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制胜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兴,军旅强,战事胜。任何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要立足于世界强军之林,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遵循这一普遍规律。把人才作为"建军治军兴军之本",这是江泽民军事人才思想的逻辑起点,并由此阐发了通过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谋求强军制胜的战略思想。

1999年7月,江泽民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新形势下军队建设最为关注的两个重大课题。" 在此之前,江泽民在许多场合也反复强调,军队要经得住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考验,经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可以说,"打得赢"、"不变质",这是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10多年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对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提出的最高要求。如何"打得赢"、"不变质"?江泽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了全面系统的战略谋划,把人才的问题看作是重中之重。他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

江泽民指出:"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是我们党和军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军全面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自始至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党先进性的鲜明时代内涵,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对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而且绝大部分军事人才是党员,因此,"三个代表"也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个代表"要求军事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指挥

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能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事人才的先进性体现在: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具有制造或使用先进武器装备的技能;对于指挥人才来说,还必须掌握信息化战争和联合作战的指挥艺术,具有先进的建军治军方法等。军事人才如果没有这些先进的能力和素质,就不具备做"三个代表"的资格。

实现"三个代表",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去贯彻落实。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能是一句空话。江泽民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六大后,中央军委提出要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培训层次,大幅度提高军事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军委这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花大力抓人才培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和国家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实可靠的人手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的贯彻执行,确保打得赢、不变质,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党和军队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最终要靠人去贯彻落实,而人的素质高低,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我军拥有一大批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理论修养,既能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又能把握世界军事变革趋势,懂得现代科学技术、能够驾驭现代战争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我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组织保证。

进入新世纪,我军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知识和技术已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军事较量更加突

出地表现为高素质的人才的较量。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加紧调整军事发展战略,尤其注重抢占人才建设制高点,谋求在军事变革中的主动权。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既要依靠现代化武器装备,更要依靠思想政治过硬、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技能的新型军事人才。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就难以掌握先进的军事理论和高新技术,就难以制造和操作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不可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保障,贯彻"三个代表"也就会落空。

江泽民多次强调,军队贯彻十六大精神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要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前列"和"带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在抓紧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有更高的标准、更自觉的行动。我们只有大力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军事人才的素质,才能有力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江泽民指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

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到江泽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重要判断,从"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到"人才强国"战略,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发展。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军事人才是社会人才群体中的精英。军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构成战斗力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江泽民指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敌我双方的较量更加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军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官兵。军队干部大部分应当是军事人才,通常以军事指挥人才为主体,包括不同种类、专业和层次的人才,还包括士官人才。古语云:"国之大事,命在于将。"就是说,军事人才特别是将帅,是军队建设和战斗力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他

们对于国家的安危,对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拔和培养军事人才,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古今中外开明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视贤若至宝,求贤如饥渴,获贤似鱼得水,待贤奉为良师。《汉书·武帝记》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诗经》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诸葛亮主张:"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唐太宗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朱元璋说:"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美军也认为,人才是总体战备中的关键。美海军部长在《2002年美国国防报告》中说:"招募、训练和保留高素质的人才是海军在今天及未来保持成功的关键。"

无产阶级革命家向来看重军事人才,并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军事斗争中人的作用。服过兵役并参加过1849年德国人民武装起义的恩格斯说:"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 他在《军队》一文写道:"军官所处的地位极为重要","这些军官都是由最有才干的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列宁在培养和造就革命军事人才上花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他指出:"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便不能持久。" 1918年1月列宁草拟了组建工农红军的法令,同年11月他亲临红场检阅军事训练班学员,在讲话中阐述了革命军事人才的地位作用,并将这一天定为"红色军官日"。斯大林说:"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并指出:"如果我们的军队拥有足够数量的真正受过锻炼的干部,那它将是无敌的。" 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后不久,就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强调,要重视"红军中工作人才"的问题,并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的同时,十分重视军队的人才培养。他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培养接班人,这件事关系到军队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大局,非解决不可。"

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

战争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人和武器总是它的基本要素。在军事史上,对人与武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看法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唯武器论,片面夸大武器的作用,认为武器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另一种是唯意志论,片面

夸大人的精神作用,贬低和否定武器的作用,认为战争的胜负是由人的意志或神灵决定的。恩格斯早就指出:"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论证人与武器的关系中,进一步肯定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他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但是,随着新军事变革和高技术战争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高、新、尖武器在战场上的出现,人们在不断创新军事理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高技术决定论,只看到部分新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作用,忽视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对"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一命题产生了怀疑和动摇。针对这种现象,江泽民指出:海湾战争以后,怎样看待军事技术的作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还是那句话,要尊重科学,重视武器,但是,人是决定性因素。对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我们既要看到高技术重要性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人。以后,他又多次阐述了人与武器装备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指出:我们历来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无论武器装备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见物不见人。这些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决定因素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尽管战争形态和作战式样与过去不同,但战争的基本规律没有改变。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仍然要动员和依靠人民进行战争,仍然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武器装备,仍然需要人的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武器装备越是发展,技术越是复杂,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人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尤其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重视谋略的运用,实行灵活的战略指导,坚持扬长击短,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夺取战争的胜利。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在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时,都十分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1996年7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的《2010年联合构想》中,有23处提到军队素质的重要性。比如,"到2010年,科技力量将极大地提高美军的战斗力,但美军的最大优势是其官兵的适应能力、创造精神、集

体观念和献身精神";"这一构想始终认为,'人'是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胜利最终取决于美国武装力量的每一份子";"招募和保留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的人员仍然是美军建设的头等大事",等等。《2002年美国国防报告》指出:"人是总体战备中的关键","美军的成功有赖于男女军人的素质"。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在总结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时写道:没有什么优势比人才优势更重要。美陆军上将沙利文曾说过:"即便在信息时代,主导战争行动的仍然是人。技术装备、部队结构的变化,不会导致勇气、无私精神、战友之情和领导能力等作用的消失。"除美国外,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等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均强调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人比武器更重要,要求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可见,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素质,这是世界军事领域发展中通行的一条基本规律。

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必须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

军事服从政治,军事任务是政治任务的延伸,是为政治服务的。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和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也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军事的本质特征和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决定了敌对势力必然会把我军视为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重大障碍,必然要把我军作为它的政治渗透的重要目标。同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对部队发生影响。这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往往比军事入侵和"硬打击"更具隐蔽性与危害性,后果影响更为深远。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江泽民在阐述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关键是人的思想的同时,十分关注人的因素对于保持人民军队性质、本质和作风的极端重要性。他引用了邓小平的一段话:"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对于我们军队来说,有坚定的信念现在仍然是一个建军的原则,仍然不能丢掉,这是中国自己的特点。" 他进一步指出:"在国际国内各种严峻考验面前,靠什么保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在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军队建设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靠什么凝聚军心、稳定部队?在完成军事斗争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靠什么鼓舞士气、夺取胜利?还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建设这个优势。""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政治觉悟、奋斗精神的作用。靠钱是堆不出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

战争,需要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为了从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上确保我军"不变质",江泽民把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解决好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他指出:"选拔、培养和教育好年轻一代军队干部,是全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我们的思想政治建设搞得好不好的一个主要标志。从全军各部队中选拔培养大批能够继往开来、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我军建设后继有人的可靠保证。""这个问题,我讲过多次。我们这些人,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言传身教之下成长起来的,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更重要、更紧迫的责任,是把新一代的干部培养教育好,把革命事业的接力棒放心地交下去。能不能解决好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是对我们党和军队一个很大的考验。加强和改进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一定要把这一条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这是我现在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件事不做好,我也无法去见邓小平同志。" 这充分反映了江泽民作为我军的最高统帅,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人民军队,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的远见卓识。

带好部队、抓好落实,首先要培养和选拔合格人才

"打得赢"、"不变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丰富的实际内容,需要研究解决新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通过抓好部队、抓好落实,才能真正肩负好时代赋予我军的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如何才能抓好部队、抓好落实,江泽民反复阐明了"人才为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的思想,强调关键在于首先要培养和选拔好人才。他明确指出:"我们把干部队伍抓好了,就能带好部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抓好部队要靠人才。军事人才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特别是中高级指挥人才率领着千军万马,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能力和作用怎样,直接关系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和指示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负,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六韬·龙韬·论将》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现在部队工作状况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江泽民指出:"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好,组织领导水平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完成任务就出色;反之,部队问题就多,工作就平平沓沓,关键时刻就

过不了硬。因此,认真抓好中高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一大批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适应现代战争的合格指挥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他还指出:作为一个成熟的有远见的领导者,应当始终注意教育训练和培养部属,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并在领导和组织部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增长才干。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军队建设就大有希望。

抓落实也要靠人才。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之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抓落实,是一项艰苦的思想劳动,需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指示,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在部队全面建设上取得打基础、管长远的成效。因此,它既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干部革命事业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作风的综合反映。江泽民指出:我们抓军队管理的中心环节,除了抓基层建设以外,要把干部抓好。因为什么事情都要通过干部去贯彻,干部是带头的。要强调一级带一级,一级给一级做好样子。他还十分重视选人用人在各项工作落实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不仅关系到是否用当其位,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等于是树起了一面旗帜。他指出:"要抓好工作落实,关键是要首先抓好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教育。我们的事业需要大批人才,如果选人用人问题解决不好,工作就得不到落实,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从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教育入手,特别是通过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树立正确的导向,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为解决工作不落实问题提供了治本之策,这既是江泽民"关键是人"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卫宗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