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分析

姓名:陈炜

(学校: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专业:工商管理082班学号:082003110451)

[摘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福利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我国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职能的缺失及生产力发展不足等原因,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陷入严重不足的困境,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尽快改革政府职能,努力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产品,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

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市场不能提供或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涉及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领域。在我国,农业的弱质性以及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民生产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强烈依赖,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这种依赖性就越强。但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严重,必须进行深入分析。

1.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

多年以来,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太少,管理机制严重落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财政支农比例呈下降趋势,财政对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财政对农业投入规模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吻合。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资金分配政策实行了重大调整,不利于农业的国民收入分

配格局有所改观,但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动趋势表明,这些年来,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缩小,财政对农业实际支持程度下降。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观,必将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首先,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交通不便,大型灌溉设施建设短

缺,农村科技开发资金不足,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有限,农产品市场信息预报不足。其次,是生活服务设施的短缺,如:电网亟待更新,缺医少药现象严重,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严重不足。最后,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与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差距也在扩大。

1.2农民急需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医疗方面,农村医护人员短缺,人均床位占有率低,人均住院面积低,医疗器械缺乏,公共防疫设施设备缺乏,新农合医疗大病报销比例仍不高等等,农民仍是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因大病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质量不高,校舍、教学仪器等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下。交通方面,许多农村地区交通仍然不便,通达率虽高,通畅率差,道路等级不高,建设质量不高,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安保设施仍然缺乏,客货安全运输监管难度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资金短缺。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供应严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机制仍未建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仍然困难,文化娱乐设施少,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仍然缓慢,农民真实意愿仍得不到充分表达,等等。

1.3.公共工程方面问题

根治河流、治涝、引水、灌溉等大型水利工程,兴建大中型水利枢纽,大规模植树造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重点基础设施及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专案;农村环境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治理环境污染、农村公路等。

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许多县乡财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研发资金不足、成果推广力度不够,相关信息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农民需求;许多农村地区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阻隔。

1.4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问题

在中西部广大偏远落后的农村,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成为恶性循环,有些基层政府为了得到眼前些许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落后,农民对社会养老基金,大病统筹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和城市保障水平

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保障层次低、覆盖面窄、管理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等问题比较突出。面对自然灾害反应迟钝。

1.5公共物品供给不平衡方面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有很大差别,成本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负担,成本分担中存在着严重的非累进机制,比较利益越高的产业实际负担率越低,集体经济薄弱地区实际负担率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等等,完全与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理论相背离。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公共管理主体的能力存在差异,提供公共物品在量与质方面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即使在相邻的乡镇或村之间也比较明显。

2.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

2.1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体化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改革的重点,这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机。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9%正是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传播,改善城乡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我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有深刻的内涵:实现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政府财力有限,公共财政的投向必须分轻重缓急,明确投向重点。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先保证纯公共产品供给。农民关注的问题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公共财政必须优先解决当前农民的增收致富和社会保障问题。大力拓宽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比重,建立财政支农投人持续增长的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低保、养老、抚恤、救助等社会保障,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村村通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解决农村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行路难等实际问题。同时,在财政预算中列出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对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合作组织和示范村建设等给予大力扶持。

2.2打破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一是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对大多数的农村公共产品来说,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水利和防洪工程的建设,由于其投资金额大,具有外部性、不可分割性,市场机制发挥不了作用;许多农村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工程设施等,其效用不仅惠及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且还可以将其效用的外溢性释放到城市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