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还有分支,诸如:文化女性主义、存在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或后殖民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等等。
2.Leabharlann Baidu.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不同,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是一个凸现文学外部研究的批评流派。 它与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因而体系丰繁复杂。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 于1870年最先在法国产生,后传入欧洲 其他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美洲国家。然而“女 性主义思想”出现的要早很多。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公元前7世纪)的作品就含有女性主义思想。中世纪 德国女哲学家、艺术家、戏剧家、诗人、物理学家宾 根在其著作中表达了女性主义的意识。在意大利出生 的法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在《女士之城》(The City Of Ladies, 1404)中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厌女症传统。
2.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和场域
女性主义不是铁板一块的思潮,200多年间,特别是20 世纪60年代以来,其发展受到其他许多批评理论——如 心理分析、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读者反应批评、 新历史主义、黑人美学、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等的影响, 女性主义借助这些批评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主要形成了 四种流派:自由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 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与性别: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目录
1.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2.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和主要场域 3.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主张 4.女性主义批评的关键词 5.案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读薇
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
女性主义批评发展概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 很快盛行在欧美并蔓延于全球的一种批评思潮。
女性主义批评发展概况
乔纳森·卡勒:“女性主义批评这个名 称应该来运用批判所有关于性别压抑的 批评流派。”
阿里逊·莱特:“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 务是披露‘性别歧视’,在每一个文学 文本里以不同的力量予以展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 究发生文化转向的标志之一。
从女权到女性的变化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 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 的主张;
20世纪80年代,欧美的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兴 起,“去中心”与“解构”等“后学”的方法论对女权 主义有直接的影响和启发,促成了复杂纷纭的“后女权 主义”时代格局。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催生物是西方妇女解放 运动,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 有妇女解放运动亦不可能有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的诞生,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席卷欧美 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 批评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在西方高等教育界 和学术界得到承认,成为影响较大的批评理 论。
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 于1870年最先在法国产生, 后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 美洲国家。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从当 时欧美风起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发展起来 的一种极富活力、具有较强政治性的批评理 论。
1.1.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从当时欧美风起 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极富活力、具有 较强政治性的批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人文社科杂志上,仅有 12篇关于社会性别的文章。
80年代达到210篇;90年代,剧增至2607篇。 2010年12月13日在Google上搜索“feminism”,
获得约129万条结果(用时0.10秒);键入中文 “女权主义”,也有48万9千条结果 (用时 0.10 秒)。
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观点:西方文明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是由男性控制的,妇女属于从属的地位。在家庭、宗教、 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艺等社会的所有领域,妇 女都受到男性的压制和排斥。男女的性别差异不仅是由 生理决定的,也是由父权制社会决定的。
女性主义批评的主张:对男性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和社会 进行批判,在社会各领域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发掘并建立长期被父权制文化淹没的妇女自己的文学经 典和文化传统。
后传到英美并逐渐流行起来。 经日本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其关注的
焦点是男女社会权利的平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越来越多地用
“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以突出这种思潮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强调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 的平等。朱刚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6年,第336页中指出,20世纪初 以前的“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20世 纪60年代开始的“feminism”译为“女性主 义”。在特别强调妇女权利的地方,用女权主 义。
不过,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著作还是从18世纪后期开 始出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影响了世 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和1791年发表的 《人权宣言》激发了各国妇女思考所受到的不平等待 遇,一些妇女领袖提出了要在社会各领域和家庭中争 取平等地位的主张。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 一种社会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
第一阶段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以追求妇女的社会权利为目 标,及至本世纪初,这场运动以西方社会关于妇女财产 权、选举权等法案的通过而胜利告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女权”运动进入第二阶段, 也被称为“新女性主义”: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和实践行 为较为激进的特点,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歧视和男性霸 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
A“妇女形象批评” (women’s image criticism)
B“妇女中心批评” (women-centered criticism)
C“身份批评”
(identity criticism)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 代末至70年代中期。 重在批判,揭露男性文化 对女性形象的扭曲,批判 文学中的“厌女现象”, 抨击阳物批评。代表作有 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
2.Leabharlann Baidu.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不同,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是一个凸现文学外部研究的批评流派。 它与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因而体系丰繁复杂。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 于1870年最先在法国产生,后传入欧洲 其他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美洲国家。然而“女 性主义思想”出现的要早很多。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公元前7世纪)的作品就含有女性主义思想。中世纪 德国女哲学家、艺术家、戏剧家、诗人、物理学家宾 根在其著作中表达了女性主义的意识。在意大利出生 的法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在《女士之城》(The City Of Ladies, 1404)中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厌女症传统。
2.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和场域
女性主义不是铁板一块的思潮,200多年间,特别是20 世纪60年代以来,其发展受到其他许多批评理论——如 心理分析、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读者反应批评、 新历史主义、黑人美学、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等的影响, 女性主义借助这些批评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主要形成了 四种流派:自由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 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与性别: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目录
1.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2.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和主要场域 3.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主张 4.女性主义批评的关键词 5.案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读薇
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
女性主义批评发展概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 很快盛行在欧美并蔓延于全球的一种批评思潮。
女性主义批评发展概况
乔纳森·卡勒:“女性主义批评这个名 称应该来运用批判所有关于性别压抑的 批评流派。”
阿里逊·莱特:“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 务是披露‘性别歧视’,在每一个文学 文本里以不同的力量予以展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 究发生文化转向的标志之一。
从女权到女性的变化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 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 的主张;
20世纪80年代,欧美的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兴 起,“去中心”与“解构”等“后学”的方法论对女权 主义有直接的影响和启发,促成了复杂纷纭的“后女权 主义”时代格局。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催生物是西方妇女解放 运动,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 有妇女解放运动亦不可能有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的诞生,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席卷欧美 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 批评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在西方高等教育界 和学术界得到承认,成为影响较大的批评理 论。
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 于1870年最先在法国产生, 后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 美洲国家。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从当 时欧美风起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发展起来 的一种极富活力、具有较强政治性的批评理 论。
1.1.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从当时欧美风起 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极富活力、具有 较强政治性的批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人文社科杂志上,仅有 12篇关于社会性别的文章。
80年代达到210篇;90年代,剧增至2607篇。 2010年12月13日在Google上搜索“feminism”,
获得约129万条结果(用时0.10秒);键入中文 “女权主义”,也有48万9千条结果 (用时 0.10 秒)。
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观点:西方文明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是由男性控制的,妇女属于从属的地位。在家庭、宗教、 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艺等社会的所有领域,妇 女都受到男性的压制和排斥。男女的性别差异不仅是由 生理决定的,也是由父权制社会决定的。
女性主义批评的主张:对男性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和社会 进行批判,在社会各领域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发掘并建立长期被父权制文化淹没的妇女自己的文学经 典和文化传统。
后传到英美并逐渐流行起来。 经日本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其关注的
焦点是男女社会权利的平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越来越多地用
“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以突出这种思潮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强调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 的平等。朱刚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6年,第336页中指出,20世纪初 以前的“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20世 纪60年代开始的“feminism”译为“女性主 义”。在特别强调妇女权利的地方,用女权主 义。
不过,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著作还是从18世纪后期开 始出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影响了世 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和1791年发表的 《人权宣言》激发了各国妇女思考所受到的不平等待 遇,一些妇女领袖提出了要在社会各领域和家庭中争 取平等地位的主张。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 一种社会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
第一阶段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以追求妇女的社会权利为目 标,及至本世纪初,这场运动以西方社会关于妇女财产 权、选举权等法案的通过而胜利告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女权”运动进入第二阶段, 也被称为“新女性主义”: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和实践行 为较为激进的特点,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歧视和男性霸 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
A“妇女形象批评” (women’s image criticism)
B“妇女中心批评” (women-centered criticism)
C“身份批评”
(identity criticism)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 代末至70年代中期。 重在批判,揭露男性文化 对女性形象的扭曲,批判 文学中的“厌女现象”, 抨击阳物批评。代表作有 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