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铁卢战役分析
1815年6月18日爆发的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拿破仑的人生最重要一战,也是人生最后一战——滑铁卢战役,作为一场经典的战役,成为后世研究现代战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教材。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怀着对过往历史的崇敬,对滑铁卢战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是什么造就了拿破仑一生的辉煌?是什么影响了战役的走向?是什么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 又是什么让我们对这场战役久久不能忘却?
一、时势造英雄,是人非天神
历史的发展规律表明,社会大变革时期,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会造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法国大革命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筋疲力尽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也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因
此,我们必须把拿破仑放在法国大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准确地去认识和评价他。正是由于法国大革命,才是拿破仑从一名炮兵少尉逐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军事统帅。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拿破仑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在整个征战生涯中,拿破仑将火炮与骑兵结合运用的战法发挥至如火纯青的地步,也造就了拿破仑辉煌的军事生涯。众所周知,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并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我们不应将其神化。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分析拿破仑的一生,不应过度吹捧或者贬低拿破仑的历史地位,给与其一个合理的历史评价。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拿破仑是一个人,不是神。
二、滑铁卢之役,“天、地、人”尽失
《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中国古代兵家兴兵打仗讲求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要素是每名指挥员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这个三个要素,我们对滑铁卢战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发现拿破仑之所以会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一)谋求复辟,尽失天时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滑铁卢战役发生的历史时代大背景。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威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这是拿破仑在位期间,与反法同盟进行的第七次战争。通过这一时代大背景,我们了解到,在整个拿破仑统治期间,法国始终处于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中,始终在与其他国家争夺自己的最大利益,让欧洲其他列强感受到了它的威胁和自身利益的损失,自然而然的便会受到利益损害国家间的攻击,使他们间结成反法军事同盟,使法国处于孤身作战的境地,这便失去了“天时”这一关键因素。一方面,随着拿破仑的重登王位,正在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停止争吵,搁置了各自的利益分歧,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随即发动了第七次反法战争。没有给刚刚复辟的拿破仑以时间上的休整,使得拿破仑仓促应战,人员、武器、物资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拿破仑劳师远行,而惠灵顿则以逸待劳。在将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击退后,为了实现拿破仑的作战目的,不得不被动的接受惠灵顿选择的作战地点,劳师远行,丧失了时间、空间上的主动性,这也为战争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二)劳师远行,尽失地利
在反法联军尚未集合之际,拿破仑定下逐个击破的战术策略。这一策略的制定,完全符合当时的战争形势,也只有这种策略才有可能使法军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在将由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击退后,拿破仑实现了策略的第一步,但在接下的战斗中,拿破仑别无选择,只能远出比利时,迎击固守在惠灵顿挑选的战场——滑铁卢的英军。这导致了拿破仑的法军在战争还未开始,便失去了有利的战争地形,失去了“地利”。惠灵顿选择的滑铁卢这一地区,是一个山谷地带,且是一个上坡。英军位于高位,法军处于低位,这一位置决定了英军在客观上处于战斗的优势位置,使法军无法获知英军在山坡上面的部署,还有利于减少军队遭受来自法军火炮的攻击,使法军的火炮优势发挥不到最佳水平。同时,英军还占据了战场中部的两个据点,形成了掎角之势,且据点墙高城厚,易守难攻。事实证明,这两个据点很大的牵制了法军的进攻节奏,迟滞了法军的攻势,消耗了法军的大量的军事力量。一场大暴雨在战争开展的前一天,不期而至,为这场著名的战争,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一场大暴雨使滑铁卢成为沼泽,这也将本该在清晨发起的进攻,推迟到中午才发起,因为拿破仑考虑到潮湿的地面会对自己的骑兵和炮兵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使骑炮组合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威力。真实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影响。就在这主观与客观
的相互作用下,拿破仑已失去了“地利”,丧尽了在战场上的一切主动,只能被动的接受历史交给他的一切。
(三)时局难逆,尽失人和
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因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方面,在历次的反法战争中,拿破仑是一人面对整个反法盟军,战争的胜负完全取决于拿破仑一人的指挥艺术。到滑铁卢战役时,拿破仑已经处于人生的暮年,疾病缠身,战斗意志减弱,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果断坚毅,舍我其谁。他的助手——内伊虽然作战勇猛,但指挥不力,有勇无谋,在拿破仑生病不能指挥军队作战时,不执行拿破仑的既定战术,擅权行事。此失人和一也。一方面,在拿破仑召集军队的时候,很多优秀的将领都已归隐山林,不愿再随拿破仑征战沙场,只有像格鲁希、内伊这样才能平庸的将领跟随他出征,无法领会和实现拿破仑的战术意图,更不能替代他的位置,在他困难时替他分忧。此失人和二也。最后一个方面,在战役最后关键的节点上,谁能先等到援军的到来,便会改变战场力量的平衡,胜利的天平便会偏向哪一方。结果大家都知道,惠灵顿等到了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联军的到来,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而当时的情况是,格鲁希率领的三万法军距离滑铁卢只有三个小时的距离,在听到滑铁卢的炮声时,他选择原地等待,没有朝着炮声前进,最后在拿破仑最需要的时刻没有出现。此失人和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