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手术后患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对手术后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本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各种方式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手术后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结果手术后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取得了极为满意的效果。结论
心理干预对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手术后患者术后恢复
近些年,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人们越发深刻的意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可治病亦可致病。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有所不同,其主要是通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态度、语言及行为等有意识的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护患关系的融洽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00例手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总结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相关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至2010年本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患者选自普外科、妇科、心血管科、五官科等。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0~75岁。
1.2 方法
对100例手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指导,并观察其是
否出现因心理护理不恰当而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1.3 护理方法
1.3.1 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的干预在外科手术后,大部分患者
都出现疼痛现象,这种现象取决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如患者注意力
过分集中在伤口上,情绪过分紧张或意志力薄弱,均可导致疼痛的
阈值降低,使疼痛反应加剧。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的切口方式和镇痛剂使用是否恰当有关,还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行为反应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在一切护理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对患者的疼痛刺激。医务人员还应合理采用物理、药物及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等止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其配合度,提高护理工作的主动性。
1.3.2 患者手术后的心态干预[2] 无论在手术前如何给于解
释与疏导,患者一旦醒来,还是想知道自己的手术是否成功,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等。这时护理人员应利用语言和具体的行动来安抚患者,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及真实情况,如术后可能会出现刀口疼痛,体
温升高、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并告知患者这些症状均属正常现象,使其能正确对待并主动配合治疗。对手术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的患者,则不宜告诉其真实情况。护理人员要在术后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的同时,也要进行科学的术后指导,使患者心情舒畅,促进术后康复的进程。护理人员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知识和良好道德
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患者,给患者安全感和信赖感。
1.3.3 患者消沉心态的干预部分手术效果不佳的患者极容易出现这种反应,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体谅,并进行安慰和劝解,鼓励其乐观的对待疾病。手术后,要主动的关心体贴患者,特别是在生活上,要多方照顾,使患者的内心感受到温暖。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性格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清楚了解其语言涵义,行动意图等,不能歧视和训斥患者。对某些生活不便的患者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联系亲属等。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关怀,让患者从心理上得到亲情的关爱。满足其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的不良心理反应。
1.3.4 变态心理的干预变态心理是指虽然手术效果良好,但
患者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如子宫切除、截肢等手术,可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变态心理,主要表现为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术后患者出现变态心理反应与患者的素质及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医德、给患者以有效的心理引导,体贴、细心的照顾患者,及时治疗所出现的病情,防止其发展成为精神病。
2 结果
患者经手术后心理干预,满意率为100%,没有出现因术后心理护
理而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患者均顺利恢复。
3 讨论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的心理起到积极的影响,达到护理的目的。手术后是患者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若手术后护理不当,则会使患者产生忧郁、恐慌的心理,导致伤口愈合减慢,术后疼痛期延长等。护理人员是手术后患者健康的主要实施者,故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能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来,使手术后的整体护理顺利进行。术后患者除要细致照料外,还应努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伤残或脏器短缺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格外的劝慰、鼓励和指导,消除患者的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情绪,坚定信心。术后精神状态对疾病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术后患者,特别是预后不良的患者,应该采取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激发患者的希望和信心。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其心理需要,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将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其早日康复。总之,有效的术后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使患者能够自觉的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乃至术后康复和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芳,殷磊援.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
志,2008,17(2):179~182.
[2] 周迎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j].2007,39(4):264~267. 【收稿日期】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