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病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某,男,28岁,2007年3月5日初诊。
七年来,没到立春后,清明前无故发生咳嗽,咽痒,每次持续四十余天方告缓解,一直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今年春后呛咳又做,日夜不休,咳甚则面红耳赤,涕泪俱出,背冷潮热,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处方:西洋参18 炒麦冬12 炙甘草5 粳米一把红枣5枚
服两剂咳大减,余症除,守原方继进3剂,痊愈。
春季乃阳气生发之时,改病人阴虚体质,不能耐受春天阳气生发,故用麦门冬汤去半夏主治。
病案二
熊某,女,28岁。
素有咳喘病史,遇寒则发。
2006年旧疾复发,使用氨茶碱无效,改为中医治疗。
症见:头痛,发热恶风,微汗出,口干不渴,身苔黄燥,喉鸣如锯,胸痛气逆,不得平卧五昼夜。
处方:麻黄5 生石膏9 甘草3 生姜3 大枣4枚半夏6 海浮石9
一剂后,寒热退,喘平,再两剂恢复正常。
病例三
杨某,男,56岁。
每年夏季阴雨季节则哮喘发作。
已15年,伴咳逆上气,胸闷气紧,痰多色白,咳痰不畅,燥烦,心悸不得眠。
查舌质红,苔白腻微黄,脉浮紧。
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偏高;x线胸透“双肺纹理增多呈条状”。
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
分析:此为素有痰涎水饮内停,每遇气候变化。
外邪引动内饮,郁而化热,则发“肺胀”处方:石膏10 厚朴15 干姜10 白芍12 炙麻黄10 细辛3 五味子10 黄芩12 法夏12 桂枝6
一剂后咳出痰涎较多,两剂平息。
听诊双肺哮鸣音消失。
随诊两年均未发作。
病例四
赵某,男,58岁,干部。
形体肥胖,三年前诊断冠心病。
因胸痛,胸闷20分钟前来就诊。
自诉:自早上做完早餐后,自觉胸闷不舒,继而胸部有压迫感,气短难续,时有疼痛,疼痛向左肩臂放射,活动更甚,乏力。
体格检查:BP140/85mmHg,心率85次/分,心律齐,心音稍弱,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
脉弦细,舌质淡胖,苔白腻。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下移,T波低平。
诊断为胸痹病证型:胸阳痹阻,痰湿内盛
处方: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味
瓜蒌18 薤白10 丹参15 赤芍10 茯苓10 郁金10 当归10 。
服药五剂,病势减轻,胸痛未发,ECG:ST回升基线,T波低平。
病例五
丁某,女,36岁。
1974年3月2日初诊。
形体消瘦,四肢不温,腹部疼痛,食有脐下饱胀,入冬尤甚,时欲泛吐清水,大便时溏,病已五载。
经胃透,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五厘米。
舌质薄白,质胖嫩,脉细弱。
诊断为胃下垂。
首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治疗,服药二十余剂,疼痛仍未缓解,食后饱胀如故,改用大建中汤加味。
处方:川椒5 干姜10 山萸肉5 附片3 饴糖30(冲服)小红参9(煎汤代茶)
服药两个月,疼疼消失,饮食增加,食后不饱胀。
钡餐检查,胃位置中等,患者体重增加4kg。
病案六
于某,男,36岁,病者自诉强力负重后,出现左侧胸胁疼痛如刺,痛处不移,且入夜尤甚,夜寐不安,以手按揉稍舒,咽喉略燥,喜热饮,舌质偏黯,脉沉涩。
方解:旋复花(包煎),因脉涩不利,加郁金,丹参,归尾加强祛瘀之力,加丝瓜络,橘络增强葱管道通络作用;加白芍,瓜蒌仁,柏子仁润内燥,也可酌情加虫类活血通络药。
宋某,男,38岁,农民。
自诉腰膝关节隐痛半年余,四天前下水劳作,当夜即感腰痛加剧并向外透发冷气,转侧不利,两脚重倦难抬。
症见:腰痛欲抓,转侧不能,脉沉迟而弦。
辩证:寒湿直中腰府,痹阻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味
干姜15 茯苓15 白术10 炙甘草10 制首乌10 清水1500ml,先煎川乌,再入余药煎至600ml,分两次温服,服一剂后次日既能自行走动,冷痛去大半。
继服两剂,恢复正常。
病例八
陈某,男,57岁。
2001年5月2日入院。
患者平素嗜酒且喜肥甘厚腻,头目眩晕月余。
脑电图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x线颈椎:颈椎退行性变。
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眩晕。
诊见:头晕目眩,胸闷不适,肋胁胀痛,间有呕吐清水痰涎,食少,倦怠多寐,小便不利,口渴不欲饮,舌质淡,太白腻,脉弦滑。
辩证:证属痰湿中阻,风痰上饶。
治益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化痰熄风。
处方:茯苓15 桂枝10 法夏10 天麻10 白术9 炙甘草3 水煎煮。
日一剂,三剂后症状改善,继服三剂,症状悉除。
病例九
岳美中医案:李某某,年46岁,男性,于1972年6月11日就诊。
患者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
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
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
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
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病例十
盗汗:刘某,男,78岁,1987年6月10日诊。
间歇性盗汗8年,近日加重,寐时汗出如洗。
曾做全身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西医诊为特发性多汗症。
经治疗效果不佳,而就诊于中医,先投以当归六黄汤无效,再进牡蛎散出入不应。
细察:神疲乏力,而色萎黄,无寒热,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浮细略弦。
窃思此乃营卫不和,阳不摄阴所致。
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潜阳。
方用桂枝加龙骨牲蛎汤加桑叶治之。
处方:桂枝、白芍、桑叶各10克,生姜5克,大枣5枚,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炙甘草3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一剂汗减,两剂汗止,以后一直未发。
按语:老年元阳亏损,阳不护阴,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寓“补阴求阳”之义,再加龙骨牡蛎潜阳敛阴,桑叶止汗故取效甚捷。
病例十一
蓝某,男,53岁,初诊。
胃脘痛20余年,反复发作,食后痛减,半夜不能平卧,坐
起稍缓,畏寒喜暖,两颧潮红,午后潮热,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少,脉
虚弦。
既往曾因消化道出血多次住院治疗。
胃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伴
有激惹现象。
方药:生黄芪30 桂枝10 白芍12 生姜三片九香虫3 大枣4枚炙甘草5 饴糖20(冲服)茯苓12
药后腹痛减,夜得安卧,精神振奋,大便正常,连服两周,年余未复发。
病例十二
唐某,女,16岁于05年12月,赴邻村饮宴,由于饮食失节,归途复感风寒,遂发生身疼咳嗽,兼发热下利。
初未加注意,延至06年2月,病势增剧,咳嗽喘息,形销骨立,少食而腹痛下利午后潮热,面色苍白,行动须人扶持,已成极中之侯。
某医认为虚劳弱症,应当大补,投以人参,黄芪,当归,云苓等大补气血之药,数剂后,病势剧增,转为食少,不眠,喘咳甚。
后于本院治疗,予仲景薯蓣丸变丸为汤剂,服4剂,诸症皆效。
又予薯蓣丸100
粒,每日早晚一粒,为期2月,康壮如初。
病例十三
王某,男,47岁1975年7月19日初诊。
患肝炎5年余,前年见胁痛,腹水,鼻衄,面色晦暗。
查体两胁拒按,肝肋下2指,剑突下5指,脾肋下5指,血小板5万。
舌体胖大色紫黯有瘀点,苔厚腻,脉沉弦滑细。
用大黄蛰虫丸,早晚各一丸,配服三甲散(穿山甲,龟板,鳖甲各等分)。
服药后泻下棕褐色粘冻状大便。
一月后诸症悉减,腹胀消退。
查肝脾缩小2指,血小板8.3万。
连服2月后改服归脾丸,逍遥丸,三甲散,半年告愈。
随访多次,未见复发,并可参加体力劳动。
病例十四
吕某,女,62岁。
闯发性左胸疼2年。
近日天气寒冷,自觉胸闷不适,今晨突发心绞痛不休,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无效。
目前证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时有昏厥,汗出肢冷。
唇舌青紫,脉微细欲绝。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减:乌头 1 0附片30干姜1 0川椒8赤石脂1 5桂枝15红参15,水煎服。
一昼夜连服两剂,心痛大减,汗止肢温,晕厥随之而除。
共服5剂,心痛止,唯有胸闷不适。
舌质淡红,苔白,脉象沉细。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丹参20,黄芪20,红花4.调治1个月而愈。
随访一年来见复发。
病例十五
杜某,男,17岁。
因上体育课汗出过多且天气较凉未及时更衣,致全身酸痛,发热,体温38℃,四肢觉重,余无不适,舌质淡嫩湿润,舌苔薄黄,脉浮紧。
病属溢饮之寒湿闭阻肌肤,郁而化热证。
治宜发汗散饮,兼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
生麻黄1 8,桂枝6,杏仁1 0,炙甘草6,红枣12,生姜3片,生石膏20 。
一剂水煎服,嘱患者外慎风寒,饮食清淡,服后全身汗出,体温降至37.4℃,浑身酸痛基本缓解。
说明寒湿之邪得以表散。
唯觉痰多,胸闷时痛,投以单味橘梗汤,宣肺祛痰,服后诸症消失。
病例十六
李某,女,52岁,工人,三年前开始患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现髋膝关节疼痛,下肢膝关节痛甚,屈伸不利,特变怕冷,喜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解析:此为寒痹,其上要特点是疼痛有定处,痛较剧。
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痛有定处,筋脉拘急,局部怕冷。
风寒湿邪相搏,阻滞经络骨节'
不通则痛。
治以散寒止痛为土,佐以祛风除湿。
方以乌头汤加减。
桂枝1 5,川乌(制)10,黄芪30,白术15,麻黄10,白芍1 5,青风藤30防风15
病例十七
风湿性关节炎。
宋某,男,43岁。
患风湿性关节炎6年余,阴雨火即发,两膝关节酸痛重着活动不便,口干不渴,身倦乏力,人便难,舌苔白腻,脉濡缓。
此为白术附子汤证,方用白术附子汤肋减:苍术、附子(先敝)、人枣各159,白术、怀牛膝各20g,独活、甘草10g,生姜5g,连服1 7剂,愈。
病例十八
黄某,男,35岁。
其人素有内湿,大便溏软,又因春播下水,感受寒湿,发热恶寒,一身尽痛无汗,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舌苔白滑,脉浮而濡。
此内湿招致外湿,内外合邪为病。
用麻黄加术汤。
服2剂,寒热已除,身痛亦止。
惟食欲未复,大便仍溏,拟温阳化湿、健脾扶正,用白术附子汤:白术12g,附片6g,甘草3g ,生姜3片,大枣3枚,加茯苓10g。
嘱服3剂已以善其后。
病例十九
卫某,男,24岁、学生。
1998年1 2月29日初诊:频频遗精半年余,始则每周1-2次,近则每夜必遗,头昏腰酸,四肢乏力,遍服金锁固精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均乏
著效。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涩;证系心阳不足,寒水内盛;治宜温心安肾,安神涩精。
方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川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各10g,淮山药、补骨脂、煅龙骨、煅牡蛎各12g,大枣10枚,生姜3片,水煎取汁,日二服,忌手淫。
1999年1月10日复诊:诉服药5剂仅遗精1次,原方又进5剂未再遗精,苔脉如前,原方加覆盆子、桑寄生,连服20余剂病愈。
病例二十
杨丽,女,66岁,沈阳市和平区,个体业主。
主诉;关节肿痛八年。
既往史:八年前受凉后发病,双手足及手腕肿痛,医大诊为“类风湿”。
经西医治疗时好时重。
现病史:有明显晨僵,双手中指、无名指近端关节肿大变形,呈对称性,双手腕肿痛,活动受限,喜热怕风,伴乏力消瘦,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RF120
诊断:中医历节病西医类风湿
中医辩证:外感风寒,阻滞经络关节,日久化热伤阴。
治法:祛风除湿,养阴通脉
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5 白芍15 防风15 白术15 知母15 忍冬藤15 制附子10 青风藤30 莪术10 鸡血藤30 秦艽15 甘草10
病例二十一
何某,女,45岁。
身目俱黄,但色不甚鲜明,腹部胀满,食少纳呆,心中烦,时有恶心呕吐,口腻不和,渴不多饮,四肢乏力,尿黄。
舌质淡,苔黄厚腻,脉弦缓尚有力。
实验室检查:黄疸指数23U/L,谷丙转氨酶5 5 0 u/L。
方药:茵陈五苓加桂枝大黄汤
病例二十二
患者,男,60岁。
主诉:突然昏倒,神志不清。
体格检查:T37℃,BP:200/120mmHg,呼吸不规则,瞳孔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肌张力为0,颈项强直,克尼格氏征(+)辅助检查:颅脑压增高,血性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