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差异看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理环境差异看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
——以山西和海南为例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史。
民以食为天,食乃人之大欲望,饮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而我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南北方的饮食差异也在传统和地域的差异中各具特色,自古以来不少文献和古书也都进行了研究和记载,本文以山西和海南两省为例,阐述我国南北饮食文化的特色和差异性。
关键字:地理环境南北差异饮食文化
我国疆域辽阔,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特征。
最明显的地域差异莫过于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其中还包括了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等的不同。
经过历史的积累,形成了当今各具特色的南北饮食文化。
而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产资料和适合生存的环境,对于饮食文化,乃至所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南北饮食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有土地为960万平方公里,南北跨度约49度,相距约5500公里。
南北横跨有五个温度带,错综复杂的地形和环境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
以秦岭淮河一带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从气候方面看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部分为半干旱暖温带气候区。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且暴雨较多,春旱严重。
春旱和夏季降水不稳定是该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南方大部分地区属湿润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春末至夏季多雨,但冬春时少雨干旱,影响热量的利用;暴雨洪涝及热带气旋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制约本区经济的发展。
由于纬度高低、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地形错综复杂,地势相差悬殊,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牲畜饲养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北方多种植喜干耐寒的小麦,南方则种植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从而形成了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二、南北饮食特征的比较
主要农作物和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
总的来说,北方
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
1、北方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高粱,还伴有各种杂粮,一般以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馄钝、烙饼、面条等,北方菜系比较粗犷且清淡,主要以酱(酱骨架之类的),红烧(红烧肉之流),炖(小鸡炖蘑菇之类)等烹饪技巧为主,煎炸煮焖烩炒,样样俱全,讲究一日三餐或稠或稀,或干或汤,粗细搭配,粗粮细作,细粮精制。
由于北方独特的水土和地理环境,使得醋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像山西的饮食文化,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山西人嗜好吃面,兼喜汤饭,汤料丰富而鲜美,构成了山西这个由杂麦王国到面食王国的血脉渊源。
2、南方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一般以米饭为主食。
南方人对事物做工精细,如面食,南方的馒头包子等,是香嫩细滑,个头不大。
海南面食种类繁多,做法也多样,有汤粉,卤面,炒面,炒粉类。
由于沿海地区的环境因素,海南人爱吃海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必有一条鱼,虾蟹贝类也是海南人的最爱。
海南的吃法崇尚鲜嫩、清淡,很多食物为清蒸,水煮,做的过程中放极少的调料,吃的时候再配以调料蘸着吃。
以海南的白切鸡为例,做法独特。
就是把鸡放在清水里煮,加点盐,大概于八分熟的鸡口感最嫩滑,还有特别的调料,就是用鸡汤拌上葱蒜等作为调料,有的地方还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调配姜丝、蒜茸、桔汁、精盐等制成的佐料,别有一番风味。
南方的粥也与北方有很大的差别,北方的粥比较单一,但南方人,不仅粥里放菜,就连火腿、蛋,肉沫一鼓脑往里放,甚至粽子都裹香肠、鸡蛋等。
据说由于天寒地冻的关系,北方人做菜都喜欢一锅炖,就像吃火锅,而南方喜欢把菜分开炒。
这就形成了南方独特的饮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区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和地理根源。
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食物资源和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饮食方式的差异。
这深刻说明复杂多样的地理形势和气候环境为中国饮食文化多样化提供了空间条件和自然基础。
通过本文分析,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南北方的饮食文化特点和差异,南北差异的融会贯通,便形成了中华民族当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并将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马平发.试析地理环境对我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关中地区和黔东南地区为例.
凯里学院学报.2010/01
【2】周智武.唐宋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东南饮食文化的发展.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3】刘世坤.东西南北饮食有缺陷.今日科苑.2009/11
【4】刘玉梅.海南饮食民俗文化与禁忌心理.中外企业家.2009/22
【5】范娇娇.山西省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及构想.经济师.2009/12
【6】安鲁、张晓明、王雯、李奔.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7】宋蜀华.论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中国民族大学学报.2001/1
【8】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地理学报.1994/5
【9】金炳镐.中国历史上对饮食文化的研究.黑龙江民族纵报.1998/3
【10】余世谦.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复旦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