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反这条规则的情况有两种:
其一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称作“大项不当周延”如:
凡是想做律师的人都需要学习法律;
我不想当律师;
所以,我不需要学习法律
MAP
SEM
∴SEP
其二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称作“小项不当周延”。如:
罪犯是有作案动机的人;
罪犯是去过作案现场的人;
所以,所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都是有作案动机的人
规则七: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练四:请指出下列三段论推理是否有效
1、有的情杀案件是合谋,这个案件是情杀,所以,这个案件是合谋。
2、凡是律师都熟悉法律,老陈不是律师,所以,他不熟悉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他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4、缓刑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张犯被处死缓,所以张犯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前提2: 科学是有用的;
结论: 所以,逻辑学(主项S)是有用的(谓项P)。
三段论具有固定格式。
这个三段论的格式是: SAM
MAP
∴SAP
可以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
规则一、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规则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2、反对关系:指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并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如:蓝色与青色 自杀与他杀 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概念或命题)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概念的同一:内涵与外延的同一性、确定性
有心人(M1)是不怕困难的;
凡活着的人都是有心人(M2);
所以,凡活着的人都是不怕困难的。
——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
规则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及违反规则二的逻辑错误
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PAM
李某是故意犯罪; SAM
所以,李某是贪污罪∴SAP
——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推不出必然结论。
三、概念的种类
(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
1、实体概念 如饭、菜、铜钱 2、属性概念 如香味、声音等
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穷人见到阿凡提,就请他帮助。 巴依说我闻了他饭店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 。你能去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
阿凡提把钱袋放在老板面前摇一摇,钱声摇一摇,走了。
“闻了饭菜的香味 ,要付钱, 听了钱袋里钱的响声,收到钱了。”
问:“贩毒是不是违法”
答:“还有人在贩!”
这个母亲的最后一句偷换了论题。
因为公安人员的问题是“贩毒是不是违法”,她不回答公安人员的问题,而是答非所问,说“还有人在贩毒”。
很明显,“贩毒是不是违法”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是同一个论题,并且,证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等于证明她儿子贩毒不违法,同时,还在贩毒的人尚未受到处罚也不能说明她儿子贩毒不应受到处罚。这种答非所问就是一种偷换论题的诡辩。
辩题:闲事该不该管
正方:闲事该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弘扬。
反方:不该管,要管就管正事,闲事是无关紧要的皮毛琐事,没意义。
3偷换论题
比如,一个青年犯了罪,他的母亲包庇他,就采用了偷换论题的方式。下面是公安人员与她的对话:
问:“你儿子犯了罪,你有什么说的”
答:“我希望政府释放我儿子。”
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马”的外延都是周延的,而“称为马的动物”则没有断定概念所指的全部,是不周延的。
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如:
1、“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
2、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着作”
其中的“公民”和“着作”都是周延的。
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如:
1、女人不是老虎。
③“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
2、混淆概念:由于“不知”导致的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运用。
例: 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批判思维”的本意。
甲:北京的长城景点是一天游览不完的。
乙:八达岭是北京的长城景点,一天完全可以游览完。
1英里=华里
3、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例: 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可战胜。
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
——由偷换概念导致转移(偷换)论题
五、概念的周延性
(一)概念的“周延”与“不周延”
若概念的语义所指断定(肯定或否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如:1、“马”是动物。
2、有的“称为马的动物”不是“马”。
练二:区分下列的概念:
2.①中国人民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力。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
4.人贵有自知之明。
5.某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他偷懒,他辩解说:“中国人是勤劳的,我是中国人,谁说我不是勤劳的”(所以我是勤劳的,四概念)
6.甲对乙说:“我今天上午到王府井书店买了三本书籍,回来时路过天安门,看到广场上摆放了二十多万盆花卉。”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
(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他在上课----------------听课和讲课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偷”与“盗”
“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
“妈妈”与“母亲”
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
“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
上面说的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 都属于相容关系
交叉关系
(即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
此外,还有不相容关系
(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是互相排斥)
(4)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一个属概念之下的两个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都不同),并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即等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律政俏佳人1》的有罪推定中如根据:
A 犯罪分子必有作案时间,嫌疑人无法证明自己在案发时间内究竟在干什么,就断定她是作案人。
或者根据
B 犯罪分子应该出现在凶杀现场,嫌疑人正好出现在犯罪现场,就断定她是作案人。
这样的推理过程,实际上也在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其结论是不可靠的。
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及违反规则三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基本知识
一、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他是一个学生。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
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
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4、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
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的歧义。如:
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
歧义①清政府:“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里”
②德方:“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总共 60里。”
一)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如: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角三角形。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1、北京是大城市 2、可持续发展观是后现代思潮
(三)交叉关系: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重合
赫尔岑有一天去参加一个宴会。在宴会上,他被一种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主人过来解释道:“现在演奏的是流行曲。”
结论: 所以,有些单位不是企业。
再看这样的例子:
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毛,
前提2:金丝猴就是满身毛,
结论:所以,金丝猴是猴子。
同样形式的另一个推理如下,它们都正确吗为什么
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毛,
前提2:毛孩就是满身毛,
结论:所以,毛孩是猴子。
3)三段论推理规则的使用
前提1: 逻辑学是科学(中项M);
规则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规则五、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规则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必然结论
规则七、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前五个是基本规则,后两个是导出规则。
规则一(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及违反规则一的逻辑错误
“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
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
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
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
5、小偷小摸不是犯罪行为,小偷小摸不是合法行为,所以,合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6、有些雇员是知识分子,有些雇员工作得卓有成效,因此,有些知识分子工作得卓有成效。
7、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行为规范都有强制性。
8、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所以有些基本粒子不带电。
六、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
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
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 大学生、研究生等。
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东西就一定高尚吗”
主人一听,很反感地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这里,“流行的”和“高尚的”两个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重合,一部分不重合。
逻 辑问题:主人把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混同于同一关系,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流行性感冒”与“流行的”是什么关系交叉关系
MAP
MAS
∴SAP
规则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如:
逻辑学不是数学;
心理学不是逻辑学;
所以,
规则五: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他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所以,他不必负刑事责任。
MEP
SAM
∴SEP
规则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必然结论
逻辑问题:他们混淆了概念的种类,把实体概念混为属性概念。(有意混淆的叫“偷换概念”)
(二)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
1、集合概念(反映由一定数量思维对象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
如联合国、第三世界、共产党、陪审团、中华民族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整体属性,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
2、非集合概念
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所有的山羊是羊。
2、有的农民养羊。
这两个判断的谓项“羊”都只断定了“所有羊”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羊”的外延是不周延的。
7、概念关系推理(三段论)
前提1: 所有公民(M)都应守法(P),
前提2:马明(S)是公民,
结论: 所以,马明应守法。
再如:
前提1:所有的企业都纳税,
前提2:有些单位不纳税,
如国家、法律、共产党员、陪审员
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只具备个体属性
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逻辑问题。
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长江是中国的河流,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
第一个“中国的河流”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中国的河流”是“非集合概念”
混淆(偷换)概念就是混淆(偷换)内涵
命题的同一:对某一思维对象所做的断定是确定的,不能用另外的命题代替。
错误1混淆概念
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
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
2偷换概念
甲: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
乙:不能那样说,骄傲会使人落后。
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经常发生在辩论过程
2、Fra Baidu bibliotek的学生不是河北人。
这里的“老虎”和“河北人”都断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因而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
1、有些鹤会跳舞。
2、仙人骑鹤。
其中的“鹤”、“仙人”、“会跳舞”都是不周延的,它们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一个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