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发展研究

在文献分析及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认识分化,融合基础及融合认知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加强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训练,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出路。研究成果无疑对创业教育价值取向和专业教育的拓展目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标签: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分化;认知

1 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而这一概念则是在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上提出的。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创业教育强调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人才为培养目标,被誉为青年除了接受“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 教育护照”。随着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深化,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才对此领域开始关注,而正式开始的标志是2002年4月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同时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受众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及社会整体转型,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各级政府和各高校教育目标的新价值取向和重要的职能任务之一。

在学术界,学者们在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做了有益的探索,部分学者研究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纵观研究成果,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与创业教育无关的“创业”和“教育”分领域研究阶段、90年代中期对“创业教育”概念性描述阶段和新世纪初“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阶段。近年来,创业教育研究继续深化,问题主要集中在:

(1)将创业教育仅作为就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2)创业教育以各类创业活动为主。

(3)将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企业主速成教育”。

(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创业教育概念提出后,在我国得到较大程度的积极相应,但就目前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而言,由于没有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未形成有机联系,实践和研究多集中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领域分别探讨,缺乏系统性,非常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本文倡导将二者进行融合,拓展教育的目的和方向,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分析

2.1 分化: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困境

2.1.1 认为创业教育是创立企业的教育

目前,仍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立企业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没有认识到“创业与如何就业”,以及“创业如何引导就业”之间的内涵和关系,这一理论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育者在指导实践时,容易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忽略了创业者在“过程教育”中应具备的一些综合素能的学习。1991年,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东京会议)报告《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重视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会和管理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业者不一定都是就业者,更不是一定要创办一家企业,它更应该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2.1.2 认为创业教育是技能培训的教育

这种观念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的过程,这种认识无疑将创业教育片面化了,缺乏创业精神的灌输。近年来,虽然技能培训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重视,但是不能将创业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没有理念指导的技能不会提高,没有意识激发的技能不会主动,没有精神支撑的技能不会长久。为此,培养创业精神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和培养个人能力增长的关键。

2.1.3 认为创业教育是创业基地的教育

从笔者调研的一些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高校来分析,有很大一部分教育方式是把学生集中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创业基地授课,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性课程为主,很少有将专业课程融入创业教育中的做法,创业基地的“围墙”阻隔了其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此外,由于理念的偏差,在教学模式、内容和体系上也没有与专业衔接。在我国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更强调的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为目标教育模式,应该突出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挥和身体健康等。创业教育的基地化模式,缺乏“走出去”思维,使受教育者的目标实现产生阻碍。

2.2 共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

2.2.1 本质相同

教育目的是教学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着教育理性。大学实施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都是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和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知识和优良品格的人才需求观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说,不管何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格,才能适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越来越快、知识和应

用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因此,从本质上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

2.2.2 内容相通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目标的,是学生走向生活的需要。创业教育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精神、品质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进一步还可以分解为:创业主体意识、迎战风险意识、知识更新意识、资源整合意识、创业战略策划意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意识、自强自立精神、积极参与精神、与人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勇敢面对问题和挫折的勇气、关键能力、创业法律、创业管理、创业融资、创业税务、创业保险、创业环保、市场流通等方面;而专业教育概括为专业认知意识、知识储备意识、.基本职业能力、职业责任、法律、市场等。由此可见,二者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内容方面具有高度的相融基礎。

2.2.3 目标相合

从教育的终极目标讲,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二者紧密相联。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彻底改变教育脱离时代、社会、生活的弊端,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和人生,使培养对象的人生更加完美。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较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就业能力。而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门性的人才,目标是通过分科教学来实施未来职业的知识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功能都具有培养人的终身发展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二者之间存在异曲同工的作用。

2.3 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2.3.1 创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专业教育

对于大学生这一以知识和技能为首要创业资本的群体而言,在专业教育中深入融合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其创业建立在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是创业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的主要原则。一般来说,大学专业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把这种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作为专业设计的基础和起点。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活动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时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将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进而形成创意的思维和能力。

2.3.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选择

融合是指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比原来更强大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高等创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但是更多的学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融入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