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2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46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46张)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 区的原因
1、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 有利于引进外资。 2、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 的许多有利条件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75岁 高龄的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说: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也搞一个特 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 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的题词
(2013· 韶关一调· 3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恽毓鼎1917年2月8日日记:“况宣统之季,构 乱之奸徒,煽乱之报馆,议和逊位之奸谋,皆聚于此。 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 材料三: 下图是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关于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报道。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 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 口产品。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芸芸众生的日常生 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 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 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问题: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 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图一:四合院
图二:欧洲城堡
图三:上海浦东
(3)图三为今天上海浦东繁华的一景,如此景象的出 现得益于哪些政策和制度,(4分)这一景象有何标志 性意义?(2分) (4)从古到今中西方建筑风格各不一样,结合以上材 料,说明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有哪些?(4分)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人教版必修2)

②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
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
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
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THANKS!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可知,邓小平的话说 明一个事实,即长期闭关自守使我们发展不 起来,所以邓小平谈话的本质就是吸取过去 的教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A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2.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1.原因 (1)必要性: ①历史证明,自我封闭、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 通的。 ②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时代潮流。 ③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克服计划经济体制 弊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 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体系。 2.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 。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一 全面认识我国的经济特区 1.含义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 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吸引外 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 政策。 2.特殊性:特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的“特” 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 特殊经济管理体制。表现为: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3.意义 (1)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 现代工业基地。 (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3)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和标志。

课件10: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10: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比较: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后半期,我国出现了两次对外“开放”, 两次“开放”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 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中国的开放 是中国在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开放。 (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后又 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 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 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战略目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 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 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重要地位: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步骤。
3.开发概况: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 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 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 放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 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 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意义: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特区外向型 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 索和示范作用。 (2)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课件7: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7: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 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自吴敬涟《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开 材料三 2 (韩经国、济新上加坡:等国经)抓济住西全方球发达化国家进因程产业的结构加调快整而,向发展
放 中国家转移劳动亚密洲集型“产业四的小机遇龙,适”时的调整腾经济飞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以
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国家……被西方国家称为“70年代的
──邓小平
思考:浦东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开发放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 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 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 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 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 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 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及其特点; 难点: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讲师的材角料色概一述 现在成人的的学世习界特点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异常方情国况的家处产理 业革命以后变得落
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
对这个全新的事物不理解,甚至怀疑
。有人问:把外国和港澳的私人资本引
进来,符合马列主义原则吗?有人问:
是 特区会不会成为新的“租界”和“殖 红 民地”?还有的人甚至认为,特区除 是 了那面飘扬的国旗是社会主义的,是 白 红色的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资本主义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25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25张PPT)-PPT文档资料

(五)沿江、内陆省会、沿边:
塔城 伊宁
黑河 满洲里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银川
西宁
拉萨
瑞丽
万县 重庆
贵阳 昆明
河口 东兴
宜昌 武汉 九江
长沙
黑河
塔城 伊宁
满洲里
珲春 长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经济 特区拉萨
沿海开西宁 沿海银经川
沿江和
放城市
济开放 区
西安内会陆省
沿边
全方位
长沙
多层次
瑞丽
贵阳 昆明 东兴
请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设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⑤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时间 步骤 目的
概况 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
过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988年海南岛
——邓小平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讲话
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际环境: ①国际环境: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②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借鉴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环境: ①文革的破坏造成经济崩溃;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
结果 经济的发展
丧失主权, 阻碍发展
课堂小结
形成背景
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
形成过程
格局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建立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城市 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 沿边
【当堂检测】

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35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35张PPT)

影响不同:
当今的开放能够打打架路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在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 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性质不同:
当今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中国进一步参与经 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 大战略决策。旧中国的“开放”目的是西方列强侵 略中国的产物。
塔城 伊宁
黑河 满洲里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西宁
呼和浩特 秦皇岛
银川
大连
天津 烟台 青岛
环渤海地区
连云港 南通 长三角
万县 宜昌 武汉
上海
重庆
九江 温州 宁波
瑞丽
长沙
福州
贵阳
厦门
昆明
深圳
河口
东兴 珠海 广州 北海 湛江
汕头
闽三角
珠三角
海南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 30多年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家。 外资企业在中国绝迹,中国没有外债,1978年对 外贸易额仅有300亿美元。中国人很少有出国的 ,在国内也很少见到外国人的面孔. 1978年我国 GDP仅为3624.1亿元.(2011年—47万亿元)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 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我们过去有一段时 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 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关 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
背景
过去的“开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下的被下主动开放
基础 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第1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课件)

第1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课件)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乘新干线“光- 81号”超特快列车赴京都访问。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 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 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 展不起来。”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全世界25%的人口, 拥有世界7%的土地,却只能创造世界国民 生产总值的1%。” ----邓小平
厦门
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作用: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 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 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 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 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14个城市。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闽三角 珠三角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划出答案,回答问题 :
1、开发、开放浦东的目的。
2、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利条件。
3、开发、开放浦东的成就。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
1.目的: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 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 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 产业优势。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修订版)PPT课件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修订版)PPT课件

环渤海 地区
长江三 角洲
闽东南三 角洲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为什么要开发浦东?浦东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 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 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 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 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 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地理优势、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放城市
济开放 区
内地
西安
珲春 长春
全方位
长沙
多层次
瑞丽
贵阳 昆明 东兴
河口

线

宽领域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开放体系
推进
范围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线
沿海
沿海开放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一个“110—”电—话俄报罗警斯系前统总统叶利钦 第“一…长台…“城9、99大”市运民河救是助中电国话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浦浦东东已成开中为发上国也海第将新一成兴为条高新科磁技的悬产历浮业史和铁篇现路章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法增国长点总,统成希为拉中克国90年代进一步
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课件1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件1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 域开放。
课堂练习
1.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
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C)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下午4时50分,邓小平一行登上建成开业不久的罗湖国际商业大厦, 来到22层的顶楼天台,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眺望出具规模的罗湖新 城区。邓小平指着马路对面一个工地问,那幢楼要建多少层?梁湘说, 那幢楼叫国际贸易中心大厦,设计要求建53层,顶部设有旋转观光圆 形大厅,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建筑物。邓小平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王丛标《邓小平与深圳特区》
1984年邓小平来到南方,来到深圳,看到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 今天的大都市,看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小平摁不住内心的激 动,写下了这样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实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 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吴思、李晨《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新中国社会风尚和习俗变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高二某班学习小组针对新中国一段经济发展历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围
绕下列标题制作了成果展板: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特区先行,南
下深圳开窗口;企业元年,各路英豪齐登场;治理整顿,南巡春风再出发;
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据此推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四、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2(大象版必修2)

【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2(大象版必修2)

小结:
形成背景 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
形成过程
格局特点
3.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4.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 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D B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 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 江沿边开放区
金茂大厦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 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环渤海地区
第一步:拉开序幕——1979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广东、 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 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第二步:开放经济特区—— 1980年正式确立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 第三步: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14 个沿海城市。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 外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A
3.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座落在被誉 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 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地方。我 国宣布开发开放这一地区是为了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 新飞跃 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43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43张PPT)

珠海
香港 澳门
•为什么我交考通虑要深道圳开放?毗因邻它港对着澳香港;
•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
••开开放放厦海门 南地, 、处因 汕侨为 头乡它 ,对 因着 为台 它资湾们源对;着丰东富南亚。
—— 邓小平
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之处 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外 向
国家 给予 特殊 经济
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 所有制,经济活动以 市场调节为主
型 经 济 为 主
政策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 和方便
要 特 点
深南大道(1982) 深南大道(今)
今日深圳—— 现代化都市
昔日的边陲小 镇——老深圳
去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 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 剩老和小。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 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中国经济 这个城市的名称,已经不只代表地点 也代表一种关于时间的观念 一种重若生命的效率
2.4 41.43
16 2.2 7.32 23.3 2.22 11.1 4
10.79 111.43
9 86 0.09 7.83
2 2.72 8.2
6.4 50.58
6 13.6 8 0.48 7.02
1.41 12.7
14 22.29 339.05
8.66 48.61 4.6 6.52 91.9 13.1
州 武汉

芜湖
重庆
贵 阳

长 沙
岳阳肥九江 南 昌 厦门
南宁
珠海
广深圳汕头福州
温 州
兴北
湛州
海 海南江
上 海
宁 浦东

闽东南
珠三角
① 1984年,邓小平强调指出,我 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既向 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也向苏联东欧国 家开放,同时还向第三世界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施“走出去”的战 略
“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 扩大境外投资规模; 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
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拓展国际贸易方式。
4、沿江开放
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有利条件
思考:实行浦东的开发有何有利条件? 地理条件: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 东侧,与繁华的上海摊、南京路仅一江之隔;
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 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有 步骤的城市改造,高起 点的城市建设,犹如 “法术”一样,呼唤出 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 今天的上海,不仅处在 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 而且处在中国古代传统 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上。 面对国际化、全球化趋 势,上海继续保持开阔、 雅致、精明、沉稳的城 市品格,永远向世界一 流看齐,真正成为世界 的上海。
第4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 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 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一、国际和国内背景
思考: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 景是什么?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 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关系为本国 的发展服务。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 天”指的是: A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的结束 2、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是指:C D、包产到户
3、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突破 口”。
2、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
A、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 B、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C、产品结构以工业为主; D、产品以外销为主; E、经济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 F、人才、技术、知识密集。
思考: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作用和影响
1、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仅 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 050 项,外商企业13 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 元。
2、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
三、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企业的所得税率按15%征收, 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四、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 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 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管理办法。 五、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如,增加银行信贷资金,新增财 政收入、外汇收入全部留用,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需的物资免征关税等。
(4)取得的巨大成就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 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 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 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 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 易区等。 浦东已成为——基地,成为——增长点,成 为——重点和标志。
思考: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
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 情况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基础不同: 当今是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旧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5)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思考:什么叫经济特区?特区“特”在哪里?
(2)概念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 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 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 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 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 会主义方向。
A
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 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二、步骤
1、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1)设立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 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 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 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 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 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福建 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 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厦门 珠海 海南 深圳
汕 头
思考:为什么首先选择这几个地方来 办特区呢?
(1)靠近国际市场。 (2)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3)交通便利。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后,中国先后决定在长江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 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 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思考:开放区的目的是什么?
开放区的目的是:
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 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 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2.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3.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 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D B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 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 江沿边开放区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3、老人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A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中国家
D、在珠江流域在国引进外资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 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 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国内方面:
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 了崩溃的边缘。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对多年的阶 级斗争已深恶痛绝,人心思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 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3)地位: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1)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的背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同志 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 放的决心。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 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一、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 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 份并存的综合体,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二、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 作用。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4.对外开放的格局
浦东为龙头的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满洲里
塔城 伊宁
黑河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拉萨
呼和浩特 秦皇岛
天津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海开放区
瑞丽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青岛 连云港 长三角 南通 上海 万县 宜昌 武汉 重庆 九江 温州 宁波 长沙 福州 贵阳 厦门 昆明 深圳 东兴 珠海 广州 汕头 闽东南 河口 北海 湛江 珠三角 海南
历史条件:长期积累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2)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 沿海向内地转移。 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 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李鹏同志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 区的开发。
(3)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 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 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 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 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 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 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 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 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