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发动机的换气过程,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事儿呢!你想啊,发动机就好比是汽车的“心脏”,而换气过程就像是让这颗“心脏”能顺畅呼吸的关键步骤。
就像咱人呼吸一样,得把旧的气吐出去,再吸进新鲜的气,发动机也得这样来来回回地“喘气”。
那这换气过程具体是咋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进气门打开,让新鲜空气像一阵小旋风似的呼呼往里跑,然后和燃料混合在一起,就像给发动机来了一顿美味的大餐。
接着呢,燃烧产生废气,这时候排气门就该上场啦,它一打开,那些废气就迫不及待地往外冲,好像在说:“哎呀,可算能出去啦!”你说这像不像一场接力赛?进气门和排气门就是接力棒,它们配合得好,发动机才能跑得欢。
要是它们哪个“掉链子”了,那可就麻烦喽!咱再想想,要是进气的时候进得不畅快,就好比人吸气吸不顺畅,那多难受呀!发动机也会没劲儿。
而要是排气不及时,就像人憋着气出不来,能好受吗?发动机也会“憋出病”来。
这换气过程啊,还得讲究个时机和节奏。
进气门和排气门啥时候开,啥时候关,都得恰到好处。
就跟跳舞似的,舞步得踩对了点儿,这舞跳起来才好看。
发动机的“舞蹈”也是一样,节奏对了,才能动力十足。
你说这发动机的工程师们得多厉害呀,能把这换气过程研究得这么透彻,让发动机能乖乖听话,为我们的汽车提供强大的动力。
咱平时开车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这换气过程在悄悄进行,但它可一直在努力工作呢!就像一个默默付出的小英雄。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爱护咱的车,让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直顺顺利利的。
按时保养,给它用好的机油,就像给人吃有营养的食物一样。
这样,它才能一直健健康康的,带着我们到处跑。
总之呢,发动机的换气过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的超级重要!可别小瞧了它哟!。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以2课时为单元)课序:07授课日期:09.20授课班次: 授课教师 批准人:课题: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1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第2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 课件教学步骤:复习提问:作业题目:预习内容: 无课时分配: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新课导入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是内燃机排出本循环的已燃气体和为下一循环吸入新鲜充量(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进排气过程,它是工作循环得以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保证。
内燃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换气过程。
为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需要研究减少进排气流动阻力损失和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及方法,以及如何为燃烧提供一个合适的缸内气体流场,并保证多缸机的各缸均匀性。
在内燃机执行换气过程中,有时为了控制内燃机的NO x有害排放,还需要进行排气再循环(可分为外部EGR和内部EGR)。
内燃机采用增压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密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并改善经济性和排放。
§2.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换气过程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从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过程。
约410°CA ~480°CA.1、排气过程按燃气对活塞的作用,排气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气和强制排气两个阶段;按排气流动的性质,排气过程又可分为超临界排气和亚临界排气两个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活塞运行到排气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内的排气过程称为自由排气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的特点①缸内气体一边对活塞做功,一边自动排出缸外;②缸内压力与排气管压力之比大于临界压力,气体流动处于超临界状态;排起的流量进取决于缸内气体状态和排气门流通面积,而与排气管压力无关。
③时间虽短,但排出的气量较大。
2)排气提前角从排气门开始打开到活塞运行到排气下止点时曲轴所转过的角度,称为排气提前角。
排气提前角的范围为30°CA~80°CA。
排气提前角过小,膨胀功损失小,但推出功增大;排气提前角过大,推出功减小,但膨胀功损失大;因此存在一个合适的排气提前角使得膨胀损失与推出损失之和最小。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
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
发动机原理第三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惯性进气
进气迟闭角:从进气下止点
河
到进气门关闭为止的曲轴转
南 理
角。
工
大
学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上止点
下止点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气门叠开现象和气门定时
气门叠开 配气相位 气门定时 扫气现象
进、排气提前角和迟闭角:
排气提前角:30~80°CA
南
理
工
TS ,Ta ,c , ρs
大
学
§3-3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 减小进气系统阻力 ➢ 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 有效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 ➢ 有效利用排气管的波动效应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一、减少进气系统阻力
一)进气门:阻力最大
气门的流通能力——时面值或角面值
Af
dt
1 6n
Af
d
=6nt
pa ps pa
流动阻力和转速关系
pa
v 2
2
和v
进气阻力的主要措施: 进气管长度、转弯半径、
管道内表面粗糙度;气流速度;增压中冷
和 r : ,Vc , r ,c
r c 燃烧恶化
河 南
汽油机: =6~12 r =0.05~0.16
理 工
非增压柴油机: =14~18 r =0.03~0.06
用电磁阀将高压共轨内油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油 压柱塞位置控制气门升程。
为精确控制气门升程 设置气门位移传感器
油压式可变配气机构的特点:
➢控制自由度高,提高进排气效 率气门的丰满系数接近1;
➢主要缺点:存在气门落座速度
河 南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从活塞行至下止点到进气门完全关闭时的
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滞后角,一般为40~ 70°CA.
及图 进 3 、 1 排 气气 流缸 通内 化截压 关面力 系积和 随排 曲气 轴管 转内 角压 的力 变以 -
(3)减小进气门的阻力
①增大进气门直径 ③增加进气门升程 ②增加进气门数目 ④改善气门头与杆的过渡形状
2、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 使用清除积炭、安装正确、保持畅通。 3、合理进气予热 4、合理配气相位——进气迟闭角
5、采用可变进气系统 *可变配气相位
低速,进气滞后角小防止新气倒流 高速,进气滞后角大充分利用气体流动惯性 *可变进气管道 低速与小负荷进气管道细而长 高速与大负荷进气管道粗而短 *可变进气门 低速与小负荷仅开一个主进气门 高速与大负荷时开几个进气门。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一、充气效率ηCH(ηv)
指每循环实际封存在气缸内的新鲜充量ma与在进气状态下 (Ps、Ts)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m’之比。
ηCH=ma/m’ =Vs/Vh
Vs—实际进入气缸新鲜充量体积(进气状态) Vh—气缸工作容积
实际上,ηCH<1。 ?(三个因素) (汽0.7~0.85;柴0.75~0.9) ※进气状态—对非增压发动机,指空气滤清器后进气管内的气体状 态(压力和温度);对增压发动机,指增压器出口的气体状态。
2、结构因素
(1) 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部件? 减小进气系统阻力进气终了压力↑ η
CH↑
※进气门直径大于排气门直径,气门顶部的形状呈流线型。
(2)压缩比
↑ Vc↓,r↓ η
汽车发动机原理3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发动机运行时,在如此短的换气时间内,要 使排气干净,进气充足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增加气门开启时间,充分利用气流的流 动惯性以及减少换气损失,改善换气过程, 提高发动机性能。
进、排气门一般都提前开启,迟后关闭,不 受活塞行程的限制。
整个换气过程超过两个冲程,约占曲轴转角 410°~490°。
3.进气过程
为了使新鲜空气充量更顺利地进入气缸, 尽可能保证在活塞下行时有足够大的进气 截面积,减小进气阻力,进气门一般在上 止点前0 ~40°曲轴转角打开。为了利 用高速气流的惯性,进气门通常在下止点 后40~70°曲轴转角才关闭,以增加进 气量。
4.气门叠开
排气门的迟后关闭和进气门的提前开启,使得 在上止点附近一定的曲轴转角范围内,存在着 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叠开。
一、换气过程
1.自由排气 特点 排出废气量与工况(尤其是转速)无关仅取 决于缸内状态及排气管阻力(结束标志为压 力平衡)。 时间极短但有近60%的废气在此阶段排出。
2.强制排气 定义:克服排气系统阻力活塞强制推出废气。
一、换气过程
3.进气过程 定义:活塞下行、缸内容积增加、缸内压力下 降、环境压力-缸内压力>进气系统阻力,吸入 新鲜工质。 特点: 初期缸内容积增加、压差不足不进气,进气 系统压力急剧下降。 压力下降到压差>=进气阻力后压力几乎不变。
二、换气损失
换气过程的损失包括:
排气损失 进气损失
1.排气损失
排气损失是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 程开始,气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之前,循 环功的损失。它可分为: 1)自由排气损失,是由于排气门提前打开 而引起的膨胀功的减少。 2)强制排气损失,是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废 气所消耗的功。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在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中,利用活塞一上一下的往复运动,通过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完成混合气体的吸入、压缩和燃烧排出废气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四个过程的具体操作:1. 进气过程(Induction Process)进气过程是指活塞内运动时,下行的活塞在气门开启的情况下,通过诱导系统将混合气体吸入燃烧室的过程。
进气过程中,活塞下行,曲轴带动气门运动机构打开进气气门(一般为吸气门),同时缸内压力降低,外界气体通过进气道和空气滤清器进入缸内,与燃油形成可燃混合物。
压缩过程是指活塞内运动时,上行的活塞在气门关闭的情况下,将混合气体压缩至高压的过程。
压缩过程中,活塞上行,压缩混合气体使其体积减小,从而增大混合气体的压力和密度。
这个过程中,活塞上方的火花塞会产生高压电火花,将压缩的混合气体点燃,形成爆震燃烧。
燃烧过程是指在压缩后的混合气体中,由于点燃火花的作用,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
燃烧过程中,经过压缩后的混合气体在火花塞的火花点燃下,迅速发生燃烧,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
高温气体的体积膨胀迅速,推动活塞下行,同时驱动曲轴旋转,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将活塞机械能转化为输出功。
4. 排气过程(Exhaust Process)排气过程是指活塞向上运动时,废气在气门开启的情况下,从燃烧室中排出的过程。
排气过程中,活塞上行,鞘管运动机构打开排气气门,废气被排出燃烧室,通过排气系统最终排出发动机。
总结: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通过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过程,将可燃混合物吸入、压缩、燃烧、排出的过程。
进气过程中,混合气体通过进气道进入缸内;压缩过程中,混合气体被压缩至高压;燃烧过程中,可燃混合物被点燃形成高压气体;排气过程中,废气通过排气系统排出发动机。
通过这一连续的工作过程,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的运动。
《发动机原理》(教案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Automobile Engine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或36/2 (其中实验学时:8或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车辆工程选用教材:《发动机原理》(第2版)林学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执笔人: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发动机性能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或改进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为合理使用、正确调整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它以发动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以及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
从节能减排角度合理组织发动机工作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其性能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性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和万有特性制取方法;为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时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总学时的要求,内容可根据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删减。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节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汽车发动机发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正确对待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影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1.1本课程的任务、要求和学习方法1.2内燃机与汽车及其发展史简介1.3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4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内燃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内燃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发动机换气过程范文
发动机换气过程范文
1、进气:进气是发动机换气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将新鲜的空气从
空气滤清器抽入发动机的过程。
一般来说,发动机的进气量受到涡轮增压
和自然吸气的控制,进气的氧气浓度也将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2、压缩混合气体:在压缩步骤中,活塞上移时,从气缸内部吸入的
新鲜空气受到活塞室的压缩,形成空气和燃料混合物,经调节器和温度调
节器的控制,并被灌入气缸筒。
3、点火:在发动机点火过程中,点火线圈将被电阻热到一定的温度,通过火花塞将电弧传递到活塞压缩的空气混合物里,造成燃烧,形成高压
热燃料气体。
4、排气:当活塞下移时,燃烧完毕的气体排出气缸,经过排气门、
排气枪和排气装置,将有害排放物新鲜空气排出发动机,从而将其排出机舱,完成排气过程。
5、吸气:当活塞上移时,活塞压缩的空气混合物也会被抽出气缸,
经过进气开关、定时器和进气装置,又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从而将发动
机的换气完成。
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第3章 换气系统与换气过程
(3)上置凸轮轴配气机构
根据顶置气门凸轮轴的个数分为:单顶
置凸轮轴(SOHC)和双顶置凸轮轴 (DOHC)
1-进气门
2-排气门
3-凸轮轴4-摇臂来自3. 按曲轴和配气凸轮轴的传动方式分
(1)齿轮传动 凸轮轴下置、中置的 配气机构大多采用
1-曲轴正时齿轮 2-凸轮轴正时齿轮 3-凸轮轴 4-挺柱 5-推杆 6-摇臂座 7-摇臂轴 8-摇臂 9-气门
1-气门锁夹 2-气门弹簧座 3-气门弹簧 4-气门油封 5-气 门弹簧垫圈 6-气门导管 7-气门 8-气门座 9-气缸盖
(1)气门 由头部、杆身和带密封锥面的气门 盘组成。
气门盘顶面的形状:凸顶、平顶和凹顶
气门弹簧座的固定方式 :锁夹式和锁销式
1-气门杆
a)锁夹固定 b)锁销固定 2-气门弹簧 3-弹簧座 4-锁夹
干式纸滤芯空气滤清器 a)滤清器总成 b)纸滤芯 1-滤芯 2-滤清器外壳 3-滤清器盖 4-金属网 5-打褶滤纸 6-滤芯上盖 7-滤芯下盖
(2)带恒温进气装置的空气滤清器
3. 空气滤清器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分: 惯性式和过滤式 (2)按滤芯材料分: 纸滤芯、铁丝网 滤芯等
组成:
1.进气总管 2.进气支管
V形发动机排气管布置 a)单排气系统 b)双排气系统 1-发动机 2-排气支管 3-叉形管 4-催化转化器 排气总管6-消声器 7-排气尾管 8-连通管
5-
3.1.4 消声器
作用:减小排气噪声和消除废气中的火焰 或火星,使废气安全地排入大气。 基本原理:通过多次地变动排气气流方向 或重复地使气流通过收缩又扩大的断面, 或将气流分割为许多小的支流并沿着不平 滑的平面流动等方法,以消耗废气中的能 量,衰减排气气流的压力波,降低噪声。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
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课件
燃烧反应 燃烧是燃料与氧气之间的高温化学反应,释放出 能量。
燃烧过程 包括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和排气五个阶段。
化学反应式 以汽油为例,其化学反应式为 CnHm + (n+m/4) O2 → nCO2 + m/2 H2O。
燃烧室的设计
01
02
03
形状设计
为了促进混合气均匀分布 和火焰传播,燃烧室通常 设计成涡流形状。
压缩比
压缩比的高低对混合气的压缩程度和点火性能有 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燃烧效率。
PART 05
发动机的排气过程
排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
排气门开启时刻
随着活塞到达上止点,气缸内的压力 达到最高点,此时排气门开启,废气 开始排出。
排气门关闭时刻
随着活塞下行,气缸内压力降低,当 压力低于排气门内外压力差时,排气 门关闭。
提高压缩效率的措施
优化活塞和气缸壁设计
减少摩擦和泄露,提高压缩效率。
使用高压缩比活塞材料
提高压缩比,增加燃烧效率。
定期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
确保气门关闭严密,减少气体泄露。
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
使用高性能燃油喷射系统 精确控制燃油喷射量和时间,提高燃油与空气混合效果。
优化点火系统 提高点火能量和火花塞性能,促进充分燃烧。
进气歧管的流量控制
空气滤清器
过滤进入进气歧管的空气,减少杂质和灰尘对发动机的损害。
流量计
测量进入进气歧管的空气流量,为发动机控制系统提供重要参数。
PART 03
发动机的压缩过程
压缩过程的原理
压缩过程是指将空气或混合气压缩,使其体积减小,压力和温度升高的过程。 在四冲程发动机中,压缩过程通常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的过程中完成。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第三章-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转阀进气方式 它也是一种非对称的进气方式。
其特点:
(1) θi= θi1+ θi2
θi1≠ θi2
(2)阀缺角θic一定,进气口尺寸一定后, θi的值便是定值,可用阀
盘键槽的旋转,改变与曲轴的相对位置,可使整个角度提前或
εk=(Vk+Vs)/Vk
现代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箱压缩比εk=1.25-1.4之间。
当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行走,到图3-1 a)所示的位置时,排气 口打开,由于这时缸内压力高达0.3~0.4MPa,废气以声速从排 气口排出,排气过程开始,从排气口打开到扫气口打口这段排 气叫先期排气。
活塞继续下行打开扫气口,当曲轴箱压力pk>p(气缸压力)时, 新气从曲轴箱通过扫气口进入气缸,同时驱赶废气继续排出。 由于这时利用新气清扫废气,故该过程称为扫气过程,如图 3—1b所示,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下止点后扫气口关闭为止。当 活塞继续上行关闭排气口止,整个换气过程结束。下面分别就 此三个过程进行分析。
迟后。当装上以后其相对于上、下止点的位置便是固定值,不
随任何工况而变,这是与簧片进气的主要差别。
(3)转阀打开气口以后,气口全开,进气阻力很小,故该型式 用在高升功率的发动机上。
(4)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特别是阀盘,通常用厚度仅 0.5mm的不锈钢片制作,要求平整、光滑、均匀。阀盘的轴向间 隙仅0.5mm左右,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密封不严、磨损,甚致卡 死。
簧片阀,能够吸 收曲轴箱内压力 的微弱波动,所 以给气比随转速 变化比较平缓。 在低速也几乎看 不到小的波峰的 存在。
第四节 二冲程发动机的排气过程
排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和强制排气两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m1、V1--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体 积(进气状态) –ms、Vs--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 量、气缸工作容积 –汽油机: η v=0.75-0.9 –柴油机: η v=0.7-0.85
• 二、影响因素(首先推导公式)
–排气门关闭时缸内残余废气量:mr=Vrρ r –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总量:ma=(VC+VS’)ρ a –因为m1=η v ms = η v Vsρ s –同时m1= ma- mr= (VC+VS’)ρ a- Vrρ r –所以η v = ((VC+VS’)ρ a- Vrρ r )/ Vsρ s –考虑进气门迟闭角的影响: VC VS ' V r VC VC VS –考虑排气门迟闭角的影响: –压缩比:ε =Va/Vc=(Vs+Vc)/Vc=1+Vs/Vc m V V –残余废气系数: V (V V ' ) V V V
Ts pa 1 v 1 ps Ta 1
– l. 进气终了的压力pa
• 影响最大,pa愈高,η v值愈大 • pa=ps-△pa • △pa为气体流动时,克服进气系统阻力而引起的 压降 v 2
pa
2
• △pa主要取决于各段管道的阻力系数λ 和气体流 速v。若λ 大、v高时,△pa增加,使pa下降 , η v下降
• 在超临界排气时期,废气流量与排气管内压力无 关,只决定于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和气门有效开启 面积 • 随废气的大量流出,缸内压力迅速下降,排气流 动转入亚临界状态,此时废气流量决定于气缸内 和排气管内的压力差。到某一时刻,气缸内和排 气管内的压力接近,则自由排气阶段结束 • 自由排气约在下止点后10°~30°曲轴转角结 束,由于此阶段废气流速很高,故排出废气量达 60%以上 • 当排气门开启,废气涌向排气管时,排气管压力 急剧上升,产生正压力波并在管内往复传播和反 射
• 发动机速度特性:例如驾驶员总维持加速踏板不 动,而汽车下坡则此时车速增加发动机转速n增 加,气流流速v随之加大,进气终了的压力 pa迅 速下降 • 发动机负荷特性:例如驾驶员总想维持车速不变 (同一档位下),而汽车下坡则负荷减小加速踏 板减小
–在柴油机上,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喷入气缸的燃料量 而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基本不变,在进气系统一般不设 调节负荷的节流装置,故流动阻力基本不变,进气终 了的压力随负荷的变化很小 –在汽油机上,进入气缸的是空气和燃料的可燃混合气, 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来调节进入气缸混合 气量的多少。加速踏板减小则节气门关小,节流损失 增加,引起pa下降
• 四、进气道
– 要求:同进气管 – 进气道位于气缸盖内,形状复杂,受气门导 管凸台影响,截面形状往往有突变,对进气 阻力影响大
• 考虑动力性能,减少阻力 • 考虑经济性能与排放,应使新鲜充量在气缸中形 成涡流,改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 互相矛盾,应在气道试验台上进行试验设计
• 五、进气门
– 1. 时面值 – 2. 进气马赫数Ma – 3. 气门直径和气门数 – 4. 气门升程 – 5. 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pa
2
• 转速n增高则气体流速v增加,pr增加,ρ r增加, γ 增加,η v下降
Ts pa 1 v 1 ps Ta 1
– 4. 配气定时 ξ
• 进气门迟闭VS’ < VS,ξ <1,新鲜充量的容积减 小,但pa值却可能因有气流惯性而使进气有所增 加,合适的配气定时应考虑ξ pa具有最大值
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
• 一、 换气过程
–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从排气门开启直到 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410°~480° 曲轴转角。一般将换气过程分作自由排气、强 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 1. 自由排气阶段(超临界与亚临界状态)
• 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了排气管压力的这 个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 • 排气门是在活塞到达下止点之前开启,从排气门 开始打开到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 角,一般为30°~80°曲轴转角。此时缸内废气 压力约为0.2~0.5MPa,缸内压力与排气管压力之 比往往大于临界值 1.9,排气的流动处于超临界状 态,废气以当地声速c流过排气门开启截面,当排 气温度为 700-1100K时,声速可达500-700m/s • 排气提前角的选择:不要使自由排气阶段拖得过 长,否则会增加强制排气活塞推出功,使排气损 失增加。因此,对于高速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 4.气门叠开
• 由于排气门的迟后关闭和进气门的提前开启,存 在进、排气门同时开着的现象,称为气门叠开 • 此时进气管、气缸、排气管互相连通,可以利用 气流的压差、惯性或进排气管压力波的帮助,清 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量,降低高温零件的温度, 但注竟不应产生废气倒流现象。在非增压发动机 中,叠开角一般为20°~80°曲轴转角 • 将进、排气门开、关角度以及相对上、下止点的 位置画出,称为配气定时图。
– 2. 强制排气阶段
• 此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由于要克服 排气门、排气道处的阻力,缸内平均压力比排气 管平均压力略高一些,一般高出10kPa左右。气 流的速度愈高,此压差愈大,耗功愈多。 • 为了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排除废气,排气门是在 活塞过了上止点后才关闭。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完 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称为排气迟闭角,一般为 10°~35°曲轴转角。 • 为何需要排气迟闭角:
– 2. 进气损失(X) :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 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损失 的功相当于X所表示的面积,称为进气损失 – 泵气损失:(X+Y-d)
第二节 充气效率及影响因素
换气过程好坏的评价指标(从两个方面价): 残余废气系数和充气效率。 • 一、充气效率η v的定义
v
m1 V1 ms Vs
• 发动机速度特性:当负荷不变而转速增加时,由 于新鲜工质与缸壁等接触时间短,传热量少,所 以Ta稍有下降 • 发动机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而增加发动机负荷 时,缸壁等零件温度升高,Ta有所上升
Ts pa 1 v 1 ps Ta 1
– 3. 残余废气系数γ
• γ 大,η v下降 ,同时燃烧恶化 ,特别是在汽油 机低负荷运转时 • 排气管内废气压力pr=ps+△pa • △pa为气体流动时,克服排气系统阻力而引起的 2 压降 v
r r r c r r v s s c s a r r a a c r
a
r
– 经过整理:
Ts pa 1 v 1 ps Ta 1
–影响η v的因素有
•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s、Ts) •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pa) • 进气终了的气体温度(Ta) • 残余废气系数(γ ) • 压缩比(ε ) • 气门正时(ξ )
• 二、换气损失
– 换气损失是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组 成,如下图所示(W+X+Y)
– 1. 排气损失 :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 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 的损失 ,包括W+Y
• 自由排气损失(W) :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 气压力线从b’点开始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 膨胀功的减少 • 强制排气损失(Y):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功 • 随着排气提前角的增大,W增加,Y减小,最有 利的排气提前角应使面积(W+Y)之和为最小 • 减小排气系统阻力及排气门处的流动损失,是降 低排气损失的主要方法。排气背压每升高 3.39kPa(25.4mmHg),非增压柴油机耗油率 平均增加1%
1. 时面值 • 时面值表示了气门的 通过能力
m v fdt
• 时面值与角面值
fdt
1 fd 6n
2. 进气马赫数Ma • 进气马赫数Ma是进气门 处气体的平均速度vm与 该处声速c的比值 • 平均速度vm是实际进入 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 门有效时面值之比 • 当Ma 超过一定数值(0.5 左右)时,ŋv 便急剧下降 • 限制Ma值对于高速发动 机尤为重要 • 减小Ma值的主要措施: 增大气门的相对通过面 积,改善气门处的气体 流动、提高流量系数, 合理的配气相位
第三节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之 减少进气系统的阻力
• 大气——空气滤清器——节气门——进气 管——进气道——进气门——气缸
• 一、空气滤清器
–结构不同,阻力不同 –保证滤清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阻力, 经常清洗滤清器,更换滤芯
• 二、节气门
– 汽油机 – 柴油机
• 三、进气管
– 要求:足够的流通面积,变化平缓,避免转 弯及截面突变,圆角应大,管道表面光洁, 以减小阻力,提高η v –在汽油机上,还必须考虑燃料的雾化、蒸发、 分配以及压力波的利用等问题 –在柴油机上,还要求气流通过进气道在气缸 中形成进气涡流,以改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高速、高功率,进气管应粗而短 –中、低速,进气管应细而长
– 否则,产生较大的节流作用,致使缸内压力上升,结 果排气消耗的功和残余废气量增加; – 利用惯性继续排气
– 3. 进气过程
• 进气提前角:进气门一般在上止点前0°~40° 曲轴转角开始打开,以保证活塞下行时有足够大 的开启面积,新鲜工质可以顺利流入气缸。 • 进气迟闭角:进气门一般在下止点后40°~ 70°曲轴转角才关闭,以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 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以增加进气量。 • 由图中压力线看到,在进气行程初期,由于气门 开启面积小,节流很大,活塞又向下运动,因此 缸内产生很大的负压,新鲜工质流入气缸,同时 在进气管内引起负压力波,在管内往复传播与反 射。
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和进气过 程,其任务是排除缸内废气并充入尽可 能多的新鲜工质 • 每循环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量愈多,燃 烧后才能放出更多的热,从而增大发动 机功率和转矩,这是保证发动机动力性 能的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