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与语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与形式的关系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形式上体现出语 词重复的特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 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 对照今人齐秦那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大约在冬季》:“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 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读者
• 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三、文学理论具有多大的普遍性?
• 实际上,最近几十年来,文学理论的普遍 性一直遭到质疑或消解。文学理论早已不 再是具有强大普遍性的“关于文学性质的 解释”或者“解释研究文学的方法”了, 而成了对于具体、个别或特殊问题的片断 式论述。
• 美国学者卡勒所明确地总结道:“理论是 一种思维与写作躯体(a body of thinking and writing),其限制难以界定。”正是由 于变得无法限制了,文学理论成了一系列 没有固定界限的评说天下万事万物的各种 著述了,涉及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 性别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 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理智史和社会学 等广泛种类。
刘勰、张炎、贺贻孙、王夫之、赵翼、
刘熙载
刘勰
• 《文心雕龙· 定势》:“综意浅切 者,类乏酝藉”, 把“酝(蕴) 藉”作为评价作品成就的重要标 准之一 • 《文心雕龙· 隐秀》:“文外之重 旨”、“以复意为工”,提出 “重旨”和“复意” ,指文章 蕴含其他重要意义 • 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 “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
文本赏析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文本赏析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踟躇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思考问题
1.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 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文学与话语
• 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
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 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 通活动
• 文学话语的特殊性
文学是一种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有具体社
会关联性,与社会权力关系有紧密联系
文学与话语
我的观点是,最为有用的是把 “文学”视为一个名称(name),人 们在不同时间出于不同理由把这个名 称赋予某些种类的写作,这些写作则 处在一个米歇尔· 福柯称之为“话语实 践”(discursive practice)的完整领 域内;如果有什么应该成为研究对象 的话,那就是这一完整的实践领域 (whole field of practice),而不仅是 那些有时被颇为晦涩地贴上“文学” 标签的东西。 ——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 论》
• 卡勒甚至指出:“理论在这个意义上不是 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定势,而是关于太阳 底下一切事物的无限制的写作群体(theory in this sense is not a set of methods for literary studies but an unbounded group of writing about everything under sun)”。 这等于道出了当今文学理论的特殊困境: 一方面,它是无限地开放的,可以灵活自 如地伸展向各个学科、领域,从而似乎具 有强大的普遍适用性;但另一方面,它的 这种普遍适用性又往往是充满断裂的或零 散的过程,无法寻到人们原来信仰并追求 的那种有机整体感。
刘勰
张炎、贺贻孙
• 张炎《词源· 杂论》评元好问词 “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 不减周、秦。” • 贺贻孙《诗筏》 “诗以蕴藉为主,不得已而溢为光怪尔。蕴 藉极而生光,光极而怪生焉。李、杜、王、 孟及唐诸大家,各有一种光怪,不独长吉称 怪也。怪至长吉极矣,然何尝不从蕴藉中 来。” “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 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深。”
• 虞美人
• • •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 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 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3.对比阅读 •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 • 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 的星光。 • 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 喜。 • ~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 花.希望井》
第三讲 文学与语言
• 文学与话语 • 文学与话语蕴藉 •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文学与话语
• 何谓话语
话语(discourse),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
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四种“话”的区分: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
文学与话语蕴藉
• 话语蕴藉
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
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 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 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文学与话语蕴藉
•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
话语蕴藉属性 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
文本赏析
长信宫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含混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
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 无穷
• 含蓄与含混
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
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 • • •
思考:文学阅读与当前文化论争 1.《沉沦》:自然等于原生态吗? 2.《我与诗》:文学是纯审美的吗? 3.文学阅读可以与现实语境分离吗?
一、文学概论课程介绍
• 1. 课程属性:文学专业基础课。平行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 国文学史 • 2. 进一步学习文艺学专业课程: • 马克思与现代美学、西方文论史、古代文 论、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文艺心理学、 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二、什么是文Fra Baidu bibliotek理论?
• 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 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文学理论当然要思 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 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 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 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同时,也要从 普遍沉落为个别。刘勰的《文心雕龙》、 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 朱光潜的《诗论》和《文艺心理学》等正 是文学理论著作。
四、当代批评与传统批评
• 1.罗伯特· 艾伦论当代批评与传统批评的差 异 • 罗伯特· 艾伦:《重组话语频道· 第二版序- -再说TV》(罗伯特· 艾伦编《重组话语频 道》修订版,17-51页,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0)
• 2.个案分析: • 《虞美人· 听雨》课件演示 http://www.hslk.com/flash/yml.htm
• 正是出于上述认识,卡勒归纳出当今理论 的四种特征:理论是跨学科的 (interdisciplinary)、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 思性的(analytical and speculative)、理 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a critique of common sense)、理论是反思性的 (reflexive)。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 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表现活动的产物 • 陶渊明的《饮酒》 :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以忘言。”
• 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1938):“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 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打击 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文本赏析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本章小结
文本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含蓄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
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 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 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 无限。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 馀味,篇中有馀意。 ——沈祥龙:《论词随笔》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 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 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 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叶燮:《原诗· 内篇》
文学与话语
•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1angue,或
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 (parole)两种成分,前者指社会 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 际语言行为。
• 福柯的话语理论
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
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 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 体言语方式。
伊格尔顿 Terry Eagleton
文学与话语
•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
受话人 文本 沟通 语境(context,又译上下文)
文学与话语蕴藉
• 何谓蕴藉
“蕴藉”
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 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 能性的话语状况
• 中国古典美学中论蕴藉
• • • • •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 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 却在午夜里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 花.缺口》
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 ,我们不妨来看宋代诗人雷震的诗 •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 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 吹。”
王夫之、赵翼、刘熙载
• 王夫之《古诗评选》评江淹诗 “寄意在有无之间,慷慨之中自多蕴藉” • 赵翼《瓯北诗话》赞李白古乐府诗 “皆酝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 遗。” • 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 “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 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尤觉空灵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