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病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某,男,28岁,2007年3月5日初诊。七年来,没到立春后,清明前无故发生咳嗽,咽痒,每次持续四十余天方告缓解,一直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今年春后呛咳又做,日夜不休,咳甚则面红耳赤,涕泪俱出,背冷潮热,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处方:西洋参18 炒麦冬12 炙甘草5 粳米一把红枣5枚

服两剂咳大减,余症除,守原方继进3剂,痊愈。春季乃阳气生发之时,改病人阴虚体质,不能耐受春天阳气生发,故用麦门冬汤去半夏主治。

病案二

熊某,女,28岁。素有咳喘病史,遇寒则发。2006年旧疾复发,使用氨茶碱无效,改为中医治疗。症见:头痛,发热恶风,微汗出,口干不渴,身苔黄燥,喉鸣如锯,胸痛气逆,不得平卧五昼夜。

处方:麻黄5 生石膏9 甘草3 生姜3 大枣4枚半夏6 海浮石9

一剂后,寒热退,喘平,再两剂恢复正常。

病例三

杨某,男,56岁。每年夏季阴雨季节则哮喘发作。已15年,伴咳逆上气,胸闷气紧,痰多色白,咳痰不畅,燥烦,心悸不得眠。查舌质红,苔白腻微黄,脉浮紧。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偏高;x线胸透“双肺纹理增多呈条状”。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

分析:此为素有痰涎水饮内停,每遇气候变化。外邪引动内饮,郁而化热,则发“肺胀”处方:石膏10 厚朴15 干姜10 白芍12 炙麻黄10 细辛3 五味子10 黄芩12 法夏12 桂枝6

一剂后咳出痰涎较多,两剂平息。听诊双肺哮鸣音消失。随诊两年均未发作。

病例四

赵某,男,58岁,干部。形体肥胖,三年前诊断冠心病。因胸痛,胸闷20分钟前来就诊。自诉:自早上做完早餐后,自觉胸闷不舒,继而胸部有压迫感,气短难续,时有疼痛,疼痛向左肩臂放射,活动更甚,乏力。体格检查:BP140/85mmHg,心率85次/分,心律齐,心音稍弱,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脉弦细,舌质淡胖,苔白腻。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下移,T波低平。

诊断为胸痹病证型:胸阳痹阻,痰湿内盛

处方: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味

瓜蒌18 薤白10 丹参15 赤芍10 茯苓10 郁金10 当归10 。

服药五剂,病势减轻,胸痛未发,ECG:ST回升基线,T波低平。

病例五

丁某,女,36岁。1974年3月2日初诊。形体消瘦,四肢不温,腹部疼痛,食有脐下饱胀,入冬尤甚,时欲泛吐清水,大便时溏,病已五载。经胃透,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五厘米。舌质薄白,质胖嫩,脉细弱。诊断为胃下垂。首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治疗,服药二十余剂,疼痛仍未缓解,食后饱胀如故,改用大建中汤加味。

处方:川椒5 干姜10 山萸肉5 附片3 饴糖30(冲服)小红参9(煎汤代茶)

服药两个月,疼疼消失,饮食增加,食后不饱胀。钡餐检查,胃位置中等,患者体重增加4kg。

病案六

于某,男,36岁,病者自诉强力负重后,出现左侧胸胁疼痛如刺,痛处不移,且入夜尤甚,夜寐不安,以手按揉稍舒,咽喉略燥,喜热饮,舌质偏黯,脉沉涩。

方解:旋复花(包煎),因脉涩不利,加郁金,丹参,归尾加强祛瘀之力,加丝瓜络,橘络增强葱管道通络作用;加白芍,瓜蒌仁,柏子仁润内燥,也可酌情加虫类活血通络药。

宋某,男,38岁,农民。自诉腰膝关节隐痛半年余,四天前下水劳作,当夜即感腰痛加剧并向外透发冷气,转侧不利,两脚重倦难抬。症见:腰痛欲抓,转侧不能,脉沉迟而弦。辩证:寒湿直中腰府,痹阻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味

干姜15 茯苓15 白术10 炙甘草10 制首乌10 清水1500ml,先煎川乌,再入余药煎至600ml,分两次温服,服一剂后次日既能自行走动,冷痛去大半。继服两剂,恢复正常。病例八

陈某,男,57岁。2001年5月2日入院。患者平素嗜酒且喜肥甘厚腻,头目眩晕月余。脑电图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x线颈椎:颈椎退行性变。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颈椎病,脑供血不足。中医诊断:眩晕。诊见:头晕目眩,胸闷不适,肋胁胀痛,间有呕吐清水痰涎,食少,倦怠多寐,小便不利,口渴不欲饮,舌质淡,太白腻,脉弦滑。

辩证:证属痰湿中阻,风痰上饶。治益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化痰熄风。

处方:茯苓15 桂枝10 法夏10 天麻10 白术9 炙甘草3 水煎煮。日一剂,三剂后症状改善,继服三剂,症状悉除。

病例九

岳美中医案:李某某,年46岁,男性,于1972年6月11日就诊。患者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病例十

盗汗:刘某,男,78岁,1987年6月10日诊。间歇性盗汗8年,近日加重,寐时汗出如洗。曾做全身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西医诊为特发性多汗症。经治疗效果不佳,而就诊于中医,先投以当归六黄汤无效,再进牡蛎散出入不应。细察:神疲乏力,而色萎黄,无寒热,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浮细略弦。窃思此乃营卫不和,阳不摄阴所致。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潜阳。方用桂枝加龙骨牲蛎汤加桑叶治之。处方:桂枝、白芍、桑叶各10克,生姜5克,大枣5枚,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炙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一剂汗减,两剂汗止,以后一直未发。

按语:老年元阳亏损,阳不护阴,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寓“补阴求阳”之义,再加龙骨牡蛎潜阳敛阴,桑叶止汗故取效甚捷。

病例十一

蓝某,男,53岁,初诊。胃脘痛20余年,反复发作,食后痛减,半夜不能平卧,坐

起稍缓,畏寒喜暖,两颧潮红,午后潮热,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少,脉

虚弦。既往曾因消化道出血多次住院治疗。胃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伴

有激惹现象。

方药:生黄芪30 桂枝10 白芍12 生姜三片九香虫3 大枣4枚炙甘草5 饴糖20(冲服)茯苓12

药后腹痛减,夜得安卧,精神振奋,大便正常,连服两周,年余未复发。

病例十二

唐某,女,16岁于05年12月,赴邻村饮宴,由于饮食失节,归途复感风寒,遂发生身疼咳嗽,兼发热下利。初未加注意,延至06年2月,病势增剧,咳嗽喘息,形销骨立,少食而腹痛下利午后潮热,面色苍白,行动须人扶持,已成极中之侯。某医认为虚劳弱症,应当大补,投以人参,黄芪,当归,云苓等大补气血之药,数剂后,病势剧增,转为食少,不眠,喘咳甚。后于本院治疗,予仲景薯蓣丸变丸为汤剂,服4剂,诸症皆效。又予薯蓣丸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