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教案
新授课1课时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本节课的课程安排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用演示实验以及所学知识间的联系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在课堂中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以及作用
本节课内容对应于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以及元素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紧扣专题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以及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作为坚实的基础,承载第一课时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展开教学,可谓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以元素周期表这一条线索,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2、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
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科学规律。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地变规律。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结构与方法基础
通过必修1以及必修2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金属元素钠、镁、铝以及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非金属元素氯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并且学习了人们认识很探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知识结构与方法基础。
2、学生年龄段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但群体好奇心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法阐述】
【学法指导】
【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占用时间约为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只有时针的时钟,一年四季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活动】回答:周期性
讨论有周期性的生活中的实例。
【教师活动】展示除了P之外的1~18号元素卡片,提供线索,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核电荷数,并且顺序混乱。
【学生活动】对17个元素以不同的依据进行排序。
得出正确的排序。
设计意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本环节以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学
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同时,乐于学习。
第二环节: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占用时间约为30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原子核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讲述:同样,原子序数也与原子核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提供两张坐标图,分别是:原子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学生活动】亲手绘制坐标图。
【教师活动】提问……
第三环节:习题巩固,知识小结(占用时间约为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