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思维的起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思维的起点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刘慧213161 问题是创造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说:“思

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

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

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

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唤起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

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一、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

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看作创新的动力源。学生正处

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

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

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

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

当疑问越积越多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

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

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

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

文字后再提问。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对于提错

问题的同学教师绝不批评,而是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给以积极的鼓励;对

于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并重视所提出的富有思

考性的问题,或组织讨论或启发点拨或分析讲解;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

阶段所学的知识范围的,或师生一时难以回答的可以把问题暂存入“问题银行”

里以待提取解决。这样让学生消除了心理负担,得到老师的尊重,感受到老师喜欢勇于提问的学生。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惟书,不惟师。

二、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

教师应该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意识来源于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因而,我在实践过程中:

1、通过创设能让学生具体感知的问题情境,图画、动画片、生活中的游戏,实景演示等,从中让学生“问起来”。例如七年级教学《统计》一课时,我们放映一个动画片段:兔妈妈带着小兔子拔萝卜场面,让学生亲自观赏动画看到小兔子拔了许多萝卜横七竖八地扔了一地,而兔妈妈要根据拔萝卜数的多少奖励能干的小兔子,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发问:“怎么办?”同学们各自帮助小花兔、小白兔、小黑兔数起来,可越数越乱。又发起疑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样自然而然进人统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引导学生质疑,根据统计表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常常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生疑。一直以来,提问好像是教师的专利。我们老师考虑最多的也是如何提问题,设计问题。但如果任由老师一个接一个自认是精妙的问题问下去,学生也只有作答的权利,看似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但整个过程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得不到体现。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带有悬念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如: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我和同学玩扑克游戏:一副扑克共54张,甲乙两人轮流取牌,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6张,谁取到最后一张的为胜。开始时我和学生进行比赛,由我开始,连续几次都是我胜出,有几个不服气的,还要跟我再来一次,而且开口要先拿,结果还是我赢了。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问题也就一个接一个:老师你是不是做了手脚?老师你有什么窍门?有细心的学生还提出了“老师你为什么开始时都要取5张?”的问题。这时再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游戏,学生就有意识带着问题进行,发现其中的规律。

再有学生提出和我比赛,并且由他先开始,那我也只有输的份了。最后再改变拿的方法(如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4张等),这时学生会自然地运用刚才的规律,去解决,最后有很多同学还回家和爸爸妈妈比赛,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运用预习自我质疑。为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索中,充分利用以前的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预习中自己对自己质疑: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我又发现哪些数学问题?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我能概括什么法则?等等。然后在讨论中初步解疑,在交流中释疑。

4、创设冲突性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识平衡,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5、培养思维灵活性,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去理解概念的意义,计算教学训练学生一式多解的能力,应用题教学我们通过让学生补充缺少的条件或提出合适的问题,或根据条件展开思路变换数量关系,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让学生感受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我们通过评选“问题博士”、“爱问小灵通”、“最佳提问小组”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热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向自动发问,养成质疑的习惯,由敢问到爱问。

三、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爱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想问、敢问,还要善问。

1、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

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以一种解法为"一",做深刻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