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发表时间:2016-08-08T16:13:19.7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曾发古 (综述) 苏倩郝小江 (审校)
[导读] 阿司匹林的抵抗。

阿司匹林虽然经历百年洗礼,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新的作用,让这一经典老药焕发出新的光彩。

曾发古 (综述) 苏倩郝小江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阿司匹林是临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是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随着对该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理作用也不断出现,其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甾体类药物。

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随剂量不同而不同,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癌症、多种眼科疾病及妇产科疾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086-03
【Abstract】Aspirin, one of the largest common clinical prescriptions of drugs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s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whose is the first for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Key words】Aspirin;Cinical applicationadverse;Reaction
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从柳树皮提取的苦味粉末用来镇痛、退烧。

1853年,弗雷德里克。

热拉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7年费利克斯。

霍夫曼对其进行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

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使用,取名为阿司匹林。

作为最早人工合成的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痛风症、关节炎及风湿热等,迄今已在临床应用100多年,成为历史上与青霉素、安定齐名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阿司匹林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类似药物的标准剂。

近年来随着对阿司匹林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不断拓展,如用于防治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栓塞性疾病、老年痴呆和肠道肿瘤等[1]。

同时从临床应用中发现该药能与许多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也有拮抗作用。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供临床用药参考。

1.阿司匹林的传统药理作用
1.1 解热镇痛药理作用温和而确实,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

1.2 消炎抗风湿用于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也可用于鉴别诊断。

为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但由于抗风湿治疗剂量大,易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

长期用药对肝、。

肾都有损害,但损害是可逆的,停药后可恢复。

2.阿司匹林的新的临床作用
2.1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具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极佳的性价比,各国指南一致推荐为抗栓治疗的一线药物,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阿司匹林治疗通过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司匹林减少血小板膜的血栓素(TXA2)生成,使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升高,血栓素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素ADP及聚集的诱导剂,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因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从而抑制TXA2依赖途径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2]。

而PGI2为花生四烯酸的产物,通过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而舒张血管,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生成,阿司匹林有一定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3],阿司匹林还抑制炎症因子、过氧化物酶等,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4]。

2.2 防治老年痴呆
据纽约艾伯塔爱因斯坦医学院查德?利普顿博士研究发现,由于中枢炎症,加重了老年痴呆症,而按时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关节病,心脏病),患老年痴呆的几率大大降低,其机制可能是:①阿司匹林可防治本病的炎症过程;②阿司匹林可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有助于老年痴呆的防治。

迈阿密大学医学博士查利斯.翰尼肯斯说:“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其认识能力的下降比例比一般人低”。

所以,阿司匹林不但有益于老年痴呆症病人,而且对为数众多的老年健忘症患者也颇具疗效。

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的文章中也指出在老年痴呆病人的大脑中出现了免疫异常,而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抗炎药可纠正这种异常。

美国的家庭医生杂志也指出感染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因素之一,由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合成前列腺素的环氧化物酶-2(cox-2)的活性,因此,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5],从而通过治疗炎症和其他机制来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

2.3 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范琦慧[6]报道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平均动脉压预测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可能的71例妊娠中期孕妇进行预防性治疗,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41例。

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给予阿司匹林50mg/d,早饭后口服;对照组除不给予阿司匹林外,其它处理同治疗组。

结果表明,对照组发生妊高征14例,而治疗组发生妊高征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高征的发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张永红[7]等报道,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可提高妊娠成功率。

另外有研究提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降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流产[8]。

2.4 抗癌作用
流行病学和临床实验表明,阿司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能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研究最早和最多的是家族性结肠息肉和结肠癌与阿司匹林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因抗炎抗风湿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其病死率显著降低[9]。

2002年意大利科学家Botetti[10]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对卵巢癌也有保护作用,其相对危险度(relativer isk,RR )为0.79,95%可信区间为(0.59
-1.06) 。

2.5 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据国国外观察,每日口服小剂量(50m g)的肠溶阿司匹林,可延缓和预防老年白内障的形成,可推迟10年发病,并可使45%以上的患者免于手术。

这可能与ASA降血糖、降低血浆色氨酸和对丙醛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关,从而使阿司匹林能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预防和延缓白
内障的形成[11]。

2.6 顽固性春季结膜炎[12]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以眼部奇痒、烧灼感、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它是一种I型变态反应性眼病。

在其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是造成组织过敏反应的直接原因,前列腺素n2是一种肥大细胞的介体。

阿司匹林正是通过阻断代谢中的环氧化酶途径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减少了变态反应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起到治疗作用。

2.7 杭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阿司匹林合用可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听力的损害作用。

氨基糖昔类抗生素进人人体后,与体内铁元素结合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分子性质极不稳定,它能损伤各种细胞,其中包括内耳中成千上万的毛细胞。

毛细胞一旦受损,内耳就会丧失探测声音的功能,而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

对动物的初步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被分解后,会变为水杨酸盐,它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预防抗生素所致耳聋的发生。

2.8 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0.6g,3次/d口服,原抗结核方案不变,用药7~22d,平均14.8d,结果11例胸腔积液全部吸收,有效率达91.7%[13]。

阿司匹林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同时还能抑制血浆蛋白溶酶,减少激肤的形成,抑制透明质酸酶,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发挥消炎、控制炎性渗出的作用。

2.9 预防糖尿病的应用
糖尿病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初诊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存在血脂异常,半数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小部分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更高,大概是正常人的2~4倍。

糖尿病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死亡率高的原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体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对促血小板聚集剂反应性极高,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其产生的血栓素明显增高。

阿司匹林通过阻断环氧物水解化酶,进而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防治了血栓的形成。

2006年ADA指南也充分肯定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阻止凝血素在体内合成,从而对抗血小板聚集,能防治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3.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作用
3.1 与扑热息痛合用
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刺激胃肠道,同时也激活花生四烯酸醋氧化反应次通道,产生大量对胃有害的醋过氧化物和游离基。

而扑热息痛兴奋胃粘膜,使之产生前列腺素,减轻阿司匹林对胃的损伤[14]。

二者合用既可抑制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又可增加或延长扑热息痛的止痛作用。

但阿司匹林与对乙酞氨基酚长期大剂量合用,则可能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胧癌3.2 与华法林合用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均有活血化瘀作用,在抗凝治疗上具协同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可置换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华法林游离浓度升高;另方面,阿司匹林能减少血小板粘滞性、阻止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肝脏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等过程[15],故二者合用时应酌情减量,并及时测定凝血酶原,防止出血症状发生。

3.3 与其他药物合用[16]
与活性炭合用时,活性炭可在胃粘膜吸附阿司匹林而妨碍其吸收;与乙醇合用时,能延长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时间及胃出血;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可加强其抗菌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的酸化尿液的药物,应避免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合用,否则会使后者排泄加快或失效。

4.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常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4.1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或诱发加重溃疡发作。

因为阿司匹林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COX)的抑制作用,可维持正常的胃肠道血流的功能,导致黏膜生成的减少和血小板聚集能力的降低而诱发出血。

4.2 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d)或敏感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严重者出现高热、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惊厥,上述症状称为水杨酸发应。

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加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加速药物排泄。

4.3 肝肾功能剂量增大到1g/d,可出现肝酶谱、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值增加,并与肝、肾功能原有损害呈正相关。

4.4 呼吸系统[17]可导致ASA鼻炎、严重哮喘和鼻息肉,严重过量时可见过度换气。

4.5 代射/内分泌系统可引起基础代谢、氧耗量和CO2的排除增加,以及在三羧循环中引起有机酸氧化代谢产物的堆积;可抑制胶原酶,延迟正常创伤痊愈时间,长期口服ASA的直肠癌患者极易出现术后吻合口漏[18];还可抑制白细胞对维生素C的摄制。

4.6 变态反应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性变态反应、皮肤变态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5.正确合理应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长盛不衰,是一个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的药物,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了许多新的用途,给许多难治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诊治,掌握用法,如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与解热镇痛时的服用剂量是不一样的,此外,对于因血管阻塞而中风的患者来说,长期服用可以改善病况,降低再次中风的几率,甚至使因中风导致残疾的可能性减少一半,但对于因血管破裂导致中风的病人来说,服后反而会加剧病情。

经常受胃溃疡、胃出血折磨的人以及对药物过敏的人也不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总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应该到医院去请教专科医师,明确诊断,然后必须得考虑以下3个问题:(1)阿司匹林的风险/效益比;
(2)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3)阿司匹林的抵抗。

阿司匹林虽然经历百年洗礼,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新的作用,让这一经典老药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唐承微,汤丽平,王春晖.奥曲肤联合阿司匹林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癌症,2002,21(4);383-387.
[2]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9.
[3]陶军.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9):783-786.
[4]杨文英.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197-199.
[5]Allgaver,Tillmannt,Hambach,et al.Aminosalicylates and aspirin for coloniccancer from anti-inflam a tory to anti-neoplastic drugs[J] .Z.Gastro-enterol,2 000,38(12):963-970.
[6]范琪慧.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1例分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3):176.
[7]张永红.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64.
[8]Balasch J,Carmona F,LopezSoto A,et al.Low‐dose aspirinfor prevention of pregnancy losses in women with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syndrome[J].Hum Reprod,1993,8(12):2234-2239.
[9]Jacobs EJ,Thun MJ,Bain EB,et al.A large cohort study of Long-term daily use of adult-strength aspirin and cancer incidence[J].J Natl Cancer Inst,2007,99(8):608-615.
[10] Botetti C,Gallus S,La VecchiaC.Aspirina and cancer risk :anupdate to 2001[J].Eur J Cancer Pre,2002,11(6):535-542.
[11]宋文贵.百年老药阿司匹林新用[N].中药事业报,1997,10,22(3).
[12]傅汛安,李瑞云.阿司匹林治疗顽固性春季结膜炎[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 997,17(10);452.
[13]张丽华,薛扬阿.司匹林佐治难治性渗出性胸膜炎[J].中国临床医生,1999, 27(12):53.
[14]周维书,刘泽培.药物相互作用—原理和生化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38-271.
[15]黄祥.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4,3(3):14-16.
[16]张安年,韩文修.临床常见非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
[17]孙秀梅.阿司匹林鼻炎21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10):1091.
[18]王刚成,韩广森,张薛磊等.阿司匹林对直肠吻合口的影响及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9):5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