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律部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第一节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遵守法律。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但它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不会规范所有行为,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首要区别:由国家创制(由国家制定获认可)并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依法履行。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一般不具有这一属性。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奴隶制法律

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意志的表现。

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主要特征:1.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2.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3.刑罚方式极其残酷;4.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封建制法律

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或农民)。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

其基本特征:1.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3.维护专制皇权;

4.刑法严酷、野蛮。

资本主义法律

是资产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规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原则是形式上的,归根结底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属于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基本特征:1.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按劳分配为原则,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以消灭阶级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体现的意志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共同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从实质内容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体现在三个方面:

1.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2.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3.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

法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

点是改革开放。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

制国家。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通过授权性规

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

2.预测作用:通过对某种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行为的

性质和后果。

3.评价作用:根据法律做出合法与非法、正当与不正当的评价,影响主体行为。

4.教育作用:三种实现方式:1.通过法治宣传教育2.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

为3.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

5.强制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职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实际,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政府~~。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活动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

法律执行:

也称为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大部分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大体分为两类: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法律适用:

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司法原则: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