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茅山风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茅山风景区
茅山风景区
南镇街
南镇街,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传说由宋代茅山道士朱自英所建。
朱自英(976--1029),字隐芝,句曲茅山乡朱阳里人,为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道法高超,曾为真宗祈嗣,得生仁宗,由此颇得二帝尊崇,得赐号“观妙先生”。宋天圣间,宋仁宗赵祯要为他建宫立观。当时此处既无村镇,又无店房,他见来茅山进香的香客,赶到茅山脚下十分辛苦,便奏请获准用建宫立观的赏赐,为南来北往的香客建立了停顿息肩的场所,逐渐发展成了集镇。因位于常州与江宁府(南京)之间,因此取名常宁镇。镇南有座桥叫常宁桥。立有一块设镇时立的碑刻。
《元丰九城志》记载:北宋设常宁镇,以居常州至江宁间大道而得名。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天禧元年(1017年)设常宁镇”。《乾隆句容县志》载:“常宁镇在县治东南四十里茅山乡,崇禧宫西,宋天圣间朱观妙请于朝,为游人行估憩息之所。”
明清置茅山乡,民国沿之,以与境内北镇相对应,改常宁为南镇,后称南镇街。
南镇街是登山进香,拜谒三茅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建有四座券门,街道条石铺路,商铺林立。因满街买香烛和香草,曾被称“香火街”。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来年三月十八的香期和二月十五老子诞辰、十月初三大茅君生日庙会更是香客云集、游人如织。
南镇街老街上有口古井,叫“白鹤泉”,井水清澈,号称“天下第八泉”,一年四季满满当当。古井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桂月(即八月),院门门楣方砖上刻有井名,相传“白鹤泉”三字是清代乾隆帝御笔亲书。
红庙
红庙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村名来自茅山的道观崇禧万寿宫。
《茅山志》卷十七载:“崇禧万寿宫在丁公山前。隐居(陶弘景)华
阳下馆。总辖诸山,此观为甲。
崇禧万寿宫原为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时,唐太宗为王远知建“太平观”。宋敕改“崇禧祠”,元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
崇禧万寿宫是茅山三宫之一。宫前原有照壁,壁上镶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石刻大字,旁有梁昭明太子旧宅,即昭明太子读书台。
昭明太子即萧统。萧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两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崇禧万寿宫又名华阳观。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华阳观位于茅山大茅峰下,旧名鸿禧院,唐宝历2年(826 年)设置,即梁昭明太子旧宅。宋治平间赐名鸿禧观。宣和初改为华阳观。
崇禧万寿宫院墙为红色,因此俗称红庙,此处建村,以宫得红庙村名。
2016年8月28日,耗资近亿元占地120亩的茅山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全面峻工,举行了落成典礼与神像开光活动。
下泊宫
下泊宫,位于茅山中茅峰西南。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
汉时,秣陵(南京)到句曲山有水路通船。《茅山志》记载:下泊宫为大茅真君盈于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自咸阳来句曲山外立茅舍以候二弟之处。唐代曾有修葺。后渐被废。为旧时乘舟登茅山下泊之地。
南朝梁隐士陶弘景记曰:父老相传此处即茅盈的故宅。唐贞观十一年(637年)重立碑文为下泊宫。
之后,茅山道院在此地建了一个下院,因当年茅盈在这里下泊,结庐修道,就命名为“下泊宫”。
茅氏三兄弟日后于茅山得道成仙,成为后人尊崇的三茅真君,被供奉在大茅峰九霄万福宫,故下泊宫又被称为茅君旧宅。形成村子后,村以宫得名。
村里曾有一块汉白玉碑,上面阴刻“三茅真君留迹处”,并有古井、龙池等遗迹。
元陈辅诗:“咸阳龙虎此飞升,二弟东山道亦成,不见棠梨司命宅,
空馀丹井一泓清。”
西园
西园位于茅山积金中峰之西,原有海眼泉,常时泉涌能应海潮。楚威王曾游憩于此。宋天圣年间朱观妙(即上清嗣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请于朝,为游人建憩息之所,形似公园,故名西园。现为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一自然村。
五里亭
五里亭位于茅山二茅峰西麓,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此地距南镇街五里,曾建一亭,称五里亭。此处建村,村以亭得名。
民国九年(1920年) ,康有为自广东运母灵柩移葬于五里亭村东。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著名人物,变法失败后逃亡海外,辛亥革命后,从海外归来,住上海。1916年夏,受邀来茅山,在华阳洞题写对联:“山中宰相陶弘景,海外逃臣康有为。”
康有为对母亲十分孝顺,康有为的母亲劳莲枝是大家闺秀,1913年8月,劳氏病逝于香港。康有为当时在日本,同年11月,他将母亲与弟弟康广仁的遗骨浅葬在广东南海县银塘乡的后岗。康有为相信风水,对母亲坟地十分看重。总感到对不住母亲与弟弟,一直想为母亲找一处“牛眠之地”迁葬。
经过考察,康有为看中了茅山这里的风水宝地,有心将亡母的灵柩迁葬于茅山。最后,在白云观西北面的青龙山麓,五里亭村子的东边,为母亲建造了坟墓。康对这块墓地极为满意,说:“吾生数十年,所得只有此一地。”
墓建成后,民国九年,康有为自广东将母亲劳氏的灵柩运来安葬。墓前立汉白玉墓碑,康亲书《先妣康太夫人劳氏墓碑记》,详细记载康有为的家世情况及康母一生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经过。后劳氏墓被毁,残碑现存茅山印宫。路边又立有石坊,石坊上刻有康有为书写的对联。
母亲迁葬后,康有为住在乾元观的云阁楼与白云观,整整守墓三年。
同时,康有为还把三姨太何金兰(何旃理),弟弟康广仁的灵柩运来,
三姨太安葬在茅山东面金坛西旸,弟弟安葬在茅山西面天王镇浮山附近的农林行政村张巷。
火炼培
“火炼培”是茅山西边的一个村,位于茅山水库边上,属茅山风景区茅山行政村。
相传这里是陶弘景炼丹的之处,故得村名火炼培。
陶弘景是茅山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于茅山隐居修炼达45年之久,终身未娶,享年81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被誉为“山中宰相”
《华阳陶隐居内传》记载:梁天监四年(505年)春,陶弘景下山来到此处筑炉炼丹。
在这里,陶弘景一边炼丹,一边读书,钻研学问,撰写了炼丹服饵著作,发明了“阳燧取火法”,写成了中国古代记录介绍刀剑的专著《古今刀剑录》一卷。
之后,人烟渐稠,形成村落,取名火炼培。
五墟
五墟村在茅山西2.5公里处。《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时属茅山乡,今属茅山风景区夏林行政村。
五墟原名“吴墟”,后误写为“五墟”。
吴(五)墟村地名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梁-陶弘景《真诰》卷之十一:“大茅有吴墟村。以号而言。乃欲相似。而复不关金陵。”
商代末期,太伯、仲雍奔荆蛮,顺秦淮之水南下,进入句曲,建立了勾吴国。
墟字《汉语大字典》有大丘、山、故城、废址、村落、乡村市集、位置等多种解释。墟加姓的村子,许是源自吴语,地名非常古老。吴墟村没有吴姓,极有可能是当时太伯于句曲山建的勾吴城,故名吴墟。
今五墟以曹、陈二姓居多。村里原有曹氏宗祠,另有曹氏家庙,叫万寿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