策、中心工作。大跃进时期如此,这些年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以致一些戏枯燥无味,演不了几场就寿终正寝了。而《杨三姐告状》、《金子》、《华子良》、《骆驼祥子》等,却站住了脚跟,久演不衰。当然,当下生产的新剧目,如果不是简单的赶任务,赶浪头,而是真正雕琢成了艺术品,保留下来,流传下去,也能够久演不衰,当年的《李二嫂改嫁》、《朝阳沟》,当今的《一二三,起步走》、《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等就是如此。二、关于表现
读《张庚文录》,我惊奇地发现,张庚先生在系统地论述现代戏的时候,绝大多数文章中讲
的是表现现代生活,而不是一般地讲反映。近来读《郭汉城文集》,我又发现,汉城先生也是主要讲表现现代生活。而我们过去在谈论现代戏的时候,总是说如何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张郭二老为什么主要讲表现呢?我想,这是他们对东西方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提出来的。西方美学讲究真实地反映。中国美学却认为,生活反映到头脑中以后,要经过加工、变形,然后再表现出来。张庚先生有一个“变形”的说法,他说:“……艺术有一个变形的特点,漫画是变形的,中国画也是变形的,就是说,它并不是跟原来的实物一个样子。所有的艺术都不能不作变形,只是变形的程度不同,要不变形,它就难于成其为艺术了。……所有的艺术都有自己特别的表现手段,特别的表演条件,这些都跟真实的生活完全不同,以不同的条件要完全求得与生活一模一样,是办不到的。反而在变了形之后才可能表现出艺术家所想表现的生活的那部分真实。这就是说,生活是无限的东西,任何的艺术要表现生活都是有局限的。用有限的艺术手段表现无限的生活,它如果不变形,这个生活怎么表现得出来呢?”(《漫谈戏曲的表演体系》,见《张庚文录》第四卷第222页)
张庚先生这个“变形”的说法,十分精彩地把“表现”说的美学原理讲清了。张庚先生和汉城先生的“表现”说,解放了艺术创作思想,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高标准的尺度。
表现现代生活,不是有个好的创意、策划,选好了素材就成了,而是要创造典型: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情节、细节,这些“典型”的核心是塑造典型人物。所谓典型人物,并不只是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正面人物。不论是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反面人物、失败的人物、有缺点的人物,只要是活生生的典型,就能够感染人,就可以从他们的行为、思想、功绩、错误中,看到一个时代、社会、人群的面貌,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深刻的教训、丰厚的思想文化财富。这些年有一些戏称得起精品、优秀之作,就是在典型化上下了工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