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高热患者的护理及目标体温的管理

合集下载

目标体温管理在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标体温管理在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15数百年来研究者一直在寻找重大疾病与创伤后的脑损伤疗法,大脑受损时脑组织(特别是神经元)的功能受损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后遗症。

既往的脑损伤治疗多为避免脑组织继发损伤和感染的支持性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

大脑处于颅骨封闭环境中,对能量代谢需求高且神经元受损后不可再生,因此,脑细胞的机械损伤以及心搏骤停和脑卒中时产生的代谢性损伤,均可影响脑功能。

发热可影响脑功能,而开展体温管理预防发热是颅脑损伤的循证护理重点。

通过治疗性低体温,在大脑易损状态的急性恢复期降低体温从而保护神经功能,但该疗法可引起并发症,需要监测并提供相应治疗。

本文将对低体温护理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界定临床常用体温管理术语,介绍低体温神经保护机制,对低体温治疗应用人群、降温方法、并发症及管理进行综述。

1低体温治疗的历史通过调节体温来治疗疾病已有数百年历史。

最早的低体温治疗记载在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EdwinSmith 莎草纸[1]上。

据记载希波克拉底是最早推荐使用低温治疗的医生之一,包括将患者包裹在泥、雪和冰中以减少出血、肿胀和疼痛[2]。

低体温对生理的积极影响于1650年被偶然发现,18世纪初期经过不同体温对生理生命体征影响的系统试验后,低体温被用于辅助治疗[3];19世纪末低体温被用于治疗伤寒;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0.05.020作者单位:15261美国匹兹堡大学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系Sheila A.Alexander :女,博士,副教授,E -mail :中文翻译:高雯,E -mail :2020-04-17收稿目标体温管理在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Sheila A.Alexander【摘要】体温管理是促进健康与康复的传统实践疗法,降低体温有神经保护作用。

目前临床应用目标体温管理来将患者体温降至目标水平并维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恢复至基础体温,以保护脑组织,改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和严重脑损伤患者(尤其是卒中和脑外伤)结局。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35页PPT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35页PPT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 理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脑卒中并 发中枢性高热是一种 常见 的危重症 , 由于急 性 是
脑血管病波及丘脑而影 响体温 调节 中枢 所引起 的一 种持续 高 热 。患者往往在发病 4 8小时体温 可骤然 升高 至 3  ̄ 9C以上 。 20 07年 1 一 0 8年 6月 , 院收治 2 月 20 我 8例脑卒 中并发 中枢 性
2 1 亚低温治疗仪持续降温 本 组患者人 院后 即给予亚低 温 . 治疗仪持续降温。方法 : 冰帽戴 在患者 的头部让 脑部处 于低 温
环境 , 以降低脑细胞 的代谢 , 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 。使用前用 薄 毛巾垫于冰帽内层 , 以防颈部 、 耳廓等部位皮肤冻伤 。两耳用 脱
进血液循 环。保持二便通畅 , 同时做好导尿 管的护理。给昏迷
患者保留导尿 , 定要 严格无 菌操 作及 时更换 , 多不超 过 1 一 最 周, 定期清理尿道 口。对尿失禁 的患者 , 量不给予导尿 , 尽 以防
止 尿 道 感染 。
3 结 果
脂棉花塞住 防止水流入耳内。将干燥 毛巾包好 的冰袋置于体 表
大血管处 , 如颈部、 腋下 、 腹股沟等部位 。使用 时间为 1 3 5— 0分 钟 。需要定 时更换部位 , 观察皮肤情况 , 防止冻伤。冰袋 内的冰
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06 2 6 20 .0— 0
[ ] 李春华 , 2 祝建东, 尹淑君.0 20例健康成人指 血与静脉血细胞 多参
数检测对 比f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9 7 2 ( )4 . J 19 ,0 1 :6
[ ] 毕燕玲 , 5 陈汉红. 健康人血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 巴细胞 比值潜在 淋 的变化 [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0 , ( )3 2 J. 2 31 4 : 0 9 7 [ ] 陶义训 . 6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9 . 人 1 9 9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脑卒中病房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护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病房护理规范的内容,包括患者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操作、药物管理和患者教育等方面。

一、患者评估1.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脑卒中的类型、发作时间、病因等。

2. 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等。

3.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二、护理计划1.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康复目标、护理重点和护理措施等。

2. 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安排合理的护理时间表,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操作1. 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床边护理、防跌倒措施、防压疮等。

2. 提供适当的体位护理,包括翻身、坐位、卧位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进食、排便等。

4. 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药物管理1. 根据医嘱合理给予患者药物,包括抗凝、抗血小板、降压药等。

2. 注射药物时,注意正确的剂量和方法,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

3. 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五、患者教育1.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预防、康复等。

2. 教授患者和家属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饮食、运动、药物管理等。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六、护理记录1. 每日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等。

2. 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 记录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是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护士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护理工作。

脑卒中护理管理制度

脑卒中护理管理制度

脑卒中护理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管理,提升医院脑卒中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适用范围为本医院全部涉及脑卒中患者的医疗部门和护理岗位。

二、术语定义1.脑卒中:指因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2.脑卒中护理: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的全面护理,包含但不限于病愈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三、脑卒中护理管理1.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 1.1 对每位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护理所需。

1.2 依据患者评估结果订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1.3 护士长负责审核和引导护理计划,并进行必需的修订和调整。

2.护理操作规程 2.1 护士执行护理操作前,必需了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2 护士执行护理操作时,应遵从无菌操作规范,保证操作安全。

2.3 护士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和知识。

3.定期病愈评估 3.1 每位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需进行病愈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生活自理本领、语言沟通本领、运动功能等。

3.2 护士负责定期进行病愈评估,并及时记录评估结果。

3.3 依据病愈评估结果,订立个性化的病愈护理方案,定期进行病愈训练。

4.饮食护理 4.1 依据脑卒中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偏好,订立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4.2 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保证患者获得合理的营养。

4.3 护士应与营养师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饮食需求及调整建议。

5.心理护理 5.1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变动,护士应进行及时的察看和评估。

5.2 护士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干涉措施,如倾听、关怀、劝慰等,帮忙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5.3 护士应与心理医生合作,供应相互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难。

6.家属教育 6.1 护士应向患者家属供应相关脑卒中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教育。

6.2 护士应引导家属正确理解脑卒中的病情和治疗进程,并供应必需的生活引导。

6.3 护士应鼓舞家属乐观参加患者的护理和病愈训练,供应支持和鼓舞。

脑卒中合并高热如何治疗

脑卒中合并高热如何治疗

脑卒中合并高热如何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病有80%~90%的患者合并发热,缺血性脑血管病有21%~40%合并发热。

高热原因主要有中枢性高热、感染性发热、吸收热及脱水热。

中枢性高热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常采用物理降温。

常用方法如下。

(1)首先应治疗原发病,如脑出血者应降颅内压;蛛网膜下隙出血者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给予止血药。

(2)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多饮水。

(3)物理降温可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

乙醇或温水擦浴,乙醇蒸发或局部血管扩张带走热量,擦浴时可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换另一侧,最后擦腰背部。

但在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体温下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发缙等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应盖上被子保暖。

也可用冰袋或冰帽降温,将冰块放入塑料袋内,系紧口,将冰袋放置于大血管处,即两侧腋下、大腿根部、颈部及头部,1小时更换1次,还可采用头戴冰帽,较冰袋效果好,用冰袋或冰帽时注意用纱布保护耳朵,防止冻伤。

(4)患者若无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及急性感染时,可用人工降温机降温。

经物理降温后,体温仍不下降者则用药物进行人工冬眠
疗法。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1. 导言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的状况,通常被定义为体温超过38℃(100.4℉)。

在患者出现高热的情况下,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减轻不适感,促进康复。

本文旨在介绍患者高热期间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恰当的护理服务。

2. 环境调节在患者高热期间,适宜的环境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调节:将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22℃-25℃(72℉-77℉)。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以确保患者舒适度。

•湿度调节:维持适宜的湿度,通常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闷热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和温度。

•降噪:减少环境噪声对患者的干扰,以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

3. 舒适性护理高热的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倦、不适和焦躁。

为了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以下护理措施是必要的:•床上用品:使用柔软、吸湿透气的床上用品,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呼吸,避免过度出汗和不适感。

•衣着: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空气流通。

•身体清洁: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擦拭体表、更换床单等,以保持身体清洁和舒适。

4. 饮食护理在高热期间,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合理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水分摄入:保持患者的充足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饮水应以小口、频次多的方式进行,避免一次性喝大量水分。

•轻食为主: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糊状食物、流质食物和半流质食物。

避免油炸、辛辣和高糖食物,以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

•常规巡饭:按照规定的时间给予饮食,避免让患者过长时间空腹或饥饿。

5. 用药管理在高热期间,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以下是用药管理的一些建议:•按时用药:确保患者按医嘱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误服。

•适应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
LOGO
目标体温管理作用
3 延长溶栓治 疗时间窗
2 控制颅内高压 1 神经保护作用
目标体温管理对脑卒中发热患者的作用
LOGO
1目标体 温管理?
2 脑卒中患者体 温管理的常用措 施及过程?
LOGO
目标体温管理定义
目标体温管理 是一种根据方案进行的体温管理策略
1更好地规范脑卒中患者的体温管理
2降低发热对颅脑损伤及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
PART 3
LOGO


1
药物治疗 (辅助)

温 2

亚低温治疗(常规)



3 控制常温治疗(新发展)
LOGO
亚低温治疗
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最常用的方法 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和脑组织耗氧量, 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LOGO
亚低温治疗
局部亚低温治疗:动 脉冰敷、擦浴、冰
水灌肠等
全身亚低温治疗:冰 垫、冰毯、冷空气 循环、静脉内置降
LOGO
神经保护
体温每下降1℃ ,脑组织代谢率降低6 %~7% ,氧代谢率下降6%~9% 可以有效地延缓大脑能量储备耗竭,减少 细胞内酸中毒,减缓缺血细胞的钙内流, 遏制氧自由基产生,改变凋亡信号,抑制 炎症及细胞因子生成,从而促进损伤的神 经功能恢复,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LOGO
目标体温管理作用
LOGO
复温期
复温期 指将患者体温 逐渐恢复至正 常状态的时期
护理重点 控制复温速率, 临床常用复温速 率是 ≤0.25℃/h , 12~20h使患 者体温恢复至 36.5~37.5℃
LOGO
适宜的复温速率是亚低温治疗成功与否的 关键,复温过快易引起反跳性高热、颅内 压增高等并发症,从而加重颅脑损伤

如何护理脑卒中发热患者

如何护理脑卒中发热患者

如何护理脑卒中发热患者发热在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可以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吸收热,或者是脑干病变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更多的是脑血管病并发症引起的发热,如肺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等,这类患者需要严密观察,认真做好护理,使其配合医疗,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

对于脑血管病合并发热的患者护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卧床休息,对于非瘫痪的患者也需要卧床,同时高热者需予半流质饮食,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流质饮食,每日摄入量为8.36~12.6千焦。

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饮食,劝告患者多饮水,成人每日至少3000毫升。

(2)体温在39℃以上者,给头部冰袋,39.5℃以上者,用乙醇或温水擦浴。

应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后病情加重。

对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时尽可能提供隐蔽环境,可使用屏风遮挡并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有安全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可使患者受凉。

体温骤退时,应给予保温。

(3)注意口腔护理,嘱患者饭后要漱口,并用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液漱口,每日3~4次,口唇干燥时可涂甘油润滑剂于双唇上。

注意皮肤的护理,因高热患者降温时出汗较多,应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以保持皮肤的清洁。

注意患者骨突出部位皮肤的颜色,有无发红。

如出现发红,要给予按摩并减轻局部的受压,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4)过热出现谵妄、昏迷时按昏迷护理,并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5)诊断未明确时,需及时留取各种检查标本,以便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尿标本的留取方法:嘱患者留尿时,男患者可直接把尿标本留到标本瓶中,女患者要把接尿的容器涮洗干净,如留取培养,尽量留取中断尿,以免化验时产生误差。

留取粪便时,把大便尽量排到容器中,取其不正常的部分,量要适中。

留取培养时,注意不要污染标本瓶。

需要做血涂片时,要在患者发冷寒战时进行。

疑似某种传染病时,要能够配合医师进行一般隔离,这样对患者及家属都有好处。

脑卒中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
则达 不 到降 温效 果 。
33加 强 皮 肤 护 理 、
5 0例 病 人 中 , 3 男 7例 , 1 女 3例 ; 出 血 2 脑 8例 , 梗 死 脑
2 2例 。其 中 , 冷敷 和 温水 擦浴 降 至 3 . 经 75℃的患 者 2 6例 , 冷 敷 、 水 擦 浴 效果 不 明显 , 加 用 酒 精 擦 浴 后 降 至 3 .℃的 温 再 75 患者 1 6例 , 固高 热患 者 8例 。 顽 所有 病 人均 采用 冰 帽 亚低 温 脑保护
窝 以 及 腹 股 沟 等 血 管 丰 富 处 , 每 次 放 置 时 间 不 可 超 过 2 n, 0 mi 以免局 部 冻伤 。也 可 以用 冷水 毛 巾敷 这 些 大血 管 走
鼓励 与 协 助 病 人 排 痰 , 昏迷 病 人 及 时 吸痰 , 液 黏 稠 为 痰 不 易 排 出 者 , 予 定 时 雾 化 吸 入 , 日 2 3次 。 用 超 声 波 的 给 每 ~ 利
量 . 而 起 到 降 温 的 目 的 取 3 %~ 0 从 0 5 %的 酒 精 2 0m1用 浸 5 .
痰 、 痉 、 感染 作用 闭 气管 切 开患 者应 置单 人 病室 . 分 泌 解 抗 。 有 物 及 时吸 出 。 格执 行 无菌 操作 . 8小 时 消毒 内套 管 1 . 严 每 次 每 吸痰 1次更换 1根 吸痰 管 。保 持 气道 湿 化 . 可定 时 气道 内 滴 入 湿 化 液 ( 化 液 配 制 : 理 盐 水 2 1 盐 酸 氨 溴 索 针 湿 生 0m . 1 g 。 1 ~ 0分 钟 1次 , 5m )每 5 2 每次 滴 入 4 5滴 。 管切 开处 覆 ~ 气 盖湿 润 的无 菌纱 布 , 每 日换 药 2次 , 持伤 口局 部干 燥 。 并 保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急性发作。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脑卒中患者,科学、安全、细致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基本原则1.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脑卒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心率不齐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脑卒中患者需要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护理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有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3. 预防感染: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免疫力较弱,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保持环境清洁。

二、身体护理1. 日常护理:脑卒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帮助其完成日常活动,如洗漱、更衣、如厕等。

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湿疹、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 营养支持:脑卒中患者经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导致饮食困难。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提供适宜的饮食,如质地软、易咀嚼和易吞咽的食物。

必要时,可通过饮食辅助器具辅助进食。

3. 定期翻身: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力性溃疡。

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压力。

三、运动康复护理1. 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合适的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床旁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2. 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行走、上下楼梯、手指灵活性练习等,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四、心理护理1. 提供情感支持: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消沉、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情绪,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重拾自信。

2. 康复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生活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认识。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研究进展

9 4 ・
J o u r n a l o f Nu r s i n g Sc i e n c e Ma y 2 0 1 7 Vo 1 . 3 2 No 卒 中发 热 患者 目标 体 温 管 理 的研 究 进 展
吴 冠虹 , 郑翠 红。 , 李华 萍。
效 的体 温控 制 与管 理 , 可 以 降 低 脑 卒 中 患 者 病 死
率 。 日标体 温 管 理 是 一 种 根 据 方 案 进 行 的 体 温 管 理 策 略[ , 用 于 心 脏 骤 停 复 苏 成 功 患 者 的 临 床
温治疗 ” 、 “ 亚 低 温疗 法” 、 “ 常温 控 制 疗 法” 。2 0 1 1 年, 国外 5个权 威 的 急危 重 专业 学会 经 过 系 统 综 述 、
内 高压 、 延 长 溶 栓 治 疗 时 间 窗等 作 用 。 关键词 : 脑卒 中; 发热 ; 目标 体 温 ; 体 温 管 理 综 述 文献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4 文献标识码 : A 1 ) o I : 1 0 . 3 8 7 0 / j . i s s n . 1 O O l 一 4 1 5 2 . 2 0 1 7 . O 9 . O 9 4
管理 对 心 肺 复 苏 患 者 脑 功 能 恢 复 具 有 积 极 的 作 用 。 目标 体 温 管 理 最 常 用 的方 法 是 亚 低 温 疗 法 , 通 过降 低脑 组织 代 谢 和耗 氧 量 , 减 轻 血脑 屏 障 损 伤 ,
减 少氧 自由基和 兴奋 性神 经递 质 的产 生 及 释放 , 是 脑
评价 , 联合 发布 了相关 的临床 实践指 南 , 推 荐 使 用
效果 较 好 , 故 有 研 究 者开 始 逐 渐关 注 其 在 颅脑 损 伤 、 脑 卒 中患 者 中 的应 用 前 景 , 目前 已成 为 神 经 学 科 治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病房是专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护理和治疗的场所。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高效和综合的护理,制定了本护理规范。

一、脑卒中病房的环境要求:1.1 温度和湿度:脑卒中患者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敏感,病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

1.2 通风和空气质量: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的积聚。

定期检查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1.3 光照:病房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和良好的照明设备,以提供舒适的环境。

1.4 噪音控制:尽量减少病房内的噪音,保持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休息和康复。

二、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求:2.1 个人卫生:定期为患者进行全身清洁,包括口腔护理、洗脸、洗澡等。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床疮的发生。

2.2 患者定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要,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肌肉僵硬和压疮。

2.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和体重变化,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2.4 排泄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清理患者的尿布和便盆。

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正常的排尿和排便习惯。

2.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合理使用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6 安全保护:确保病房内的环境安全,防止患者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定期检查病房内的设备和用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2.7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脑卒中的预防、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

三、脑卒中病房的护理管理要求:3.1 护理记录: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生命体征、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及时,并进行签名和审核。

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护理高热患者的常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按照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其次,高热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当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并在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中每2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下来。

如果需要,还应随时监测患者。

第三,高热患者需要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

每日摄水量应达到2500ml-3000ml。

如果患者不能进食,则应按医嘱从静脉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并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

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第四,对于体温高于39℃以上的患者,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冷敷、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等,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

冷湿敷法可以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大腿根、腋下、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

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时,婴儿每次应用100-300ml,儿童应用500ml。

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

第五,如果通过物理降温仍不能使患者体温下降,应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柴胡、安痛定肌内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银翘散、柴胡汤等。

用药后30分钟测量体温,观察热型。

如果出汗较多,应及时更换内衣,以防感冒。

如果体温急骤下降,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应立即给予保暖,以免降温过快或过低而导致患者虚脱。

一般来说,体温应控制在不低于37℃。

第六,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第七,对于躁动、幻觉的患者,应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同时,加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碰伤或坠床。

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防止舌咬伤,可用开口器置于上下磨牙间。

如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ICU目标体温管理

ICU目标体温管理

ICU目标体温管理目标体温是为实现某种治疗目的,期望机体达到的最佳体温值。

目标体温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最常用的方法是亚低温疗法,通过降低脑组织代谢和耗氧量,减轻血脑屏障损伤,减少氧自由基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及释放,是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涉及心脏骤停、脑卒中、重型颅脑损伤、新生儿缺血血氧性脑病、肝性脑病等。

心脏骤停后目标体温管理2015年,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学会给出关于心脏骤停后体温管理的建议如下:1、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如果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然昏迷时,推荐使用目标性体温管理(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2、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如果初始心律为非可除颤心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然昏迷时,建议使用目标体温管理治疗(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3、对于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不论何种初始心律类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然昏迷时,建议使用目标体温管理治疗(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4、采用目标性体温管理时,推荐维持稳定的目标值为32-36℃(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某些特定的人群是从较低(32-34℃)还是从较高(36℃)的目标体温中获益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5、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反对院前常规采用在恢复自主循环后立即快速、大量静脉内输注冰液体的降温方式(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院前心肺复苏中其他降温措施还没有被充分地研究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6、采用目标性体温管理时,建议持续的时间至少为24h(弱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脑卒中患者的体温管理欧洲卒中组织在2015年专门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体温管理问题发布了一份指南,推荐意见如下。

1、对于发生高热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尚不能给出任何用以改善功能预后和/或存活率的退热治疗推荐。

(低质量证据,弱推荐)2、对于正常体温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建议常规给予预防性退热治疗,作为改善功能预后和/或存活率的手段。

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护理

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护理
帽、 冰袋 是否 破损 , 始宜 少放 冰块 , 开 逐渐 减少 或增加 , 以防
寒冷 反应及冻伤 。采用 药物降温时 , 注意观察 生命体征 变 应
是 体温调节 中枢功 能紊乱所 致 。其 特点 化 及药物反应 , 有无大量 出汗而发生虚脱 , 出现虚脱 , 及 若 应 时给热饮料并注意保 暖。
观 的。 4 讨论
2 1 一般 物理 降温方 法 .
法及将 碎冰或冰 水装入 橡胶 冰袋 或 冰帽 。将 冰 帽戴 在患 者 的头部 让脑部处于低 温 环境 , 袋 置于体 表 大血 管处 , 颈 冰 如 部 、 下 、 股 沟 等部 位 。冰 块 融 化 后 , 时更 换 , 腋 腹 及 以保 证
应 经常更 换体 位 , 必要 时
每 2小 时 翻身 1 , 时按 摩骨 隆突受 压部 位 , 次 定 并应保 持皮
肤清 洁 , 时更 换汗 湿 的衣服 , 及 保持 被单 、 单干燥 整 洁 , 床 以 对 照组采用 传统 冰袋 , 帽降 温 冰 免发生褥疮 。脑出血常损害 丘脑 下部 的体温调 节 中枢 , 术后 常 出现 高热 , 高热 可使 机体代谢率 旺盛 , 组织耗 氧量增加 , 从 而加重脑缺 氧 。因此 , 高热则 是 疾病 转重 的预 告信 号 , 我们 在护理脑 出血术 后高热患者 时 , 除需 灵活掌握 物理 降温和药 物降温 的合 理选 择搭配外 , 还需要一 颗全心全 意为患 者服务 的赤诚之 心 , 这样 不 仅 可 降低 此 病 的死 亡 率 , 后 也 是 乐 预
焦虑及 抑郁心理 , 血糖易 于控制 , 少费用 , 少并发症 发 使 减 减
生 的可能性 , 形成 良性循环 , 值得常规应 用。
参 考 文 献
[ ] 薛耀明. 1 糖尿病 的诊断 与治疗 . 人民军医出版社 ,0 2:. 20 1 [ ] 王圣祥. 2 糖尿病 及其 并发 症 防治手 册. 学技 术文献 出版 社 科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脑卒中病房,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估。

一、护理目标1. 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瘫痪、意识障碍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窒息风险。

2. 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3. 预防并发症:脑卒中患者易发生压疮、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 提供心理支持:脑卒中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压力。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管理呼吸道: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时采取吞咽辅助措施,如饮食调整、气管插管等。

3. 防止压疮: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按摩和保持皮肤清洁,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4. 预防深静脉血栓:脑卒中患者常常存在瘫痪和活动受限,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进行被动运动和使用抗凝剂等,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5. 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提供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6. 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脑卒中带来的心理困扰。

三、护理评估1. 意识状态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定向力和语言能力等,以及时发现意识障碍的变化。

2. 神经功能评估: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肢体活动、感觉、平衡和协调等,以及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的变化。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救措施、护理要点、康复措施、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急救措施1.1 紧急呼救:脑卒中患者出现症状时,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1.3 保持体温稳定: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家属应及时调节环境温度,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二、护理要点2.1 定期翻身: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压疮,护理人员应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减少压力。

2.2 定时喂食: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护理人员应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并避免窒息。

2.3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三、康复措施3.1 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帮助恢复功能。

3.2 定期复诊:定期带患者到医院进行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

3.3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康复。

四、饮食调理4.1 低盐低脂饮食:脑卒中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食物,以减少血压升高的风险。

4.2 多摄入蔬果:蔬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4.3 饮食多样化:脑卒中患者应均衡饮食,多样化摄入各类营养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五、心理疏导5.1 沟通交流:家属应与脑卒中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

5.2 鼓励参与社交活动: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因病情而感到孤独和无助,家属应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

5.3 寻求心理咨询:如有需要,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脑血管病高热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病高热病人的护理

• 好,而物理降温有一定疗效;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 而波动3];无感染的血象征象,不伴寒战及其他感染 中毒征象5.脑卒中患者一旦形成中枢性高热,可使 脑水肿加剧,脑细胞受损加重,颅压增高,后者进一 步加重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 响患者预后.脑卒中后中枢性高热不同于一般的发 热,由于脑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受到损害,其热型 呈稽留热,且药物降温常不能达到较好疗效,因此应 采取冰袋,冰帽,静脉输入低温液体等一系列综合降 温措施.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护理,以有效控制 中枢性高热,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 脑卒中致体温调节中枢直接或间接受损,并 可阻断体温调节的传导通路,导致高热和散 热机制失衡,从而出现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 热临床特点为体温骤然升至40℃以上,持续 高热数小时至数天,无寒战;体温分布不均匀, 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身体两 侧体温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全身皮肤干 燥无汗,四肢厥冷;单纯药物降温效果
冷袋和水囊降温法
• 化学冰袋可以通过传导作用吸收机体热量, 而且铵类化合物因其理化性质具有吸热作 用,两者合并使体温调节定点下移,导致 体温下降,同时由于化学冰袋重量轻、不 易破裂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减轻了护士 的工作量。
• 普通冰块形状固定,不能与体表接触,容易滚动、 脱落、不易固定。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盐水冰袋降 温的实验研究,发现10%的盐水冰袋在室温18-24 度的环境下持续3小时时其温度仍在-5度。低温持 续时间长,在融化过程中其形态为霜冰混合,冰 袋很松软,能充分与体表接触,易于固定,用于 高热病人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块降温。
• 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 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定时翻身或改变身体受压部 位,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防止压疮的发生. 保持二便通畅,有留置尿管者应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防止尿液逆流引起尿路感染.2.5避免引起颅高压 的各种因素抬高床头20~30.,头颈部不要扭曲,使 脑静脉回流通畅.促进脑脊液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气管内的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要轻,每次 吸痰时间限制在10内2.吸痰前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根据病情适当选用镇静剂.避免患者因烦躁,对抗约 束带等原因引起颅高压.同时注意有无尿潴留等情 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发热患者的目标体温管理脑卒中是由血管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局灶性损害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热是脑卒中后常见现象50%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发热症状。

美国心脏/卒中协会的卒中指南将体温>37.6摄氏度定义为发热。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温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控制高热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颅脑二次损伤率及感染率。

控制性常温是采取措施将顽固性高热控制在36.0~37.5℃,在降低高热患者核心体温的同时,控制或抑制其潜在的不良反应,比如寒战。

相比亚低温,控制性常温实施方便、无需复温,不会发生免疫抑制和凝血功能障碍预防发热还可以预防与发热相关的炎性反应,已成为神经重症治疗领域的新发展方向。

一.病情观察1.体温:除按护理常规测外,还应随时测量,以便准确掌握体温动态变化,有些患者高热时颜面潮红,热退后恢复正常,也可做为观察内容之一。

2 脉搏:高热病人通常脉率快,一般体温增加1℃脉率增加10 次,但有的患者无此规律,其脉率明显少于体温度数,是伤寒病的体征之一。

如果脉搏细弱而快应注意是否合并休克。

3 呼吸:高热病人可能出现呼吸增快,如果过于急促,或伴有发绀,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4 血压;脉搏减弱变化,可间接反映血压正常与否,但应于病人原来的血压比较。

如果脉搏突然变弱或摸不清,多由血压降低所导致,应立即测量血压协助诊断。

5 神志:高热伴有神志改变,如:谵妄、朦胧、嗜睡以及昏迷等,说明病情危重,应随观察及早发现,为医生提供病情。

6 尿量:长期高热对水的需求量增加,可以引起水的代谢紊乱因血容量不足而出现少尿。

当肾脏受累时也会出现少尿,因此护士要详细询问患者每日排尿量。

一旦发现尿少或尿闭,应准确记录24h 液体出入量,供医生诊断参考。

2实施降温措施2.1物理降温2.1.1冷敷降温查无漏水后可放置在枕下、前额、颈部、双腋窝、双胭窝以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0 min,以免局部冻伤。

也可以用冷水毛巾敷这些大血管走行处。

每3—5分钟更换1次。

2.1.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给病人擦浴。

部位为四肢、颈部、胴窝、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

擦拭时间应稍长,以助散热。

禁擦前胸、后项以及脚心,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

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擦拭过程中注意为病人保暖,擦拭后为病人更换衣裤。

半小时后测体温。

2.1.3酒精擦浴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利用酒精蒸发带走热量。

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取30%一50%的酒精250 m1.用浸过酒精的毛巾缠在手上,自颈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再从侧胸经腋窝沿上臂至手心。

边擦拭边按摩,同法擦另一侧。

然后将病人侧卧.自颈椎以下擦拭全背部。

露出下肢从髂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

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至踝部。

最后从股后经胭窝至足跟.边擦边按摩2—3遍,禁擦前胸、后项、腹部及足心。

擦拭过程中脚部应放热水袋。

2.2冰帽亚低温脑保护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用冰帽进行亚低温脑保护效果更好。

3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反应以及肢体活动情况,每30分钟测脉搏、呼吸、血压1次,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同时出现两慢一高,即呼吸、脉搏慢,血压升高。

应及时通知医生。

3.2体温监测体体温监测是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肛温在32—34℃为宜。

过低(310c以下)易出现心肺并发症以及因病人反应迟钝而影响观察。

过高(35℃以上)则达不到降温效果。

3.3加强皮肤护理高热病人口腔黏膜干燥,易引起口腔炎,以及黏膜糜烂。

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

清醒病人晨起、饭后帮其漱口。

口干裂时,涂植物油或者甘油;昏迷病人每日彻底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或者间断用洗必泰漱口液棉球。

昏迷病人每2小时翻拍背并且按摩骨突处.以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和压疮,身体褶皱处涂爽身粉。

3.4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与协助病人排痰,为昏迷病人及时吸痰.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者,给予定时雾化吸入。

每日2-3次。

利用超声波的声能将药液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增加纤毛活动能力.解除支气管痉挛,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起到化痰、解痉、抗感染作用。

气管切开患者应置单人病室.有分泌物及时吸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吸痰1次更换l根吸痰管。

保持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处覆盖湿润的无菌纱布,保持伤口局部干燥。

3.5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昏迷病人及尿失禁病人留置导尿管。

防止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尤其翻身时更要注意。

每2周更换导尿管1次,导尿时一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尿液颜色及性质,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病人可以自行排尿时,应尽早更换为外接尿器,以减少感染机会。

每次大便后温水擦洗臀部,涂爽身粉。

3.6营养撮入高热使机体代谢增加,热量消耗增大,水分排出多.易发生营养不良,必须供给充足水分、营养物质等。

高热病人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故应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不能经口进食时,采用鼻饲提供营养。

采用的食物配方为:牛奶、新鲜鸡蛋、食盐、鱼汤、鸡汤、排骨汤、米汤、菜汤、新鲜果汁等。

并做好鼻饲管道的护理。

患者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完毕后,抬高床头300。

400后再进行管饲.以防误吸。

目标体温目标体温是为实现某种治疗目的,期望机体达到的最佳体温值。

体温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4摄氏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相对稳定,但易受环境、社会、生理及疾病等多因素影响,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对人体设定目标体温,目的在于将体内环境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促进机体康复。

目标体温管理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已经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

特别是在重症神经科治疗领域,体温的良好控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病情的转归。

目标体温管理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标体温管理最常用的方法是亚低温疗法,通过降低脑组织代谢和耗氧量,减轻血脑屏障损伤,减少氧自由基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及释放,是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涉及心脏骤停、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新生儿缺血血氧性脑病、肝性脑病等2目标体温管理对脑卒中发热患者的作用2.1神经保护作用神经保护是指直接作用于脑组织,以拯救或延迟尚存活的缺血半暗带细胞发生梗死的疗法,而非对组织进行再灌注。

体温每下降1℃,脑组织代谢率降低6%~7%,氧代谢率下降6%~9%,可以有效地延缓大脑能量储备耗竭,减少细胞内酸中毒,减缓缺血细胞的钙内流,遏制氧自由基产生,改变凋亡信号,抑制炎症及细胞因子生成,从而促进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有文献报道,目标体温管理可改善心脏骤停后的神经功能及促进预后,故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目标体温管理为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的首要神经保护治疗策略。

由于许多现有的神经保护疗法对出血及缺、可行,所以理想的神经保护措施应尽早启动。

2.2控制颅内高压颅内压(ICP)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0mmH2O(2.0kPa),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积极控制颅内压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目标体温管理被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是控制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较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2.3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在周边区可能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一般认为“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内可恢复有效灌注,可全部或部分恢复功能,这个时间就是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

目前溶栓治疗的最大时间窗已经延长至4.h,伍丽红等探讨应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溶栓组,一些超出目前规定时间3脑卒中患者实行目标体温管理的措施3.1药物治疗根据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发布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对脑卒中发热患者(体温>38摄氏度),临床医生应根据专业知识判断发热的原因,给予退热药物,降低患者体温。

药物治疗适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未受损的患者,脑卒中患者中存在一部分体温调节受损的中枢性高热患者,实践过程中应加以辨别。

3.1.1常用药物临床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酚、布诺芬、阿司匹林等,脑卒中高热患者常用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

3.1.2目标体温药物降温较难获得恒定的目标体温,体温会根据机体功能、药物作用的不同而有所波动,且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方法比药物治疗更容易达到目标体温。

故在脑卒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中,药物治疗一般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3.2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是国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脑保护治疗,如心肺复苏、心脏手术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也是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最常用的方法,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和脑组织耗氧量,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3.2.1常用方法根据低温实施范围将其分为局部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

局部亚低温治疗包括大动脉冰敷、擦浴、冰水灌肠、鼻内制冷等;全身亚低温治疗包括冰垫、冰毯、冷空气循环、静脉内置降温导管等。

水循环降温冰毯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亚低温治疗设备,操作简便,且能较准确地控制目标温度。

国外常用水凝胶降温贴及静脉内置导管降温法来获得亚低温,研究发现其降温速率比水循环降温毯更快,且患者舒适度高,特别是对老年患者,但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

3.2.2目标体温临床上根据目标体温的高低将低温治疗划分为轻度低温治疗(34.0~35.9℃)、中度低温(32.0~33.9℃)深度低温(30.0~31.9℃)、超深度低温(<30℃)。

亚低温治疗包括轻度低温治疗和中度低温治疗,患者的目标体温范围为32~35℃。

最佳的目标体温选择目前仍不能确定,国外实验研究显示,控制治疗温度为33~35℃,其治疗效果与温度低于30℃者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相似,但全身并发的发生率更低[7],可作为一个合理的温度选择范围[33]。

3.3控制常温治疗控制常温治疗是近年来神经重症治疗领域的新发展,与亚低温治疗相比,选择常温进行治疗与人体正常状态更接近,实施方便、无需复温,且不会发生免疫抑制和凝血功能障碍,预防发热还可以预防与发热相关的炎性反应。

可选用方法基本同低温治疗,但是具体实施操作时选择的目标体温不一样。

国内习惯将控制常温治疗归入亚低温治疗范畴,故控温范围较宽泛。

一般是采取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6.0~37.5℃,在降低发热患者核心体温的同时,控制或抑制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