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9T10:28:55.8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作者:朱凤辉[导读] 同时配合中药灌肠,中药有效针剂、外敷、药浴等多种综合治疗,保护残存的肾功能,达到延缓透析或逆转肾功的作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城中医院肾内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西医联合治疗对肾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效果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Cr、Ccr等均有改善,且观察组BUN、cr、Ccr较对照组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良好,有效改善肾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效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的共同转归。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是多种肾脏疾患转化而来,因其原发病的不同,病因病机也有差异,但肾元虚衰,湿浊内蕴是其根本病机[1]。对疾病的治疗是否及时恰当,肯定是会影响其肾功能损害的进程。本组以西医病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

2.5±

3.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有18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3.5±2.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有19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给予低磷、高热量、低蛋白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液透析、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降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①尿毒清颗粒,由大黄、黄芪、甘草、茯苓、白术、制何首乌、川芎、菊花、丹参、姜半夏等组成。功效: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每次1包,每日3次,睡前加服2包。②中药灌肠处方:生大黄10~15 g,芒硝3~10 g,六月雪30 g,附子10 g,黄芪30 g,生牡蛎45 g(先煎),皂角刺15 g。每日l剂,水煎,取浓煎液200 m1,药温37℃,保留灌肠30~45分钟,20天为1个疗程,隔周行第2个疗程。大黄、芒硝量视患者大便次数而定,一般大便以每日3~4次为度。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是脾肾不足为本,湿热浊瘀交困为标。中药灌肠剂,正是根据其病理实质组方,兼具祛邪与扶正作用,有健脾益肾,活血泄浊之效。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或血肌酐降低≥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或血肌酐降低≥10%或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或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或血肌酐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BUN(18.22±6.65)mmol/L,Cr(379.32±66.95)μmol/L,Ccr(26.68±6.51)ml/min;治疗后BUN(13.75±5.58)mmol/L,Cr(345.22±60.25)μmol/L,Ccr(29.15±4.56)ml/min。观察组治疗前BUN(18.88±5.45)mmol/L,Cr(378.35±77.45)μmol/L,Ccr(25.55±7.50)ml/min;治疗后BUN(11.35±3.50)mmol/L,Cr(302.35±56.35)μmol/L,Ccr(33.23±6.58)ml/min。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Cr、Ccr等均有改善,且观察组BUN、cr、Ccr较对照组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病机复杂,病因多由急、慢性肾风、消渴病、头风等失治误治及药害,或慢性咽部感染伤肾所致。多种原因伤肾,命门衰微,君相二火亏乏,肾不能主水,膀胱气化不利,三焦决渎失职[2]。致水气内聚;同时,脾阳失其温煦,脾胃升降失常,功能障碍,致湿浊内停;脾胃一虚,气血精微无以相互化生;同时,肝木失肾水滋养,肝阳上亢,虚风内动;肾水不足,心火炽盛,心阴耗伤,心失血养,神不内守;木火刑金,肺气更虚;肝失其调达之性,不能疏泄脾土,脾胃更加呆滞。总之慢性肾衰的病位以肾为主,旁及肺、脾、心、肝他脏,病机虚实错杂,寒热互见,有时表里同病,正气内虚,邪毒内盛,治疗棘手,预后不良[3]。

慢性肾功能衰竭先明确原发病,分期有代偿期或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明确诊断,分早期、临床期、肾衰竭期。再按中医辨证,对每个病的某个期,细致进行辨证分型、理法方药,进一步弄清在某病某期、某证型,西药的长处在哪里,中药的长处在哪里,或中西药合用或单纯用中医中药综合治疗。对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早期预防治疗,对蛋白尿明显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要首选中药治疗,以保护肾脏功能为主,防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对效果不佳者,可配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对已进入氮质血症期的失代偿患者,西医以查找病因及对症处理为主,中医药治疗在此期优势明显,一方面积极消除外感、湿浊等诱发加重的病理因素,另一方面,努力保护肾脏功能,促进受损肾脏组织的恢复。常采用维护肾元,调摄肾阴、肾阳,固护肾气,和络泄浊的方法,以抑制肾小球的代偿性肥大,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加快肾功能的恢复。

对已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但尚未透析的患者,西医治疗重点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和肾性贫血等治疗,以避免多器官的损害,减轻尿毒症的症状。中医治疗在此期灵活多变,根据虚实夹杂的病变机制辨证施治,多采用和胃降浊,通腑泄浊,活血化瘀,补脾益肾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中药灌肠,中药有效针剂、外敷、药浴等多种综合治疗,保护残存的肾功能,达到延缓透析或逆转肾功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