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研究相关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 第3期兵团教育学院学报v ol118 N o13 2008年 第3期JOURNA L OF BINGTUAN E DUCATION INSTITUTE Jun.2008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研究相关问题分析①
闫卫华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 要: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结构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等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结构;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48(208)03-0041-03
An Analysis on Personnel T raining Structure of H igher Education
Y AN Wei-hua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 injiang,832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 onnel training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aper examin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human capital theory,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K ey w ords:pers onnel training structure;higher education;economy developmen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2006年毛入学率已达22%,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作为重要的调节机制,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生产技术结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人才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教育部推出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偏差”。对此,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强调“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章讲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问题,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已将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摆在了重要位置。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基点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马克思认为,在同一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提示了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1962年,英国教育经济学家J. E.韦锥发表了最早的以《教育经济学》为书名的专著,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雷思里与布林克曼《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约翰・克雷迪《高等教育经济学》等,这些研究对高等教育的经济学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由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教育经济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系统化和理论化。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经济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相继出版了一批论著。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教育经济学讲座》,厉以宁著《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原理》,王善迈主编的《教育经济学概论》等。目前,高等教育经济学
—
1
4
—
①收稿日期:2008-03-15
作者介绍:闫卫华(1969-),女,石河子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也已逐步形成学科,并有相关专著和教材,如王培根的《高等教育经济学》、史万兵的《高等教育经济学》等。
来源于西方经济学,并与教育学有机结合,形成了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以及高等教育经济学这一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推进作用,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学界共识,成为研究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点。“教育结构体系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是不断由不适应到适应,再由新的不适应到新的调整过程”。建立在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合理规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建立适应市场的的学科、专业、层次、类型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二、人力资本理论是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西奥多・W・舒尔茨研究了美国五十年农业发展,形成了人力资本学说。他指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人力、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称为人力资本。舒尔茨对教育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了定量研究,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能力。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确立了人力资本的重要地位。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及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都具有开拓意义。爱德华・丹尼森通过精心的分析计算,论证了1929-1957年间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3%的份额要单独归于美国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有了一种全新的看法,在人力资本的核心部分,即人才培养方面,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已为许多政府和管理者战略投资所应用。对于以人才为核心的集知识创新、传播为一体的高等教育而言,人力资本理论更是指导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理论工具。人力资本理论对于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重要价值。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应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分析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供需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对策。
三、高等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研究有密切相关性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且通过就业结构、人才结构、科技结构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推动了高等教育数量的扩张和结构的变迁。尤其是60年代后,各国更是把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作为高教改革的一大重点。1976年,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里曼着眼于高教结构与就业市场匹配问题,出版了《过度教育的美国人》,他把美国70年代初以来造成教育收益率下降、“许多受过教育的青年工人难于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等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过度,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并从供求双方的变化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1985年,教育经济学家莱文等人对教育过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过度教育”的具体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多用莱文的标准来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存在教育过度问题。教育过度的结果就是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教育程度的工作,出现毕业生的暂时性、摩擦性失业。西方关于高等教育结构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对各国后续相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关于教育结构方面的著作中,郝克明编写的《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是目前反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论著,此书运用了大量调查研究论述了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六国高等教育结构》,系统研究了美、英、法、德、日本和前苏联六个国家高等教育类型、层次、课程和专业结构等主要方面。研究高教结构失衡问题的董泽芳教授,从流层结构(相当于程度结构)、流向结构(相当于类别结构)、流型结构(相当于体制、形式结构)和流域结构(相当于布局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问题。
高等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研究有密切相关性。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构成状态,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地区结构等。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功能,人才培养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人才培养子系统的子结构。高等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具有宏观和微观的重要区别,但又有着密切联系。高等教育结构是宏观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涵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构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框架基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又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充实和体现。因此,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离不开高等教育结构,但又不能等同于高等教育结构。同时,还有必要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进行比照分析。学科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学科和专业的构成方式。我国
—
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