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真题解析:因果关系的认定.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考真题解析:因果关系的认定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第2题(2016-2-2)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
对于因果关系的中断,要注意介入因素的作用,如果介入因素是异常的,独立、直接地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当然发生因果关系的中断。
如果介入因素虽然没有独立导致危害结果发生,但它是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此时因果关系仍然中断。
同理,如果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起了一定作用,但作用较小,前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就不中断。
选项A中,甲的伤害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之间介入了第三人乞丐的独立行为,这一介入行为并不是故意伤害行为通常会导致的行为,即介入因素很异常。
因此,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选项C中,丙停车这一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作用较小,不阻断因果关系。
因为丙停车主要是因为交警指挥不当,所以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选项B错误。
在被害人行为作为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不得不或者几乎必然实施介入行为的,或者被害人实施的介入因素具有通常性的,即使该介入行为具有高度危险,也不隔断犯罪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选项B中,若李某不跳江,结果是遭受砍杀,而跳江是避免遭受砍杀。
也就是说该行为是受害人在紧迫情形下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可以说是别无选择的。
因此,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选项D错误。
陈某给丁汇款是因为丁的敲诈勒索,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是存在事实认识错误,而因果关系是客观上的联系,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
学习有任何疑问,可加小编微信(falvjiaoyuwang)咨询哦!
精彩链接:
2018年法考试卷一各科目学习建议
2018年法考试卷二各科目备考方法
15分钟一堂课: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移动班,法考学习神器!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计算机化考试模拟作答系统免费体验
法律微课堂,普法小视频:听课+答疑,您身边的法律专家【直播视频回放】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网上辅导高清视频/移动班/真题班火爆热招
责任编辑:w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