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 3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汽油机(量调节),
v
s 1 ps
pa a
1 1
• 负荷↓ →(节气门小)→ △pa ↑ → pa ↓ → ηv ↓ 。 • 负荷↑ → Pa增加(系数、速度),Ta略微增加,充气效率增加。
• 柴油机(质调节)负荷↑→ pa不变, Ta ↑→ηv基本不变或略微下降
10:14:15
14
3、进气终了的温度 Ta :
5、压缩比 ε ε↑→Vc ↓→残余废气量↓→ ηv↑
0.03~0.06 0~0.03 0.05~0.16
10:14:16
16
6、配气定时
v
s 1 ps
pa a
1 1
由于进气门迟闭,有效容积系数ξ<1 ,新鲜充量的容积减小, 但pa值却可能因有气流惯性而使pa ↑,合适的配气定时应考 虑ξ* pa具有最大值。
k
Pb
k
1 k 1
1.813
Pr 2
声速C KRT
当Tr=700~
1100K时,可
达500~
700m/s
10:14:15
6
• 亚临界排气:随着废气排出、缸内压力的下降排气流动转入亚临界排气, 此时废气流量决定于气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力差,和气门有效开启面积
排气形式分类(按做功):
• 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
10:14:15
8
进气损失→X 三、换气损失 (W+X+Y) 排气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 W; 强制排气损失→ Y。
• W:自由排气损失:由实际循环线外侧、理 论循环线内侧、Va的平行线所组成的面积, 在计算指示功时不记录此部分面积。是实际 循环相对于理论循环损失的部分,仅作为换 气损失而不是泵气损失的组成部分。
°~160 °; • 非增压发动机一般为20 °~80 °。
10:14:15
5
换气过程详解
排气提前角
排气迟后角
一、排气过程
【180 ° + γ(30 °~80 °)+ δ (10 °~35 °)】≈(220 °~295 °)
排气形式分类(按速度):
超临界排气:废气流量与排气管内压力无关,只决定于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和气 门有效开启面积。排气初期:排气为超临界状态,此时缸内废气压力约为 0.2~0.5MPa,Pb/Pr > 1.9(临界值),废气以当地声速c(m/s)流过排气 门开启截面。

进气状态s: 非增压发动机指节流阀前;

增压发动机,指增压器压气机出口的状态。
意义:ηv↑→m1 ↑→Q1 ↑→pme ↑→PL ↑→ Pe↑,即动力性可以提高
10:14:15
10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公式推导

1m、1 设,进则气进完气成终后了缸缸内内残总余工废质气质质量量m为a=mmr,1进+入m新r鲜,工质质量为

一般的角面值不变化(凸轮一定、气门升程规律一定),而时间变短,
时面值下降,换气过程就相对困难(阻力系数λ增加)。
• 在具体的发动机中,角面值一般不随转速而变化,则高转
10:1速4:1时6 ,时面值减小。
20
• 2、进气马赫数Ma:
Ma
=
v
m
/c,
v
m
=
vvs
Ft
• 进气马赫数Ma是进气门处气体的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c的比值。
则,加冬,天动与力夏性天提相高比。,冬天的充气效率低,但功率大,m1增
高原时(温度不变),充气效率不变,动力性下降(Pa下 降)。
10:14:16
10.23
18
§3.3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 从影响因素出发,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主 要有:
• 减小进气系统阻力:提高pa • 合理匹配配气相位:综合优化有效容积比
• 主要阶段及特点如下:
10:14:15
3
• 配气定时(配气相位)图
1、排气提前角γ=30°~80 ° :从排气门打开到 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作用:①在活塞上行时排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 积,减小排气阻力; ②高温废气迅速排出可减小发动机热负荷;
2、排气迟闭角δ= 10 °~35 °:从上止点到排气 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
Ts/Ta↑, a v
充气效率有所增加。
一般情况下,充气效率与(Ts/Ta)m 成正比,m≈0.250.3.
转速增加,作用时间短Ts/Ta增加;负荷增加缸壁温度增加, Ts/Ta减小。
环境压力
Ps对充气效率没有影响。
Pa Ps
1 C1
Ps RTs Ps
1 C2
C3
Pa=ps-1/2λ*v2*ρs,两端同除以Ps, 可见,Pa/Ps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为常数,充气效率不变。
发动机原理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本章目的: 了解换气过程的情况, 分析影响充气量的因素, 寻找提高充气量的途径。
10:14:15
1
§3.1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作用:尽可能排除缸内废气并充入尽可能多的新鲜工质。
每循环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 (m1) Q1 e L
对性能影响:影响到汽车的经济性、排放、噪声及乘坐的舒
n a (接触时间短)
10:14:16
15
4、3、残余废气系数
v
s 1 ps
pa a
1 1
v ,而且使燃烧恶化。特别是①汽油机低负荷运转时(m1 ,mr
变化不大) 稀释可燃混合气,使燃烧过程缓慢 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变
差。
范围:
四行程非增压柴油机 四行程增压柴油机 四行程汽油机
特点:自由排气阶段排出废气量与转速无关,时间虽短但占60%以上。 自由排气结束的标志为:Pb=Pr;在Pr=C,Tr=C,Vr=C
• 强制排气阶段:克服排气系统阻力活塞强制推出废气(一般从下止点算 起)。
10:14:15
7
二、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关闭
作用:活塞下行、缸内容积增加、缸内压力下降。
v
s 1 ps
pa a
1 1
Ta =T0+ a Ta >T0 的原因是: ①高温零件加热; ②残余废气加热; ③进气预热。
a a v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力求降低 Ta 值。例如,将
高温排气管与进气管分置于气缸两侧,控制进气预热,适当加大气门叠开角等, 均有利于降低 Ta
影响因素: 负荷 a
• 环境压力-缸内压力>进气系统阻力,吸入新鲜 工质。
• 提前角:0~40°CA 足够开启面积,阻力; • 迟关角:40~70°CA 利用气流惯性,多进气
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设计或控制最佳进气迟 关角,对改善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
(180º+ α (0-40º) +β(40-70º)≈220-390 °)

• 其中: λ——管道阻力系数;

ρ——进气状态下气体的密度(kg/ms);

v ——管道内气体的流速(m/s)。
• 可见,△pa主要取决于管道阻力系数与气体的流速。
10:14:15
12
•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 1、转速的影响
v
s 1 ps
pa a
1 1
• 若n ↑→ ( λ + v )↑→ △pa ↑→ pa↓→ ηv ↓(对比汽、柴充气效
下图随进气迟关角的增加峰值的外包络线逐渐下降(ξ↓)
随进气迟关角的增加峰值越靠近高速区域。
合理匹配β可以改变发动机的扭矩特性,功率特性。
ηv
10:14:16
进气迟关角β↑
n
17
10.20 7、进气或大气状态Ts、Ps
环境温度Ts
v
1
s ps
pa a
1
1
随环境温度的增加,环境温度与缸壁等热部件的温差减小,
率图、Pa图)
• 两端低(自然中间就高了),出现的峰值转速决定于进气迟关角。
• 低速时,由于进气流速低、惯性小,活塞上行时进气反流。
• 高速时,时间短,进气惯性没完全利用,同时进气阻力降增加,下降更 剧烈
• 柴油机无节气门λ小,所以充气效率高且下降平坦。
10:14:15
柴油机
汽油机
13
• 2、负荷的影响(n一定)
Ps RsTs
Va Vs

4、因为PV=mRT,有P/RT=m/V=ρ;Va/Vc=ε,

Vs/Vc=(Va-Vc)/Vc= ε-1

5、将3式分子分母同除以Vc,且对于理想气体有Ra为常数,可
以推出

v
s 1 ps
pa a
1
1
10:14:15
11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v
1
s ps
pa 1
适性等。
要求:尽可能合理地延长换气时间: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排
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理论上进排气各占180°(合计360 ° )曲轴转角。
实际上由于发动机转速高,一个行程的历时只有
60/(6000*2)=0.005s=5ms, ∵时间短→充气不足,排气不净→ Pe↓。 ∴要尽量延长进、排气时间(换气过程),即扩大进、排气的
• 使得W+Y的面积最小可以降低换气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10:14:15
9
§3.2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 一、充气效率定义: • 充新气鲜效工率质:量实(际m进s)入的气比缸值的。新鲜工质量(m1)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 • 测量方法: • 充气效率可直接测定,用空气流量计测出发动机每小时实际充气量m1(kg/h) • 理论充气量ms(kg/h)由下面的公式算出:
作用:利用压力差和废气流惯性尽可能排净出废 气。
3、进气提前角α=0 °~40 °:从进气门打开 到上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作用:在活塞下行时进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 积,新鲜工质可以顺利流入气缸;冷却燃烧室 壁面以降低Ta提高充气效率。
10:14:15
4
• 4、进气门迟闭角β=40 ° ~70 ° :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这段曲 轴转角。
和惯性进气。
• 减小排气系统阻力:降低残余废气系数 • 减小进气加热:降低Ta
v
s 1 ps
pa a
1 1
10:14:16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Pa)

一)减小进气门处的阻力

在整个进气系统中,进气门处的流通截面最小且截面变化最大,因此
增大此处的流通能力并减小流动损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a 1
• 可见,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有:环境温度和压力Ts,Ps、进 气终了的气缸温度和压力Ta,Pa、残余废气系数r、压缩比ε 及气门正时引起的有效进气体积系数ξ等。
• 进气终了的压力pa
pa v

式 (中 kP,a)。pa
V 2
2
pa = ps pa
为气体流动时,克服进气系统阻力而引起的压降
曲轴转角。
组成:从排气门开启--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
410º~480º曲轴转角。一般分作自由排气、强制排气、 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10:14:15
2
• 配气定时(配气相位):
进、排气门开、关的曲轴转角 时刻称为配气定时(相位),
• 用相对上、下止点的曲轴转
角的环形图来表示则称为配 气定时图。
• 作用: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和压力 差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 量。
• 5、气门叠开δ + α :由于排气门 的迟闭和进气门早开,存在进、排 气门同时打开的状态,称为气门叠 开(气门重叠)。
• 作用:扫气,清除残余废气,减小 残余废气系数;
• 降低高温零件的温度(降低Ta提高 ηv)
• 但要保证不应产生废气倒流现象。 • δ + α范围:增压发动机可达 80
• Y:强制排气损失,由排气线、P0线、 Va 的平行线组成的面积。是理论循环与实际循 环损失的一部分,也在实际循环中作为负功。
• X:进气损失:进气线、压缩线、P0线组成 的面积。是换气、泵气损失的组成部分。
• (X+Y-d)的面积称作泵气损失
• 在所有损失中排气损失为绝大部分,因此适当匹配排气提前角,
• 平均流速vm: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门有效时面值F(t)之比,
F(t) m
1、时面值、角面值(气门开启丰度)

定义:整个气门开启过程中开启面积对时间、角度的积分称为时面值、
角面值。代表了气门总的开启面积,也可以反应气门开启的丰满程度
φ(流通能力)。
=

fdt 1 fd
6n
fdt fd
h t h
=6nt;
f:dt内气门开启的面积

与凸轮升程规律(气门升程规律)、气门密封锥角有关。
• •
ms
Vs s i
n 60 2
s 30inVS
式中:Vs——气缸工作容积(m3); i——气缸数;
• •
v
m1 mS
V1 VS
n——发动机转速(r/min)。 ρs——进气状态下气体密度
式中:m1、V1——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体积(进气状态);

ms、Vs——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气缸工作容积。

令残余废气系数r = mr/ m1 ,则有

m1 = ma /(1+ r )

2总、容令积进V气a的终比了值时为气ξ缸<内1的(总有容效积进气V΄体a(积有系效数进,气因容为积进)气与迟气闭缸角,

ξ<1) 3、有
v
m1 ms
ma ms (1 r)
a Va' (1 r) s Vs
1 r
Pa Ra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