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有助于现有或者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即会计信息披露应当立足于“决策有用性”。在此背景之下,研究会计信息如何作用于资本市场就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这个问题,Ohlson提出的剩余收益模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观、计价观以及计量观下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作用机理,以及三种研究模式下的基本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实证的可行性进行比较,最后选择计价观下的剩余收益模型作为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紧接着对剩余收益理论及相关文献进行阐释,以股利贴现模型、清洁剩余关系以及线性信息动态过程三大假设作为基础,构建了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股票市场数据,对基础剩余收益模型以及扩展后的剩余收益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剩余收益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1)当期每股剩余收益与前一期每股剩余收益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满足线性信息动态过程。
(2)剩余收益模型整体解释力逐年增强,但是受到资本市场阶段性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每股剩余收益具有更大的定价乘数;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之间互有增量解释力,且绝大数情况下每股剩余收益的增量解释力更大。(3)2006年之后,剩余收益模型的整体解释力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纳入到会计要
素计量属性,提高了模型适用性。(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公司规模以及流通股比例控制变量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
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机构投资者比例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流通股比例与股票价格成显著负相关。(5)行业属性、成长性以及剩余收益符号影响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
相较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且制造业剩余收益的定价乘数更高;高成长性、低成长性以及负成长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依次递减,每股剩余收益定价乘数越来越大,每股净资产定价乘数越来越小;在剩余收益为正的情况下,每股净资产、每股剩余收益对股票市场价格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剩余收益为负的情况下,模型整体解释力度较小,每股剩余收益几乎没有价值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