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悖论问题的问题及其消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善恶有无中间状态 一个人或一个行为在道德上要么是善的, 要么是恶的,每一个都会想到要问这样的 问题:可能同时是这两者,即一方面是善 的,一方面是恶的。人们的经验似乎证实 了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 康德认为,哲学家的责任是尽可能不承认 有这种中间状态,因为,如果模棱两可, 一切道德准则都将失去其确定性和稳定性。
2、善恶祸福概念混淆
由于善恶的评判任何时候都需要理性,因此康德 举例说,一个人接受一个外科手术,毫无疑问会 把这个手术当做一种祸或苦,但他以及每个人都 通过理性把它解释为善的。人作为一个有限的理 性存在者,为了自然的需要会随时考察自己的福 和苦,但他拥有理性还有一个更高的目的,“也 就是不仅仅要把那本身就是善或恶的、且唯一只 有纯粹的、对感性完全不感兴趣的理性才能判断 的东西也一同纳入到考虑中来,而且要把这种评 判与前一种评判完全区别开来,并使它成为前一 种评判的至上条件。”
05年:所谓的道德悖论,就是同 一道德价值实现的行为中出现两 种结果,这个结果既是道德的、 又是不道德的。 06所谓道德悖论是这样一种自相 矛盾,它反映的是一个道德行为 选择和价值实现结果中同时出现 善恶两种现象的对立。
四、道德悖论问题的问题 道德何以可能的条件即自由概念的 缺位
道德学说中善恶好坏概念的严重混淆
4、分苹果事例
两个人分一大一小苹果。从道德角 度看,谁先拿,并拿了小的,就是 道德的;另一方就是不道德的。但 是先拿的人把善名留给了自己,而 把不道德的恶名留给了对方
5、金妮拾金不昧事件
辽宁本溪市一位小学生金妮拾到巨 款,还给失主,但是她希望失主能 够送给她一面锦旗。失主安英淑不 但没有这样做,还振振有词:锦旗 我是不会送的,我一分钱也不给,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她不还给我就是犯法,我可以 告她。
3、实践或行为逻辑
一般的定义是:主体 在进行价值选择和实 现过程中所必然产生 的矛盾,使得行为中 同时出现善恶两种结 果并存现象。
二、道德悖论研究者所使用的经典实例
学雷锋 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医院救死扶伤行为 分苹果事例 金妮:拾金不昧
1、学雷锋
过去在学雷锋宣传时,经常有这样的报导: 一位学雷锋者在为附近群众免费修理锅碗瓢 盆,于是在他前面排起了长龙。报导的目的 是宣传学雷锋的好心人,如果没有长队,宣 传就没有任何效果。值得思考的是:排队等 候的人完全不是来学雷锋的,而是专门来拣 小便宜的。因此,培养一个学雷锋的人就同 时造就出几十个或更多的贪小便宜的人。以 为这样可以改进社会风气实在是极大的误 解。——矛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化前景》
六、道德悖论(Paradox)与道德两难 (Dilemmas)
道德悖论是行为中善恶同在
道德两难是行为准则之间的冲突
康德对亚里士多德中道理论批判
德性是一种广义概念
道德悖论问题的问题 及其消解
the End
2、善恶有无中间状态(续) 如果道德法则在理性的判断中自身就是行 为的动机,在道德上就是善的。假如法则 没有在一个行为中规定人的行为,就必然 会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动机对此人的行为进 行规定并发生影响,由于这种情况在上述 前提下只有通过此人把这个动机(连同对 道德法则的背离)纳入自己行为的准则才 会发生(这时他就是一个恶人)。因此, 人的行为意念就道德法则而言没有中间状 态。
2、善恶概念
善是欲求能力的必然对象,而恶是能力必然厌恶的 对象。祸福永远只是和我们快意和不快意、痛苦与 快乐情感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称之为善的, 在每一个有理性的人判断中都是一个欲求能力的对 象,而恶则是厌恶的对象,因为这种判断除了感官 之外还需要理性。由于人这种存在者是受到自然秉 性的限制,人的理性一个不可拒绝的感性方面的任 务就是照顾自己的利益,
2、救助弱势群体行为
救助弱势群体的善举,在产生善果 的同时也可能会在两个方向上造就 恶Fra Baidu bibliotek:可能救助了不该救助的懒汉、 懦夫,使之不劳而获;可能诱发不 劳而获的依赖思想
3、医院救死扶伤行为 医院或医生在遇到一个身无分文的病人 时,该不该救助呢?如果救治的话,费 用自己出,这种情况一多,则医院或医 生无法承受;如果不救,则是不人道的。 按照传统道德观念,医生或永远应该救 治;但这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而保 全另一方的利益是不能够作为普遍的道 德规则坚持的。
三、典型的几种道道悖论的定义
最常见的定义 国内比较权威对道德悖论的定义
1、最常见的道德悖论定义
道德悖论是道德现象世界中 的一种特殊矛盾,是一种出 现在行为选择中的结果,这 个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 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在行 为的选择合适实现过程中, 善恶对立在结果中的表现
2、国内较为权威的对道德悖论的定义
2、善恶有无中间状态(续) 如果存在善,其对立面就是非善。非善有 两种情况:纯然缺乏善和积极的恶。善的 行为是以道德法则作为动机的,其善为a. 非善则为0,但这是缺乏道德动机的结果。 然而,人们行为中确实存在动机,因此, 缺少任性与法则一致,这只有作为一种对 任性的事实上的相反的结果,只有一种通 过恶的任性的结果才是可能的。善恶行为 不同是行为准则的不同,因此善恶之间不 存在任何中间状态。
五、道德悖论问题的消解
语意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由是德性行为的前提条件
善恶有无中间状态
1、语意上消解 如果任何一个行为,如果是善的,在其结 果中同时存在恶,那么反过来可以说,任 何一个恶的行为,其结果中同样也同时存 在着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任何一个 行为都是非道德的,即没有道德意义;或 者是,善恶概念在我们的语言中自行取消, 就是说本来就不会出现这两个概念。
2、善恶概念
考察自己的福和苦。但是人具有理性的一个更高的 目的是,就是除了考察自己的幸福、快乐与福和苦, 而是要不仅仅把那本身就是善和恶的东西一起纳入 到考虑中来,而且要把这种评判和前一种评判完全 区别开来,并且使它成为前一评判的至上条件。否 则,人具有理性就不仅仅没有超出动物之上,甚至 处在动物之下。人的理性如果只是用来为考虑那些 动物使用本能而作事情,那么,人就是一种意义不 大的存在者。
2、善恶祸福概念混淆
如果德性以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为根据,那么, 道德批判就只能是经验性的了,善(Gut)就是与 快乐的感觉结合着的东西,而恶(Büse)则是和 引起痛苦的东西相关了。在康德看来,善恶是按 照能够普遍传达的概念、通过理性判断的,而不 是根据个别主体的感受性的感觉来评判的。快乐 主义以及幸福论伦理性学失误原因之一正是混淆 了 善 和 福 ( Wohl ) 与 恶 和 祸 ( Übel ) 或 苦 (Weh)。善恶与祸福是根本不同的两对概念, “福或祸永远只是意味着与我们的快意或不快意、 快乐和痛苦的状态的关系。”而“善或恶任何时 候都意味着与意志的关系。”
1、什么是自由(续) 康德由此得出道德的第一个命题:只有 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第二 个命题: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 价值不取决于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决 于行为的准则;第三个命题:责任是由 于敬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
1、什么是自由(续)
行为主体的意志,不受外来原因 的限制而独立的起作用,这样的 意志就是自由意志。所以意志自 由就是意志自律。
1、什么是自由
善:康德认为,世界上只有善良 意志是唯一自在的善,是无条件 的。理解、明智、勇敢、判断力、 财富、幸福等,从多方面看,无 疑是善的,令人称慕。但是也可 能是极大的恶。
1、什么是自由(续) 因此,善良意志并不因为它所促成的事 物而善,也不因为其期望的事物而善, 它是自在的善。善良意志是通过责任 (Pflicht)概念体现出来的。康德分析 了三种行为:和责任相抵触的;合乎责 任的行为,但是由于另外的爱好所驱动 的(商人童叟无欺);合乎责任并且有 直接的爱好去做的行为(保全自己的生 命)。
道德悖论问题的问题 及其消解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宇海金
一、什么是悖论、悖论的几种形式
形式逻辑悖论 辩证法意义上的悖论 实践或行为悖论
1、形式逻辑悖论
违反了形式逻辑规则 而导致的思维混乱。 在特定的语境下,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一 致产生的矛盾现象。
2、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
反映的是事物内部包 含的相互依存和相互 依赖、在一定条件下 又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