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5078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社会运行机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也使我们懂得了改革健康发展的途径:就全社会范围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应当保持同步关系,某一子系统的改革过分超前或过分滞后都会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说,社会运行论提倡的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学表达。

2、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因为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回答的问题。

3、社会学的社会功能(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1)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在他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工具。P24

(2)人文价值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所谓促进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减缩社会代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的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3)服务建设功能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他们是综合起作用的,从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社会学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持。

4、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现为社会多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6、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联系。

7、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8、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9、文化的类型: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是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民族亚文化,指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三是主文化与反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或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嬉皮士文化

四是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所谓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10、社会规范:是在既定社会背景下指导制约人们行动的准则或标准。

11、文化特质,是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

12、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13、文化区域,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华文化

14、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15、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即易于将自己的生活的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16、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赖所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17、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18、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9、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0、基本社会化: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社会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基本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1、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大量的发生在青年时期。

22、发展社会化,亦称继续社会化,是相对于基本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进行的,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式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23、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24、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5、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通过社会互动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的以满足,社会得以继续运行。

26、熟悉情景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景,交往双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社交情景互动是在社交场合中发生的,人们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目的。工作情景互动是人们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时所进行的互动过程。此情景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其所属职位上代表了其所承担的角色或所属的群体。

27、情感性互动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工具性互动是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互动,互动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互动双方并不预期有亲密的情感关系和长期交往。混合性互动,介于情感性互动和工具性互动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朋友、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28、交换是个人或群体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而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合作是社会互动主之间为达到对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互动形式。竞争是不同的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过程。冲突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等行为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强制是指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个人或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顺从与顺应,是与强制相对的社会互动过程。在力量不对称的互动中,互动一方的强制意味着另一方的顺从与顺应。

29、社会角色,使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的权利与义务的规范与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