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若干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学术界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起始于2002年左右,相关专家在湖北、福建、河南、四川等省的调查揭示了留守儿童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以及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性发展方面受到的影响(朱科蓉,李春景,周淑,2002;李庆丰,2002;王艳波,吴新林,2003;林宏,2003)。
我国政府已经为改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做出了努力。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农民工输入地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收费与当地学生采用同一标准。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行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的两个方面,他们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儿童。“流动儿童”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跟随父母一起流入到其父母务工经商的所在地的
18周岁以下儿童。
虽然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研究的成果很丰富,但在研究和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或注意的事项,对此进行改进有利于政府和学者更好地认识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
一、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1.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大,增速快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估算,2000年,我国17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的规模达到1983万人,到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533万人,五年间增长了27.3%。而留守儿童的增长速度更快。2000年,全国0—17周岁留守儿童数量为2443万人;而到2005年,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算,2005年全国留守儿童规模达到7326万人。短短五年间,留守儿童数量增长了2倍。由此可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庞大,而且增长迅速。
2.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这取决于流动人口的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动趋势看,我国流动人口自大规模出现以来,一直处于单方向快速增长的进程之中。我们认为,它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有进一步大幅度增长的可能。原因如下。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目前,这两个群体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此同时,在研究和工作过程中又存在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或注意的事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大,增速快,且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由此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我们在研究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时,要突出重点人群,如:大龄流动儿童、留守女童、学龄前留守儿童、独自留守儿童、跨省流动儿童等;也要突出重点地区,如:主要接受流动儿童的城市、留守儿童的主要分布地区等。同时,要注意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内部差异,区别对待,避免把他们“标签化”。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要统一确定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整合研究力量,规范研究方法。
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若干重要问题
文/段成荣 杨 舸
“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再探讨
首先,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将向城镇聚集,劳动力将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我国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且,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
其次,区域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我国的人口流动不仅是一个农转非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十分显著,这是我国人口跨区域流动十分活跃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占有量、工资水平等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但在短期内不会缩小,反而可能不断加大。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人类恒久的梦想,区域差距的存在使得人口流动的动力始终存在着,因此,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会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
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规模流动的趋势无疑将得以延续,所以在现行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还会大幅度增长。据预测,在目前户籍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到2020年,流动人口规模将达2.3亿左右;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将达到3.4亿左右。
同时,我国流动人口有家庭化的趋势,流动人口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流动人口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以短距离流动为主,大多数流动人口单身外出,农忙季节依然回家,没有脱离家庭生活;第二阶段,随着流动范围扩大,跨省跨区域流动成为主体,流动人口基本脱离农业生产,不少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经商,子女留给家里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第三阶段,流动人口在外地站稳脚跟后,并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安排子女随迁,在流入地生活、就学;第四阶段,核心家庭在流入地稳定下来之后,青壮年流动人口进一步将父母列入随迁的考虑范围。
在流动人口规模和流动方式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可以判断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3.规模增长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正处于第二阶段末期并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不仅流动人口总规模会继续增大,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流动人口将开始加速增加。作为流入地城市,需要及早为这些孩子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准备。
目前,流动儿童的数量还远不如留守儿童的规模增长快,这和我国当前的人口福利制度和流动人口自身在城市的处境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儿童是一个社会福利依赖性很强的群体,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享受基本医疗、有娱乐场所和家庭照料,这些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城市如不能提供这些,便使得流动人口在城市抚养子女的成本极大升高;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自身的处境还很艰难,工资水平低,劳动时间长,这也不利于他们在城市抚养子女。
但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前提,稳定的、健康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应该能使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人民安居乐业,儿童健康成长。若只是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做贡献,而不相应地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流动人口的子女还需在农村长大,流动人口还需回乡养老,那么,现代化的成果不过是GDP数字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改变。
全国及各主要区域应把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大规模存在及进一步增长作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二、关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
1.关注大龄流动儿童
过去,我们总是在关心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忽略了大龄流动儿童的问题。从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在全部流动儿童中,0—5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97%,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流动儿童占44.43%,15-17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59%,据此估算,大龄流动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699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
大龄流动儿童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高考,而各地的教材和考题均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流动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继续高中学习。许多流动儿童从小在流入地的城市长大,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回到家乡的生活。但如果留在城市,则无法继续升学。一部分流动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后便不再继续升学,开始走入社会谋生。这时候他们就面临就业问题。如果无法找到正当的职业,他们很可能受骗上当,甚至可能走上歧途。公安部门的数据表明,这些大龄流动儿童已成为犯罪高发人群。
2.关注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
留守女童是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在应对安全威胁时,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女孩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我国的留守女童规模已经高达3419万人,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特别表现在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方面。
首先,家庭照料缺乏。超过半数的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她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但这些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