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实呈现: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合集下载

哲学导论复习资料:存在论与认识论梳理

哲学导论复习资料:存在论与认识论梳理

哲学导论复习资料:存在论与认识论梳理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其涵盖了众多分支领域,包括存在论和认识论。

存在论探讨事物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认识论则关注人类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

本文将围绕存在论和认识论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存在论概述存在论是哲学上关于事物存在的理论,探讨事物的存在方式和意义。

存在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实在论与唯心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等。

实在论认为外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而唯心论则认为外部世界是由主体的意识所构建的。

在实在论与唯心论的争论中,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通过感知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康德提出的先验认识批判打破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则探讨了无意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认识论概述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哲学分支,关注人类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经验与理性、感知与思维、真理与错误等。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感知和经验,理性主义则认为理念是知识的基础。

在认识论的研究中,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康德的先验认识批判提出了认识的先验条件,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认识的发展是历史性的过程。

总结存在论和认识论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思考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存在论和认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进一步深入哲学思考的世界。

如上文所述,存在论与认识论是哲学的两大支柱,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存在论与认识论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哲学视野。

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一)

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一)


“ 接 着 说 ”与 “ 对 着 说”
合 是 完全 必要 的 。 这篇 《 结语 》 便 试 图从 上述 三个 方 面 来构 建一 个 新 的文 艺理论 体 系 。 文 艺理 论 体 系 应 该具 有 普 适性 , 但 对 全 人类 具 有 普适 性 的 文艺 理论 只 有从 全人 类 各 主要 民族
要 改 变 自 己 的形 式 。 ” ¨] 2 2 8
说 到这里 , 我 们可 以明 白 , 新 的 文 艺 理 论 体 系 应 该 具 有 三 个 特 点 :世 界 性 、 民族 特 色 与 时 代 性 。
二 、从 认 识 论 向 存 在 论 过 渡
然而 , 不 可 否 认 的 是 ,自文 艺 复 兴 以 来 的 五
建 立 一 个 融 中西 思 想 文化 之 长 、 兼 具 哲 学 性 与 文
的文 学 活 动及 其 理 论 中才能 概 括 出来 , 这 是 难 以 做到 的 。 然而 ,中西 两 种 思想 文化 , 源远 流 长 , 其 2 0世 纪 各 自包 含 着 丰 富 内容 的 思 想 的与 文 学 的 整体 模 式 , 更 具有 不 可 替代 的 世界 性 意义 。 因此 ,
百年 , 是 资本 主义 生 产 方式 兴 起 、 扩 展 及 其转 型
的过程 , 世 界 的一 体 化 由此 而 产 生 、 发展 。 在 这
西方 2 0 世 纪一 个 总体 性 的 话 题 是 对 现 代 模 式 的 ̄ t l : N与调 整 。 由文 艺复 兴 时期 蕴 育 , 并 由 哥 白尼 和 笛 卡 尔
相 融 为一 而形成 的理论 也还 体现 出话 语 与论 题 的
鲜 明 的m - t 4 - t 性。 其实 , 每 种 理 论 体 系 都 是 有 其 时 代性的。 恩 格斯说 过 :“ 像 唯心 主 义一样 , 唯 物 主 义也 经 历 了一 系列 的发展 阶段 。 甚 至 随 着 自然 科

认识论·意识形态·存在论——牟宗三的荀子阐释批判

认识论·意识形态·存在论——牟宗三的荀子阐释批判

上学导论》 , 庞景仁译 , 商务 印书馆 , 1 9 9 7年 , 第1 5 3页。 ) 换言之 ,
要划定思维 的界 限, 我们就必须在一个共 同的基础上考虑 到这个
界限的内外两方 面。这 是康德 的一个常 识 , 牵扯 到直观 与思维 、 规定性判 断力 与反思性 判断 力等 等 的区分 和融合 , 康 德 的认识
1 9 9 7年 , 第 4页。
四卷本 的《 意识形态要 素论》 , 其 主要任 务是 建设一
门基础性 的“ 观念学 ” ( i d e o l o g y ) , 即通 过 “ 从 思想 回
溯到感 觉 ” 的方 法 , 将政 治 、 伦理 、 法律、 经济、 教育 等各 门科学 的基本 观念 “ 还原 ” 为感觉 性存 在 , 以摈 弃宗教 、 形 而上 学及 其他 各 种权 威 性 的偏 见 。 ⑦ 而 马克思则直接将 自己哲学 一政治学 一 经济 学的解 蔽 工作命名 为“ 意 识 形态 批判 ” 。它 声称 , 在 意识 中 , 正如在现实 中一样 , 对历史 的 发展起 决定 作用 的不
① “ 子绝 四: 毋意 、 毋必 、 毋 固、 毋我 。 ” ( 《 论语 ・子罕》 ) 意必 固我是每一个人生 活中的习以为常 。 ② 在《 子 罕》 、 《 宪 问》 两处 , 孔子表 达 了他 对知 、 仁、 勇 的敬
是说 , 要真正建立认 识论 , 必须跃出认识 , 进入实践 。
认识论 ・ 意识形态 ・ 存 在论
除的东西 。 ① 一切美 好 的东西 恰恰 是最有 可能 成其 为遮蔽 的。 ② 这是整个人类都 要 面对和 思考 的重要 问题 。例 如 那 个在 《 沉思 录》中提 出 “ 知识 就 是 力
艺术作 品更 多的功能性理 由。因而 , “ 历 史实践 ” 必 然 与“ 审美 ” 是一个 不 可分 割 的整体 。兼 具合 规 律 性 和合 目的性 的整全之人 , 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 , 比

哲学的六大范畴

哲学的六大范畴

哲学的六大范畴
哲学是一门对人类思考、行为、信仰等基本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科。

它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可以分为不同的范畴。

以下是哲学的六大范畴:
第一、存在论:存在论是哲学的一个基础范畴,它主要研究存在的本质和特征。

存在论认为,存在是一切实体的共同特征,任何事物都必须存在才能被认识和理解。

第二、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个基础范畴,它主要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进行思考和感知的过程,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第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主要研究存在的本体和本质。

形而上学关注的不仅是存在的事实,还包括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价值论:价值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主要研究价值的本质和种类。

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人类行为的目标和动力,它涉及到道德、美学、政治等方面。

第五、逻辑学: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基础范畴,它主要研究思维和推
理的规律。

逻辑学认为,思维和推理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基础,它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原则。

第六、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主要研究历史和文化的本质以及人类社会的演进。

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演变过程,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哲学的三个问题

哲学的三个问题

哲学的三个问题哲学中的三个问题: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哲学中的三个问题代表了人类思维、存在和行为等核心议题。

我们通过学习和探索这些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和生活的本质。

存在论讨论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认识论探讨知识的来源和限度,伦理学关注道德和行为的准则。

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道德意识。

通过对这三个经典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人类存在和思维的本质,进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更加明智和道德地做出决策和行动。

哲学中的三个问题一:存在论存在论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这个问题探讨了世界和一切事物的存在,以及它们的起源和目的。

存在论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不存在?"以及"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早期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存在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现代哲学家继续讨论存在的问题,一些重要的理论流派如实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哲学中的三个问题二: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知识的起源、性质和限度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知觉、概念、逻辑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并思考我们如何获取和验证知识。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我们如何知道?""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是什么?"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否是客观和真实的?"哲学家笛卡尔将怀疑主义引入认识论,提出了他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一系列对于认识的深入研究。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唯证主义等派别也对认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哲学中的三个问题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学科,强调人类应该如何行动和做出道德决策。

伦理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基本伦理问题包括"什么是善?""我们应该如何判定什么是道德和非道德的?"以及"人类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伦理观点,如康德的义务论、尼采的超越道德和功利主义等。

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1 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是历史学概念的基本框架,关注的是历史的基本定义、历史的最终基本要素、历史学理论的基础结构、历史孬术建构模式和历史学研究体系。

它旨在探究历史现象的原因,最终推动整个历史学研究体系的深化、完善和发展。

本体论认为,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整合背景,也是人类活动发生变化的结果,对历史研究应全面考虑人类活动所提出的问题。

如果不从宏观方面全面考虑和分析,很难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历史的相互关系,梳理历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2 历史学的认识论历史学的认识论,也叫作“历史活动论”,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在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历史学研究中有关人类活动的相关理论。

它非常注重从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出发,考察人类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论的宗旨是:人的活动必须联系客观规律,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政策,以解决历史发展中的问题;在历史发展中,要认清人的活动的中的角色和意义,更好的进行统筹安排和统筹调配。

3 历史学的方法论历史学的方法论是历史学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

方法论要求学者要有全面的思维,遴选历史资料,用历史学的理论来理解和分析历史运动,解决历史上存在的模糊问题、混乱问题和复杂问题。

历史学的方法论将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回答哪些问题,证明什么,怎么分析,提出见解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思路。

历史学的方法论的主要目的是以挑战、注解、证明三个方面,把握历史经过、分析历史发展趋向,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中每一项都是互相补充、条理性十分强调的。

只要坚持它们,就能更好理解历史,提高历史学研究水平,促进历史发展。

论海德格尔的_存在_之_道_

论海德格尔的_存在_之_道_

333第23卷第4期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12月 Vol.23 No.4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ollege Dec.2003①②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之“道”冷志勇1 张 浪2(1、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1;2、华容一中 湖南岳阳 414200)摘 要:从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中去”这一视角出发,通过“时间性”境域和“语言”之途,海德格尔阐释了其现象学存在论的“存在”之道,使得生活与思想的表达在一个原发的“境域世界”中充分贯通,这样,就跳出了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和认识论二元分立的襁褓,使得各种在世的问题都澄现出来并获得解决。

关键词:现象学,时间性,语言,存在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3)04-0031-03 一我们中国人常言“道”为:“道可道,非常道”,用道来言说世界的演化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并且常存于我们视域里的还有客观自然的“天道”;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行道”,还有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道”。

不管是“微几”的天道,规整的行道,还是代表正义的人道,它们都不能被称之如海德格尔所言说的那种形而上的道。

在前者,道被遮蔽了!而在海德格尔那里,道却敞开着、流动着、散发着大地泥土的气息,这就是“存在”之道,在荷尔德林的诗:“母亲亚细亚,我向您……致意,凭借多瑙河,每当它从山头下来,向东方奔出,寻找世界,乐意载着舟楫,我便驾着滚滚波涛,拜见你。

”[1](P117)中,存在的根系就显现在海德格尔的视角里。

二从梅斯基(Messkirch)镇的钟志到托特瑙山中小屋附近的田间小道(Feldweg);从一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到“反犹的纳粹党员”;从“存在”到“诗”,海德格尔一直处在存在“思”之途中,却没有完成。

作为对形式显示的思之道路在海德格尔那里是一种直接的照面,是一种在静观中对存在之道的境域的无穷反思,这种存在之道已不再是传统经验论或唯理论在抽象的二元论基础上建构了感情之实或“理性之光”,在这种“存在”之道上已没有感性与理性、本质与内容、形式和质料、偶然和必然、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取向关系,用胡塞尔的话说:“抽象的二元区分,比喻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对象与意识、直观与理智,在此已不再有效,或不完全有效”,胡塞尔用其意向性现象学说明了他所意指的形式显现境域:“即在一个围绕在显示点周围的边缘域,它总总是已在暗中匿名地,非主题地准备好了下一步的显示与可能性。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关键词:保罗?利科;话语;言语;文学;事件;意义摘要:保罗?利科在“事件”的维度上赋予言谈、话语、文学触及存在本身的“意义”。

他从对当代思想中言语与劳动间关系的反思出发,将言语视为人自身的有限性构成,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话语的时间性、意向性、主体性、他者维度上确立其事件性,话语构成意义与事件的中介;文学话语在现实的意谓之外具有意谓维度,即可能世界,其中小说和诗歌以潜在的模式意指存在本身,在日常现实之外打开了一个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16)03-0310-06语言问题在保罗?利科(1913-2005)的诗学及哲学总体中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他的“反思解释学”所选择的“漫长迂回”道路即解释的语言学及语义学之路。

解释学从最初的注释学(exegesis),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发展为认识论哲学问题,即一般解释学;胡塞尔(《逻辑研究》到《笛卡尔的沉思》时期)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时期)则最终促成了理解的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转向,这在利科看来是将解释学建基在现象学之上的“捷径”,即理解存在论,解释学问题变成了对存在即此在进行分析的问题,此在就是通过理解而存在。

与之相对,利科决定“绕道”,因为存在论理解作为一种原始理解,衍生出一切历史理解,但这衍生的过程未曾得到说明;此外,从认识论理解到存在论理解,困难在于“本身是此在分析结果的理解正是在这种存在通过其并在其中理解自身为一存在的理解”,这要求我们在语言本身之中寻找理解是存在方式的指示。

于是,语言分析和语义学进路成为利科取代“捷径”的“长路”,这是在细致描绘海德格尔的“通向语言之途”,即作为“存在之家”的语言抵达存在的进程。

而语义学中对多义的或象征的理解与自我理解息息相关,利科于是推进至“反思”的进路,因此语义学成为利科全部解释学的核心和基础。

而利科所谓开启意义,抵达存在的“语义创新”(1’innovation semantiquc)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话语作为事件(cvcncmcnt)存在。

从存在者的真理到存在的真理——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的真理观

从存在者的真理到存在的真理——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中的真理观

赫拉克利特是对这 个问题做 出首要思考 的人 , 赫拉克利特认为
既然人们 囿于个人 的视域形成 了对事物 的私人理解 , 人们 只能


符合 : 传统真理观 的本质
通过个人视域把握真理 , 并不 意昧立足 于私 人视 域所 形成 的对 真理问题 的认 识会得到大多数认 同。 赫拉克利特认为真理 只能
次是 把真理与 自由联 系在一起 , 为 自由是真 理得 以可 能的前提 ; 认 最后是认 为真理就 处于遮 蔽与解蔽 的原 始争执之 中。 海氏这一对真理的见解对于我们之 于真理的理解具有 重要 的启 思意义。 一是破 解主客二元 论意义上真理神 话, 二
是 颠 覆 了真 理 与 自由 的 关 系。

过程中 , 尤其是 中期 思想 以符合论 真理 观为批判 的靶 向发表 了 在的话 , 么事物本 身也可能 因个 人视域 的局 限以如此偏 颇的 那 系列对 真理 问题 独特理解 , 而把对真理 问题 的思 考引向深 方式显现 出来 , 从 以至 于人 们在对待 同一事物上 因为意见 的相左
李军 学
(. I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4 ;2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 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4 ) 10 9 . 10 8

要 : 为哲 学发展 史上的一 个核 心概念 , 多哲 学家都发表 了关 于真理 的远 见卓识 。尤其是海德格 尔以其 作 许
正 本 清 源 的 工 作刷 新 了人 们 对 真 理 的 重 新 理 解 。海 氏 这 一 思 想 体 现在 : 先 是 对 传 统符 合 论 真 理 观 的 批 判 与 超 越 ; 首 其
关 键词 : 理 ; 真 自由 ; 蔽 ; 蔽 无 遮

哲学的三大问题

哲学的三大问题

哲学的三大问题引言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基石,一直以来探讨着关乎人类存在和意义的问题。

在哲学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一些核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哲学的三大问题,即存在论问题、认识论问题和价值论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大问题,探寻其背后的深意。

存在论问题存在论是哲学中一个基本问题领域,探讨的是事物的存在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领域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存在?”,即探究何为“存在”和“实在”的本质。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存在有待归类吗?”,即探究存在的事物是否可以被分类。

存在论问题挑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引领着哲学思想的深入。

认识论问题认识论是哲学中关于认识和思维的问题领域,探讨的是人类思维对世界的反映和认识的局限。

在认识论领域,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吗?”,即探究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认识的真理性在哪里?”,即探究认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认识论问题引领着人们思考自身认识的边界和深度。

价值论问题价值论是哲学中关于价值和道德的问题领域,探讨的是人类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在价值论领域,一个核心问题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吗?”,即探究价值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产生。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道德是社会规范还是个人选择?”,即探究道德标准的来源和适用性。

价值论问题引领着人们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平衡。

结语哲学的三大问题在人类思维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挑战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准则,引领着哲学思想的发展。

通过探讨存在论问题、认识论问题和价值论问题,人类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身,审视世界,引领人类向更高的思维境界迈进。

哲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而这三大问题将永远是我们思考和探讨的核心议题。

欢迎继续探讨更多哲学问题。

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从“实体论”、“关系论”到“深层生成论”

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从“实体论”、“关系论”到“深层生成论”

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从“实体论”、“关系论”到“深层生成论”摘要:本文从本体论角度回顾并考察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及其历史演进,并在此基础上评析鲁品越教授的力作——《深层生成论:自然科学的新哲学境界》一书的理论创新。

人类的哲学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向:古代和中世纪侧重于本体论研究,近现代侧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当下侧重价值论研究。

而就哲学的本体论而言,同样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向:牛顿力学之前侧重"实体论"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及量子力学之后侧重于"关系论"研究,当代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之际侧重"生成论"研究。

这些研究的转向,意味着人类理性自觉程度的提高,更为自觉、合理地对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进行区分并加以联系,是当时人类思维水平的真实反映。

鲁品越教授《深层生成论》一书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论——深层生成论,这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新世界观。

二是提出了一种以实践过程为本体的认识论——实践生成论,一种彻底的实践唯物主义。

三是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同时,发现两种秩序:隐秩序与显秩序;提出两种规律:表层"构成论规律"与"深层生成论规律"。

这是自然科学发展所呈现的新哲学境界。

关键词:本体论;实体论;关系论;深层生成论作者简介:高剑平(1964~),湖南祁东人,哲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文茂臣(1993~)男,湖南衡阳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杨博(1997~),男,山西临汾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机制研究”(项目号:14XKS002)的阶段性成果迄今为止,人类的哲学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向:古代和中世纪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近现代侧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当下则是侧重价值论的研究。

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

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
文本 解 读 模 式 。 关 键 词 : 识 论 : 在 论 ; 本 解读 认 存 文
是 主体 与 客体 的分 离 与 独 立 。人 是 认 识 世 界 的 主体 . 围 的 世 界 周 是 认 识 的 客 体 , 基 本 理 论 假 设 是 事 物 有 现 象 与本 质 、 别 与 普 其 个 遍 、 体 与 抽 感 性 认 识 与理 性 认 识 之 区分 , 认 为 通 过 现 象 可 以 具 并 看 本 质 。 过个 别 可 以认 识 普 遍 , 通 通过 具 体 可 以 获 得 抽 象 , 过 感 通
性 认 识 可 以 升华 为理 想 认 识 。认 识 论 的哲 学 的 本 质 是 知 识论 , 人 可 以 通 过 对 周 围 世 界 的认 识 , 过对 事 实 的 分析 与 综 合 , 过 逻 通 通
中 图分 类 号 :0 3 B 2.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 0 0 — 0 3 0 1 7 - 1 2 1 ) 8 0 6 - 2 1 1 1
视 作 对人 的 本质 的基 本规 定 , 不是 对 文 本 的理 解 . 更是 对人 的 存
得 到 自 己对 于文 本 的 理 解 。这 就 是 完整 的文 本 解读 过程 。
2认识 论为基 础 的文本解 读
语 文 教 材 中选 用 了 大 量 的优 秀文 学 作 品 , 文 教 师 通 过 文 学 语 作 品教 学 , 养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 语 文教 师 将 文 学 作 品 进 行 了 字 培 词句、 分段 、 归纳 段 落 大 意 、 中心 思 想 、 作 特 点 等 模 式化 的教 学 , 写 也 算是 文 本 的 解读 过 程 。在 教 学 中或 文 学 鉴 赏 时 , 师 更 多 地 去 教 关 注 了作 者 的 思 维模 式 ,关 注 了 文学 作 品 写 了 什 么 事 和 什 么人 , 抒发 了 什 么 情 , 显 然是 基 于 认 识 论 的 学 习 。认 识 论 的理 论 基 础 这

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

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

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语言研究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钟晓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西方认识论中,文本解读被视作是人对文本意义的诠释,是指文本意图与作者意图的视域整合,是在问答逻辑中所形成的交往互惠和重叠共识;而在存在论意义上,文本解读则被视作对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不是对文本的理解.更是对人的存在的自我理解.其根本旨趣在于揭示人的自我生成性本质.对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应该以一种融合的理念来指导.从认识论逐步转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人"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认识论和存在论的哲学理论以及文本解读的概念.描述了以认识论为哲学的方法论解读文本的现状,以存在论为解读理论发展的趋势,讨论了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文本解读模式.关键词:认识论:存在论;文本解读中图分类号:B0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8—0063-02在西方认识论中.文本解读被视作是人对文本意义的诠释,是指文本意图与作者意图的视域整合.是在问答逻辑中所形成的交往互惠和重叠共识:而在存在论意义上.文本解读则被视作对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不是对文本的理解,更是对人的存在的自我理解,其根本旨趣在于揭示人的自我生成性本质.对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应该以一种融合的理念来指导.从认识论逐步转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人"的基本要求.1文本及文本解读的概念这里所说的文本(text),又译作本文.原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术语,后被广泛用于符号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美国学者罗伯特?司格勒斯将文本定义为:"以一种代码或一套代码.通过某种媒介从发话人传递到接受者那里的一套记号.这样的一套记号的接受者,把它们作为一个本文来领会,并根据这种或这套可以获得的和适合的代码,着手解释它们".n】文本实际上是指一个由语言符号或者非语言符号按照~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因此,就文本形式而言,有语言文本和非语言文本(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本篇所用"文本"是指由语言符号组成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占的比例很大,这些作品总是一个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在可直接感知的语言形式后面总"牵着无穷的经验"的语言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文学作品的读者,通过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凭借一些阅读规则,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这就是完整的文本解读过程.2认识论为基础的文本解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语文教师通过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将文学作品进行了字词句,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模式化的教学, 也算是文本的解读过程.在教学中或文学鉴赏时,教师更多地去关注了作者的思维模式,关注了文学作品写了什么事和什么人, 抒发了什么情,这显然是基于认识论的学习.认识论的理论基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与独立.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周围的世界是认识的客体,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事物有现象与本质,个别与普遍,具体与抽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区分,并认为通过现象可以看本质.通过个别可以认识普遍,通过具体可以获得抽象,通过感性认识可以升华为理想认识.认识论的哲学的本质是知识论,人可以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与综合,通过逻辑判断,推理获得一切知识,解决一切问题.在文本解读上,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势把课文当成了认识的对象,而不是感受,体验和领悟的对象.当然,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作为社会阅读客体,它需要向读者传达一些信息.解读文本.也需要通过文本传达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文本包含了语言结构和意义两方面的内容.上述对文本的解读只是一个起点.但获得信息并不是文本解读的终结点.作者在作品中只是写下了文本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其中充满许多未定点和空白点,只有读者通过他们的想像性的理解和再创造,才把这些缺失填充起来,丰富起来,成为活生生的富有文学生命和艺术价值的文本.因此,文本解读不是对文本信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依赖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寻找文本背后的蕴含.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目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对于读者而言不仅仅是它传达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和韵味等.基于认识论的文本解读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只关注文本给予学生的知识和概念,而不是对文本进行审美体验.语文教师根据教参资料,陷入释问一分段一概括段落大意一归纳中心思想一提示写作特点的俗套,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这种完全基于认识论的文本解读是有弊端的,导致所有美文干篇一律,简单生硬,枯燥乏味.新课改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各流派的语文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承认认识论作为哲学理论的语文教学改革,但认为语文与数理化不同,仅用知识论去解读文本是不够的,语文教学改革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作者简介:钟晓红(1987一)女,重庆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63?文学界语言研窒3存在论论为基础的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新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以存在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语文教学改革.与认识论不同的是,存在论主张以人为本,世界唯一的存在是人.而不是物.海德格尔说:"存在的东西叫做人.只有人才存在.岩石只是"有"而不是存在,树木只是"有"而不是存在.马只是"有"而不是存在,上帝是"有"而不是存在".目存在论以人为中心,它抵制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等二元思路.认为"物我两忘","物我同一","情景交融"等更符合人生存的要求.在掌握世界的路径上,它更相信人的感受,体会,知觉,体验,领悟,意会等等.存在论关心的是文本背后隐藏的蕴含,存在论认为解读文本是人存在的方式,作为解读对象的文本,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现成性的作品.而是意义有待生成的中间产品.是解读活动中的过渡性阶段.正如德国理论家瑟尔所说"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定是融汇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要关注"在场"的知识,更要挖掘文本"不在场"的蕴含.比如课文中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教学的任务就不仅是做词语的训练.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作品迷人世界,调动他们的感受,体验,直觉等心理机制,让他们为作品情景所吸引,为人物所感动,达到读者与作者的融合.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4文本解读的步骤从实践上看,宏观的文本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初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1)初读.初读就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一般性阅读.对字词句进行了解,把握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和流露的思想感情,也就是通过文本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解读者第一次接触文本都比较陌生,了解相关信息是有必要的.存在论主张挖掘文本背后的内涵,但前提是要对文本基本信息有所了解.逐步深入到文本内核.2)细读.细读是在初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字词篇的细致研究,对文本中的字词句语修逻文进行揣摩,体会文本语言和结构的奥妙.文本语言有其丰富性.萧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他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字好象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经验库.'善读' 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的银行里兑了现."作家们常常要打破语言的常规,在特殊的语境中赋予其新的词义.因此文本需要细读,只有经过我们细致的玩索,才能透过字面发现跟在它后面隐含的东西.3)解读.解读是文本解读的高级阶段.解读者通过语言的阅读,准确把握这一个语言组合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 并对文本意义,意味做出解读.读者通过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凭借一些阅读规则,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 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解读需要读者有批判性思维.5文本解读重在培养"人"存在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从技能层面讲,分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存在论更强调对人潜能的开发,关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情感力,想象力,理解力,运用能力.在存在论的指导下.如何通过文本解读来培养学生的这五种能力呢?一,培养感知力,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称经典,被选人高中课本.这篇散文充满了诗意,对荷塘,月色的的描写都是作家对事物观察,感知的结果.他把荷叶,荷花"剥开来看,拆穿来看",把描写的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的组成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描写,然后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表现荷塘月色的美景.教师不能要求学生背诵就可以了,要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以审美的眼光来欣赏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二,培养情感力,也就是对周围事物进行情感评价能力.现在很多学生缺乏感情表达的能力.现在很多学生缺乏感情表达的能力.该感动时不知道感动,该愤怒时不知道愤怒.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就是作者充满感情的传达.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文本充分表现了鲁迅愤怒的情感,对青年革命烈士的纪念,对反动政府的控诉洋溢在字里行间,表现鲁迅先生关心国家事件.现在很多青年对社会事件不太关注,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通过这样的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情感力.三,培养学生想象力,现在的学生被教育模式化了,没有想象力.没有创新能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并想象离别情景,想象美好的意象.四,培养理解力和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教材中的文本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教法要根据不同篇章的思想艺术特点,寻求不同的教法,把美文当作美文讲,不要只重视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讲解,更要注重文本背后隐藏的意蕴.我们以前的教学太相信认识论.而忽略了存在论,因此语文教学处于"少,慢,差,费"的状态.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完全采用认识论的哲学方法论是不够的.语文是通过一篇篇美文来进行教学,美文的结构是多层的,有很多层意义.美文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和应用部分,可以运用认识论.但我们更应注重以存在论为方法论对文本进行解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悟, 体验等机制,让他们为文本的情景所吸引.为人物所感动.或欢呼或流泪.在鉴赏时,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使读者与作者融合统一.这样的文本解读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在课后也能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按受.只有把学生带到这种状况中,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大大提高,整个语文界的教育质量才会提高.参考文献:[1】罗伯特?司格勒斯着谭大力,龚建明译符号学与文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246[2】【5】龙协涛编鉴赏文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1,455.[3】考夫曼编陈鼓应等译存在主义【M】商务印书馆,1987,223【4】伊塞尔着金惠敏等译阅读行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207文叠界.64。

哲学的六大范畴

哲学的六大范畴

哲学的六大范畴哲学的六大范畴对于理解和研究哲学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哲学的六大范畴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范畴:存在论存在论是哲学的首要问题。

它探讨了宇宙中存在的本质、存在的形式以及存在的起源。

存在论试图回答“为什么有存在物而不是无?”的问题,它关注事物存在的原因和目的,探讨宇宙和自然界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本质是否永恒或有始有终。

存在论的研究范围包括存在的各个层次,从宇宙的存在到自然的存在再到人类的存在。

第二范畴: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理论。

它探讨了人类如何获得知识、知识的来源和性质、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等问题。

认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真理的性质、认识的界限、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等。

认识论还包括对知识的定义、分类以及知识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的讨论。

第三范畴:价值论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和伦理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价值判断的准则和方法以及人类行为的道德和伦理基础。

价值论包括对善恶、美丑、正义和道德规范等问题的探讨,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和动机。

第四范畴:社会哲学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哲学分支。

它关注社会的本质和存在形式,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社会哲学对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等进行研究,探讨人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范畴: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历史观和历史意义的学科。

它探讨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事件的意义以及历史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文化、社会和思维背后的哲学原理,揭示历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关注历史的价值和目的。

第六范畴: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的规律。

它探讨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的真理性以及科学模型和理论的构建。

科学哲学还关注科学的推理和证明过程,探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科学的社会和伦理问题,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界限。

总的来说,哲学的六大范畴分别探讨了存在、认识、价值、社会、历史和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思考的两个维度——存在论与认识论思考的差别与联系

价值思考的两个维度——存在论与认识论思考的差别与联系

20215No.5,2021(总第310期)Study&Exploration Serial.No.310・当代哲学问题探索・价值思考的两个维度——存在论与认识论思考的差别与联系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武汉430074)摘要:价值思考应该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存在论维度,一个是认识论维度。

从存在论维度理解价值就是要从人的肉体体验理解价值,并把这个肉体体验提升到一种形而上学层面。

当我们从存在论意义理解价值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世界是一个意义关联的整体,肉体体验是价值的基础。

而当人们沉洽于周围世界时,认识论维度占据主导地位,存在论维度就被遮蔽。

在认识论维度中,肉体体验价值被转换为一种可以被概括、被衡量的价值。

当人们认识价值时,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又被实体化,于是人们就可以对这个被实体化的价值进行计算。

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认识就是要借助于解释学的方法进行。

由于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被实体化,于是人们在价值认识时必然陷入康德式的二律背反中。

关键词:价值;存在论;认识论;价值难题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1)05-0001-09在关于价值的思考中,始终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维度,这两个维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虽然人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两者间的差别,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些区别的关注和研究还仍然不够。

在这里,我们试图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说明这两者间的区别,从而为价值问题思考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并由此分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某些价值难题的本质。

一、被忽视的存在论维度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论中强调,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个缺陷,即存在的遗忘。

按照这一思路,价值思考中也同样存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的遗忘。

在这里,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另一个问题是这一意义上的价值为什会被遗忘?我们知道,价值的基础是一个人对于他所使用的东西的体会。

一种东西究竟有没有价值,这作者简介:王晓升,1962年生,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是研究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史学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理论的理解和阐述,研究历史学的本质、原则和规律。

史学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史学形成阶段、史学理论酝酿阶段和史学理论革新阶段。

1. 史学形成阶段史学形成阶段是从古到近代的一个漫长过程,包含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的漫长过程。

这一阶段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传说、神话、之中,人们把神话、传说等看作是历史的真相。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是非常肤浅的。

2. 史学理论酝酿阶段史学理论酝酿阶段主要是指近代史学思想的初步萌芽。

这一阶段,人们逐渐放弃了对神话、传说的信仰,开始寻找真实历史的可能性。

这一阶段史学家主要是借助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来反思历史的真实性。

著名的史学家有威廉·霍尔顿、弗朗西丝·李维。

这个阶段的史学家们在方法上开始借鉴其他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方法。

3. 史学理论革新阶段史学理论革新阶段是现代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史学家开始利用现代科技和方法来研究历史。

这一阶段的史学家主要是以钩于社会科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思想来尝试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著名的史学家有阿诺·托因比、费尔南多·布劳内斯和凯文·洛尔等。

这一时期的史学界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方法论,比如原始资料批判法、文化历史方法和比较历史学方法等等。

二、史学方法除了史学理论,史学方法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历史学家们在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深对历史某一领域的理解和阐述。

1. 纪实方法纪实方法是历史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指史学家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上的各种资料,来还原过去的历史情况。

间性方法论中的美学研究实践一一评林季杉的《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间性方法论中的美学研究实践一一评林季杉的《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验着的活动ꎬ又是由这个活动所经验到的东西ꎮ 从艺术出发的美学是回归实际生活经验的美学ꎬ是海德
格尔认为的真哲学ꎬ是有血有肉的、开放的、活动的、行动的、不断生成的美学” [1]286 ꎬ不断生成的美学具
有鲜活的生命力ꎬ是活的美学ꎮ 同样ꎬ在讨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时ꎬ该书提到:“ 艺术的真理性尤其感通
于后现代哲学的真理观ꎬ即真理性不是唯一的ꎬ乃是‘ 多’ ꎬ真理‘ 不断建构’ ‘ 不断生成’ ꎬ同时又‘ 不断
“ 美不应该描述什么?” “ 何谓美感” 中又提出 “ 美何以令人感动?” 问答即是一种对话ꎬ即它是作者与自
己所提出的历史问题、所研讨的当下问题的对话ꎬ是对历史、现在的回答ꎻ此外ꎬ对话的形式将读者置于
对话氛围中ꎬ读者参与到对话中来ꎬ和作者潜在交流并对作者抛出的问题、历史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ꎬ每
个对话者都是一个主体将这些历史问题并置在一起ꎬ融入对话之中ꎬ获得可以同作者、不同读者平

及此种新的方法论要从传统哲学方法论说起ꎮ 以往的美学研究方法论主要集中于西方哲学的传统方法

论ꎬ即演绎法和归纳法ꎮ 从本体论时代的方法论开始ꎬ对“ 世界是什么” 等问题的思考ꎬ往往作为民族文

作者简介: 荣光启ꎬ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ꎻ杨金翰ꎬ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达个别现象的存在 [2] ꎮ 到后世ꎬ作为演绎法代表的欧洲理性主义哲学ꎬ“ 从一个自明公理出发ꎬ推导出
结论” ꎻ归纳法则主要是指从特殊事实出发的经验主义哲学ꎮ 此外ꎬ影响甚大的还有康德、黑格尔、马克
思等哲学巨人ꎬ如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也被作为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典型ꎬ以“ 理念” 本身为例ꎬ其概念在
历史进程中变化发展ꎬ并表现为从表示概念的“ 正” ꎬ到概念所代表的实在的“ 反” 再到两者的统一ꎬ即

价值思考的两个维度———存在论与认识论思考的差别与联系

价值思考的两个维度———存在论与认识论思考的差别与联系

2021年第5期(总第310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5ꎬ20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10当代哲学问题探索价值思考的两个维度存在论与认识论思考的差别与联系王㊀晓㊀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ꎬ武汉430074)摘㊀要:价值思考应该包含两个维度ꎬ一个是存在论维度ꎬ一个是认识论维度ꎮ从存在论维度理解价值就是要从人的肉体体验理解价值ꎬ并把这个肉体体验提升到一种形而上学层面ꎮ当我们从存在论意义理解价值时ꎬ我们就可以理解世界是一个意义关联的整体ꎬ肉体体验是价值的基础ꎮ而当人们沉沦于周围世界时ꎬ认识论维度占据主导地位ꎬ存在论维度就被遮蔽ꎮ在认识论维度中ꎬ肉体体验价值被转换为一种可以被概括㊁被衡量的价值ꎮ当人们认识价值时ꎬ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又被实体化ꎬ于是人们就可以对这个被实体化的价值进行计算ꎮ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认识就是要借助于解释学的方法进行ꎮ由于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被实体化ꎬ于是人们在价值认识时必然陷入康德式的二律背反中ꎮ关键词:价值ꎻ存在论ꎻ认识论ꎻ价值难题中图分类号:B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1)05-0001-09作者简介:王晓升ꎬ1962年生ꎬ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ꎮ㊀㊀在关于价值的思考中ꎬ始终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维度ꎬ这两个维度既有区别ꎬ又有联系ꎮ虽然人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两者间的差别ꎬ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些区别的关注和研究还仍然不够ꎮ在这里ꎬ我们试图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说明这两者间的区别ꎬ从而为价值问题思考提供一个参考框架ꎬ并由此分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某些价值难题的本质ꎮ㊀㊀一㊁被忽视的存在论维度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论中强调ꎬ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个缺陷ꎬ即存在的遗忘ꎮ按照这一思路ꎬ价值思考中也同样存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的遗忘ꎮ在这里ꎬ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ꎬ一个问题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另一个问题是这一意义上的价值为什会被遗忘?我们知道ꎬ价值的基础是一个人对于他所使用的东西的体会ꎮ一种东西究竟有没有价值ꎬ这种东西究竟对这个人有好处还是有害处ꎬ从根本上说是从一个人的体会中得到的ꎬ一种东西的价值高低也是在人的体会中被衡量的ꎮ这也就是说ꎬ价值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是与人的肉体体验联系在一起的ꎮ而这种体验每个人都不同ꎮ在这个意义上ꎬ我们也可以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认为ꎬ价值具有 向来我属的性质 [1]64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ꎬ一双鞋子好不好ꎬ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ꎮ每个人对于一种东西的价值有他自己的特殊体验ꎮ所以ꎬ价值总是特殊的ꎮ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社会性语言ꎬ是一种概括ꎬ任何一种语言所表达的都是一般ꎬ而价值的这种特殊性却超出了我们日常语言的表达范围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价值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样ꎬ是不可言说的ꎮ在这里ꎬ人们会说ꎬ既然价值是与个人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ꎬ那么价值都是主观的ꎬ而不是客观的ꎮ这种说法既是错误的ꎬ也是正确的ꎮ之所以说它是错误的ꎬ是因为人们对于客观性的理解出现了错误ꎮ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准确地把握了一个对象ꎬ那么关于这个对象的知识就是客观的ꎮ1如果我们将对于客观性的这种基本理解用于价值ꎬ那么我们理应说只有穿鞋子的人才能最真切地体验鞋子是否合适ꎮ这是对鞋子的最恰当的㊁最客观的理解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只有这个不可言说的东西才是客观的ꎮ相反ꎬ直接用概念所言说的那种价值是主观的ꎮ可以用概念加以概括的抽象价值是可以用数量的方法来衡量的ꎬ是主观价值ꎮ比如ꎬ医院里的医生可以用各种机械手段把一个人的生命指标维持在正常数值范围内ꎮ从理论上看ꎬ一个人的各项生命指标处于正常值时ꎬ这个人就属于正常人ꎬ就应该没有痛苦ꎮ如果医生只看这些指标ꎬ并根据指标来判断这个人是否痛苦ꎬ那么这一定是完全主观的ꎮ所以ꎬ用概念来概括出来的各种价值㊁用数据来说明的各种价值都是主观的ꎮ更一般地说ꎬ凡是被纳入同一性框架的价值都是主观价值ꎮ但在日常生活中ꎬ我们却把那些能够用数据来说明的价值看做是客观的ꎮ其实这是错误的ꎮ如果我们仅仅从个人的主观体验来看待价值ꎬ把价值完全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ꎬ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主观的ꎮ因为个人的主观体验与个人情感㊁文化传统等各种要素有关ꎬ这些要素会影响个人的真切体验ꎮ与人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价值也是主观的ꎮ既然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ꎬ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剔除价值中的那些 主观 要素ꎬ只保留其中的客观要素呢?可以设想ꎬ如果一个人能把干扰他本真地体会一个东西之价值的那些 主观 要素全部剔除ꎬ或者用胡塞尔的话来说ꎬ如果我把所有这些要素都 悬置 起来ꎬ那么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就保留他对于某个东西的最本真的体会ꎮ我们可以把这种最本真的体会看做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ꎮ现代社会中ꎬ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之所以被遮蔽ꎬ是因为人们把人的体验所获得的价值简单地等同于主观价值ꎬ看不到其中的客观性ꎮ既然鞋子是不是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ꎬ那么这里一定包含了客观的要素ꎮ我们如何才能剔除主观要素而保留这种客观要素呢?胡塞尔用了一种现象学方法ꎮ那么ꎬ还有其他方法吗?①人们对于主体体验说提出的反驳理由是ꎬ人的经验总是不可靠的ꎮ妈妈做的鞋子都是按照孩子脚的大小来专门定制的ꎬ按道理ꎬ这应是最合适的鞋子ꎮ但是鞋子最初可能都有点挤脚ꎮ如果穿鞋的孩子是一个狭隘的经验主义者ꎬ那么他一定会认为这个鞋子不好ꎮ如果他穿一段时间后ꎬ就能体会到妈妈做的鞋子是最合适的ꎮ同样的道理ꎬ吸毒的人如果是狭隘的经验论者ꎬ那么他也会认为毒品对他是有积极价值的ꎮ更重要的是ꎬ如果一种东西(食品)是不是有价值仅仅根据人的肉体体验来判断ꎬ那么有些东西可能是有毒性的ꎬ而人在肉体体验中可能无法感受到ꎬ这种毒性需要在科学研究中才能被认知ꎮ人们据此而提出反对意见ꎬ把肉体体验作为价值的基础是主观的ꎮ这就是说ꎬ如果我们局限于狭隘的个人经验ꎬ仅仅停留在把个人的肉体体验作为价值的基础上ꎬ那么就一定存在局限ꎮ这是狭隘的经验论ꎮ但在否定狭隘的经验时ꎬ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ꎬ用外在的理性判断来否定个人的肉体体验ꎮ这就如同医生根据数量指标来判断病人是否痛苦一样ꎬ在他们看来ꎬ既然一个人自己的肉体体验无法知道一种食品是否有毒㊁是否真正对人有利ꎬ就需要借助于一种理性的判断ꎮ如果这样ꎬ那么价值的判断只能是理性的判断ꎮ我们并不否定价值体验中同时需要理性判断ꎬ但我们却不能用理性判断来代替肉体体验ꎮ于是ꎬ虽然我们强调价值的基础是肉体体验而不是理性判断ꎬ但我们不否定理性判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ꎮ理性判断的作用不是用来获得价值ꎬ而是剔除价值中的主观要素ꎮ阿多诺强调ꎬ在哲学中理解(体验)和判断总是结合在一起的[2]72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用体验来否定判断和用判断来否定体验都是错误的ꎮ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ꎬ就是要使肉体体验包含一个超越的维度ꎮ如果没有这个超越的维度ꎬ那么这种价值就没有存在论意义ꎮ也就是说ꎬ肉体体验中还2①现象学方法既有可取之处也有缺陷ꎬ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ꎮ之所以要用一种不同于现象学的方法来讨论价值的客观性ꎬ就是要避免 价值实体化 的错误倾向ꎮ必须有想象力以及基于这种想象力而进行的判断ꎮ有了这种想象力ꎬ我们才能超越狭隘的经验ꎮ阿多诺把这样一种经验理解为 形而上学经验 [2]366-367ꎮ这其实是把经验提升到形而上学的维度ꎮ阿多诺通过«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有关例子来说明这种形而上学经验ꎮ在«追忆似水年华»中ꎬ普鲁斯特把人在童年时代获得的快乐体验作为幸福的基础ꎮ虽然我们可以把儿童的那种天真体验作为本真价值(客观价值)的范式ꎬ但是人却不能永远停留在儿童时代ꎮ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 沉沦 了ꎬ他们对于价值的体验不会是本真的ꎮ但是ꎬ儿童时代的体验总是 铭刻 在人的肉体中ꎮ如果成年人能够摆脱世俗烦恼ꎬ那么他就有可能回到自己的 童真 时代ꎮ这个时候ꎬ他就具有了一种超越的维度ꎮ当然这个超越的维度与他对于世俗生活的理性判断有关ꎮ我们设想ꎬ人在世俗生活中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各种经验㊁作出各种判断ꎬ并追求一种本质的体验ꎮ如果我们用这个思想来讨论价值ꎬ那么这就是基于肉体体验从超越的维度来真正体会价值ꎮ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理解价值时ꎬ我们就可以知道ꎬ幸福生活无法用数量上的指标体系来说明ꎮ正因为如此ꎬ我们认为ꎬ这种带有超越意义上的价值(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是不能用数量标准来衡量的ꎮ于是ꎬ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这里所引入的形而上学维度ꎮ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指出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对 存在 有一定程度的理解ꎬ如果没有这种理解ꎬ那么他也不能说 这是 ꎮ他在说 是 (存在)的时候ꎬ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存在有所理解ꎮ但是ꎬ这种理解是 前存在论性质的ꎮ只有当他系统地思考 存在 的意义时ꎬ他才从前存在论走向存在论ꎮ在我们的生活中ꎬ所有人都对价值有所理解ꎬ所有人都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来理解价值的ꎬ这种理解仍然是 前存在论 的ꎬ只有当我们从更一般的意义上去讨论价值时ꎬ这个讨论才是 存在论 的ꎮ也就是说ꎬ我们应该像海德格尔理解存在的意义那样去理解价值ꎬ这个时候的价值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ꎮ我们这样来思考这里的价值维度ꎮ我们知道ꎬ人一来到这个世界ꎬ就与这个世界发生了一种价值关系ꎮ比如ꎬ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呼吸空气ꎬ吃妈妈的奶水ꎮ即使他不会说话ꎬ他也有肉体体验ꎬ也有对周围世界价值的体验ꎮ这种体验是必然的ꎮ这种关系是人和世界的必然关系ꎮ这种价值关系是在个人的体验中被意识到并被呈现出来的ꎮ即使一个人没有意识到或者体验到ꎬ并不意味着他与这些东西之间就不存在价值关系ꎮ甚至孩子还没有出生时ꎬ这种关系就存在着ꎬ而且是必然存在着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价值是先天的㊁必然的ꎮ当他来到这个世界时ꎬ就被抛入这个世界中ꎬ进入这种关系ꎮ虽然这是先天必然的关系ꎬ但这种先天必然关系又不是与人的肉体体验无关的ꎮ只要他是人ꎬ只要他来到这个世界ꎬ他一定对周围世界有体验ꎮ这种肉体体验虽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特殊的ꎬ但这种特殊性也是先天必然的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我们得到了一种 特殊的普遍必然性ꎮ即使一个人没有体验到世界某个角落的价值ꎬ但我们可以从形而上学的维度设想ꎬ只要这个人来到这个地方ꎬ他就必然会有特殊的个人体验ꎬ就必然会与这个东西发生价值关系ꎮ这就是一种具有超越性意义的个人体验ꎮ当我们从形而上学维度进行这样一种超越的设想时ꎬ我们所设想的这个被体验的世界是一个有价值的总体ꎮ这就是被海德格尔称为 意蕴 的 关联整体 [1]127ꎮ在这个整体中ꎬ每个人虽然都有自己特殊的体验ꎬ但特殊体验中的本质是一样的ꎬ都有可能通过这种体验而对世界形成一种必然价值关系ꎮ这与我们个人究竟是否体验到这种关系无关ꎮ所以ꎬ这是一种特殊的普遍必然性(这种特殊带有普遍必然性)ꎮ在理解这种特殊的普遍必然性时ꎬ人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ꎬ就是人们从 周围世界 的意义去理解这种特殊的普遍必然性ꎮ一个东西的价值ꎬ只有在这种东西与我发生关系时才能体现ꎬ即价值总是在一个人所生活的 周围世界 中发生ꎮ而从存在论角度来理解价值时ꎬ我们不是把自己局限在 周围世界 中ꎬ而是在 意蕴 的关联整体中去理解ꎮ这就是说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发生着一种 意蕴关联 ꎮ孩子3喝妈妈的奶水ꎬ妈妈住在自己的家里ꎬ自己家里的房子是门朝南的(它利用了阳光)ꎬ房子是有屋顶的(注意到天气变化)ꎮ妈妈和朋友们经常交往ꎬ心情非常好ꎬ朋友也跟其他朋友交往ꎮ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被中介的ꎬ都处于无限的意义关联中ꎻ或者说ꎬ世界就是通过 意蕴 而关联在一起的ꎬ这个世界是一个 意蕴 的关联整体ꎬ这个 意蕴 关联整体是先天的㊁必然的ꎮ这种 意蕴 关联整体与我们认识不认识㊁喜欢不喜欢无关ꎮ㊀㊀二、存在论上的价值向认识论上的价值的转换㊀㊀我们有一个 意蕴 的关联整体㊁一个先天必然的关联整体ꎬ这个整体就在我们生活中ꎬ而不是脱离我们的生活㊁超出我们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ꎮ然而ꎬ恰恰由于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ꎬ使我们无法真正地理解这种东西ꎮ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ꎬ由于我们沉沦在日常世界中ꎬ以至于我们无法真正地意识到意蕴的关联整体ꎮ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来说ꎬ 能看见正在眼前的东西是多么困难啊 [3]!这就好比空气对于我们来说是性命攸关的东西ꎬ但是谁也不把它当回事ꎬ很少注意到它对人的价值ꎮ这种价值关系是作为生活的前提而存在的ꎮ一般来说ꎬ我们在生活中不会自觉地㊁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些价值ꎮ那么ꎬ什么时候我们会思考呢?就是当这些东西的价值出现问题时ꎬ这些东西的价值才成为被思考的对象ꎮ我们知道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价值ꎬ都处于价值关联中ꎮ锤子先天就具有功能ꎬ根据人的力气㊁手的大小以及使用的方便程度而被制造出来ꎮ我们在使用锤子时ꎬ是不思考锤子的使用价值的ꎮ当锤子不好用时ꎬ锤子的使用价值就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ꎮ正如当空气被污染时ꎬ我们才会思考它的使用价值一样ꎮ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各种劳动ꎬ也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东西在使用价值方面存在缺陷ꎮ如果还用海德格尔的说法来说明这种状况的话ꎬ那么可以说由于锤子的使用价值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ꎬ我们需要制造或者修理锤子ꎬ使锤子变成称手的东西ꎮ当我们制造锤子㊁修理锤子时ꎬ我们的头脑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锤子的 上手性 概念ꎮ如果没有锤子的 上手性 概念ꎬ我们就无法制造锤子或者修理锤子ꎮ而这种 上手性 是先天存在的ꎮ当然ꎬ由于每个人的不同ꎬ对于锤子的 上手性 概念也是不同的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生活中我们所考察的各种价值是从先天的价值㊁从存在论意义上的意蕴关联整体中凸显出来的ꎮ也就是说ꎬ在我们与世界的意义关联整体中ꎬ周围世界向我们凸显出来ꎮ一些哲学家把这个周围世界称为 生活世界 ꎮ我们关于价值问题的思考就在这个生活世界中展开ꎬ世界的意义关联整体作为 先有 先见 先行把握 而发挥作用ꎮ每个人所具有那种先行 概念 在我们关注锤子的价值时发挥作用ꎬ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却不知道它在发挥作用ꎮ由此ꎬ认识论上的价值是存在论上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凸显ꎮ那么ꎬ当意蕴关联在生活世界中凸显出来时ꎬ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是不是还与认识论上的价值完全一样呢?从源始(为了叙述的方便ꎬ后文把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称为 源始意义上的价值 )的意义上来说ꎬ价值都与个人体会有关ꎬ甚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从这种体会来理解ꎮ一旦价值问题在生活世界凸显出来ꎬ它就从个人性向社会性转变ꎮ一个东西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合用的ꎬ但是当我在使用它时ꎬ就不合用了ꎻ反之ꎬ我所使用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是合用的ꎬ但对其他人来说就不一定合用ꎮ最初ꎬ人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供个人使用的ꎬ但在个人与群体的共同生活中ꎬ个人工具又要逐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ꎮ于是ꎬ使用价值的公共性越来越突出ꎮ被一个人所使用的东西要能够被其他人共同使用ꎮ如果一个东西只能被一个人使用ꎬ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就会受到怀疑ꎮ这样ꎬ价值就从个人体验向使用价值㊁向共同的使用价值转变ꎮ一旦一个东西具有了共同的使用价值ꎬ就具有了财富意义ꎮ为了使一种东西能够被共同使用ꎬ人们学会通过共同的尺度来制造和衡量物品ꎮ这就需要对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进行计算ꎮ前文已述ꎬ任何一个物品都在意蕴关联整体中存在ꎮ但当这些物品不能作为使用价值来使用或者它的使用价值不高4时ꎬ人们就开始对物品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是真理的前提ꎮ为了获得知识ꎬ为了更好地利用物品ꎬ人们对物品展开科学认识ꎮ在这个认识中ꎬ人们要尽量避免个人情感要素等影响他对于对象的认识ꎮ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ꎬ为了使这些事物发挥更大的作用ꎬ人们便要求自身是价值中立的ꎮ从存在论意义来看ꎬ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ꎬ而从认识论上来说ꎬ价值中立又是被要求的ꎮ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ꎬ对于物品的数量上的测算最初是为了实现物品在社会上的合用性ꎮ这就是说ꎬ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从客观的认识关系角度来对待事物的价值的ꎮ当然ꎬ这并不是说源始价值不存在ꎬ而是说这种价值一般来说不会被人们自觉地意识到ꎮ其实ꎬ所有人都有对于一种东西是否合用的源始体验ꎮ但在现代社会ꎬ特别是在现代的合理化社会中ꎬ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数量上的计算来代替合用性体验ꎬ合用性越来越按照准确的计算来进行ꎮ原始人类根据天空中太阳的位置估算时间ꎬ根据自己的生存体验来理解时间ꎬ而现代人根据钟表来计算时间ꎬ时间概念中所包含的源始价值已经不存在了ꎬ它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计算的量ꎬ变成了现代意义的时间概念ꎮ按照这一时间概念ꎬ源始的时间 概念 是主观的ꎬ是应该被否定的ꎮ按照现代价值概念ꎬ源始的价值被理解为主观的价值ꎮ在这里ꎬ我们也可以用海德格尔的语言来表达ꎬ即事物的 上手性 转变为现成在手的特性ꎬ妈妈做的鞋子的适用性被现代社会中的尺码所取代ꎮ这种所谓的 客观 价值思维被现代市场经济所强化ꎮ由于物品具有共同的使用价值而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ꎬ使用价值转变成为交换价值ꎮ如果说使用价值还是与人们对这个东西的使用联系在一起的㊁价值是与合用性联系在一起的ꎬ那么在市场中价值脱离了合用性ꎬ变成了纯粹的数量ꎬ价值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计算的实体ꎮ这是价值客观化的趋势和必然后果ꎮ所以ꎬ在现代社会中ꎬ当人们说一种东西的价值时ꎬ人们所指的就是这种客观化 的价值ꎬ是这种可计算的价值ꎮ人们热衷于价值计算ꎬ在这种价值计算中ꎬ源始的㊁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被遗忘了ꎮ海德格尔用 存在 的遗忘来说明这种情况ꎮ如果我们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来考察这里的问题ꎬ那么我们便可以说ꎬ人们沉沦在自己所生活的周围世界中ꎬ忘记了源始的 存在 ꎬ忘记了源始的意蕴整体ꎮ从哲学来看ꎬ人们从主客体关系角度来思考价值ꎬ就是从认识论角度来思考价值ꎮ当一个物体无法满足人的需要时ꎬ人们就把这种东西当做一个对象来思考ꎮ按照当前的价值哲学思路ꎬ如果从价值中立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对象ꎬ那就是科学思考ꎻ如果从需要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对象ꎬ就是价值思考ꎮ在认识论框架中进行的价值思考ꎬ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的情感㊁人的肉体体验在价值思考中的作用ꎮ但是ꎬ这种价值思考从一开始就与科学的认识割裂开来ꎬ变成了主观的东西ꎬ变成了与真理相对立的意识形态ꎮ而价值论的研究者们却不愿意把价值看作是纯粹主观的东西ꎬ他们要寻求客观的价值ꎮ然而ꎬ由于他们看不到源始价值的先天必然性ꎬ他们只能从价值的对立面ꎬ即真理的要素中寻求价值的客观性ꎮ价值的客观化和可计算化成为人们理解客观价值的有效思维模式ꎬ从存在论视角去理解价值始终无法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ꎮ㊀㊀三、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ꎬ任何一个人都是从他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去理解价值ꎬ这非常容易使其忽视源始价值ꎬ最典型的就是用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ꎮ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合理化的㊁可计算的方式来看待价值ꎬ这种理解方式就是脱离了个人自身体验来理解价值ꎮ在这里ꎬ我们可以做一个区分ꎬ当一个人以自身的体验方式来理解价值ꎬ那么这是一种参与者视角所理解的价值ꎬ而脱离自身体验看待价值ꎬ是从观察者视角来看待价值ꎮ一个人也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价值ꎮ比如ꎬ当我们作为生产者来生产某种有用的东西ꎬ把这个东西作为商品来出售时ꎬ就是从观察者视角来看待价值ꎻ而当这个东西是为了生产者自己使用时ꎬ我们就从切身体验角度来生产这个东西ꎬ让这个东西对自己5。

认识论、价值论与存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维度

认识论、价值论与存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维度

作者: 李红珍;曹文宏
作者机构: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东南学术
页码: 6-1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认识论;价值论;存在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在地包含三重维度。

在认识论维度上,它是一种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观念学;在价值论维度上,它是代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价值诉求;在存在论维度上,它是揭示劳动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而谋求改变这种状况的理论武器。

三重维度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彼此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统一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真实呈现: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作者】王恒
【作者简介】王恒,1967年生,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在职博士生。

历史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恰恰相反,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是历史性的,我们才研究历史。

历史性也不是对历史的研究意识,虽然我们只能通过预先的本文或叙事模式才可言及历史。

在哲学本体意义上倡言的历史性也不等于历史主义:首先不是作为众多主义之一意义上的,虽然这种历史主义发展到与实证主义斗争的阶段上时提出了历史性的一部分基本原则;更关键的,历史主义还只是一种研究取向(问题意识或对象意识),作为理论理想的用以取代通则化的个体化并未真正实现;甚至其理论来源于狄尔泰的存在历史主义也未达及真正的历史性。

因此本文不同意詹姆逊由于对共时结构的更多关注而发的诸多议论,但却基本赞同他将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主导符码或曰超验所指作为缺席的原因(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48页。

),但又以为此结论恰恰是由其所批判的历史主义的隐蔽的主导逻辑所生成的。

历史当然也不是客观的过去,否则必然有所谓历史主义的二难困境(詹姆逊)。

历史似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体,缘此,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更有诸多形式的决定论或目的论(本源论也是目的论的一种)的历史,但是,正因为他们有超越历史事件的整体经验,真正的历史便隐逸了。

因为,历史性不是任何形式的线性延展、不是以任何假定为前提的串联结果,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断裂,每一瞬间的生成与消逝才是历史的真正现实,正是在断代经验的非延续性中才能遭遇到真实的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问题就出在这个问题上。

现在是什么之所以被称为时间之谜,就因为时间恰恰在此问境中退隐了。

而将其解释为对绝对流变的抽象知性的对应把握之不可能(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或是以空间性思维方式把握时间(绵延)之不当(如柏格森),按海德格尔的话来说都是在遗忘存在的所谓本体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层面的驳难,虽然已含有对自身基础的反冲,但毕竟无法构成哲学范式的格式塔式的转换。

这一转换在现代的完成正是历史性由认识论到本体论(存在论)的演变历程:存在只有在什么也不是的无中才隐显而出,也就是只有在现在是什么的问题面前退隐的时间中才有真实的意义,以本文所论,即存在的真实性就在于其历史性。

历史性这个概念要说的并不是关于某种的的确确就是如此存在的一种事件的联系,而是于人的存在方式,这样的人生活于历史之中,在他的存在中,从根本上说只有通过历史性这个概念才能被理解(注:《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

历史、理解、存在正是作为反抗、批评资本主义现实实证主义的浪漫主义一路的主题。

但是直到生命哲学,此前的命题、理论、人物才得以落实并彰显。

维柯反对笛卡尔主义,主张人类所创造的历史世界在认识论上的优先地位。

狄尔泰面对实证主义的挑战,发现生命科学的要旨在于精确地把握对象。

于是维柯得以复兴,因为正是主体和客体的这种同一性才使历史认识成为可能。

但是,在后黑格尔时代(认识论一词是在黑格尔之后的时期才出现的(因为)逻各斯(Logos,即理性)和存在之间的自明的符合关系最终被摧毁了(注:《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版,第284~285页。

),面对着实证科学方法论的挑战,历史何以可能的康德式的认识论情结使其基础构架与核心线索落在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上。

因此,虽然狄尔泰深刻地意识到在洛克、休谟和康德所构造的认识论主体的血管中并无真正的血液在流通(注:《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版,第317 页。

),从而极倡生命之源初体验,但其从前期心理学到后期现解的基础转换,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仍然是生命个体到历史整体的达及问题,因而结果是愈来愈紧密地依赖于黑格尔,实际上只要问题呈现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就已经靠近了黑格尔的实际上是直接将人的认知结构本体化的辩证法的巨大黑洞,在此绝对的个别性也是为了普遍性之缘故而开始的抽象过程的产物(注:《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于是,生命改为精神,历史最终被归结为精神史。

(注:《真理与方法》,第310页。

)虽然反向的研究中,狄尔泰也在黑格尔的精神中找到了生命的根基,但也只能使他对黑格尔的依附性有增无减。

这正象柯林伍德精彩的问答逻辑(历史认识)的可叹归宿:没有一种世界精神的承担者的理论,即没有黑格尔,他是不可能从里面(即心理学的特殊性中引注)摆脱出来的(注:《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399页。

)。

历史哲学得出的正是世界精神的计划,于是历史终结于世界精神。

也于是,狄尔泰最终达到的便仍是一种认识论主体。

狄尔泰的失误是时代性的(19世纪是认识论世纪),缺失的是经验的内在历史性,而在这方面恰恰是最后一位认识论大师胡塞尔迈出了根本性的一步,把主体性的存在方式证明为绝对的历史性(注:《真理与方法》,第698页;《伽达默尔集》,第414页。

)。

从直观性到构成性,胡塞尔以其卓越的意识分析将意识的时间性构成作为一切构成问题的基础,这种先验发生学与在科学客观性背后作为源初边缘域的生活世界都已经是一种历史性的概念了。

但胡塞尔终究因囿于自我意识的内在性而导致了由最终的意识所予进行推导的认识论模式,于是历史性又成为一个先验的概念。

因此,当海德格尔提出把时间阐释为使对存在的任何一种一般性领悟得以可能的境域(《存在与时间》卷首语)时,重要的不是时间性的构成性基础有论点认为海德格尔仍在胡塞尔的现象学内,而是基本主题与思维旨趣的迥异。

不同于胡塞尔的核心感慨:奇迹中的奇迹是纯粹自我与纯粹意识,海德格尔的惊叹是奇迹中的奇迹是存在者是存在的(注:《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1995 年版,第135、488、481页。

)。

正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海德格尔指出
胡塞尔没有看到历史因素在存在中所具有的本质性。

存在就在时间之中,用伽达默尔的话说就是哲学不能从历史性中脱离出来,理解存在的活动本身被证明是一种历史的活动,是历史性的基本状态(注:《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409页。

)。

近、现代的哲学历程展现为主体向自我意识的演化、自我意识向历史的演进,历史最终取代主体性成为本体存在就是历史,现象的真实性就在于其历史性。

于是,哲学借助于历史得以现实,历史借助于哲学得以扎根。

但此完成状态仍是复杂曲折的进行时。

卢卡奇以历史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绝对给予的自然神话,反对将客观性等同于事实性、进而等于普遍性、必然性的霸权话语,力图贯彻马克思改造世界之精义;但是他以作为总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为历史的本质(注:《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版,第233~234页。

),虽然击中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直接性、片面性的要害,但终因其主客体同一的浪漫主义(或先验的、实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以及对无产阶级意识的诉诸,使其无法取消植于中介概念系统的类型学窠臼,最终无法达及真实的历史现实过程。

这是近代认识论宿孽的必然。

尖刻的阿道尔诺对海德格尔哲学的评价历史性把历史固定在非历史的领域(注:《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实际正可用于其批判理论的这位鼻祖身上。

任何一种乌托邦情结都是在总体的幻象中对历史的否定,从真实的历史中失去真正的自己,最终丢失历史是人创造的这个浪漫主义之根。

海德格尔因其中有体现为异化的历史因素而看重马克思主义,真是典型的学院派误会,彰显的恰是海德格尔的浪漫主义情结。

#p#分页标题#e#
历史的真实性不在事实性或在此基础之上的诸种类型学分析与反驳(正题与反题实即一体两面而已),而在于消亡与生成的当下瞬间。

因而历史的真实不在于对其源点的发生学揭示,也不是关系本体对物性本体的取代所显。

传统不是历史,只是历史的产物;在变易的绝对运动意义上的生产关系的演变历程之说(结构形式的演变与历史的整体同样被卢卡奇列为历史的本质)也难逃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陷阱。

只有在较高的东西得到全面展开并已成为内在的批判对象时,过去意义上的历史才能被理解;正是建立在现实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当下建构,才使历史得以真实呈现。

当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经济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4页。

),其真义正是在一切凝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的根基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