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民俗与民俗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文化。
5.邓迪斯:民俗传统 将民俗从有限的传统文化转 向文化传统这一整体。他说: “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因为某种 理由而结成的群体得有一些它确 认为属于自己的传统。……群体 的一个成员或许并不认识其他所 有成员,但他很可能懂得群体传 统的基本内容,懂得使群体得以 有一种群体认同感的传统因素。”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邓迪斯的这 个传统是一种共时的传统,群体 正在享用的传统。
(一)教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和模塑。
本尼迪克特: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
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 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说话时, 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 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 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就是他的不可 能性。 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 ·
(二)规范:对个体成员的行为方式的约束。
恩格斯:“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 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 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 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 律。” 民俗是一种习惯法,日常生活中一种无形的深层约束 力量。同时这段话也说明:民俗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 分配、交换行为和作为上层建筑的各种文化意识形态(此 处指法律)的中介特征。 婚俗: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之说。
(二)民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矩。
民俗自身形成过程在民俗 活动中的体现。民俗不是按照 某种法定程序制定出来的成文 的规则制度。它是特定群体的
一种约定俗成,很多地方都称 本地的风俗为规矩,规矩就是 本地人一种不成文的风俗习惯。 正因为如此,规矩不像制度规 则,它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情况 的变化而改变,旧规矩退,新 规矩出。
6.钟敬文:生活文化 1982年,他在《民俗学及其作用》一 文中说,“民俗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一门人文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一 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 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是“集体 的、类型的、继承的和传布的”。 7.高丙中:“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 生活文化。” 这里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这种生活 文化是模式化的;二是这种生活文化 是特定群体共同遵循的,即普遍的。
(一)民俗是一种特定群体的创造和传承。
民俗主体在民俗中的体现。民俗,人们总不管它是怎
么来的,它的时间性是不确定的,它发生和传承的主体也 是匿名性的,因为任何群体在任何时间可能都有自己的民 俗,但是,具体到某一种民俗事项,它总是特定群体的创 造和传承 。所以研究民俗也应该在群体语境中分析。 例:江湖黑话,不同行业群体都有自己的内部语言。旧时 东三省的土匪成套的黑话,如见面问贵姓称“报报蔓”, 答姓王为“虎头蔓”,姓刘为“顺水蔓”;入伙为“挂 柱”,退伙为“拔香头子”,抓人质称“绑票”,等等。
艺出版社,1986
一、民俗的含义
作为一个名词的“民俗”,《礼记· 缁衣》:“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史记· 孙叔敖》:“楚民俗,好痹 车”;《汉书· 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此外, 还有“风俗”、“习俗”、“民风”、“风情”等等。 作为一门学科术语的“民俗”,是对英文“Folklore”的 意译。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 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一个新词。 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俗”? 讨论:什么是民俗?
(三)维系: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民俗维系地方社会的稳定;维系群体或民族的文化心理。 海外华人的春节庆祝活动:
(四)调节: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调 剂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
四、民俗学是什么?
学科比较的角度:
资料学:提供五花八门的奇风异俗资料。
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民俗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各种思想体系的 雏形,各种学科都可以在民俗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教材中 也讲到民俗学与诸学科之间的关系。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这 些学科研究对象雏形的综合,同时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作为这
(四)民俗是一种生活和文化的结合体。
民俗是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从一个角度看它是一 种文化意识形态,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社会生活的一 部分。民俗的这种生活和文化的一体性是民俗内在结构 属性。民俗正是以它内涵的文化意识和外表的生活方式, 在历时和共时的民众日常生活中传承的。民俗不仅作为 一种文化意识承袭流传,而且也以模式化的生活习惯和 方式陈陈相因。与一般的文化形态和一般的生活现象相 比,民俗事项具有明显的文化意识和生活特征相交融的 二重性。
(一)英美等国学者研究中的民俗之俗
1.汤姆斯:古俗
民俗包括“旧时的行为举止、风俗、仪式庆典、迷信、 叙事歌、谚语等”,再加上传说、节庆、神话故事。 “民俗”是对“大众古俗”的别称。 2.人类学派民俗学者:遗留物 泰勒把民俗界定为原始文化的遗留物,班尼女士的 《民俗学手册》,书中第一页就写道,民俗这个总术语 包括“传统的信仰、风俗、故事、歌曲和俗语”,它们 都是所谓的文化遗留物。
3.美国人类学家:口头文学 威廉· 巴斯寇姆,他有一句名言“所有民俗都是口头 传播的,但并非所有口头传播的都是民俗”这就把民俗 界定在了语言艺术范围内了,也就是口头文学艺术。在 他的影响下,美国民俗学研究保持了口头文学的传统, 出现了关于口头文学的理论。
4.多尔逊:传统民间文化 “相对于教会、政府、大学、专 家、集团、专家艺术和科学等的高水 平的,可见的,组织化的文化而言 的”,其表现模式存在于“民间宗教、 民间医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 间哲学中,不过非官方文化像官方文 化一样充分反映它那个时代的精神, 因为两者都立足于同一个历史时期。” 因此,可以将多尔逊的观点表述为: 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
高丙中:文化传承,《中 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
的路径》,《民俗研究》,
2010年第1期。 民俗:日常、传承、模式、 生活文化· · · · · · 一个国家或 民族的广大民众在日常生
活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
的模式性生活文化。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俗的本体特征
钟敬文:集体性、传承和扩布性、稳定和变异性、类型性、 规范和服务性; 张紫晨:民族性、阶级性、实用性、地区性等; 刘铁梁:群体性、地域性、整体性和互释性。 讨论:以上概括的民俗特征是否妥当? 从民俗形成的主体、过程、规律、结构等内在性质上如何 概括?
些学科研究对象的雏形,正说明民俗学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
的基础研究。
研究对象及其属性的角度: 民俗学: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人文科学。
高丙中:研究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沿着民众的日常生活约定俗成(结成)的各
种文化传承。(民俗文化——民俗生活—— 民间群众——民间社会) 研究方法:采风——田野作业;古代风土志(轻描淡 写)——现代民俗志(深描解释)。 理论视角: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门学科的理论 流派均可作为研究的视角。
(三)民俗是一种模式化的行为习惯。
这是民俗自身规律性的体现。民俗是有规律的,这种 规律就体现为民俗的模式化。民俗的模式化表现在民俗的
具体形式和内容上。 民俗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如北京的花会,高跷、 五虎棍、火叉等都有自己的表演形式和舞蹈动作。民俗的 模式化还表现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格式。比如婚俗,都有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之说。民俗 还具有质的规范性。也就是说民俗具有特定的意蕴,存在 一种共识。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象征团圆。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法国学者萨姆纳 :“我们认识到,民俗是一个具有各
种不同程度的重要性的习惯组成的巨大集合,覆盖了所有生 活利益,构成了对年轻后生一整套教育材料,体现着一套生 活策略,塑造着人的性格,包含着一种还很含蓄、还未被系 统整理的世界观,并受到鬼灵崇拜的强化,以至不可改变, 民俗总是靠那种强迫性和制约性的力量支配着社会成员。” 人们在民俗中生活正如鱼儿生活在水里一样。需要——功能 民俗的社会功能是指它在社会生活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与 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发挥的客观效用。 民俗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等社会功能。
民俗生活和文化的一体性的特点,揭示了民俗本体特 征的另一层面,它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介。 1893年,恩格斯针对梅林《论历史唯物主义》一文, 复信里面说:“……被忽略的还有一点,这一点在马克思 和我的著作通常也强调的不够,在这方面我们两人都有同
样的过错。这就是说,我们最初是把重点放在以作为基础 的经济事实探索出的政治观念、法权观念和其他思想观念 以及由这些观念所制约的行动,而当时是应该这样做的。 但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 些观念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
思考题: 一、民俗的本体特征有哪些?
二、怎样理解民俗是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
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认为在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这一系列的中 间环节“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 的全部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人的心理”,他对于这种社 会中人的心理理解是广泛的,但是与心理学对心理的理解是
有所区别的,大抵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风俗、习惯、观 念、情趣等一系列低层次意识形态的总和,还没有被思想家 抽象、提炼成为各种思想体系。 民俗的中介地位,从文化意识形态的结构看,它是各种 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础层,是整个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民俗 上沿,处于文化意识的最底层,下沿,处于经济基础的最高 层,以纽带的形式,位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中间。
第一讲:民俗与民俗学
学习目标: 1.理解民俗的含义 2.掌握民俗的本体特征 3.理解民俗的基本功能 4.了解民俗学的研究概况 教学重点: 1.民俗的含义 2.民俗的本体特征
参考书: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4
2.(日)关敬吾,王汝蓝译.民俗学,北京:中国民间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