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现状及保护策略初探--以北京延寿街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与管理 /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现状及保护策略初探

——以北京延寿街为例

崔宇航1,刘 洋2,曹玺武1

(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2.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4000)

摘 要: 街道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历史记忆,发扬人文关怀,延续城市文脉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当下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对其基本构成元素——街道进行文化属性的分析与思考。文章以北京延寿街为例,从街道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分别进行调研分析,针对街道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性策略,以期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的同时对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街道文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志码:A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eet Culture in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and Exploration of Protection Strategies

——Taking Yanshou Street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CUI Yuhang 1, LIU Yang 2, CAO Xiwu 1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2.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400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ulture, street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heriting historical memory, developing humanistic care and continuing urban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in full swing,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attributes of streets, which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Taking Yanshou Street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ses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of street culture respectively, and puts forward protective strategi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reet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while protecting the street cultur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Keywords: street culture; material level; spiritual level

作者简介:崔宇航(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科学。E-mail:956878756@.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1]。街道作为城市的脉络,承载了历史和人文,记录了兴衰和更迭,连接了过去与未来。街道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历史记忆,发扬人文关怀,延续城市文脉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 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反映在城市层面上即城市文化。广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主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主人在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

图1 延寿街区位示意图(来源:作者自摄)

延寿街,原名延寿寺,形成于明代,街以寺名,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北口西侧原有“延寿寺”,修建于辽代,曾盛极一时,是大都郊外的一座宏敞寺院。从元代开始日渐废弛。现寺庙早已废弃,改为居民住宅。街道中有广东潮州七邑馆、广西平乐九邑会馆、江苏元吴会馆等,京剧演员黄少安(老生)、恩维铭(女,老生)曾寓居于此,《国民新报》于1928年创刊于这条街道。街内原有王致和臭豆腐店,开业于1669年,于20世纪60年代并厂迁走,旧址改为副食商场。2.2 延寿街街道文化现状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物质基础

保护与管理 /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性、精神指引性以及街道文化自身的多样性特征,以发展的角度传承延续街道文化,对街道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分别进行解读。2.2.1 物质层面现状

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延寿街街道文化的物质多样性。笔者主要从空间风貌、胡同口空间、街道景观3个方面对延寿街街道文化进行详尽阐述。2.2.1.1 空间风貌现状

延寿街延续了北京胡同传统街巷尺度,街道宽5 m左右,两侧以坡屋顶单层房屋为主,局部有二层加建。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灰砖灰瓦的整体基调朴素厚重,局部保留建筑装饰,以雕饰和彩饰为主,石雕作为街道的装饰点缀主要体现在大门的抱鼓石、柱础等处;较少的几处彩饰以朱红为主调,线条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但由于保护不力,大量古建筑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改造更新,致使沿街建筑古风渐褪。

位于街道两侧由房屋山墙和大门在平面位置上错动而形成的半围合空间,多被住户用来停放交通工具和堆放杂物。在随意停放的私家车、老年代步车、三轮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中,还有落满灰尘、报废的“丢弃车”(图2)。这些乱停乱放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街道的空间风貌形象。街道两侧墙面各类设施摆设杂乱,电杆电线、变电箱、空调外挂机、太阳能设施、宣传栏、花池花架等杂乱无章。此外,延寿街店铺漫布广告招牌,大小不一、色彩繁杂。室外空间混乱无序,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措施。

图2 街道内的停车 (来源:作者自摄)

图3 延寿街胡同口空间(来源:作者自绘)

2.2.1.2 胡同口空间现状

胡同口空间指胡同相交形成的交叉路口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和老城街道系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空间,胡同口空间既服务于人车通行,又是人群的集散地和公共活动的据点[3]。延寿街胡同口空间作为富有北京味道的公共空间,其保护与更新对于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具有关键性作用。胡同口既是特定空间的终点又是另一空间的起点,是具有街道临界属性的公共空间。对胡同口空间进行优化提升,将强化行人对于街道的空间感知,利于强化大众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背景下街道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延寿街与东西向的胡同交织所形成的多为三向节点空间(图3)。作为连接佘家胡同至琉璃厂东街的南北向街道,延寿街主要承担西侧社区居民的生活交通需求和来自东西两侧各条胡同人流汇聚的观光旅游职能。由于商店、饭馆儿、菜场、水果摊大都集中于南部,生活功能的集聚现象造成了延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